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立铣刀磨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建春 江骏杰 邹朝圣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针对传统立铣刀视觉检测流程中图像定位及利用圆弧拟合边缘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垂直分布的双镜头视觉检测方法,开发了一套加工中心立铣刀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自适应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及合并共线轮廓,拟合直线... 针对传统立铣刀视觉检测流程中图像定位及利用圆弧拟合边缘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垂直分布的双镜头视觉检测方法,开发了一套加工中心立铣刀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自适应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及合并共线轮廓,拟合直线获取端面刀刃偏转角度,驱动电动机精确定位后采集铣刀侧面图像。基于立铣刀投影几何模型复原侧面轮廓,在侧面摄像头所获取的图像上拟合原轮廓曲线,结合区域求差算法计算出磨损参数及位置信息。实验表明,此检测方法可以精确拟合圆周刃轮廓,提取磨损缺陷区域,检测精度达到0.01 mm,实现了加工中心立铣刀在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机器视觉 投影轮廓模型 自动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工艺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建春 陈博伦 +1 位作者 林晓辉 邹朝圣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砂带磨削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选择,通过机器人夹持工件进行砂带磨削,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砂带线速度、工件进给量、横向进给速度、砂带目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Ra及材料去除深度MRD的影响,探究其最优工艺参... 针对工业机器人砂带磨削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选择,通过机器人夹持工件进行砂带磨削,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砂带线速度、工件进给量、横向进给速度、砂带目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Ra及材料去除深度MRD的影响,探究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正交实验数据建立变量与实验结果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Ra及MRD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为砂带线速度18 m/s,进给量0.5 mm,横向进给速度100 mm/s,砂带目数80#。砂带目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砂带线速度、工件进给量次之。工件进给量对MRD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砂带线速度、砂带目数次之。当砂带目数处于80#~240#时,工件表面粗糙度Ra会随着砂带目数的增大而减小,影响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当工件进给量处于0.2 mm~0.5 mm时,MRD会随着工件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影响程度有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砂带磨削 正交实验 磨削参数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MES的刀具智能调度系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春 刘子安 +1 位作者 邹朝圣 江骏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62,共4页
针对制造企业车间刀具损耗信息跟踪不及时导致的加工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分析CNC机床刀具管理流程,结合MES系统对刀具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互通和后端信息处理进行研究。开发了刀具状态实时监控模块,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开展刀具... 针对制造企业车间刀具损耗信息跟踪不及时导致的加工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分析CNC机床刀具管理流程,结合MES系统对刀具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互通和后端信息处理进行研究。开发了刀具状态实时监控模块,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开展刀具磨损在机检测,将检测数据与CNC系统、刀具信息数据库对接,对刀具磨损量、CNC系统加工参数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剩余加工时间,提供工艺的优化建议方案,并且对接MES接口完成制造车间内CNC机床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踪,实现刀具调度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数控刀具 全生命周期 预测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匹配的转辙机缺口检测算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政锋 林冬云 +1 位作者 彭侠夫 邹朝圣 《铁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6,共9页
针对现有的转辙机缺口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简易的缺口模板匹配检测算法。根据图像中的缺口特征设计融合其梯度方向和尺寸信息的变尺度模板,对采集的缺口图像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形态学滤波,将缺口二值图像进行变形,以... 针对现有的转辙机缺口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简易的缺口模板匹配检测算法。根据图像中的缺口特征设计融合其梯度方向和尺寸信息的变尺度模板,对采集的缺口图像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形态学滤波,将缺口二值图像进行变形,以增强匹配模板的鲁棒性和简化相似性度量匹配准则,使用设计的变尺度模板和相似性度量对缺口进行检测识别。针对缺口位移过大时缺口边界被遮挡的问题,设计连通域提取方案,补偿匹配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快速,对安装角度、距离和光照变化鲁棒性强,测量区间广,测量精度在0~4.0 mm的测量区间内达到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辙机缺口 二值图 形态学滤波 模板匹配 相似性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的数控机床主轴负载振动的非线性拟合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海森 邹朝圣 +1 位作者 廖妮兰 廖城鸿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5-179,共5页
数控机床主轴负载时,在不同条件下主轴微量的振动影响着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刀具的磨损与使用寿命。为确保机床主轴负载时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监测机床主轴振动速度量,并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估测振动量的方法。先根据机床主轴负载... 数控机床主轴负载时,在不同条件下主轴微量的振动影响着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刀具的磨损与使用寿命。为确保机床主轴负载时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监测机床主轴振动速度量,并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估测振动量的方法。先根据机床主轴负载的3个变量因素——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和切削量,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分别建立三者与机床主轴速度振动量的关系。接着选取三者的关系函数模型之一为基础函数,按“加”、“减”、“乘”和“除”进行关联。最后以组合的函数为基础模型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求取系数参数,得出最终的拟合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机床主轴负载时,该方式能有效地预估主轴的速度振动量,准确率超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 振动速度量 多元非线性拟合 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激光检测手眼标定误差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春 马振飞 +1 位作者 黄海滨 邹朝圣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2,87,共5页
针对小型异构件激光检测精度不稳定、标定复杂、鲁棒性差等问题,建立基于标准球的eye to hand手眼标定模型,研究球心拟合、模型求解两个影响手眼标定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的改进方案。首先,对扫描截面进行半径拟合及分析,获... 针对小型异构件激光检测精度不稳定、标定复杂、鲁棒性差等问题,建立基于标准球的eye to hand手眼标定模型,研究球心拟合、模型求解两个影响手眼标定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的改进方案。首先,对扫描截面进行半径拟合及分析,获取标准球最优检测区域,降低标定数据采集误差;其次,用最小二乘法初步计算球心坐标,提取各个采集点误差;再次,根据误差设定阈值,通过TuKey权重函数对各采集点重新加权迭代求解,精确求解球心坐标;最后通过重加权最小二乘对标定模型求解,去除误差较大点对标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相较于原有方案最大误差减少了57.2%,平均误差减少了49.7%,提高了标定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 to hand 手眼标定 Tukey权重 重加权最小二乘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圆截面元件机器人抛光力模糊自适应PI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海滨 许路 +1 位作者 陈璞 邹朝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针对非圆截面元件表面机器人抛光过程中末端力的柔顺控制问题,设计一套双机器人协同抛光系统,分析双机器人协同抛光运动过程,并以Preston方程为理论依据。建立布轮抛光工具端与工件之间接触阻抗模型,分析接触力误差与阻抗模型参数之间... 针对非圆截面元件表面机器人抛光过程中末端力的柔顺控制问题,设计一套双机器人协同抛光系统,分析双机器人协同抛光运动过程,并以Preston方程为理论依据。建立布轮抛光工具端与工件之间接触阻抗模型,分析接触力误差与阻抗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自适应调整阻尼参数实现布轮抛光工具与工件的柔顺接触;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和PI控制理论对比例、积分和阻尼参数实时调整。仿真以及实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相比于自适应阻抗控制及定阻抗控制具有低超调、响应迅速以及快速稳定等特点,同时能够跟随动态期望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截面元件 阻抗模型 自适应阻抗控制 模糊控制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曲面抛光末端VCM力迭代学习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滨 傅亭硕 +2 位作者 王同特 程华康 邹朝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5-70,共6页
针对曲面元件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柔顺控制和响应速度问题,研究一套机器人抛光柔顺控制系统。采用切片算法完成抛光轨迹规划以控制机器人顺应曲面元件表面低频段轮廓与曲率变化,设计一种力控末端执行器达到主动力输出和高速响应要求,提... 针对曲面元件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柔顺控制和响应速度问题,研究一套机器人抛光柔顺控制系统。采用切片算法完成抛光轨迹规划以控制机器人顺应曲面元件表面低频段轮廓与曲率变化,设计一种力控末端执行器达到主动力输出和高速响应要求,提出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电流迭代优化控制策略使执行器中音圈电机输出力以高精度跟随目标力,减小元件表面中高频段波纹度与表面粗糙度。搭建以机器人、力控执行器、六维力传感器、运动控制卡为核心部件的实验平台。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柔顺控制系统力控性能良好,力平均响应时间为55.4 ms,力跟踪误差小于3 N,能够满足曲面元件抛光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元件 工业机器人 柔顺抛光 迭代学习控制 末端执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力传感器的混合神经网络动态补偿研究
9
作者 刘建春 陈璞 +1 位作者 黄海滨 邹朝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3-186,192,共5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对抛光力实时准确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动态零点标定系统,去除抛光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对传感器零点的影响,提高力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研究机器人的DH参数、关节角的动态变化以及抛光机构的重心与质量参数对力传感器的综合力... 针对工业机器人对抛光力实时准确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动态零点标定系统,去除抛光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对传感器零点的影响,提高力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研究机器人的DH参数、关节角的动态变化以及抛光机构的重心与质量参数对力传感器的综合力学作用,提出一种惯性力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理论标定模型、BP模型进行对比,经动态标定实验验证混合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动态补偿,三维力、力矩相对平均偏差(RMD)均在4%之内,证明该混合模型对同时包含线性与非线性变化的动态标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动态标定 混合神经网络 六轴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