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的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丹 汤志伟 +2 位作者 马小玉 邵尔辉 黄达沧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4,共11页
针对同时对大尺度范围内的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实现大范围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GEE在线获取中国4个主要不同生态系统林火数据集、Sentinel-2卫... 针对同时对大尺度范围内的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实现大范围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GEE在线获取中国4个主要不同生态系统林火数据集、Sentinel-2卫星影像和驱动因子等信息,再通过Sentinel-2影像提取的归一化燃烧率差值筛选真实林火点,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增强回归树法对林火点分类并评价其表现,最后筛选最佳方法进行林火驱动力重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预测林火的精度最高,均超过92%;山西省长治市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火最重要的驱动力分别为人口分布和最高温度,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江西省赣州市林火发生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因子均为帕默尔干旱指数和土壤湿度。研究证明基于GEE的方法可有效地同时实现大范围内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驱动力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增强回归树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
2
作者 王祎帆 周小成 +4 位作者 熊皓丽 吴善群 谭芳林 郝优壮 田国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等98个特征,利用递归消除支持向量机算法(SVM_RFE)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共设计4种特征组合方案,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进行茶园提取,并分别对4种分类方案进行精度评价,获得了福建省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GEE云平台获取福建省2000–2020年植被干扰信息,以2020年茶园提取结果掩膜剔除2000–2015年影像中非茶园区域,得到2000–2020年每隔5年的福建省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利用样本点对重点产茶县市进行人工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茶园提取精度在92%以上,利用干扰数据剔除法获得的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茶园提取精度均在80%以上。提取茶园精度较高,可为有关部门进行茶园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茶园 支持向量机 植被干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荣 杨文琴 宋志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品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为了在离链过程中使产品数据可用,系统通过2种类型的区块链交易(生成者交易和数据交易)支持离链/链上数据访问.提供混合访问控制机制用于加密产品数据,将秘密密钥仅提供给经过授权的数据用户.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数据的隐私性,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对产品数据生成的全流程进行溯源.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secp256k1椭圆曲线上(提供128 bit安全性),密钥生成阶段的计算和通信开销不高于81.592 ms和2.83 kB,数据提交阶段不高于50.251 ms和3.59 kB,数据更新时间不超过251.596 ms,数据读取时间不高于311.104 ms.与同类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可信治理 隐私保护 细粒度访问控制 全流程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数据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邬群勇 曾庆权 张爱国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针对室内外数据模型兼容性低,室内模型缺乏统一空间参考框架的问题,提出1种全球离散格网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模型:室内模型通过引入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GGS)作为坐标参考系统提供位置编码信息,并将DGGS作为模型的几何结构基础对室内空... 针对室内外数据模型兼容性低,室内模型缺乏统一空间参考框架的问题,提出1种全球离散格网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模型:室内模型通过引入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GGS)作为坐标参考系统提供位置编码信息,并将DGGS作为模型的几何结构基础对室内空间离散化;然后以离散空间网格作为基本组织单元,对模型的类型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格网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网格索引特性完成基于A*算法的室内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在统一框架下空间规划计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考框架 全球离散格网 位置编码 室内模型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及虫害等级检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旭影 许章华 +5 位作者 王小平 杨旭 居为民 胡新宇 李凯 陈芸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3-1259,共7页
探讨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可为建立竹林生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相比于传统的多光谱数据,高光谱遥感能够准确探测不同刚竹毒蛾危害等级间寄主光谱的细微变化。然而,当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其寄主的光谱变... 探讨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可为建立竹林生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相比于传统的多光谱数据,高光谱遥感能够准确探测不同刚竹毒蛾危害等级间寄主光谱的细微变化。然而,当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其寄主的光谱变化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总结。为此,基于实测的552条竹叶光谱,分析了健康、受刚竹毒蛾危害、小年叶片之间的光谱差异,选择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特征变量,并利用XGBoost模型建立了叶片尺度的刚竹毒蛾危害检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受害叶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率逐渐出现“绿低红高”的特征,其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则不断降低,而短波红外的反射率则明显高于健康叶片,尤其在两个水汽吸收波段(1450和1940 nm)的差异最为明显;(2)小年叶片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显著高于健康、受害叶片;(3)根据不同受害类型叶片的光谱特征可知,较之健康叶片,缺刻型叶片的光谱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红褐色病斑型叶片在红光波段的反射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灰白色病斑型叶片则已经完全失去了植被的基本光谱特征;(4)根据XGBoost模型给出的变量重要性排序可知,各特征变量的贡献度依次为PRI(光化学反射率指数)>FDVI 576,717(植被健康程度评估指数)>NPCI(归一化色素叶绿素指数)>DSWI(疾病水胁迫指数)>VOG 1(红边指数1)>RVSI(红边植被胁迫指数)>NDWI(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5)模型对刚竹毒蛾危害识别的总平均精度为74.39%,其中健康叶片的识别精度达到了94.55%,轻度危害叶片为74.93%,重度危害为84.12%,小年叶片则为71.10%,而中度危害叶片的识别精度较差,仅为3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虫害 遥感 光谱特征 刚竹毒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钰双 陈芸芝 +1 位作者 卢文芳 田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通过构建适用于闽江流域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率定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评价指标R 2>0.9,NSE>... 通过构建适用于闽江流域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率定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评价指标R 2>0.9,NSE>0.8,|PBIAS|<10%,符合模型径流模拟要求,在闽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相比闽江流域现状土地利用情景,耕地储备、建设开发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12.41%,22.89%;植被恢复、分区调控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4.09%,1.61%,林地和草地类型能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减小径流年际变化量,而耕地、建设用地类型产流作用明显;(3)结合涵养指数值及丰、枯水期月均径流模拟结果分析,研究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类型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功能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类型径流调节能力较差,但前者水源涵养能力相对优于后者;(4)以“闽西北区合理开发耕地,保护森林,闽东北区推广坡度工业”为依据设置的分区调控情景,既能有效减缓与调节流域径流,又能保证区域粮食产量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闽江流域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模拟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7
7
作者 沈若兰 肖桂荣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58-65,共8页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它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不仅为国家公园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基础,也为国家公园的...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它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不仅为国家公园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基础,也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利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和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服务功能分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及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等九小类服务功能。再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修订当量因子表,结合计算出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标准当量的价值量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67.18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66.58亿元)>水体(0.31亿元)>草地(0.23亿元)>农田(0.034亿元)>湿地(0.026亿元)>裸地(0.001亿元);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其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调节服务(34.02亿元)>支持服务(20.32亿元)>供给服务(7.86亿元)>文化服务(4.98亿元)。经验证,该研究方法及成果合理适用,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提供了一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 当量因子法 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与TRMM卫星降雨数据在福建省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益锋 汪小钦 +1 位作者 吴思颖 林梦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1-316,共6页
降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外部动力因素,卫星降雨产品能够有效地克服常规降雨观测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具有明显空间分布优势。为了探究卫星降雨产品在福建地区的适应性,利用福建省22个全国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分别对全球降雨测量GPM和... 降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外部动力因素,卫星降雨产品能够有效地克服常规降雨观测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具有明显空间分布优势。为了探究卫星降雨产品在福建地区的适应性,利用福建省22个全国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分别对全球降雨测量GPM和热带降雨测量TRMM两种卫星降水数据在日、旬、月、季度几个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尺度增加,GPM和TRMM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相关性都呈现出依次递增的现象,日均均方根误差RMSE~*逐渐降低,特别是由日到旬尺度变化时RMSE~*出现陡降,而旬和月的差异不大;卫星产品与站点实测数据拟合直线的斜率逐渐趋向于1。在日尺度上,相关性都小于0.5,RMSE~*均大于13 mm/d;在旬尺度上,相关性介于0.7~0.8,RMSE~*均小于5 mm/d;在月尺度上,两者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都大于0.9,GPM数据整体上精度优于TRMM数据,但是在福建东南沿海TRMM精度要高于GPM。在季度尺度上两种卫星产品的精度与季节总降雨量呈负相关,季节差异较大;夏季多雨时r值和K值低而RMSE最高,冬季少雨时与地面实测数据一致性高,r和K值最高而RMSE最低,春秋两季也有较好的精度;在不同的季节GPM各项指标均优于TRMM。综合不同时间尺度的结果,总体上,两种卫星降雨数据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GPM卫星降水数据在福建省的适用性较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数据精度也略高,更适合于区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GPM TRMM 降水量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AL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蒋世豪 江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9-175,共7页
由于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具有快速读取多种格式的遥感图像且能有效解析空间元数据等特点,利用它开发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GDAL及相应算法,开发了一套复杂地形山区植被遥感变化检测的技术,其中包... 由于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具有快速读取多种格式的遥感图像且能有效解析空间元数据等特点,利用它开发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GDAL及相应算法,开发了一套复杂地形山区植被遥感变化检测的技术,其中包括利用阴影消除植被指数(Shadow Elimination Vegetation Index,SEVI)反演植被长势;利用图像差值法及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来提取植被长势明显变化点位;利用K均值聚类自动分割识别变化区域。将该方法用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闽江源自然保护区2016—2017年Landsat8 OLI遥感图像的植被长势变化检测,结果表明,这套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识别遥感图像变化区域,并在复杂地形山区的植被长势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变化检测 聚类分析 植被长势 GDAL 阴影消除植被指数(S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植被区分阴影消除植被指数提取山地植被信息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晓农 江洪 汪小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35-144,共10页
山地植被信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山地植被信息,但是存在山地地形阴影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信息混淆问题。该文以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分析山地植... 山地植被信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山地植被信息,但是存在山地地形阴影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信息混淆问题。该文以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分析山地植被的主要特点,借鉴阴影消除植被指数(shadow eliminated vegetation index,SEVI)的构造原理及形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植被覆盖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算法-植被区分阴影消除植被指数(vegetation distinguished and shadow eliminated vegetation index,VDSEVI)。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已有的其他植被指数,VDSEVI较好地消除了地形阴影的影响;VDSEVI的信息量大,植被覆盖的识别能力较强,较好地解决了植被信息混淆问题,能够更好地反映山地植被覆盖情况。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VDSEVI存在显著差异;阴影稀疏林地和相邻非阴影稀疏林地的相对误差较小,为3.428%;各土地覆盖类型样本VDSEVI标准差均小于0.06;植被覆盖样本VDSEVI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cosi)的相关系数为-0.800。为验证VDSEVI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将VDSEVI应用于内蒙古阿尔山和福州市闽侯县,结果表明VDSEVI同样适用。新疆那拉提、内蒙古阿尔山和福州市闽侯县3个区域基于VDSEVI阈值法的植被信息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84.136%、87.339%、86.709%,Kappa系数分别为0.799、0.788、0.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山地 信息提取 植被区分阴影消除植被指数(VDS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大气模型的日本关东平原InSAR对流层延迟改正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焦广棋 孙玉 杨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9,共11页
对流层延迟影响了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的精度。近年来,全球大气模型(GAM)以及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成为有效改正对流层延迟的重要数据集。本研究以日本关东平原为例,采用MERRA2和ERA5这2种GAM以及GACOS改正时序InSAR干涉图的... 对流层延迟影响了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的精度。近年来,全球大气模型(GAM)以及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成为有效改正对流层延迟的重要数据集。本研究以日本关东平原为例,采用MERRA2和ERA5这2种GAM以及GACOS改正时序InSAR干涉图的对流层延迟,通过考虑距离变化的相位标准差和半变异函数2种度量方法评估其改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估结果一致,3种数据集所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差异较大且对于不同干涉图改正效果不同。对于整体时序InSAR干涉图来说,在0~30 km的空间尺度上,3种数据集在研究区域内改正效果均不明显,而在30~100 km的空间尺度上,ERA5和GACOS具有较好的改正效果,但MERRA2表现较差。经ERA5改正后时序InSAR干涉图相位标准差的均值削减量可达17.5%,略高于GACOS的13.3%,可为国内外沿海平原地区开展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对流层延迟改正 全球大气模型(GAM) 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 日本关东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3·11”海啸引起的乐清湾共振研究
12
作者 刘勇 卢文芳 +2 位作者 应超 李新文 姚文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9,共9页
本文基于TELEMAC-2D模型建立太平洋区域海啸传播模型,模拟2011年日本"3·11"海啸事件下海啸波的传播。使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日本"3·11"海啸事件对乐清湾的影响。通过... 本文基于TELEMAC-2D模型建立太平洋区域海啸传播模型,模拟2011年日本"3·11"海啸事件下海啸波的传播。使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日本"3·11"海啸事件对乐清湾的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得到"3·11"海啸激发的乐清湾内240、180和103 min这3个主导模态的幅值及其相位。通过白噪声实验对乐清湾的固有共振特征进行估算,进一步支持了乐清湾在上述3个模态发生共振这一结论。白噪声实验还表明,海啸等海洋灾害发生时会在乐清湾湾顶及湾口处产生较大的增水,该结论对乐清湾内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地震海啸 港湾共振 乐清湾 白噪声实验 TELEMAC-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修正后的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冠层高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国帅 周小成 +4 位作者 郝优壮 谭芳林 王永荣 吴善群 林华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64-7277,共14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效果,将最新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Landsat以及Sentinel系列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利用,通过Landsat影像计算的林龄对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进行优化,结合优化后的M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建立传统遥感特征结合冠层高度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生物量反演模型,实现了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估算与制图。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林龄优化后的GEDI冠层高度精度评价结果为R^(2)=0.67,RMSE=2.24m;(2)通过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三种森林类型进行特征优选,得到10个遥感特征,其中,三种森林类型最重要的遥感特征均为森林冠层高度,并且对比评价了在包含传统遥感特征因子的情况下有无冠层高度对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冠层高度因子参加特征构建时,森林AGB回归分析的精度明显提高,证实了冠层高度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3)研究得到的福建省森林AGB范围为0.001—363.331Mg/hm^(2),整体精度评价结果为R^(2)=0.75,RMSE=17.34Mg/hm^(2),2020年全省AGB总量为8.22亿Mg,平均值为101.24Mg/hm^(2)。通过优化GEDI中的森林冠层高度,并且结合传统遥感特征,可以实现对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和监测,研究成果有助于区域森林碳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 冠层高度 森林类型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回归 森林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遥感林龄因子的亚热带森林蓄积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小成 黄婷婷 +4 位作者 李媛 肖祥希 朱洪如 陈芸芝 冯芝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9,共12页
【目的】应用XGBoost算法建立包含林龄的遥感因子-蓄积量模型,评价遥感估算的林龄因子与遥感因子相结合提高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的有效性,为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大范围森林蓄积量估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县... 【目的】应用XGBoost算法建立包含林龄的遥感因子-蓄积量模型,评价遥感估算的林龄因子与遥感因子相结合提高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的有效性,为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大范围森林蓄积量估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示范区,首先,基于1987—2016年时序Landsat影像,采用LandTrendr森林干扰与恢复监测算法监测年度林分更替干扰并估算干扰区林龄;然后,基于GF-1号影像光谱、纹理、地形等特征,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RFE-RF)估算非干扰区林龄;在此基础上,结合GF-1影像光谱、纹理因子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实测蓄积量数据,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估算研究区森林蓄积量。对比有无林龄因子的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进一步验证遥感林龄因子对提高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的重要性。【结果】采用LandTrendr森林干扰与恢复监测算法获得的干扰区林分林龄误差仅1~2年,林龄估算精度明显优于传统利用遥感因子估算的林龄精度(误差4~12年)。仅采用常规遥感因子估算森林蓄积量时,XGBoost模型决定系数(R^(2))为0.59,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30.72 m^(3)·hm^(-2),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16.46%;加入林龄因子后,模型R^(2)提高至0.73,平均RMSE减少至23.73 m^(3)·hm^(-2),rRMSE为13.26%,森林蓄积量估算平均总体精度约提高10.4%,达84.4%。【结论】相比仅采用常规遥感因子估算森林蓄积量,应用XGBoost算法建立包含林龄的遥感因子-蓄积量模型,其估算精度接近森林资源调查相关规定要求,可为大范围亚热带森林资源快速调查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林龄 时序遥感 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轨迹数据的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与识别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邬群勇 胡振华 张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定k值完成轨迹点聚类,结合二次处理方法对类簇进行拆分和融合以划分道路交通状态;在特征级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交通状态速度值计算;以归一化后的速度值为属性数据,通过聚类将样本分为4类对应4种城市交通流状态层级.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状态精细划分,能有效地识别出道路局部位置的交通状态,进而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精细划分 聚类分析 多源数据 交通状态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期无人机影像的针叶林伐区蓄积量估算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小成 何艺 +1 位作者 黄洪宇 许雪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5,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两期无人机影像的针叶林伐区蓄积量估算方法,为促进无人机数据在多类型林业样地资源调查中的深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伐区森林小班为试验区,首先,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两期无人机影像的针叶林伐区蓄积量估算方法,为促进无人机数据在多类型林业样地资源调查中的深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伐区森林小班为试验区,首先,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优于10 cm的两期影像,经Pix4D软件处理得到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小班区域未采伐前的林冠点云匹配到采伐后的小班地形点云上;然后,通过布料模拟滤波算法(CSF)分离匹配后的林冠点云和地形点云,采用自然领域插值法分别将林冠点云数据插值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地形点云数据插值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二者相减获得冠层高度模型(CHM);接着,基于改进的局域最大值法搜索冠层高度模型中的林冠顶点,提取树高;最后,根据野外采集的400株马尾松和杉木树高、胸径数据,建立5个适用于福建省马尾松和杉木的胸径-树高模型,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模型推算胸径,并利用福建省单木材积公式估算小班区域蓄积量。【结果】1)两期无人机数据的点云匹配能较好消除陡峭地形对树高提取的影响;2)改进的局域最大值法可有效减少固定窗口搜索林冠顶点时出现的多提和漏提错误;3)小班区域估算株数为339株,实测株数为366株,估算的平均树高为18 m,实测平均树高为19 m,估算蓄积量为182 m^3,实测蓄积为199 m^3,株数、树高和蓄积量的估算精度均较高。【结论】借助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实现森林蓄积量自动化估算,降低传统野外调查成本,推动森林资源的快速调查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采伐蓄积量 局域最大值法 无人机遥感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纹理特征的马铃薯LAI估算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健 江洪 +2 位作者 罗文彬 麻霞 张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目的】研究融合无人机遥感影像多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估算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方法,提高马铃薯LAI反演精度。【方法】利用大疆P4M无人机采集2021年2-4月南方冬种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 【目的】研究融合无人机遥感影像多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估算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方法,提高马铃薯LAI反演精度。【方法】利用大疆P4M无人机采集2021年2-4月南方冬种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多光谱影像,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实测LAI数据。提取影像光谱、纹理等信息,分析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LAI的相关性,基于R^(2)_(adj)的全子集分析优选特征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融合光谱和纹理特征,用PCA-ML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估算马铃薯LAI。【结果】从幼苗期到块茎膨大期,PCA-MLR估算模型优于T-MLR(Tex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和VIMLR(Vegetation index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R2分别为0.73、0.59和0.66。【结论】本研究提出一种估算马铃薯LAI的PCA-MLR方法,为马铃薯的长势监测和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影像 LAI 多光谱 纹理特征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标自动筛选的新疆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小钦 林梦婧 +3 位作者 丁哲 周珏 汪传建 陈劲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02-4315,共14页
生态健康评价对了解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自动筛选出能反映生态系统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生态健康定量评估的关键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Press-State-Response)框架和生态等级网络框架(EHN,Ecolog... 生态健康评价对了解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自动筛选出能反映生态系统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生态健康定量评估的关键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Press-State-Response)框架和生态等级网络框架(EHN,Ecological Hierarchy Network),通过文献调研和因果分析建立要素层与指标层之间的交叉联系,构建了生态健康评价"网状"指标体系;在保证指标体系完备性基础上,通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候选指标权重的客观计算,基于目标优化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的自动筛选模型,并基于中选指标计算了新疆开孔河流域2001—2017年生态健康指数(EHCI,Ecological Health Comprehensive Indexes),分析其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自动筛选模型,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由31个候选指标自动筛选出了17个中选指标,用54.8%的指标表达了85.98%的信息,中选的17个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有关文献中应用较多,使用频次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年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3个指标的使用频次百分比均超过了50%,说明指标自动筛选模型的合理性;开孔河流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和中部绿洲区外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西北部河谷地带和中部两大绿洲区生态健康状况较好;17年来,流域生态质量整体趋于改善,显著改善区域占10.26%,远高于显著退化的1.61%,显著改善区域以孔雀河绿洲最为明显。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总体好转趋势说明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评价 指标自动筛选模型 网状指标体系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 新疆开孔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Landsat遥感数据的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作物类型识别 被引量:20
20
作者 汪小钦 邱鹏勋 +1 位作者 李娅丽 茶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80-188,共9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类别信息对农业部门的生产管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农作物分类主要是采用长时间序列的中低分辨率影像,大量的混合像元限制了农作物的分类精度。在农作物分类的特征选择方面主要是... 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类别信息对农业部门的生产管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农作物分类主要是采用长时间序列的中低分辨率影像,大量的混合像元限制了农作物的分类精度。在农作物分类的特征选择方面主要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 NDVI),而其他特征量的应用还相对较少。该文以新疆开孔河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的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影像数据集,基于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ime 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TWDTW)方法开展农作物类型识别研究,主要包括香梨、小麦、辣椒、棉花等。根据野外采集的样本点构建主要农作物的NDVI和第一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1,PCA1)时间序列,以反映不同农作物间的物候差异。基于NDVI数据分别利用DTW和TWDTW算法计算各未知像元序列与标准序列间的相似性程度,得到农作物的分类结果,2种方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65.69%、82.68%,表明时间权重的加入提高了DTW算法识别不同农作物的能力。结合NDVI与PCA1后,TWDTW的分类精度又提高了2.61个百分点,部分农作物的误分现象明显减少,说明PCA1能够进一步扩大作物间的差异性,提高分类精度。同时,还通过选取有限时相的影像组合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TWDTW算法在中高分辨率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分类结果,说明TWDTW算法在中高分辨率影像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分类 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WDTW) 时间序列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主成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