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算法权利证成研究——基于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 1
-
-
作者
江必新
王鑫
-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3,共14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究”(23ZDA072)
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406130100)。
-
文摘
证成算法权利是算法权利迈向法定权利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法基本范畴的理论前提。算法权利证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从实践逻辑出发,证成算法权利的事实性存在。在实践层面上,算法权利表现为一项独立的新兴权利。因此,这部分的证成重点围绕“新兴性”展开。二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分别从概念、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证成。在概念层面上,通过证成算法权利的概念具有“可计算性”,从而证明其概念具有独立性;在价值层面上,应论证算法权利具有价值正当性,这是算法权利被人类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基础;在规范层面上,应证成算法权利具有合法性,从而证明其能被现有法律体系所容纳。
-
关键词
算法权利
新兴权利
基本权利
可计算理论
权利理论
人工智能法
-
Keywords
algorithmic right
emerging right
fundamental rights
computational theory
theory of rights
AI law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赠与规范模式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翟远见
栾志博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11,共13页
-
文摘
《民法典》字面上规定的“诺成+任意撤销权”的赠与模式,在任意撤销权与债的约束力之间似乎存在矛盾。此种规范模式产生于民法继受过程中的改造,有必要通过回归历史传统予以解释重构。罗马法上,赠与为权利转移行为提供“原因”,其自身不具有独立的法律效力。现代法上,原因概念衰落,罗马法上的赠与演变为现实赠与,要求转移权利后赠与才能产生效力。法国法规定的公证赠与因“要式”目标难以实现,最终只能与现实赠与并行。中国的“诺成+任意撤销权”模式,其实质是现实赠与,可以将此种规范模式解释为“赠与原因合意+处分行为”。此外,中国还设置了公证赠与和作为诺成合同的具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二者均产生债权效力。《民法典》规定的三种赠与,均构成处分行为的“名义”。
-
关键词
赠与合同
赠与原因
赠与模式
现实赠与
公证赠与
-
Keywords
Gift Contract
Gift Cause
Models of Gift
Realistic Gift
Notarized Gift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