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桡动脉与经典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辉 彭文近 +5 位作者 刘艳红 马冠群 王丹 苏斌 王建龙 刘迎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鼻烟壶组50例(穿刺鼻烟壶部位)及经典组50例(穿刺常规桡动脉)。观察2组穿...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鼻烟壶组50例(穿刺鼻烟壶部位)及经典组50例(穿刺常规桡动脉)。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瘤及桡动脉闭塞率等情况。结果 2组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术后血肿、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壶组桡动脉痉挛、闭塞和总并发症发生率较经典组明显降低(2%vs 8%,2%vs 10%,6%vs 20%,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桡动脉途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闭塞率更低,安全性好,可以作为常规桡动脉的替代途径应用于冠状动脉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穿刺术 桡动脉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磊 范志娟 +3 位作者 康华 王宇凡 刘树业 单忠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通过HPLC/MS平台探索血清代谢物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包括27例乙肝DNA阴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DNA阳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7例乙肝相关性HC... 目的通过HPLC/MS平台探索血清代谢物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包括27例乙肝DNA阴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DNA阳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7例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患者以及24例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患者,另选取查体中心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将血清样本上机所得数据进行前处理,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基于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代谢物初筛。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最终筛选和鉴定特征代谢物。利用ROC分析这些特征代谢物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筛选并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包括9种溶血性磷脂酰胆碱、2种脂肪酸、17α-雌二醇、二氢神经鞘氨醇、5-甲基胞苷、维生素K2、溶血磷脂酸、甘氨胆酸以及报道较少的8种物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2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与乙肝肝硬化组相比,4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与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组相比,10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从正常对照组到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许多代谢物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C/MS平台,本研究成功地构建疾病区分模型并筛选和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乙肝相关性HCC具有一定诊断和分期效能。有些特征代谢物呈连续性的变化预示着癌变的可能;有些代谢物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乙肝病毒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娜丽 闫俊卿 +1 位作者 魏锦 王怀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298-3301,共4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改善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细菌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衰老及相关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关系的国内外研...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改善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细菌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衰老及相关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从影响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因素、老年人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其生理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肠道菌群 肠道细菌 慢性炎症 脂肪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贾艳会 杜双双 刘树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8-952,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组织活检等在胰腺癌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之一,因其标本采集的简便、非侵入性和实时反映肿瘤...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组织活检等在胰腺癌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之一,因其标本采集的简便、非侵入性和实时反映肿瘤状态的特性,在胰腺癌的精准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DNA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疾病分层、预测术后复发、纵向监测治疗反应及评估预后等应用进行综述,以期给科研和临床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李涛 张金卷 马瑞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8,共2页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AFP、Albumin、Cytokeratin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肝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因此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 ,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人胎 肝干细胞 集落 体外 定向分化 诱导分化 制备 分离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非肝衰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磊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5-2118,共4页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其在非肝衰竭疾病当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部分非肝衰竭疾病的情况,包括胆汁淤积所致的难治性瘙痒、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其在非肝衰竭疾病当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部分非肝衰竭疾病的情况,包括胆汁淤积所致的难治性瘙痒、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因子风暴”、高脂血症、甲状腺风暴、神经系统疾病等,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治疗学 非肝衰竭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肝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涛 刘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97-1899,共3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近些年来肝衰竭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不少问题尚存在一些分歧,如肝衰竭的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等,发病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新的诊治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需要进...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近些年来肝衰竭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不少问题尚存在一些分歧,如肝衰竭的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等,发病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新的诊治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肝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而提升肝衰竭的综合诊治水平,不断降低肝衰竭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赖朝辉 刘迎午 +5 位作者 王禹 彭文近 李鑫 王赟赟 吴鹏 刘博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相关药物。试验时停用ACEI或ARB,其余用药方案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2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血压、心衰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49±5.11)%vs(43.46±5.24)%,P=0.000],收缩压、舒张压、LVEDD和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vs 3.4%,P>0.05)。结论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压及心衰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腰肌横向厚度指数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韩芳 肖慧娟 +1 位作者 张翔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腰肌橫向厚度指数(TPTI)与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并行腹部CT的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共151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肝硬化组... 目的探究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腰肌橫向厚度指数(TPTI)与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并行腹部CT的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共151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肝硬化组(n=95)和肝细胞癌组(n=56)。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将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分别分为有营养风险组、无营养风险组。收集身高、体质量、肝功能及TPTI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Child-Pugh A级、B级、C级单纯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1.2%、80.6%、86.7%,肝细胞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4.4%、84.6%、85.7%。趋势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肝功能储备下降,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χ^2=5.051,P=0.025;r=0.388,P=0.003)。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的TPTI值在有营养风险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P值均<0.05)。肝硬化组患者中,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Alb水平后,TPTI值越高,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可能性越低(比值比=0.766,95%可信区间:0.642~0.915)。结论随着肝功能储备下降,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肝硬化患者中,TPTI值越高,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可能性越低。肝细胞癌患者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TPTI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细胞 营养风险 腰肌横向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瘤素M通过诱导衰老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艳 骆莹 +6 位作者 吴国珍 王鹏 焦晓磊 李雅玥 高英堂 朱争艳 杨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效应,研究其影响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OSM处理SMMC-7721和Hep G2肝癌细胞系,观察细胞的增殖速率和形态变化,结合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OSM是否通过... 目的:通过分析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效应,研究其影响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OSM处理SMMC-7721和Hep G2肝癌细胞系,观察细胞的增殖速率和形态变化,结合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OSM是否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进入衰老状态来抑制其增殖;进一步通过监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1、p27和癌基因c-Myc的表达变化,分析OSM诱导细胞衰老的原因。结果:OSM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且抑制率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变化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进一步证实OSM可诱导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分析表明OSM阻滞肝癌细胞于G0/G1期,并伴随p21和p27周期抑制蛋白的表达增高。最后,通过分析STAT3信号途径下游癌基因c-Myc的转录与蛋白水平,表明OSM可能是通过癌基因的激活而诱导细胞的衰老。结论:由癌基因激活而导致的细胞衰老,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OSM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途径、上调癌基因cMyc表达的同时,也加速了细胞的衰老,从而最终表现为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抑瘤素M 细胞衰老 C-MYC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胆红素特异性吸附PVC改性微孔膜制备研究
11
作者 杨悦 刘娟娟 +4 位作者 吕晓龙 马荣花 郑书云 舒桂明 李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3,共8页
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但血液灌流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较差,且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血浆分离器,增加了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一种具有一步“滤过-吸附”双功能的新型聚氯乙烯(PVC)改性膜,通过傅... 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但血液灌流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较差,且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血浆分离器,增加了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一种具有一步“滤过-吸附”双功能的新型聚氯乙烯(PVC)改性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和形貌,测试原膜与改性膜的基本性能,并对原膜与改性膜的胆红素吸附能力,凝血性和溶血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被成功接枝到膜表面,接枝改性后,改性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最大分离孔径为0.27μm,牛血清白蛋白筛分率达94%,纯水通量达445 L/(m^(2)·h),胆红素吸附率达60%,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溶血反应,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不会激起凝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二乙烯三胺 胆红素 血液净化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预交换的离体心脏灌注技术
12
作者 郭书栋 李彤 +5 位作者 米睿 郑伟锋 胡晓旻 齐振昌 宋元申 王成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心脏复跳、稳定时间,冠脉流量,各时间点心率(HR)以及心律失常评分情况来比较两组离体心脏功能。结果两组心脏离体后均可成功复跳;与传统组相比,改进组离体心脏存活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P<0.001),心脏全程无停止跳动;改进组冠脉流量在1、30 min、1、2 h时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离体心脏于再灌注1、5、10、15、30 min、1、2 h时的心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改进组所有离体心脏全程均未有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K⁃H液)预交换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能够实现不停跳、不停灌注、“零缺血”时间离体心脏,避免了心脏缺血再灌注的发生,更有利于离体后心脏功能的保持,提高离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可为心脏离体研究提供更合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离体心脏灌注 颈动脉-主动脉交换灌注 持续灌注 不停跳 LANGENDOR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韦武 郭红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肝癌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的重要依据,其在揭示肿瘤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方法中的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不断获得有关肝癌及其治疗预后的丰富数据。本文通过总结常用的诱发性和移植性大鼠肝癌的建模方式及应... 肝癌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的重要依据,其在揭示肿瘤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方法中的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不断获得有关肝癌及其治疗预后的丰富数据。本文通过总结常用的诱发性和移植性大鼠肝癌的建模方式及应用,以呈现近年来在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实践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表现
14
作者 王迪 胡维娟 +2 位作者 贾科峰 叶玉冰 吕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3-15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mNGS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经mNGS确诊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及1个月内胸部CT表现。结果:48例均有发热症状,其中40例(83.3%)有禽类... 目的:探讨经mNGS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经mNGS确诊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及1个月内胸部CT表现。结果:48例均有发热症状,其中40例(83.3%)有禽类接触史;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12例(2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3例(68.8%);C反应蛋白升高42例(87.5%),其中29例(60.4%)C反应蛋白>100 mg/L。首次胸部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下叶41例(85.4%),35例(72.9%)累及单个肺叶,均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最常见表现为实变(97.9%,47/48),且实变多伴随空气支气管征(97.9%,46/47)及晕征(74.5%,35/47),18例(37.5%)有细网格征,18例(37.5%)病变同侧可见胸腔积液。经抗生素治疗后45例复查CT显示病灶好转30例(66.7%),10例(22.2%)出现纤维灶,18例(40.0%)晕征及14例(31.1%)细网格征吸收消失。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多表现为下叶为主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及周围磨玻璃影,常合并细网格征及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皮淑芳 郑刚 +6 位作者 刘迎午 王禹 刘博江 周权 李鑫 彭文近 王赟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2组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评价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心功能。结果与...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2组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评价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93.9%vs80.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14h(87.8%vs 70.6%)及ST段回落(85.7%vs 68.6%)显著升高,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40.8%vs 60.8%)、校正TIMI帧计数及CK-MB峰值降低(P<0.05,P<0.01)。尼可地尔组随访6个月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住院期间比较,对照组随访6个月BNP、LVEDVI、LVESVI升高(P<0.05);尼可地尔组BNP降低、LVEF升高(P<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尼可地尔组(47.1%vs 26.5%,P=0.034)。结论尼可地尔改善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心肌梗死 再灌注 心律失常 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诊断厚壁型胆囊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茹瑜 丁建民 +2 位作者 周燕 胡紫月 经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胆囊厚壁型占位患者5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1例,良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胆囊大小、病灶厚度、造影增强强度、增强分布、始增...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胆囊厚壁型占位患者5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1例,良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胆囊大小、病灶厚度、造影增强强度、增强分布、始增时间、达峰时胆囊黏膜面形态以及病灶消退时间的差异,并对超声造影阳性特征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年龄、胆囊宽度及胆囊壁厚度均大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表现为胆囊壁高增强、黏膜面形态不规则、快进(始增时间≤15 s)快退(减退时间≤36 s),与良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高增强、黏膜面形态不规则、始增时间≤15 s、减退时间≤36 s及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827、0.702、0.702、0.890,均对厚壁型胆囊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满足3个及以上超声造影阳性特征时联合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1.2%,准确度为86.8%。结论超声造影对于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胆囊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玲 王欣悦 +3 位作者 王海云 于宝臣 经翔 丁建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在老年患者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适宜应用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RFA患者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65~84岁,BMI 18.1~35.4kg/m2,ASAⅡ或Ⅲ级,Child-Pugh A或B级,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在老年患者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适宜应用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RFA患者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65~84岁,BMI 18.1~35.4kg/m2,ASAⅡ或Ⅲ级,Child-Pugh A或B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射频治疗前20min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D1组:0.3μg·kg^(-1)·h^(-1);D2组:0.5μg·kg^(-1)·h^(-1);D3组:0.7μg·kg^(-1)·h^(-1),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缓慢静滴。于入室时(T_0)、给药20min时(T_1)、消融开始时(T_2)、消融开始后10min时(T_3)和术毕时(T_4)测定Ramsay评分。记录术毕、术后2、4、8、16h的VAS评分;记录依托咪酯、硝酸甘油、乌拉地尔和纳洛酮用量;记录术中知晓、呼吸道梗阻、穿刺针移位和肝被膜下血肿、一过性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口干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和T_3时D2和D3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术后2、4和8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D2和D3组依托咪酯、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D2组比较,D1组术中知晓明显增多(P<0.05),D3组纳洛酮用量明显增多(P<0.05),D3组呼吸道梗阻、一过性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在老年RFA中可提供良好的清醒镇痛效果,减少呼吸道梗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肝癌 射频消融术 舒芬太尼 清醒镇静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艳红 焦占全 +3 位作者 李彤 刘迎午 彭文近 宁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36-2340,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及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收治的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216例,平均年龄63岁,男146例,女70例。依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 目的探讨吸烟及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收治的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216例,平均年龄63岁,男146例,女70例。依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NCR组),比较两组的吸烟,饮酒,糖尿病等病史,基线用药情况,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糖化血红蛋白等参数,及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CR组吸烟患者比例低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值小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能是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保护因素,应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值可以反映氯吡格雷抵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氯吡格雷抵抗 吸烟 血小板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热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Glisson系统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经翔 周燕 +2 位作者 丁建民 王彦冬 周洪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热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术后Glisson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肿瘤位置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87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2 218例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的资料。根据肿瘤与Glisson系统的位置关系分为4类,肿瘤邻近1、2... 目的探讨经皮热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术后Glisson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肿瘤位置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87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2 218例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的资料。根据肿瘤与Glisson系统的位置关系分为4类,肿瘤邻近1、2、3级门静脉分支分别定义为Ⅰ、Ⅱ、Ⅲ类(邻近Glisson系统组),远离门静脉定义为Ⅳ类(非邻近Glisson系统组)。分析并发症(胆脂瘤、胆漏、胆管严重狭窄、胆管—支气管瘘、动脉—门静脉瘘及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共20例次(20/2 218,0.90%)患者发生Glisson系统相关严重并发症。邻近Glisson系统组Glisson系统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81%(16/886)]高于非邻近Glisson系统组[0.30%(4/1 332),P<0.001]。Ⅰ、Ⅱ、Ⅲ、Ⅳ类患者Glisson系统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6.35%(4/63)、3.52%(5/142)、1.03%(7/681)、0.30%(4/1 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isson系统相关轻微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伤(280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156例次)及消融区末梢胆管扩张(82例次),且发生率在Ⅰ~Ⅳ类患者中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经皮热消融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Glisson系统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肿瘤靠近上级门静脉分支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肝细胞 Glisson系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对根治性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娄诚 杨倩玉 +3 位作者 白同 王毅军 高英堂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与脾切除对肝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符合米兰标准并行根治性治疗的40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ALBI分级、APR...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与脾切除对肝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符合米兰标准并行根治性治疗的40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ALBI分级、APRI、血小板/脾长径比值(PSR)等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比合并严重脾亢肝癌患者中仅行肝癌根治者与联合脾切除肝癌根治者间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LT水平是肝癌患者整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血小板水平肝癌患者多因素OS生存曲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PSR、APRI、ALBI分级等肝硬化门脉高压参数也是肝癌预后危险因素。仅行肝癌根治组与联合脾切除肝癌根治组在门脉高压脾亢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联合脾切除组具有更长的OS(P=0.025),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8.2%、68.5%和97.1%、79.4%、56.8%。两组DF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26)。结论:PLT、PSR、APRI、ALBI等临床参数是合并门脉高压脾亢肝癌患者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对合并严重脾亢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癌根治同时联合脾切除可提高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门脉高压 脾机能亢进 脾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