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预脂毒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及氧化应激的损害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清华 周迎生 +7 位作者 王征 王抒 牟忠卿 黎健 李淼 刘冬戈 汪耀 迟家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干预脂毒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氧化应激损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①正常组(NC),全程普通饲料喂养;②高脂组(HF),全程高脂饲料喂养。糖尿病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mg/kg),48h后行OGTT试验判断... 目的探讨干预脂毒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氧化应激损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①正常组(NC),全程普通饲料喂养;②高脂组(HF),全程高脂饲料喂养。糖尿病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mg/kg),48h后行OGTT试验判断成模情况后分组。③糖尿病对照组(DM),不给予药物干预;④血脂干预组(SIM),灌胃辛伐他汀5mg/(kg.d)4周干预脂毒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B、A细胞形态学特点,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原mRNA表达水平,DHE荧光染色检测胰岛中活性氧化产物ROS水平。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干预脂毒性4周后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下降了22.9%(P<0.01)和57.0%(P<0.05)。OGTT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胰岛中B细胞相对量是对照组的2.6倍(P<0.01),B细胞胞质内胰岛素水平增加了26.5%(P<0.05),胰岛素原mRNA表达升高18.3%(P<0.01);A细胞相对量减少了50%(P<0.01)。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胰腺中R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辛伐他汀干预脂毒性4周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和氧化应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毒性 胰岛素分泌 氧化应激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成年男性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其与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霞 蒋蕾 +4 位作者 潘琦 周雁 鲜彤章 孙明晓 郭立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成年男性血脂的分布情况,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及年龄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 215名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和BMI水平分组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北京成年男性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了解北京成年男性血脂的分布情况,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及年龄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 215名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和BMI水平分组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北京成年男性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崮醇(HDL-C)的均值分别为5.07、1.81和1.25 mmol/L,总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0.8%(7732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2.7%、38.3%和6.2%。在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TC和TG水平升高,TC在50~59岁组最高,而TG在40~49岁最高,之后又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北京成年男性超重者占48.8%,肥胖者占19.3%。随着BMl水平的升高,TC和TG水平也随之升高,而HDL-C则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和超重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3.074和1.790;40~4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3.074,其次为50~59岁组,OR值2.859。结论北京成年男性的超重、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且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BMI和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高,其中40~49岁和50~59岁的肥胖者的发病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年龄因素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滟 朱翊 +3 位作者 孙建坤 张丽娜 周雁 郭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年龄60~96岁,平均(76.6±8.8)岁;2型糖尿病病程1~30年,平均(8.5±5.6)年;初始降糖治疗即采用...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年龄60~96岁,平均(76.6±8.8)岁;2型糖尿病病程1~30年,平均(8.5±5.6)年;初始降糖治疗即采用西格列汀6例,因血糖控制不达标而加用西格列汀38例,采用西格列汀替换原口服降糖药51例;西格列汀服用方法:100 mg/次口服,1次/d.观察所有患者服用西格列汀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观察时间为1~30个月,平均为(10.7±8.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TC、TG、HDL-C、LDL-C、ALT、AST、血肌酐、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及血尿常规等,同时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95例患者服用西格列汀后,空腹血糖、HbA1c、尿酸、TC、LDL-C、血肌酐、LDH较服用西格列汀前降低,HDL-C较服用西格列汀前升高(P<0.05);余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不良反应:无因西格列汀不良反应停药者,无一例患者原有疾病加重或住院,3例患者服用西格列汀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停用西格列汀而改用其他降糖药.结论 西格列汀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并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适用于合并多种疾病、联用多种药物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常用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联合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老年人 西格列汀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被引量:122
4
作者 周迎生 高妍 +4 位作者 李斌 刘冬戈 迟家敏 王抒 黎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4-158,F0010,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 chow,HE)9只...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 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 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Y)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 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 mmol/L)占7/18;B组(FBG 10~19.9 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 d的0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高脂 ST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被引量:38
5
作者 何清华 周迎生 +5 位作者 王征 王抒 牟忠卿 黎健 刘冬戈 迟家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5-429,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鼠 高脂喂养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贾晓凡 孙明晓 +7 位作者 严翊 李博文 仲伟娟 陈俊飞 张一民 王正珍 王璐 谢敏豪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1所中学共117名健康青少年,年龄11.08~15.17岁,男:女54:63,进行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使用双能X光吸收仪测定骨密度(BMD)、... 目的分析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1所中学共117名健康青少年,年龄11.08~15.17岁,男:女54:63,进行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使用双能X光吸收仪测定骨密度(BMD)、肌肉质量及脂肪比率。受试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30人)和超重组(87人)。超重组(BMI:22.4~34.09kg/m2)按干预方式被随机分为饮食组(D)、运动组(EX)、饮食加运动组(DEX)及对照组(C),进行10周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女生BMD显著高于男生(P<0.01),未发育者BMD较已发育者低(P<0.05),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间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胸围、臀围、全身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06~0.329,P<0.05);与腰围、全身及躯干体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干预后D、EX及DEX组体重、BMI、腰围、臀围、WHR均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体重和BMI无明显变化(P>0.05);D、EX及DEX组干预后全身及各部位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EX组及DEX组BMD均显著增加(P<0.01,P<0.05),D组及C组BMD无明显变化(P>0.05)。(EX+DEX)组BMD平均增加(0.017±0.027)g/cm2,明显高于非运动组(D+C)BMD平均变化(0.008±0.047)g/cm2(P<0.01);而饮食干预组(D+DEX)组与非饮食干预组(EX+C)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阶段骨密度随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骨密度增加与机体肌肉质量呈正相关,与脂肪比率无明显关系。有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均可减轻体重和脂肪比率,运动可促进骨密度增加。对超重青少年应积极进行包括有氧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有氧运动 肥胖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20
7
作者 季福绥 钟优 +3 位作者 孙福成 许锋 贾学海 迟家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6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左主干受累、弥漫性病变病例多见 ,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P<0 .0 5 )。闭塞血管数目在糖尿病患者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合并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明晓 迟家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 2 12例老年 2型DM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 (病变组 )和无血管病变组 (无病变组 )各 10 6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 2 12例老年 2型DM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 (病变组 )和无血管病变组 (无病变组 )各 10 6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heartdisease ,IHD)患者组 72例和 (或 )脑血管病变 (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患者 5 0例。其中 ,两者并存者 16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 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率、DM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异常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 ;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高血压是老年 2型DM患者总的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也分别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病变组和IHD分别独立相关 ;吸烟史是I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2型DM患者 ,除了年龄、高血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于普林 沈志卫 +4 位作者 孙美珍 宋晓光 谢培凤 何存芳 迟家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31的比例分为口服血脂康组(0.6g/次,每日2次)88例,口服绞股兰组(绞股兰总甙60mg/次,每日2次)30例,...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31的比例分为口服血脂康组(0.6g/次,每日2次)88例,口服绞股兰组(绞股兰总甙60mg/次,每日2次)30例,疗程为8周。结果:与服药前比较,服血脂康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分别下降了24.1%、30.1%、32.5%、18.0%(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分别上升了25.0%(P<0.01)、4.9%(P<0.05)。血脂康降低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优于绞股兰。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血脂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脂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高脂血症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国际糖尿病联盟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26
10
作者 戴婧 郭立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8-102,共5页
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增龄效应,年龄因素是影响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预计至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5%上升至25%。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加使之成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糖... 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增龄效应,年龄因素是影响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预计至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5%上升至25%。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加使之成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复杂、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方案需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个体情况、更重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防治 国际糖尿病联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8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男性假两性畸形 被引量:6
11
作者 牟忠卿 肖军财 孙明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26岁。因“间断头胀1年余”人院。患者自青春期起无月经来潮,曾于18岁就诊于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人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胀不适,无明显头晕、头痛,未测血压。9个月前再次因无月经来潮就诊于当地医院,...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26岁。因“间断头胀1年余”人院。患者自青春期起无月经来潮,曾于18岁就诊于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人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胀不适,无明显头晕、头痛,未测血压。9个月前再次因无月经来潮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睾酮水平低;染色体为46,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高血压 低钾血 类固醇17-α-羟化酶 性分化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滟 刘治军 迟家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4-475,共2页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严重行为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治疗期间高危人群可能发生代谢综合征,医生应了解治疗药物的特性和代谢综合征病程的一般规律,在治疗全程密切监测代谢综合征的标志性指标,尽早予以...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严重行为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治疗期间高危人群可能发生代谢综合征,医生应了解治疗药物的特性和代谢综合征病程的一般规律,在治疗全程密切监测代谢综合征的标志性指标,尽早予以干预。本文通过检索MEDLINE和国内CBM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资料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代谢疾病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月 郭立新 +2 位作者 周雁 潘琦 鲜彤章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5期362-369,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连续选取自2003年1月至201 0年6月于卫生部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卒中分为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连续选取自2003年1月至201 0年6月于卫生部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卒中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代谢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性别不同相应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进一步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别比较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0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12例(10 1%)合并卒中,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收缩压、尿酸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在男性患者中,合并卒中者130例(10.9%)。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2小时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收缩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合并卒中组均高于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在女性患者中,合并卒中者82例(9.04%)。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合并卒中组均高于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男性及女性患者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的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06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1.021~1.115,P=0.004]、股动脉内中膜厚度(OR 1.590,95%Cl 1.041~2.431,P=0.032)、收缩压(OR1.026,95%Cl 1.008~1 044,P=0 00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0R2.342,95%Cl 1.081~5.070,P=0.031)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具有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收缩压和尿酸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合并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增加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的运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蕾 张献博 孙明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既往病史中无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层,并结合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筛选能提示T2DM患者运动风险的指标。方法通过超声测定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T2DM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 目的通过对既往病史中无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层,并结合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筛选能提示T2DM患者运动风险的指标。方法通过超声测定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T2DM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 mm或有斑块)4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 mm)31例。行运动负荷试验,并根据结果将T2DM患者又分为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组10例和阴性组65例,监测运动中心电指标变化。结果 (1)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运动中最高心率显著增加[(144.3±7.6)次/min比(140.1±8.3)次/min,P=0.025];与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运动后3 min收缩压显著增高[(151.9±19.0)mmHg比(137.9±18.7)mmHg,P=0.031]。(3)运动负荷试验阳性与运动后3 min收缩压呈正相关(r=0.211,P=0.029),动脉粥样硬化与运动中最高心率呈负相关(r=-0.254,P=0.028)。运动结束后3 min收缩压升高是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0.104,P=0.012),运动中最高舒张压增高及最高心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0.054,P=0.017;B=-0.119,P=0.017)。结论无临床大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运动负荷试验结束后3 min收缩压增高,对预测心肌缺血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运动试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蛋白亚组分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国汉邦 孙明晓 +5 位作者 黄秀清 董军 李红霞 满咏 王抒 黎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与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例肥胖青少年和19例体重指数正常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型水平。使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全身及躯干部体脂比率。结果与正常...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与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例肥胖青少年和19例体重指数正常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型水平。使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全身及躯干部体脂比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组血清TC(4.47±0.90)比(3.79±0.50)mmol/L、TG(1.02±0.41)比(0.72±0.34)mmol/L、LDL-C(2.56±0.81)比(1.95±0.35)mmol/L、LDLa-C(2.39±0.83)比(1.74±0.37)mmol/L平均水平显著增高,而HDL-C(1.18±0.23)比(1.35±0.16)mmol/L、HDL2-C(0.73±0.21)比(0.91±0.16)mmol/L平均水平明显降低(P<0.01)。BMI、腰围、全身体脂及躯干体脂比率分别与TC、TG、LDL-C、LDLa-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HDL2-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存在与肥胖相关的早期脂质代谢紊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学 青少年 脂蛋白类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霞 郭晓蕙 +5 位作者 蒋蕾 鲜彤章 孙明晓 郭立新 孙亮 杨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TMT)进展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超声测量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的IMT,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 目的探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TMT)进展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超声测量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的IMT,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IMT进展的情况,随访5年后复查IMT。结果基线状态下rs2071023位点不同基因型(CC,CG,GG)各组年龄、IMT、BM[、FPG、HbAlc、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后随访患者中有16例失访或指标不全,共105例患者,与基线比较随访5年后颈动脉IMT增厚(0.84 mm比0.92 mm,P=0.004)。按rs2071023基因型分组,结果发现CC基因型组颈动脉IMT在随访5年后增厚(0.86 mm比0.97 mm),不同基因型对IMT增厚的贡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基因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冬妮 李铭 郭立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4期329-330,共2页
1898年Tigerstedt等开始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进行研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认为这个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分泌系统。按照起作用的方式,分为循环性和局部组织性RAS。RAS通过对心... 1898年Tigerstedt等开始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进行研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认为这个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分泌系统。按照起作用的方式,分为循环性和局部组织性RAS。RAS通过对心血管和肾脏的影响,发挥稳定血压、平衡水盐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IOTENSIN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测定方 活性 内分泌系统 内环境稳态 局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卒中——已知与未知,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晓凡 郭立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5期357-361,共5页
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及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2007-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达9.7%^[1]。糖尿... 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及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2007-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达9.7%^[1]。糖尿病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何预防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已成为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多因素干预对大血管事件影响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慧 郭立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9期28-32,共5页
众所周知,糖尿病可导致多器官损伤,增加个体的治疗负担以及致残、致死率,特别是它和大血管事件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其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等同于既往罹患心肌梗死的患者。
关键词 糖尿病 代谢病 大血管 强化治疗 血糖 多因素干预 饱和脂肪 Β细胞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尿病与冠心病 被引量:3
20
作者 迟家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DM 患病率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