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慧敏 王晓东 +2 位作者 陈青江 张涛 王维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4-797,802,共5页
目的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肠壁神经肌肉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乙烯硫脲致畸的ARM胎鼠直肠末端组织Notch-1及Jagged-2蛋... 目的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肠壁神经肌肉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乙烯硫脲致畸的ARM胎鼠直肠末端组织Notch-1及Jagged-2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Notch-1/Jagged-2在正常大鼠胚胎直肠发育过程中,在肠壁肌间神经丛(MP)、肠壁平滑肌及黏膜层均有表达,随着胚胎发育,表达强度逐渐增强,胚胎晚期主要集中在肠壁平滑肌及神经丛处;ARM组E17~E21表达均较正常组减弱,E19~E21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更为显著。正常胎鼠直肠末端壁内中Notch-1及Jagged-2总蛋白量及mRNA明显高于畸形组(P<0.05)。结论 Notch-1/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的神经肌肉发育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发育不良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通路 肛门直肠畸形 肠神经系统 大鼠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及突触素在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末端直肠壁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慧敏 陈青江 +3 位作者 张涛 白玉作 袁正伟 王维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检测Cajal间质细胞(ICCs)及突触素(SY)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直肠末端组织c-kit、SY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结肠... 目的检测Cajal间质细胞(ICCs)及突触素(SY)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直肠末端组织c-kit、SY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结肠及直肠壁内肠壁肌层及黏膜肌层c-kit、SY大量表达;畸形组胎鼠直肠末端壁内的分布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发育延迟,但随着远离盲端,c-kit、SY出现并逐渐增多。正常胎鼠直肠末端壁内c-kit、SY总蛋白量明显高于畸形组(P<0.05)。结论Cajal间质细胞及突触素的分布异常是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直肠末端壁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突触素 肛门直肠畸形 发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组织蛋白质组成分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红 吕良英 +4 位作者 白伟良 王大佳 黄英 张志波 王维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HD)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分离20例HD患者配对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的总蛋白,银染显色,Image Master 2D ...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HD)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分离20例HD患者配对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的总蛋白,银染显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果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2-DE银染图谱。图像分析显示,狭窄段和正常段肠管组织凝胶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1%和86.7%。差异分析共获得10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论采用2-DE分离HD肠管组织的总蛋白可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结果。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为寻找HD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IA1调控小鼠神经细胞迁移在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天楚 黄琬淇 +1 位作者 顾卉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COLIA1)调控神经细胞迁移活动对小鼠神经管闭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建立神经管畸形(NTDs)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Snail、Vim...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COLIA1)调控神经细胞迁移活动对小鼠神经管闭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建立神经管畸形(NTDs)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情况。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沉默COLIA1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对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生物学活动变化。结果在ATRA诱导的NTDs小鼠模型中,COLIA1表达下调,迁移相关的EMT指标Snail、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沉默COLIA1表达后,EMT指标Snail、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COLIA1通过影响细胞迁移抑制NTD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蛋白α1 神经管畸形 细胞迁移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查神经管畸形胚胎孕鼠血清差异蛋白质谱 被引量:2
5
作者 安东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5-319,323,共6页
目的筛查神经管畸形相关血清标记物,为阐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维甲酸在大鼠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期(孕10 d,E10)给药,建立脊柱裂大鼠模型,选取致畸早期孕11、13 d (E11、E13)显性脊柱裂胚胎孕鼠和正常胚胎孕鼠血清... 目的筛查神经管畸形相关血清标记物,为阐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维甲酸在大鼠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期(孕10 d,E10)给药,建立脊柱裂大鼠模型,选取致畸早期孕11、13 d (E11、E13)显性脊柱裂胚胎孕鼠和正常胚胎孕鼠血清各5例,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和液相色谱质谱鉴定技术分析2组蛋白质,定量信息以蛋白的丰度比差异倍数1.5倍以上(P <0.05)为差异蛋白质。结果质谱共得到谱图157 422张,鉴定出390种蛋白质,发现E11维甲酸致畸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40种,E13维甲酸致畸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26种。结论筛选出致畸早期大量神经管畸形和正常孕鼠血清差异蛋白,差异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IL-8及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高红 何莉 王纯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受体(IL-8R)基因mRNA在小儿急性白血病(CAL)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CAL的外周血做IL-8及IL-8R mRNA检测。结果:CALIL-8及IL-8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初发CAL IL-8 mRNA 78.13%;化疗后CAL... 目的: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受体(IL-8R)基因mRNA在小儿急性白血病(CAL)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CAL的外周血做IL-8及IL-8R mRNA检测。结果:CALIL-8及IL-8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初发CAL IL-8 mRNA 78.13%;化疗后CAL mRNA 31.58%表达。初发CAL IL-8R mRNA 84.36%表达;化疗后mRNA36.84%表达。结论:IL-8及IL-8R基因mRNA在CAL的初发中有明显表达,在化疗后表达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8 受体 小儿急性白血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文静 李秀芬 +3 位作者 姚嘉斐 任舒月 卢丹 杜俊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3,116,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40例宫颈癌、5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宫...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40例宫颈癌、5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 .0 %、44 .0 %、10 .0 % ,各组间比较P <0 .0 1;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各级病变中分别为 2 2 .2 %、37.5 %、75 .0 % ,CINⅠ、Ⅱ与CINⅢ间比较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宫颈肿瘤 宫颈上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红 张志波 尚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526,529,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108例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108例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7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6.67%(P<0.05),p57Kip2基因mRNA相对含量检测胃癌组织为0.59±0.1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63±0.21(P<0.05);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3.15%,低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1.67%(P>0.05),p27Kip1基因mRNA相对含量检测胃癌组织为1.53±0.23,稍高于癌旁组织1.46±0.3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57Kip2和p27Kip1基因蛋白表达的降低与转录机制有关,并在胃癌的发生中存在不同的抑癌途径或不同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7^Kip2基因 P27^KIP1基因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的端粒酶阳性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常林 刘兴凯 +8 位作者 任舒月 侯英 高红 朱贝贝 杨屹 陈辉 张宝欣 蔡炜嵩 王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法检测 30例肾母细胞瘤、10例瘤旁肾组织和 4例胚胎肾组织的端粒酶表达情况 ,观察端粒酶阳性与该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例肾母细胞瘤端...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法检测 30例肾母细胞瘤、10例瘤旁肾组织和 4例胚胎肾组织的端粒酶表达情况 ,观察端粒酶阳性与该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例肾母细胞瘤端粒酶为阳性 ,阳性率占 80 %。 10例瘤旁肾组织均为阴性 ,4例胚胎肾组织为阳性 ;Ⅰ期患儿端粒酶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它 3期 (P <0 .0 5 ) ;上皮型端粒酶阳性与其它 3型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端粒酶阳性患儿生存率低于阴性患儿 (P <0 .0 5 )。结论 :肾母细胞瘤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较高 ,特异性强 ,提示端粒酶阳性可成为判定肾母细胞瘤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端粒酶 阳性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虹 潘静坤 +2 位作者 陈睿 吴玉斌 高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38,24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α-SA)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途径.方法:选健康18 d Wistar大鼠121只,按腹腔注射药物不同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LP... 目的:通过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α-SA)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途径.方法:选健康18 d Wistar大鼠121只,按腹腔注射药物不同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LPS)组、Dex组,各组于加LPS后2,4,6,24及72 h分别将大鼠断头分离心脏,RT-PCR方法测定α-SA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α-SA.结果:LPS和Dex组各时点α-SA及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Dex组最低点与LPS组一致在6~24 h,但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α-SA及其mRNA表达在内毒素血症时明显受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受损;Dex可减轻LPS对d-SA及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地塞米松 心肌肌动蛋白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复发过程中Tim-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丽坤 杨飏 +1 位作者 高红 周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复发过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mRNA在角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Tim-3的表达与HSK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复发性HSK的BALB/c小鼠模型,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HSK复发;...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复发过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mRNA在角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Tim-3的表达与HSK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复发性HSK的BALB/c小鼠模型,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HSK复发;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后第3、7、10、14、21及28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全长的膜型Tim-3(flTim-3)和可溶型Tim-3(sTim-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基质炎程度。结果:处于病毒潜伏感染期的小鼠经紫外线照射诱导角膜基质炎复发后,角膜基质混浊于紫外线照射后的7~14d达到高峰;sTim-3于3~14d高表达,flTim-3于14~28d高表达。结论:sTim-3的高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复发和发展有关,flTim-3可能有助于角膜基质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技术对开放性脊柱裂胎鼠羊水蛋白质组学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江 袁正伟 赵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33,共6页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脊柱裂胎鼠模型的羊水进行初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将2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脊柱裂组(n=15)和对照组(n=10)。于妊娠第10日(E10)8时,脊柱裂组孕鼠经胃管注入全...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脊柱裂胎鼠模型的羊水进行初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将2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脊柱裂组(n=15)和对照组(n=10)。于妊娠第10日(E10)8时,脊柱裂组孕鼠经胃管注入全反式维甲酸与矿物油的混合物(140 mg/kg);对照组孕鼠给予等量的橄榄油。于妊娠第17日(E17)取胎鼠,立体显微镜下抽取羊水(0.2 mL/只)并确定开放性脊柱裂胎鼠。选取60只脊柱裂胎鼠和55只对照组胎鼠的羊水离心取上清。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采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 3.1.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ELDI数据结果采用分类与回归树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脊柱裂组胎鼠与对照组胎鼠。结果脊柱裂胎鼠羊水中共检测到55个差异蛋白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峰有9个。包括5种蛋白峰高表达,优化相对分子质量(m/z)分别为11 658,27 387,7 898,11 603,13 831 Da;4种蛋白峰低表达,m/z分别为5 124,14 702,5 403,13 626 Da。选取m/z 13 831 Da和m/z 17 798 Da用于建立决策分类树诊断模型,诊断灵敏度93.33%,特异度96.36%,阳性预测值96.55%,阴性预测值96.36%。结论 SELDI技术可初步筛选出脊柱裂胎鼠羊水中的差异蛋白峰,这些蛋白可能是脊柱裂胎鼠羊水中的特异性羊水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脊柱裂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 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羊水 蛋白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谱改变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振江 袁正伟 赵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筛选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标志物的应用。方法经超声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的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15例。神经管缺陷包括脊柱裂10例,无脑儿5例,脑积水5例。所有...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筛选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标志物的应用。方法经超声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的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15例。神经管缺陷包括脊柱裂10例,无脑儿5例,脑积水5例。所有孕妇均取清晨空腹尿5ml,离心后取上清,选用CM10芯片检测。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设定优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1000~30000Da。数据分析使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 3.1.1软件。结果共检测到39个尿液差异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峰5个。病例组中有4种蛋白质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20,8209,9099,10567;1种蛋白质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458。建立决策分类树,得到带有3个终结点的决策分类树,获得2个标志性蛋白质,分子量为9096,8244。进行留一法交叉验证后,神经管缺陷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3.3%。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在孕妇尿液中筛查出神经管缺陷的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进一步可用于神经管缺陷产前早期无创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产前诊断 蛋白质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与bcl-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潘春雨 吴斌 +3 位作者 宋永胜 任舒月 郭启振 赵长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bcl 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TRAP 银染方法和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对 3 6例膀胱癌和 12例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bcl 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阳性 2 9例 ( 80 .6% ) ,bcl 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bcl 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TRAP 银染方法和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对 3 6例膀胱癌和 12例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bcl 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阳性 2 9例 ( 80 .6% ) ,bcl 2蛋白阳性者 13例 ( 3 6.1% )。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 5例 ( 4 1.7% ) ,bcl 2蛋白则无阳性。二者与膀胱癌分期呈正相关 ,且在分化不良、复发、多发膀胱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良好、非复发、单发膀胱癌。结论 :端粒酶与bcl 2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且二者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端粒酶 B细胞淋巴瘤-2 膀胱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喉乳头状瘤的基因芯片研究
15
作者 白伟良 宋岩 高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相关基因在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喉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喉乳头状瘤、喉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总RNA,采用Ampo Labeling-LPR方法,将合成的探针与肿瘤相关基因SuperArray Q芯片膜进行杂交,将X线片感... 目的了解肿瘤相关基因在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喉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喉乳头状瘤、喉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总RNA,采用Ampo Labeling-LPR方法,将合成的探针与肿瘤相关基因SuperArray Q芯片膜进行杂交,将X线片感光点转化成TIFF图形文件,使用ScanAlyze和GEArray Analyzer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与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成人喉乳头状瘤存在细胞间黏附分子5,组织蛋白酶基因D,LIM激活酶基因,RhoC,CD31等11个基因表达上调,占11.5%(11/96),仅1个基因下调,占1.0%(1/96),与喉乳头状瘤相比,喉癌组织出现N-羟乙酰神经氨酸转移酶V基因,骨桥蛋白基因,组织蛋白酶基因L,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1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CD44等6个基因表达上调,占6.3%(6/96),下调基因仅1个,占1.0%(1/96)。结论喉乳头状瘤基因表达谱的特点是在所观察的与癌相关96个基因中,基因表达介于癌旁正常组织与喉癌肿瘤组织之间,研究喉乳头状瘤的基因表达谱特点为我们探索喉癌发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乳头状瘤 喉癌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曹旭 刘冬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2-876,共5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黏膜DCs除抗原提呈外主要参与IgA的类型转换和特异性印迹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使其再循环至肠道...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黏膜DCs除抗原提呈外主要参与IgA的类型转换和特异性印迹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使其再循环至肠道等生物学特性。DCs作为专职APC具有高效地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肠道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CELLS 生物学特性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归巢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中微量的可溶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检测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
17
作者 李慧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利用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的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可溶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表达水平。方法依次利用肝素和特异性抗体的层析柱纯化sRAGE蛋白,把纯化的蛋白作为标准品检测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目的利用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的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可溶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表达水平。方法依次利用肝素和特异性抗体的层析柱纯化sRAGE蛋白,把纯化的蛋白作为标准品检测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后,检查脑脊液中sRAGE的表达。结果重组sRAGE蛋白经2次纯化后,纯度超过95%。利用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的技术检测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其R2值达到了0.96。利用其检测脑脊液样本证明sRAGE确实在脑脊液中表达,其表达量在pg水平。结论sRAGE存在于脑脊液中,电化学和纳米金颗粒相结合的技术可作为更灵敏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淀粉样P物质作为神经管缺陷产前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乃萱 顾卉 +4 位作者 刘丹 魏晓伟 马巍 马玲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验证血清淀粉样P物质(SAP)在正常孕妇和有神经管缺陷患儿的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神经管缺陷产前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方法于清晨空腹抽取病例组(12例胎儿患神经管缺陷的孕妇)和对照组(12例胎儿正常的孕妇)外周静脉血5 mL... 目的验证血清淀粉样P物质(SAP)在正常孕妇和有神经管缺陷患儿的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神经管缺陷产前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方法于清晨空腹抽取病例组(12例胎儿患神经管缺陷的孕妇)和对照组(12例胎儿正常的孕妇)外周静脉血5 mL后静置离心,抽取上层血清,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P表达水平,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P诊断神经管缺陷的价值。结果在妊娠12~19周、21~28周时,病例组孕妇血清中SAP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0.770 8(95%CI:0.573 9~0.967 8,P<0.05)。当敏感度为83.33%时,其特异度为66.67%。结论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孕妇血清中SAP表达显著降低,提示SAP有作为神经管缺陷的产前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P物质 神经管缺陷 产前诊断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长期滥用后小鼠海马区caspase-3和PSD-95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傲 任鹏 +7 位作者 何柏林 杨顺成 丁润涛 沈瑞鹏 李延柠 董志斌 卢岩 吴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氯胺酮长期滥用模型中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每日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持续3个月建立小鼠氯胺酮长期滥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氯胺酮长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长期滥用模型中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每日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持续3个月建立小鼠氯胺酮长期滥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氯胺酮长期滥用后caspase-3和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spase-3表达增强,PSD-95表达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spase-3活化片段蛋白表达升高,PSD-95蛋白表达下降。结论氯胺酮长期滥用致小鼠脑海马区caspase-3表达增加、PSD-95表达减弱,这一结果揭示了长期滥用氯胺酮所致神经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半胱氨酸蛋白酶3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