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西部图牧吉油砂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宁熙 黄海平 +3 位作者 孙晶晶 刘梅 张海峰 蒋文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1-586,共6页
油砂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对油砂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砂资源潜力评价。收集了13件松辽盆地西部图牧吉农场的油砂样品,并做了含油率、族组成以及色谱-质谱( GC-MS)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图牧吉油砂含油率较高,族组分... 油砂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对油砂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砂资源潜力评价。收集了13件松辽盆地西部图牧吉农场的油砂样品,并做了含油率、族组成以及色谱-质谱( GC-MS)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图牧吉油砂含油率较高,族组分中以非烃含量为最高。 GC-MS分析饱和烃和芳香烃馏分中大部分化合物被降解,其中正构烷烃、藿烷和甾烷系列均受到不同程度降解,三环萜烷抗降解能力较强未受影响。芳烃化合物中萘和菲等化合物都已消失,三芳甾系列较完整。油砂中没有出现25-降藿烷系列,降解程度为6~8级,通过抗降解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判断,原油基本来自同一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地球化学 非常规油气 油砂 图牧吉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地球化学特征与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候飞 黄海平 +2 位作者 蒋文龙 马立 柴程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通过对9口井岩心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有机地球化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显示:烃类以短链正构烷烃(nC_9—nC_(19))为主,ααα20RC_... 通过对9口井岩心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有机地球化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显示:烃类以短链正构烷烃(nC_9—nC_(19))为主,ααα20RC_(27)规则甾烷占优势,奥利烷相对含量较低,有机质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Pr/Ph受成熟度影响比较小,基本记录了沉积阶段及成岩作用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二苯并噻吩/菲与姥鲛烷/植烷关系显示二白斑组沉积环境-岩石相东西方向上存在较大变化,在阿尔伯塔东部为强还原环境,中西部为弱还原环境,在西部还原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所有实验室热解产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极性、高分子化合物,使得把惰性碳算在内的质量平衡模型高估烃源岩的生烃潜量。针对此问题,应用死碳矫正新方法对二白斑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原始生烃潜量进行恢复,并探讨潜在的页岩油压裂生产有利区,认为除研究区中—西部5口井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5%外,其余井的残留油均未达到工业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加拿大盆地 二白斑组 烃源岩 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页岩油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残余油进行生物气化以延长油田开发寿命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海平 Steve Larter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6-503,共8页
在2次或3次采油之后,油藏中仍有大量原油残留下来,利用生物技术把这些目前看来没有经济价值的残余油转化成天然气,有可能成为延长油田开采寿命的一个新路径。大量实验资料和现场观察表明,微生物能够把残余油转化为生物甲烷。在这个体系... 在2次或3次采油之后,油藏中仍有大量原油残留下来,利用生物技术把这些目前看来没有经济价值的残余油转化成天然气,有可能成为延长油田开采寿命的一个新路径。大量实验资料和现场观察表明,微生物能够把残余油转化为生物甲烷。在这个体系中除能检测到活的生物体存在外,天然气中甲烷同位素变轻、二氧化碳同位素增重、湿气被生物降解、地层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重、原油组成在油柱上呈梯度变化等都能指示生物甲烷形成过程的存在。刺激生物气形成的方法包括增加反应物中氢的含量,注入含氮、磷、钾的各种化合物以增加微生物所需养分,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及微生物学分析调整微生物生存环境以及清除微生物代谢中间产物等。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水化学及微生物存在巨大差异,刺激微生物活性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油 生物气化 次生生物气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二白斑页岩孔隙空间对微生物活动的制约 被引量:2
4
作者 尹梦莎 黄海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4-555,共12页
运用激光粒度仪、氮气吸附实验和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西加拿大沉积盆地(西加盆地)阿尔伯塔东南气田(Southeast Alberta Gas Field,SAGF)A井二白斑(Second White Specks)页岩13个生物气源岩样品进行粒度、比表面、孔径分布测试和烃类... 运用激光粒度仪、氮气吸附实验和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西加拿大沉积盆地(西加盆地)阿尔伯塔东南气田(Southeast Alberta Gas Field,SAGF)A井二白斑(Second White Specks)页岩13个生物气源岩样品进行粒度、比表面、孔径分布测试和烃类分子组成分析,探究浅层烃源岩孔隙空间与页岩中烃类生物降解之间的关系。研究样品有机质含量丰富,埋深浅,处于适合微生物活动的未成熟阶段,孔径分布显示样品的孔隙主要集中在中孔(2~50 nm)范围。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表明,页岩中有机质组成主要受有机质输入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类生物降解作用不明显。结合页岩孔径分析认为,目前页岩绝大部分孔隙空间都无法为微生物提供可生存环境,仅少量大孔(>200 nm)可能为页岩中的微生物活动提供有限空间。能大规模产生物气的气源岩应具有较大比例的孔径大于200 nm的孔隙。传统的生物气源岩评价标准可能对页岩孔隙空间这一限制微生物活跃性的因素有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物降解 页岩孔隙空间 二白斑页岩 西加拿大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差反演策略的时移地震AVO反演 被引量:5
5
作者 付欣 张小龙 +2 位作者 孙云强 代仕明 贾俊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6,I0007,共10页
叠前时移地震资料中包含着重要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信息。对时移地震资料反演可以得到油藏开发前、后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而能够勘探剩余油分布、优化注采方案、提高油田采收率等。但是由于不同年份时移地震数据间的反演不一致性... 叠前时移地震资料中包含着重要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信息。对时移地震资料反演可以得到油藏开发前、后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而能够勘探剩余油分布、优化注采方案、提高油田采收率等。但是由于不同年份时移地震数据间的反演不一致性常造成反演假象,导致不正确的解释结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将时移全波形反演中的双差反演策略引入时移AVO反演;同时,使用改进的射线参数域地震纵波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作为正演方程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模型测试结果显示,所提的基于双差反演策略的时移地震AVO反演方法不易受基准模型的反演质量、基准模型反演和监测模型反演行为的不一致的影响,可以有效压制目标区域外的反演假象,使反演结果集中在目标区域,从而准确地反映储层变化,提高了目标区域的反演精度,并减小油藏解释的误差。该方法还具有较强抗噪性,可稳定、准确地反演储层的纵、横波阻抗变化,并有效地反映上覆地层压力变化造成的微小纵、横波阻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反演策略 时移地震 AVO反演 横波阻抗 纵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