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素基血液接触性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亮 吴治宇 +4 位作者 张瑜 杨培 王凯荣 周风山 王小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142,共9页
纳米纤维素是在某一尺度上具有纳米级的纤维素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液接触性材料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纤维素材料具有可控的血液相容性,作为抗凝血材料和促凝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讨论了... 纳米纤维素是在某一尺度上具有纳米级的纤维素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液接触性材料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纤维素材料具有可控的血液相容性,作为抗凝血材料和促凝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讨论了纳米纤维素基血液接触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其在抗凝血与促凝血中的应用,并就其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丝 纤维素纳米晶体 细菌纤维素 抗凝血材料 促凝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瘦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肥胖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雪华 崔金忠 +1 位作者 章金刚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2,共5页
目前,全球因肥胖引发的基础代谢性疾病日益严重,而由肥胖基因编码的瘦素(Lep)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量代谢进程中的重要能量调节因子,以下丘脑为靶点,通过激活其受体传递抑制摄食、调节脂肪沉积与能量代谢信号;但内源性瘦素升高和瘦素受... 目前,全球因肥胖引发的基础代谢性疾病日益严重,而由肥胖基因编码的瘦素(Lep)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量代谢进程中的重要能量调节因子,以下丘脑为靶点,通过激活其受体传递抑制摄食、调节脂肪沉积与能量代谢信号;但内源性瘦素升高和瘦素受体(LepR)信号的增加并不能使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大量研究表明瘦素多效性导致了其功能机制的复杂性。论文主要就瘦素及其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调控能量代谢的机制、转运缺陷及信号通路调控等及其与肥胖的关系做简要综述,以期为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瘦素受体 瘦素抵抗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类器官用于肺结核病研究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鹏飞 保鹏涛 檀英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12-618,共7页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传播范围极广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传统细胞和动物模型为结核病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两者均不能准确模拟人体的生理学过程,在结核病病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许多局限...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传播范围极广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传统细胞和动物模型为结核病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两者均不能准确模拟人体的生理学过程,在结核病病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许多局限性。类器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型,能够模拟和高度复制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人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衍生的人肺类器官已用于多种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肺结核病研究方面揭开了体外研究的新篇章,在3D水平上揭示了感染早期MTB在宿主体内的适应性、细胞嗜性和宿主反应。人肺类器官模型在构建肉芽肿模型、肺结核病机制研究、共病研究和抗结核药物筛选等方面亦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肺类器官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智能体建模的减员预计模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博 张文钦 +1 位作者 杜国福 徐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模拟预测和分析作战中的战斗减员总数、时空分布以及伤员构成分布。方法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作战过程模拟和战斗减员预计模型,通过智能体建模方法从战斗减员预计模型中导入宏观减员数据,并对减员数据进行拆分和按特定比例赋予战... 目的模拟预测和分析作战中的战斗减员总数、时空分布以及伤员构成分布。方法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作战过程模拟和战斗减员预计模型,通过智能体建模方法从战斗减员预计模型中导入宏观减员数据,并对减员数据进行拆分和按特定比例赋予战伤信息。结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战斗减员预计模型能够结合具体作战任务,分析作战影响因素、双方武器杀伤性能和防护水平。对交战过程构建因果回路和存量流量关系,将作战中红蓝双方各类目标毁伤程度转换为减员数据。提取战斗减员预计模型得出的宏观减员数据,通过构建作战目标毁伤程度与各类战伤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每一个战伤减员个体的具体伤情赋值和模拟,完成从减员流到伤员流的转换。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减员预计模型和基于智能体的伤员发生模拟模型,能够科学测算作战中的减员时空分布和减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员预计 伤员发生 系统动力学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nicalTrials.gov数据的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临床试验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阎少多 张玉华 +2 位作者 赵慧 贾向志 张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分析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U.S. Army Medical Research and Materiel Command,USAMRMC)临床试验特点,了解美国军队军事医学研究的主要动向。方法通过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检索USAMRMC发起或参与完成的临床试验,从主题词、... 目的分析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U.S. Army Medical Research and Materiel Command,USAMRMC)临床试验特点,了解美国军队军事医学研究的主要动向。方法通过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检索USAMRMC发起或参与完成的临床试验,从主题词、研究内容、进展状态、临床分期、任务分配及地域分布等方面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USAMRMC主要关注于感染性疾病、创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并在上述疾病的疫苗、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中投入大量研究力量。其主导或参与的临床试验中约57.7%已完成并公布研究结果,77.9%在美国本土组织开展,43.1%由美国军队医学机构直接参与。结论 USAMRMC主要依托美国本土力量,通过高效的军地协作机制,在战场传染病防治、战伤救治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启示我国军事医学研究要高度重视地域性疾病防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 临床试验 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6
作者 陈河兵 罗雅文 伯晓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53,共13页
真核生物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其中多种蛋白质在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大量蛋白质在三维基因组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本文从研究技术、思路及展望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首先... 真核生物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其中多种蛋白质在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大量蛋白质在三维基因组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本文从研究技术、思路及展望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首先,介绍了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的研究技术,其中,基于显微荧光成像的技术包括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单分子定位显微技术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它们可以提高染色质三维结构成像分辨率并丰富染色质三维结构成像细节。测序技术包括针对转录因子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以及针对染色质的染色质构象捕获及其衍生技术。然后,归纳了基于共定位发现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目标蛋白质,以及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的思路。将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的转录因子和辅因子按其作用机制分类,整理了目前已发现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包括直接作用于DNA、与辅因子共同发挥作用、介导相分离、参与环挤出、与非编码RNA共同发挥作用、引起染色质修饰以及G-四链体相关等。最后,讨论了现有研究技术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实验流程、成本以及有偏性等方面指出了现有研究技术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推动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向分子层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 三维基因组 空间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肾类器官构建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瑞麟 岳亮 +7 位作者 贠志敏 楼张蓉 刘琦 崔宏图 钟鹏飞 高卓 檀英霞 吴成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基于人肾类器官建立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AKI)模型。方法①基于人多能干细胞(hiPSC)诱导技术设计并构建含有多种细胞类型的肾类器官,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②基于构建的人肾类器官模型,将顺铂20,50和75... 目的基于人肾类器官建立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AKI)模型。方法①基于人多能干细胞(hiPSC)诱导技术设计并构建含有多种细胞类型的肾类器官,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②基于构建的人肾类器官模型,将顺铂20,50和75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肾类器官模型48 h,观察肾类器官形态变化,Live/Dead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肾损伤因子1(Kim-1)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组织学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hiPSC诱导分化后可产生成熟的人肾类器官,该类器官具有原始肾小管样结构,并包含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足细胞、肾间质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②单次给顺铂20,50和75μmol·L^(-1)均造成细胞形态结构的破坏,管状结构大量消失;Live/Dead染色结果表明,顺铂可引起肾类器官细胞凋亡,2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50%,75μmol·L^(-1)组存活率接近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Kim-1和IL-8 mRNA水平在不同浓度顺铂致AKI模型中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肾类器官模型,验证了使用人肾类器官体外模拟化疗药物致AKI的可行性,Kim-1联合IL-8有望为临床预测药物引发AKI的可能性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类器官 顺铂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新型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评价
8
作者 郑义哲 李东东 +7 位作者 闫耿伟 王保健 王珂 王蕾 阎少多 李艳宏 付秋霞 孙振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0,共7页
目的:优化人新型冰冻血小板制备相关技术参数,制定人新型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方案。方法:利用O型袋装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人新型冰冻血小板,优化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DMSO加入方式、孵育时间、离心条件等),并通过血常规检测、细... 目的:优化人新型冰冻血小板制备相关技术参数,制定人新型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方案。方法:利用O型袋装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人新型冰冻血小板,优化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DMSO加入方式、孵育时间、离心条件等),并通过血常规检测、细胞凋亡率、血小板活化率及表面蛋白表达水平等评价冰冻血小板质量。结果:人新型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方案中将离心去除上清的操作调整到血小板冰冻程序前,并当离心条件为800×g离心8 min时,离心操作对血小板影响最小。此外,离心前与DMSO孵育30 min的血小板在冰冻及解冻复融后的质量更优。采用本方案制备的人新型冰冻血小板经长期冰冻保存后各项指标仍保持稳定。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人新型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案。在人新型冰冻血小板制备过程中,血小板与DMSO振荡孵育30 min后再经800×g离心8 min处理可提升冰冻血小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冰冻血小板 制备技术 DMSO 离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创伤性脑损伤战术战场防治方案及产品研发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伟 李丽娟 刁天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11-1716,共6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特征性创伤之一,美军非常注重战场上TBI的预防和救治。战术战伤救治指南(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明确规定了其预防和救治的流程,制订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案,提高...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特征性创伤之一,美军非常注重战场上TBI的预防和救治。战术战伤救治指南(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明确规定了其预防和救治的流程,制订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案,提高了战场救治效果。美军战场TBI评估方法主要有:急性脑震荡评估法(military acute concussion evaluation,MACE)、AVPU(alert,voice,pain,unresponsive)评估法、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法。本文重点分析了MACE评估法及其评估流程;解读了美军战场上TBI的救治方案措施及流程,包括轻型TBI和中重度TBI的救治方案措施、脑疝的预防;并阐述了美军战场TBI最新预防和救治设备。以上经验做法对我军的启发包括加强战场TBI救治指南和流程的制订、战场上配套TBI相应的诊断设备和救治人员、加强军民融合研发新型TBI防治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战术战场救治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的三维体外培养模型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杰 李婷婷 +5 位作者 李瑞红 陈志强 周元园 王韫芳 柳娟 张宏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构建体外3D肿瘤微组织模型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液滴重叠法构建基于基质胶(Matrigel)的3D肿瘤微组织培养模型(3D-M)。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肿瘤细胞在2D、3D及3D-M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情况与对临床乳腺癌治疗常... 目的构建体外3D肿瘤微组织模型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液滴重叠法构建基于基质胶(Matrigel)的3D肿瘤微组织培养模型(3D-M)。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肿瘤细胞在2D、3D及3D-M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情况与对临床乳腺癌治疗常用药物的反应性;使用流式细胞仪在2D、3D及3D-M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对表柔比星的内吞情况。结果 MDA-MB-231细胞与Matrigel共培养更加容易聚集成紧密的3D球形。Matrigel可以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对于大多数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3D-M模型中的肿瘤细胞相较于2D与3D培养表现出更高的药物耐受性。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药物内吞显示3D培养条件下细胞内吞药物的阳性细胞率和中位荧光强度较2D培养低,3D-M相较3D培养条件下的阳性细胞率和中位荧光强度较低,在药物作用30 min时,3D-M的阳性细胞率和中位荧光强度较低分别为3D的80%和25%。结论 Matrigel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构建的体外3D肿瘤微组织培养模型,能够建立起类肿瘤组织的结构,药物渗透性降低,更加真实的反映抗肿瘤药物的反应性情况,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体外药效学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GEL 肿瘤微组织 三维培养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异种移植产业化研发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书堂 戴一凡 +1 位作者 章金刚 潘志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9-473,共5页
为了早日实现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异种移植产业化目标,努力推进近交繁育获得近交系,同时开展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和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传染生物安全性两大难题的研发内容。本文从WZSP近交系双基因敲除克隆猪繁育成功、猪-... 为了早日实现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异种移植产业化目标,努力推进近交繁育获得近交系,同时开展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和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传染生物安全性两大难题的研发内容。本文从WZSP近交系双基因敲除克隆猪繁育成功、猪-猴异种角膜内皮移植取得突破性进展、WZSP近交系PERV无传染性群体建立、WZSP近交系是理想的动物模型和异种移植供体等方面,介绍WZSP近交系异种移植产业化的研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小型猪 近交系猪 异种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αGTKO)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 非α-1 3-半乳糖(Gal)抗原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B病毒通用核酸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丽敏 贾俊婷 +4 位作者 钟亚迪 范瑞 马玉媛 刘兴友 章金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7,共6页
建立能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的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首先,对猴B病毒5种基因型代表毒株全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其保守区域(g B基因)设计猴B病毒的通用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参考品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核酸检测体... 建立能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的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首先,对猴B病毒5种基因型代表毒株全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其保守区域(g B基因)设计猴B病毒的通用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参考品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核酸检测体系的标准曲线。最后,对该核酸检测体系分别进行特异性、通用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评价。建立的标准曲线在3×107~3×102 copies模板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该核酸检测体系与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可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检测下限为30 copies;批内和批间实验重复性良好。建立的猴B病毒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对于疑似猴B病毒感染病例的辅助诊断,以及高质量实验猴群的建立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B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缺血性卒中缺氧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允琦 蒋兴伟 +8 位作者 马骏 巩家媛 高锋华 安华英 宁畅文 魏汉琪 刘鹏宇 王哲 于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25-836,共12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缺血性卒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合缺氧相关基因,解析缺氧相关差异基因(HRDEGs)表达特征,筛选出关键基因,为深入了解缺血性卒中提供重要支撑。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6561和GSE58...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缺血性卒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合缺氧相关基因,解析缺氧相关差异基因(HRDEGs)表达特征,筛选出关键基因,为深入了解缺血性卒中提供重要支撑。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6561和GSE58294两个数据集,采用Python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利用Combat方法消除批次效应,同时保留疾病分组特征。对消除批次效应前后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并对缺血性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对合并及批次效应消除后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及单样本GSEA,以名义P值(NOM P-val)<0.05且假阳性率P值(FDR P-val)<0.25作为标准,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集。利用R软件对GSE16561和GSE58294数据集合并及批次效应消除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以log 2基因表达差异倍数(FC)的绝对值≥0.58和矫正P值(P adj)<0.05作为筛选标准],并与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获取的缺氧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得到HRDEGs。对HR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8软件筛选排名前10位的关键基因。结果ICC分析结果显示,消除批次效应后的GSE16561和GSE58294数据集中缺血性卒中和正常对照者的ICC分别为0.94和0.98,一致性极好。GSEA结果显示,对GSE16561和GSE58294合并及批次效应消除后的新数据集中,34个基因集在缺血性卒中样本中显著富集,筛选出表达差异基因404个(均P adj<0.05),其中高表达基因354个,低表达基因50个。与缺氧相关基因进行交集,获得64个HRDEGs。GO富集分析表明,HRDEGs主要在囊泡腔、细胞质囊泡腔、分泌颗粒腔和特殊颗粒中显著富集,具有酰胺结合、肽结合、磷脂结合和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参与了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炎性反应的调节、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和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HRDEGs主要在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沙门氏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结核病和坏死性凋亡等通路上存在富集。基于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最终筛选出了10个关键基因,分别为ARG1(精氨酸酶1)、CASP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IL-1R1(白细胞介素1受体1型)、ITGAM(整合素亚基αM)、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STAT3(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剂3)、TLR2(Toll样受体2)、TLR4、TLR8。。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本研究获得了10个缺血性卒中与缺氧相关的关键基因,可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缺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储存悬浮红细胞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锋华 郑焕瑛 +9 位作者 王福梅 王艳冰 高亮 徐旭东 王钰 张权 周虹 蒋兴伟 任素萍 于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高原环境对悬浮红细胞(SRBC)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平原SRBC分别在北京、拉萨和林芝4℃储存35和42 d,高原SRBC在拉萨4℃储存35和42 d,测定储存期末溶血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和细胞存活率等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利用细胞外流... 目的探究高原环境对悬浮红细胞(SRBC)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平原SRBC分别在北京、拉萨和林芝4℃储存35和42 d,高原SRBC在拉萨4℃储存35和42 d,测定储存期末溶血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和细胞存活率等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利用细胞外流量分析技术检测红细胞的胞外酸化率,计算基础糖酵解、葡萄糖反应性和糖酵解能力等红细胞代谢指标,综合判定红细胞质量。结果与平原储存平原SRBC相比,高原拉萨储存平原SRBC 35和42 d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和红细胞能量代谢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高原林芝储存平原SRBC除35 d溶血率升高(P<0.05)和糖酵解能力降低(P<0.05)外,其他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高原储存的高原SRBC相比,平原SRBC在高原储存35和42 d后,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和红细胞能量代谢均无差异。结论高原环境储存不影响SRBC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高原环境 细胞外流量分析技术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对模拟急进高原环境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李宝义 张猛 +13 位作者 柏杉杉 马骏 巩家媛 高锋华 安华英 宁畅文 谢瑶 路子佳 苏允琦 闫聪睿 刘鹏宇 魏汉琪 蒋兴伟 于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1-417,共7页
目的探索辅酶Q10(CoQ10)对模拟急进高原环境下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NN)组、低压低氧(HH)组和HH+CoQ10(30 mg·kg^(-1))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ig给药6d,给药4d后,将HH和HH+CoQ10组大鼠移至... 目的探索辅酶Q10(CoQ10)对模拟急进高原环境下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NN)组、低压低氧(HH)组和HH+CoQ10(30 mg·kg^(-1))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ig给药6d,给药4d后,将HH和HH+CoQ10组大鼠移至低压氧舱中,以5m·s^(-1)速度上升至模拟海拔6000m,停留并继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 h后,每组取6只大鼠进行游泳力竭实验,另6只取动脉血后处死并取心、肺、肾和脑组织,用气血分析仪检测动脉血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碱剩余(BE)、动脉血碳酸氢根(HCO_(3)^(-))、血清钙离子(Ca^(2+))和动脉血乳酸(Lac)含量;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肺、肾和脑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与NN组相比,HH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显著缩短(P<0.01);动脉血pH,PaO_(2),SaO_(2)和HCO3-显著降低(P<0.01),PaCO_(2),BE,Ca^(2+)和Lac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肺、脑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且心肌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HH组大鼠比较,HH+CoQ10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上述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T-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肺水肿、脑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缓解;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CoQ10可能通过降低急进高原环境下氧化应激水平改善重要器官的病理损伤,进而提高大鼠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急性低压低氧 抗疲劳 抗氧化 肺水肿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蓓 王磊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3,共7页
目的:针对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亟需加强的现实需求,分析生物医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加速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导。方法:综合情报调研和专家访谈梳理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复... 目的:针对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亟需加强的现实需求,分析生物医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加速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导。方法:综合情报调研和专家访谈梳理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递接结构关系,提出政策环境、经费投入、技术平台、成果产出、创新力度五个层次的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提升的运行机理。结果: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以政策环境为基本保障,以经费投入和技术平台为发展基础,以成果产出和创新集聚效应为表现形式。结论:提升生物医药创新能力需要强化政策环境的保障支撑,加大经费投入和技术平台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关注成果产出和创新集聚效应的正向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 创新能力 解释结构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人乙酰肝素酶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禄明 李素波 +4 位作者 贠志敏 张雪 高红伟 宫锋 檀英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为构建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人乙酰肝素酶(HP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以探讨HPA的酶活性作用和非酶活性作用。方法根据GV358慢病毒质粒载体序列和HPA基因序列设计用于无缝克隆的引物,HPA的PCR扩增产物与线性化的GV358质粒载体连接,获得重... 目的为构建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人乙酰肝素酶(HP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以探讨HPA的酶活性作用和非酶活性作用。方法根据GV358慢病毒质粒载体序列和HPA基因序列设计用于无缝克隆的引物,HPA的PCR扩增产物与线性化的GV358质粒载体连接,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将经测序验证的重组慢病毒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取病毒感染液并感染HEL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HPA过表达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HS)的表达量;利用ELISA检测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释放量,以验证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HP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重组慢病毒质粒测序结果符合预期;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HPA的HEL细胞有明显的HP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野生型HPA的HEL细胞表面HS表达量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160.0±8.0)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细胞(345.0±15.2)(P<0.01);ELISA结果显示,过表达野生型HPA的HEL细胞培养基中多配体蛋白聚糖1的释放量(59.0±3.8)ng·L-1较空载体对照细胞(32.2±3.9)ng·L-1明显增多(P<0.01);而过表达酶活缺失型HPA的HEL细胞系细胞表面HS的表达量(353.0±14.0)和培养上清中多配体蛋白聚糖1的释放量(30.9±2.9)ng·L-1则与空载体对照细胞相当。结论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的HP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HEL细胞系对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HPA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验证,为研究HPA在机体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酶活性 慢病毒 硫酸乙酰肝素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保存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萱 王蕾 +9 位作者 李东东 阎少多 刘坤 郑义哲 祁凤英 何子心 李艳宏 王博 付秋霞 梁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分析4℃无血清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保存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不同细胞密度、添加人血清白蛋白、葡萄糖等条件对其进行4℃保存,并检测保存72 h内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数量... 目的:分析4℃无血清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保存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不同细胞密度、添加人血清白蛋白、葡萄糖等条件对其进行4℃保存,并检测保存72 h内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数量、活细胞数量和细胞表型。结果:随保存时间延长,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逐步下降(r=0.982),与(5-6)×10^(6)/ml细胞密度相比较,细胞保存密度为(1-2)×10^(6)/ml时细胞数量下降趋势减缓;添加人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可有效提升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存活率,其中,2%人血清白蛋白保存效果更优;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添加人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后NK细胞和T细胞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减缓。结论:(1-2)×10^(6)/ml的细胞密度、2%人血清白蛋白更适合PBMC的保存,5%葡萄糖可提升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4℃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4℃保存 人血清白蛋白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3通过调控IκBα蛋白降解抑制NF-κB信号通路
19
作者 闫聪睿 安华英 +10 位作者 马骏 巩家媛 高锋华 宁畅文 张猛 李宝义 苏允琦 魏汉琪 刘鹏宇 蒋兴伟 于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3(NSP13)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V367-NSP13-FLAG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制备高表达NSP13的A549细胞(A549-NSP13)和A549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ELISA检测NF-κB下游细胞因子白...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3(NSP13)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V367-NSP13-FLAG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制备高表达NSP13的A549细胞(A549-NSP13)和A549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ELISA检测NF-κB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5(CCL-5)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P65、磷酸化P65和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表达。放线菌酮10 mg·L^(-1)处理细胞0,15,30,45,90和120 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IκBα蛋白半衰期。结果与A549对照组相比,A549-NSP13细胞检测到FLAG标签蛋白条带,且NSP13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表明A549-NSP13细胞系构建成功。与A549对照组相比,A549-NSP13细胞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及CCL-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均显著降低;磷酸化P65蛋白表达下降(P<0.01),而IκBα蛋白表达上调(P<0.01);且IκBα蛋白半衰期增加(P<0.01)。结论NSP13蛋白可通过抑制IκBα降解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降低其下游IL-6和CCL-5等炎症相关分子产生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非结构蛋白13 NF-ΚB信号通路 NF-κB抑制因子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拟血岛巨噬细胞对红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璇 王晓玲 +12 位作者 崔甜甜 范增 赵玲萍 颜颢 徐振钊 何丽娟 周军年 王海洋 张彪 曾泉 习佳飞 岳文 裴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0-1189,共10页
目的探索胚胎干细胞体外向红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拟血岛结构中巨噬细胞的表型,以及拟血岛巨噬细胞对红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单细胞聚团拟胚体(Spin-EB)方法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和成像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 目的探索胚胎干细胞体外向红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拟血岛结构中巨噬细胞的表型,以及拟血岛巨噬细胞对红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单细胞聚团拟胚体(Spin-EB)方法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和成像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体系中红系细胞和巨噬细胞特征标志物的表达及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红系及巨噬细胞特征标记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拟血岛巨噬细胞的表型,并分析拟血岛巨噬细胞对红系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过程中出现了类似于体内红细胞发育中的血岛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此拟血岛结构为红系细胞(CD235a)围绕在巨噬细胞(CD68)的周围。该拟血岛巨噬细胞表型为CD45+CD235a+CD163+CD169+CD106+(比例为0.092%±0.013%),与体内血岛巨噬细胞相似,流式细胞术结果亦表明CD45+CD235a+CD163+CD106+CD169+的血岛巨噬细胞被CD235a+红系细胞包围。去除拟血岛结构后诱导所得CD71+CD235a+细胞占比为37.37%±1.68%,明显低于未处理组(46.97%±4.16%,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169+巨噬细胞周围的红系细胞表达CD43。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红系诱导体系中可形成与体内血岛类似的拟血岛样结构,拟血岛巨噬细胞可能通过CD169与CD43的相互作用促进体外红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巨噬细胞 体外诱导 红细胞 拟血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