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音性内耳损伤的前庭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进 黄魏宁 +1 位作者 高波 周金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在30~80dBHL,4000Hz平均阈值左耳(46.7±17.6)dBHL,右耳(37.3±16.7)dBHL,4000Hz听力损失双耳对称占41.7%,非对称占58.3%;前庭病理类型表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7%,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20.0%,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26.7%,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异常28.6%,前庭功能反应亢进3.0%和高频前庭眼反射异常97.0%。结论强声刺激能引起内耳听、前庭感受器损伤,合并前庭症状的NIHL患者均显示出一种或多种前庭病理。前庭病理与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左右对称无相关性,但与前庭系统主观症状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 病理 噪音性听力损失 前庭自旋转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龚霞 王晓云 +1 位作者 黄魏宁 黄卫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评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期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根据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评分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仅让患者进行生活饮食调节;B组(25例)... 目的评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期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根据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评分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仅让患者进行生活饮食调节;B组(25例)则在生活饮食调节的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一日两次,2个月后,再次进行RSI评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26.92%(7/26),B组为72.0%(18/25),A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χ2=10.36,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初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咽喉反流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综合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芳 黄魏宁 贺宇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通过外科流程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临床观察,评价梅尼埃病外科流程治疗对眩晕发作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根据眩晕发作的情况依次采取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及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运用症... 目的通过外科流程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临床观察,评价梅尼埃病外科流程治疗对眩晕发作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根据眩晕发作的情况依次采取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及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运用症状卡进行眩晕发作和活动状况的评测。结果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平均104个月观察期内采用单纯低压脉冲治疗有效控制眩晕为17例,比例为85%;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有效控制眩晕为2例,比例为10%;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有效控制眩晕为1例,比例为5%。结论对于顽固性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控制需要外科流程化、综合性的治疗和远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梅尼埃病 眩晕 低压脉冲发生器 内淋巴囊减压术 三个半规管阻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振荡对半规管耳石复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许辉杰 高波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 研究在半规管耳石复位 (CRP)时使用乳突振荡是否可以提高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将 62名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3 6人 ,进行CRP加乳突振荡治疗 ,对照组... 目的 研究在半规管耳石复位 (CRP)时使用乳突振荡是否可以提高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将 62名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3 6人 ,进行CRP加乳突振荡治疗 ,对照组 2 6人 ,单纯进行CRP。结果 治疗 1周后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 94% ,对照组有效率为 72 % ,治疗后 3~ 4个月 ,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18%和 2 2 %。结论 使用乳突振荡可以提高CRP对BPPV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振荡 半规管耳石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内耳毛细胞的分布及在听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褚汉启 宋海涛 +4 位作者 周良强 黄孝文 甄宏韬 高起学 崔永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4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内耳毛细胞的分布及在听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标记观察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牛蛙毛细胞上的分布;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携带不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基因型(α1D+/+、... 目的探讨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内耳毛细胞的分布及在听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标记观察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牛蛙毛细胞上的分布;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携带不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基因型(α1D+/+、α1D+/-和α1D-/-)小鼠的听力。结果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主要密集分布于毛细胞侧膜和顶膜,在毛细胞的胞核区域和纤毛丛处没有阳性荧光染色。三种α1D基因型小鼠的ABR检测结果显示,α1D+/+野生型小鼠的短声反应阈正常,为34.8±5.7dBSPL;α1D+/-杂合子小鼠反应阈高于同窝生α1D+/+野生型小鼠,为54.4±12.4dBSPL;α1D-/-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SPL时仍无反应。结论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α1D亚基分布在牛蛙毛细胞的侧膜和顶膜,在内耳的听觉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缺失或是数量的减少均可以影响小鼠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毛细胞 电压门控性钙通道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在内耳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辉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凋亡相关基因 内耳 表达 C-MYC C-JUN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免疫反应中内耳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α_4-整合素的表达
7
作者 张程 黄魏宁 +2 位作者 宋海涛 高波 周金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α4-整合素(α4-In-tegrin)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钥孔 血蓝蛋白激发已两次全身致...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α4-整合素(α4-In-tegrin)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钥孔 血蓝蛋白激发已两次全身致敏的大鼠内耳,诱发其内耳免疫反应,制造迷路炎模型,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内耳VCAM-1和α4-Integrin分别在内耳中的表达。结果 内耳激发后24小时,螺旋轴静脉(spiral modiolar vein,SMVs)及其回流小静脉(collecting venules,CVs)可见有VCAM-1表达,48小时达最高峰,维持此水平1周,然后下降。α4-Integrin在致敏后24小时即可表达于浸润于SMVs和CVs及蜗神经周围的白细胞,48小时达高峰,然后迅速下降。结论 内耳免疫反应时VCAM-1、α4-Integrin在炎性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内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炎 内耳免疫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α4-整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的内淋巴显像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芳 黄魏宁 +1 位作者 宋海涛 张秋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运用无创性的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技术,进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显像的可行性。方法2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 目的运用无创性的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技术,进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显像的可行性。方法2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3D-FLAIRMRI。患者行钆喷酸葡胺溶液导入前、后24h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鼓室导抗检查。结果内耳3D-FLAIRMRI显示造影剂钆可以分布到内耳外淋巴,并且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清晰显像内淋巴情况;2例患者造影前、后24h纯音测听平均听阈值和鼓室导抗无变化。结论运用内耳3D-FLAIRMRI加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可以显像梅尼埃病内淋巴情况;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显像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 经咽鼓管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单纯鼾症者鼾声的基频及共振峰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好 许辉杰 +3 位作者 黄魏宁 杨弋 贺宇霞 李传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和单纯鼾症(simple snoring,SS)者鼾声的基频和共振峰特点,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OSAHS患者(OSAHS组,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和单纯鼾症(simple snoring,SS)者鼾声的基频和共振峰特点,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OSAHS患者(OSAHS组,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9例)和20例SS者(单纯鼾症组)行同步多导睡眠监测和鼾声监测,截取每例患者不同睡眠时段的10次鼾声,使用Prrat语音分析软件对鼾声的基频和共振峰进行分析。结果 SS组有明显的基频,在100Hz段以下分布聚集,而OSAHS组鼾声基频无规律;SS组鼾声的第一共振峰值(F1)明显小于OSAHS组;OSAHS组中,重度组F1最高,轻度组最低,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患者与SS者的鼾声基频和共振峰频率特别是F1有明显差别,F1值的大小与OSAHS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鼾声的基频及共振峰值有助于OSAHS与SS的区分以及OSAHS严重程度的大致判断;根据SS者鼾声的基频可能有助于鼾声来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单纯鼾症 鼾声 基频 共振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患者与单纯打鼾者鼾声声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许辉杰 余力生 +2 位作者 黄魏宁 陈兰 贺宇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利用鼾声监测及分析技术对OSAHS患者和单纯打鼾者的鼾声的声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2人,单纯打鼾(simple snoring)者15人,分别同步进行鼾声监测和睡眠呼吸监测。取每例单纯打鼾者10次... 目的利用鼾声监测及分析技术对OSAHS患者和单纯打鼾者的鼾声的声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2人,单纯打鼾(simple snoring)者15人,分别同步进行鼾声监测和睡眠呼吸监测。取每例单纯打鼾者10次鼾声和每例OSAHS患者10次阻塞性呼吸暂停后的第一次鼾声进行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结果单纯打鼾者鼾声片断时域曲线表现为多个振幅、间隔大致相仿的复合波,频域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基频—谐波结构;OSAHS患者鼾声的时域曲线表现为多个振幅、间隔不规则的复合波,频域曲线中无明显的基频—谐波结构。OSAHS患者鼾声的峰频率、中心频率较单纯打鼾者高,800Hz功率比率较单纯打鼾者低,OSAHS组,中重度OSAHS患者的鼾声峰频率、中心频率较轻度者高,800Hz功率比率较轻度者低,中心频率和800Hz功率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和单纯打鼾者鼾声具有不同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表明两种鼾声在声学上有质的差别,提示将鼾声监测分析技术应用于OSAHS的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并可能为确定阻塞部位及鼾声来源提供新的临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声 声学特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单纯打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患者不同阻塞部位鼾声频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许辉杰 黄魏宁 +1 位作者 余力生 陈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鼾声监测分析结合上气道压力测定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软腭游离缘平面以上阻塞(上部阻塞)和以下阻塞(下部阻塞)鼾声的频域特性的不同之处。方法对30例男性... 目的通过鼾声监测分析结合上气道压力测定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软腭游离缘平面以上阻塞(上部阻塞)和以下阻塞(下部阻塞)鼾声的频域特性的不同之处。方法对30例男性OSAHS患者夜间睡眠时同步进行鼾声监测和持续上气道压力测定。根据患者的上气道阻塞部位,取每名患者上部阻塞或下部阻塞后第1次鼾声各10次,分别计算每次鼾声的峰频率、中心频率及总能量中低、中、高频段能量构成比,并绘制功率谱图。结果下部阻塞鼾声的峰频率、中心频率和中、高频段能量构成比明显高于上部阻塞的鼾声,而低频段能量构成比明显低于上部阻塞鼾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鼾声的功率谱图表现为上部阻塞后鼾声能量几乎全部分布在0~2000Hz范围以内,一般在低频段集中了大部分能量,中频段能量较少,高频段以上能量很少,一次鼾声中一般出现1~3个能量峰,峰频率多位于低频段;下部阻塞后鼾声中频和高频段的能量成分明显增多,低频段能量所占比重明显减少,一次鼾声中可出现3个或更多大小不等的能量峰,峰频率可位于各频段,以位于中频段的居多。结论 OSAHS患者软腭游离缘以上和以下阻塞鼾声的频域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可能有助于区分软腭游离缘上、下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声 频域特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软腭游离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弋 黄魏宁 +1 位作者 宋海涛 高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长期效果,探讨影响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和随访结果,并对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长期效果,探讨影响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和随访结果,并对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有54例(91.5%)治愈。治愈的54例患者在随访中有21例(38.9%)复发,其中有10例患者伴有半规管轻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半规管功能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只有半规管轻瘫一项指标进入COX模型,说明半规管轻瘫是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论半规管轻瘫是影响BPPV患者管石复位法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冷热试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视频采集仪记录BPPV患者眼震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波 宋海涛 +2 位作者 龚霞 周金梅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CHARTR VNG)观察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方法用红外视频采集仪详细记录78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的眼震变化。结果40... 目的探讨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CHARTR VNG)观察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方法用红外视频采集仪详细记录78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的眼震变化。结果40例(51.28%)为一侧后半规管病变;13例(16.67%)为一侧水平半规管病变;6例(7.7%)为一侧上半规管病变;19例(24.36%)出现多发位置性眼震,其中6例为双侧后半规管病变,2例双侧上半规管病变,3例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8例患者在不同头位下出现眼震,提示混合半规管病变。结论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眼动变化,对诊断BPPV受累半规管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对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能更好的提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发生率,包括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病变和多个半规管联合病变。患者的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受累半规管采取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 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霞 秦永 +4 位作者 王晓云 杨丽 孙铭君 杜俊 张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咽喉反流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喉癌组,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行尸检的喉部正常者声带组织标本19例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标本胃蛋... 目的初步探讨咽喉反流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喉癌组,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行尸检的喉部正常者声带组织标本19例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标本胃蛋白酶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其表达强度。结果喉癌组肿瘤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量强阳性4例(12.5%,4/32),阳性10例(31.25%,10/32),弱阳性14例(43.75%,14/32),阴性4例(12.5%,4/32);正常组声带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弱阳性4例(21.05%,4/19),阴性15例(78.95%,15/19),无强阳性及阳性表达,喉癌组胃蛋白酶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喉癌组织中胃蛋白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声带组织,提示咽喉反流可能与喉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喉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喉癌 胃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咽鼓管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好 张秋颖 +2 位作者 周金梅 宋海涛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经咽鼓管途径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7例(67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20耳),单纯经咽鼓管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5 mg/ml)0.6毫升/次;B组23例(23耳),常规全身治疗无效后再经咽鼓管鼓室内灌... 目的评价经咽鼓管途径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7例(67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20耳),单纯经咽鼓管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5 mg/ml)0.6毫升/次;B组23例(23耳),常规全身治疗无效后再经咽鼓管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5mg/ml)0.6毫升/次;C组24例(24耳),单纯常规全身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变化及咽鼓管功能变化。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5.00%(17/20)、60.87%(14/23)、45.3%(11/24),三组伴随症状耳鸣、耳闷、眩晕都有一定缓解,没有出现中耳炎及耳闷、耳痛等感染症状,鼓室导抗图和咽鼓管吹张实验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经咽鼓管途径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是安全和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鼓室内灌注 咽鼓管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压氧舱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秋菊 李倩 +21 位作者 刘岩 周其友 王立万 于黎明 于宁 冀飞 兰兰 姜辉 史伟 黄杰 王大勇 吴子明 尹自芳 娄昕 李宝民 蔡小兵 黄魏宁 倪道凤 杨仕明 余力生 范利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低压氧舱方法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低气压环境对20例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三个循环,以3m/s的速度从正常大气压降至2200m海拔气压水平(约7... 目的探讨新型低压氧舱方法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低气压环境对20例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三个循环,以3m/s的速度从正常大气压降至2200m海拔气压水平(约78.6kPa),保持5min后,以1m/s的速度增压至1100m气压水平;随后以同样的速度完成第二、三个循环,最后以1m/s的速度恢复至正常大气乐。患者在550m海拔以上气压水平以150L/h的流速采Ⅲ鼻吸管持续吸氧。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轻度听力损失治疗1个疗程,中度听力损失一般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纯音测听结果及耳闷堵、耳鸣、颅呜主观症状程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全身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听力损失治愈7例,改善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11/20)。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两组患者听力疗效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堵感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19/20);耳呜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12/20);颅鸣共2例,无效。随访4-6个月,治疗有效的患者仅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耳闷堵感复发,重复低压氧舱治疗效果为有效。结论新型低压氧舱为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对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耳闷堵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氧舱 低频波动性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耳鸣 耳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补救治疗突发性聋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利一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经过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经过常规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45耳,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1耳,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2毫克/次,2次(一周)一个疗程;对照组24耳,给谷...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经过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经过常规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45耳,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1耳,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2毫克/次,2次(一周)一个疗程;对照组24耳,给谷维素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用药一周。观察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及耳鸣、耳闷感的变化情况。结果纯音测听结果显示实验组6耳有效(6/21),对照组1耳有效(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改善实验组有5耳(5/15),对照组1耳(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感改善实验组有3耳(3/11),对照组1耳(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以改善常规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及耳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地塞米松 鼓室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患者前庭功能代偿能力与增龄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海涛 高波 +1 位作者 许辉杰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 评价眩晕患者在前庭末梢病变中前庭功能代偿能力。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者分为四组 ,Ⅰ组 <30岁 ,Ⅱ组 30~ 49岁 ,Ⅲ组 5 0~ 5 9岁 ,Ⅳ组≥ 6 0岁。对这些病例分别行低频谐波加速度试验和姿态图检查 ,... 目的 评价眩晕患者在前庭末梢病变中前庭功能代偿能力。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者分为四组 ,Ⅰ组 <30岁 ,Ⅱ组 30~ 49岁 ,Ⅲ组 5 0~ 5 9岁 ,Ⅳ组≥ 6 0岁。对这些病例分别行低频谐波加速度试验和姿态图检查 ,就相位和增益以及总包络面积和长度等指标观察前庭功能的代偿能力。结果 姿态图的正常率为 5 6 % ,低频谐波加速度试验的正常率为 39% ,随年龄的增长 ,患者姿态图正常率逐渐减低。结论 在前庭末梢病变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前庭末梢病变 代偿功能 内耳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半规管并其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利一 高波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半规管合并其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7例后半规管合并其他半规管BPPV患者行Dix-Hallpike试验,所有患者选择眼震强度强的一侧后半规管采用Epley管石... 目的探讨后半规管合并其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7例后半规管合并其他半规管BPPV患者行Dix-Hallpike试验,所有患者选择眼震强度强的一侧后半规管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每隔3天复查,直至该侧扭转上跳眼震消失,并观察对侧眼震消失情况。结果①治疗前眼震:双侧诱发出扭转上跳眼震39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一侧诱发出扭转上跳另一侧出现扭转下跳眼震13例(后半规管并前半规管BPPV),一侧诱发出扭转上跳眼震,另一侧出现水平眼震15例(后半规管并外半规管或前半规管BPPV)。大多数患者对侧眼震强度均明显弱于患侧扭转上跳性眼震,只有3例双侧扭转上跳眼震的患者双侧眼震强度基本相同。②治疗后眼震:39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36例眼震消失,13例后半规管并前半规管BPPV患者眼震消失,15例后半规管并外半规管或前半规管BPPV患者中14例眼震消失,仅1例残留水平眼震。结论后半规管并其他半规管BPPV患者的眼震以双侧扭转上跳性最多,但对侧多数是假性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一侧扭转上跳眼震并另一侧水平眼震和一侧扭转上跳眼震并另一侧扭转下跳眼震,但是对侧眼震强度大多数弱于患侧;治疗后半规管并其他半规管BPPV的患者时应先治疗眼震强度强的一侧后半规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正常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雷 高波 +1 位作者 王利一 黄魏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了解健康青年人的前庭自旋转试验(VAT)的正常值。方法采用美国WSR公司的VAT检测仪对31例20~30岁健康青年人进行VAT检测,统计分析其实际测量值,并与检测仪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比较。结果20~30岁健康青年人的VAT的实测值基本都... 目的了解健康青年人的前庭自旋转试验(VAT)的正常值。方法采用美国WSR公司的VAT检测仪对31例20~30岁健康青年人进行VAT检测,统计分析其实际测量值,并与检测仪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比较。结果20~30岁健康青年人的VAT的实测值基本都在参考范围之内。2.0、2.3、2.7、5.5、5.9Hz的水平增益实测值,2.0、5.9Hz的垂直增益实测值,以及2.0、2.3、2.7、3.1、3.5、3.9Hz的垂直相移实测值与参考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水平相移和非对称性中,实测值与参考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健康青年人的VAT正常值在参考范围之内,青年人的前庭功能在较低频率范围(2~3Hz)可能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前庭自旋转试验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