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范芸 常乃柏 +4 位作者 胡云建 艾效曼 徐少全 李江涛 顾惜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55-1458,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年来血液病房的检出细菌以G-杆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G+球菌及真菌近年比例缓慢上升,主要为肠球菌属和念珠菌属;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近年检出较多,大多数G-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仍高度敏感。结论: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G-菌,但G+菌、真菌以及耐药菌株检出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及医院交叉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血液肿瘤病房 医院感染 细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声明 顾惜春 +2 位作者 臧华 魏建萍 范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67-768,共2页
目的: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 .033 ×109/L 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 使白细胞恢复。方法: 每天250μg 皮下注射, 直至连续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 目的: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 .033 ×109/L 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 使白细胞恢复。方法: 每天250μg 皮下注射, 直至连续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超过1 .5 ×109/L 后停药,平均用药时间5 .9 天。结果:与未采用rhG- CSF 治疗的对照组13 .2 天ANC 超过1 .5 ×109/L 相比,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rhG- CSF 能够明显增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缩短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时间。结论:rhG- CSF 能够保证白血病患者接受并完成强烈化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 白血病 急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延缓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体外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军华 张铁梅 +5 位作者 张恩毅 韩彩和 吴小萌 徐小东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550,共6页
为建立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IMR 90的热量限制体外模型 ,分别采用低浓度、正常浓度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 ,常规传代培养IMR 90细胞 ,利用综合细胞衰老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 .低、正常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组IMR 90细胞平均寿限分别为 5 ... 为建立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IMR 90的热量限制体外模型 ,分别采用低浓度、正常浓度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 ,常规传代培养IMR 90细胞 ,利用综合细胞衰老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 .低、正常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组IMR 90细胞平均寿限分别为 5 8 3、5 5 0和 4 7 2PDL(群体倍增水平 ) .低浓度葡萄糖培养IMR 90细胞早期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但仍保持对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增殖能力 ,并使晚期IMR 90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以及其DNA修复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培养的晚期细胞 .低浓度葡萄糖培养IMR 90晚期细胞的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亦明显低于其他条件培养的晚期细胞 .实验结果表明 ,低浓度葡萄糖培养可以延缓IMR 90复制衰老 ,建立了热量限制延缓衰老体外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二倍体 成纤维细胞 衰老 细胞复制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婷 刘辉 +6 位作者 李江涛 冯茹 田园 邢保利 许晓东 裴蕾 宁尚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对3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MM患者有2例复发行2次APBSCT... 目的:对3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MM患者有2例复发行2次APBSCT,因此共计移植32例次。移植前予常规联合化疗(11例含万珂),化疗联合G-CSF动员APBSC,选择以马法兰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d0天回输。结果:动员后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6.41×108/kg,CD34+细胞4.75×106/kg。APBSCT后中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分别为9.5天和11天。APBSCT后CR和VGPR率分别为37.5%和34.4%,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7.2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9.77个月,其中CR组、PR组中位PFS分别为29个月、20个月,VGPR组中位PFS未达到,CR+VGPR组与PR组PFS比较P=0.025。万珂组和非万珂组CR率分别为63.6%和23.8%(P=0.034),万珂组中位OS及PFS均未达到,非万珂组中位PFS为22个月(P=0.045)。结论:硼替佐米诱导序贯APBSCT可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APBSCT作为MM诱导缓解后的强化治疗,缓解率高,且移植后获得VGPR以上反应的患者PFS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在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常乃柏 刘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治疗延迟或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常导致病死率上升。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性发热临床微生物学变迁、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及方案优化等临床常见问题结合新... 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治疗延迟或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常导致病死率上升。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性发热临床微生物学变迁、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及方案优化等临床常见问题结合新近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 发热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κB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节 被引量:4
6
作者 范芸 顾惜春 +1 位作者 刘俊达 李蓉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8-120,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 κB对砷制剂诱导下NB4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NB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共同孵育 ,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质内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同时作细胞周期分析、PI和HO双染以及DNA梯度 ,以鉴...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 κB对砷制剂诱导下NB4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NB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共同孵育 ,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质内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同时作细胞周期分析、PI和HO双染以及DNA梯度 ,以鉴定As2 O3的致程序性死亡的作用。 结果 :NB4细胞在 1μmol/L、2 μmol/LAs2 O3的诱导下 ,在 16~ 2 4h的期间内均有明显的程序性死亡现象。NF κB在 6~ 16h期间的对照组和加药组 ( 1μmol/L的As2 O3)均有表达 ,对照组中 12h后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 ,加药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低 (P <0 .0 5 ) ,但不存在时间依从性。 结论 :As2 O3可诱导早幼粒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这一过程中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F-кB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程序性死亡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良 沈悌 +2 位作者 惠玉荣 顾惜春 李蓉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3-436,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观察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对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mRNA表达的影响。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和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采... 本文旨在研究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观察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对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mRNA表达的影响。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和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P-1α、MCP-1、CCR-1、CCR-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P-1αmRNA和CCR-1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中不表达,但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细胞中表达,而MCP-1mRNA和CCR-2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细胞中均不表达。当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被抑制后,MIP-1α和CCR-1的mRNA表达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210bcr/abl融合蛋白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MIP-1α和CCR-1mRNA的表达,但对MCP-1和CCR-2mRNA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P210bcr/abl融合蛋白 MIP-1Α CCR-1 MCP-1 CC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液体培养联合低分子天然抑瘤物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惜春 朱玲 +3 位作者 靳黎清 魏建平 赵声明 姜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ABMT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JAK2基因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声明 顾惜春 +2 位作者 常乃柏 许晓东 裴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60-246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基因JAK2介导的脐血干祖细胞长期扩增调控的可行性和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GI-F2JAK2,内含有JAK2基因的功能催化区和2个与小分子靶向基因合成药物(AP20187)结合的位点蛋白(F36v,F2)。应用MiniMAC... 目的:探讨转基因JAK2介导的脐血干祖细胞长期扩增调控的可行性和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GI-F2JAK2,内含有JAK2基因的功能催化区和2个与小分子靶向基因合成药物(AP20187)结合的位点蛋白(F36v,F2)。应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纯化分离脐血CD34+细胞,用含JAK2的逆转录病毒上清转染脐血CD34+细胞。转染后的CD34+细胞在IMDM培养体系中,将细胞分为AP20187组;FL组;TPO组;AP20187+FL+TPO(AFT)组。对扩增后的细胞定期检测基因转移后GFP动态变化、细胞免疫标记、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分选的CD34+细胞纯度>91%,基因转移率为49.32%±6.21%;只有AP20187+FL+TPO组可以使转基因的脐血CD34+细胞大量增殖,扩增至第8周时细胞数达109,CD34+细胞GFP的阳性率由基线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8周时达到90%以上;细胞表型为CD33+、CD61+、Gly-A+部分阳性;CD38+、HLA-DR+强阳性;CD2、CD7、CD19接近阴性。扩增的CD34+细胞可分别形成BFU-E、CFU-GM、CFU-Mix并以CFU-GM集落为主。扩增后CD34+细胞检测染色体核型正常,裸鼠实验无致瘤特性。结论:转染JAK2基因的人脐血CD34+细胞协同FL和TPO细胞因子可以体外长期扩增脐血干祖细胞,对今后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造血调控以及开展干细胞和基因治疗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JAK2 基因疗法 CD34^+细胞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t(8;21)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宫丹 李薇 +19 位作者 胡亮钉 罗建民 沈建良 方美云 杨清明 王恒湘 克晓燕 陈惠仁 王昭 刘辉 刘峰 马一盖 王景文 李红华 王全顺 靖彧 高晓宁 窦丽萍 李永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0-986,共7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15个血液病研究中心的586例伴有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在外周血、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细胞遗传学改变等的临床特点。方法: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能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15个血液病研究中心的586例伴有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在外周血、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细胞遗传学改变等的临床特点。方法: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能够影响t(8;21)AML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t(8;21)AML患者的免疫分型中以HLA-DR^+、CD117^+、CD34^+、MPO^+、CD38^+、CDl3^+、CD33^+多见(>95%),部分患者伴有CD19^+和CD56^+;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为C-KIT突变(37.8%);除t(8;21)异位外,最常见的伴随染色体异常为性染色体缺失(38.9%);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WBC≤3.5×10~9/L、不伴随C-KIT突变、做过HSCT的成人t(8;21)AML患者在OS、PFS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不伴有髓外浸润、CD19^+患者仅在OS上具有优势;多因素分析显示,WBC≤3.5×10~9/L的患者在OS、PFS上均优于WBC>3.5×10~9/L的患者(P<0.05)。结论:中国的t(8;21)AML患者临床特征与报道的国外人群基本相似,WBC≤3.5×10~9/L是t(8;21)AML的预后良好因素,C-KIT突变是t(8;21)AML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ETO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茹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42-64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表明:rhES在体外浓度为50、100和200μg/ml时,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CZ-1细胞作用72小时,抑制率分别为10.5%、17.9%和23.5%,其抑制CZ-1细胞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体外浓度为0-400μg/ml时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体外浓度为50-200μg/ml时rhES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生长活性有抑制的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在体外浓度为100μg/ml时,与CZ-1细胞作用72小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为21.37%。结论:rhES在体外有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凋亡。rhES可能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棉酚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玮 赵永强 +1 位作者 李玉梅 杨大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棉酚诱导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对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及正常... 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棉酚诱导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对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及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与地塞米松联合诱导Raji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5μmol/L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醋酸棉酚对原代培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浓度更高,50μmol/L醋酸棉酚作用48 h,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0.4±6.2)%和(51.7±10.3)%。≤10μmol/L醋酸棉酚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醋酸棉酚作用48和72 h,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Raji细胞的7.1和9.1倍。≥10μmol/L地塞米松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与10μmol/L醋酸棉酚联用,Raji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Raji细胞;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增强后者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棉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AJI细胞 细胞凋亡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明胶酶B活性及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婷 刘心 胡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32-1537,共6页
本研究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脐血MNC MMP-9活性和细胞体... 本研究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脐血MNC MMP-9活性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明胶酶谱技术检测脐血MNC中MMP-9的活性。通过微孔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脐血MNC的体外迁移能力,并以不同浓度的rh-TNF-α对脐血MNC进行干预,检测rh-TNF-α对MMP-9活性和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结果表明:脐血MNC经无血清培养24和48小时后,均可检测出MMP-9活性,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371±0.011)%和(1.384±0.01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大剂量TNF-α(500U/ml)作用可致细胞死亡;小剂量TNF-α(<200U/ml)可以上调脐血MNC MMP-9表达,且随着TNF-α剂量增加MMP-9表达增强。小剂量TNF-α(<200U/ml)可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迁移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小剂量TNF-α可上调脐血MNC MMP-9活性,提高脐血MNC的体外迁移能力,此作用可能加速脐血移植后细胞归巢,促进脐血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脐血单个核细胞 MMP-9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cp2基因克隆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利新 刘树峰 +2 位作者 常乃柏 刘辉 王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2-367,共6页
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性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细胞以mRNA降解的方式对过时的、突变有害的mRNA进行及时清除,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脱帽酶Dcp1/Dcp2在mRNA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其降解mRNA的详细作用机... 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性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细胞以mRNA降解的方式对过时的、突变有害的mRNA进行及时清除,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脱帽酶Dcp1/Dcp2在mRNA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其降解mRNA的详细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该基因市售的抗体出现,阻碍了对该基因机理的研究.目的是利用PCR方法,从人的胎肝文库中克隆到Dcp2基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血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溴化氰偶联柱子对该多克隆抗体血清经纯化得到的多克隆抗体,用于Western Blotting试验,可以检测到该蛋白内源性的表达;用于激光共聚焦定位实验显示,该内源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此抗体同时可用于免疫沉淀实验.因此Dcp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2基因 多克隆抗体血清 蛋白印迹 免疫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IL-2优化的免疫球蛋白抗淋巴瘤基因疫苗
15
作者 刘辉 常乃柏 +1 位作者 顾惜春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0-1162,共3页
本研究构建白介素2(IL-2)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共表达的基因疫苗。从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获得免疫球蛋白基因IgHV片段,将其与IL-2基因连接后形成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OS细胞,用ELISA... 本研究构建白介素2(IL-2)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共表达的基因疫苗。从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获得免疫球蛋白基因IgHV片段,将其与IL-2基因连接后形成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OS细胞,用ELISA法检测IL-2的表达。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IgHV基因与IL-2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IgHV-IL-2/pcDNA3.0中IL-2可以获得正确表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L-2和IgHV的融合表达载体可以在COS细胞中分泌表达I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白介素2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胀、肝脾肿大伴蛋白尿4个月
16
作者 范芸 常乃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49-251,共3页
关键词 肝脾肿大 腹胀 蛋白尿 利尿治疗 门静脉主干 记忆力下降 北京医院 病例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_(34)^+干/祖细胞异常表达基因hCLP46功能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恬 常乃柏 +6 位作者 王友信 刘辉 杜杰 宋曼殳 卢小梅 王嵬 刘利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20-524,共5页
hCLP46是从MDS-AML的CD3+4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新的基因,为了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功能、性质研究,利用RT-PCR技术证明该基因在人脑组织中有表达,而在人胚胎肝组织中无表达.将该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U937细胞... hCLP46是从MDS-AML的CD3+4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新的基因,为了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功能、性质研究,利用RT-PCR技术证明该基因在人脑组织中有表达,而在人胚胎肝组织中无表达.将该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U937细胞,发现过量表达该基因的U937细胞能够抑制TGF-β对P15基因的上调.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其启动子区存在一个典型的"CpGisland".提示该基因有可能参与甲基化调节途径,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LP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CPG ISLAND P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p66Shc腺病毒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姗 林雅军 +5 位作者 魏洁 胡刚 徐蓉 许晓东 马桂蕾 孙洪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91-199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p66Shc腺病毒(AdenoⅩ-p66Sh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生成;ELISA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AnnexinⅤ-FITC/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 目的探讨重组人p66Shc腺病毒(AdenoⅩ-p66Sh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生成;ELISA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AnnexinⅤ-FITC/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66Shc与p53之间相互作用。结果重组人p66Shc腺病毒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增殖(P<0.05),而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阻断重组人p66Shc腺病毒的作用。p66Shc能引起细胞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同时伴随8-OHdG含量的升高(P<0.05);p66Shc能引起p53蛋白和CyclinB1蛋白表达及p53磷酸化修饰(p-p53)显著升高(P<0.05),但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p66Shc与p53并非直接结合,提示p66Shc通过其他信号分子间接调控p53的表达及活性。结论重组人p66Shc腺病毒通过使HeLa细胞ROS水平上升,引起DNA氧化损伤,从而诱导p53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升高抑制HeLa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6SHC HELA细胞 活性氧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