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的中枢药理作用及多靶点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妍 薛薇 +3 位作者 李敏 刘杨 王立辉 李可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综述Rg1在脑内的多靶点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为揭示Rg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新药开发前景提供参考。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人参皂苷Rg1对中枢系统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脑区、神经细... 综述Rg1在脑内的多靶点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为揭示Rg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新药开发前景提供参考。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人参皂苷Rg1对中枢系统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脑区、神经细胞、脑内受体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人参皂苷Rg1对动物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作用于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等多个脑区,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神经突触的发生,发生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等,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中枢神经系统 受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微 赵明 张微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水平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丁苯酞组,每组24只。缺血组和丁苯酞组按不同时间分为7、14、30和60d时间... 目的探讨分子水平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丁苯酞组,每组24只。缺血组和丁苯酞组按不同时间分为7、14、30和60d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β-APP、MMP-2和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与7d组比较,14、30、60dβ-APP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14d比较,30、60dβ-APP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30d比较,60dMMP-2表达明显升高(P<0.01),丁苯酞组仅30d与6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丁苯酞组β-APP和MMP-2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缺血组比较,丁苯酞组β-APP和MMP-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MMP-2与β-APP变化趋势一致,可能参与了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丁苯酞可能通过减少MMP-2及β-APP表达干预淀粉样物质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不良事件最多的十大药物(美国)
3
作者 张亚同(编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329-1329,共1页
2007年Kathryn L.Hahn的研究显示,引起美国药物不良事件最多的十种药物分别是:①胰岛素(8%);②抗凝剂(6.2%);③阿莫西林(s)(4.3%);④阿司匹林(2.5%);⑤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2.2%);⑥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 2007年Kathryn L.Hahn的研究显示,引起美国药物不良事件最多的十种药物分别是:①胰岛素(8%);②抗凝剂(6.2%);③阿莫西林(s)(4.3%);④阿司匹林(2.5%);⑤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2.2%);⑥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2.2%);⑦布洛芬(2.1%);⑧对乙酰氨基酚(1.8%);⑨头孢氨苄(1.6%);⑩青霉素(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事件 美国 对乙酰氨基酚 磺胺甲嗯唑 阿莫西林 阿司匹林 甲氧苄啶 头孢氨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