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油站集中式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 吴国栋 +3 位作者 黄加宇 李智慧 罗中华 陈来国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6,共5页
建立了一种集中式的油气回收气液比在线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整个加油站或单台加油机的总油气回气量,结合单枪加油气液比和模型算法实现加油站每条加油枪气液比的连续精准在线监测,该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结果的差值在±0.15以内,与传统... 建立了一种集中式的油气回收气液比在线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整个加油站或单台加油机的总油气回气量,结合单枪加油气液比和模型算法实现加油站每条加油枪气液比的连续精准在线监测,该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结果的差值在±0.15以内,与传统的分散式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5%以内。该方法能准确识别油气回收气液比监测异常和加油枪故障,相关参数指标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20)中油气回收气液比在线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气液比 集中式 集散式 在线监测 加油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拌合站VOCs排放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
2
作者 刘明 罗中华 +4 位作者 吴彭珍 李婷婷 陆海涛 庞晓蝶 陈来国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对某典型沥青拌合站的搅拌出料口、卸料口和沥青储罐排放的VOCs进行手工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拌合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为92.4μg/m^(3)~11237μg/m^(3),受温度和搅拌强度影响,沥青搅拌设备出料口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最高... 对某典型沥青拌合站的搅拌出料口、卸料口和沥青储罐排放的VOCs进行手工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拌合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为92.4μg/m^(3)~11237μg/m^(3),受温度和搅拌强度影响,沥青搅拌设备出料口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最高,成分以烷烃为主,其次为烯烃和酯类,特征组分为十一烷、丙烷、异戊烷、正癸烷、丙烯和乙酸正丁酯。利用最大反应增量活性计算各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范围为217μg/m^(3)~23168μg/m^(3),其中贡献占比较大的组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丁烯、1,2,3-三甲苯、丙烯、1-己烯、1,2,4-三甲苯、顺-2-丁烯、1-戊烯、间二甲苯和丙烯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沥青拌合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新超 伏广农 +1 位作者 谢小茜 张新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176,共6页
氧化亚氮(N2O)的环境效应显著,研究N2O的排放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减少N2O排放和改善全球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是N2O的重要排放源。由于受人为干扰频繁,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和排放过程受到环境和... 氧化亚氮(N2O)的环境效应显著,研究N2O的排放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减少N2O排放和改善全球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是N2O的重要排放源。由于受人为干扰频繁,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和排放过程受到环境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介绍了土壤中N2O的产生机理,重点论述了肥料施用和土壤水热状况等关键性因素影响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作用机制,以期为N2O的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施肥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矿区周边大气重金属来源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凯章 刘明 +5 位作者 罗中华 陈来国 蔡立梅 王安侯 郑昱 陆海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70-6280,共11页
为认识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周边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20日~9月10日和10月18日~11月8日,在翁源县铁龙镇铁龙中学采集和分析了大气PM_(2.5)中的Al、Ti、Cr、Mn、Ni、Cu、Zn、As、Mo、Ag、Cd... 为认识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周边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20日~9月10日和10月18日~11月8日,在翁源县铁龙镇铁龙中学采集和分析了大气PM_(2.5)中的Al、Ti、Cr、Mn、Ni、Cu、Zn、As、Mo、Ag、Cd、Sn、Sb、Tl和Pb等15种重金属.利用正定因子矩阵(PMF)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重金属的来源解析,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模型、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大气PM_(2.5)中Al、Zn、Pb和Mn四种金属含量居前4位,占已测金属总浓度的87.8%,平均浓度分别为:112.70,68.53,26.82和11.96ng/m^(3),其余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为0.12~7.99ng/m^(3).不同金属元素季节分布差异与不同风向背景下不同污染源的排放影响有关.大气PM_(2.5)中重金属主要有6个来源,分别为水泥生产(13.8%)、金属冶炼(24.6%)、扬尘源(13.7%)、污泥处置(19.4%)、交通源(9.4%)和自然源与农业源的复合源(19.1%).生态风险和健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烈,Cd属于极强生态风险,Sb属于强烈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属于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的总体非致癌风险较低;Cr致癌风险显著,As和Cd具有一定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健康风险 PMF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