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权利证成研究——基于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1
作者 江必新 王鑫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3,共14页
证成算法权利是算法权利迈向法定权利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法基本范畴的理论前提。算法权利证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从实践逻辑出发,证成算法权利的事实性存在。在实践层面上,算法权利表现为一项独立的新兴权利。因此... 证成算法权利是算法权利迈向法定权利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法基本范畴的理论前提。算法权利证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从实践逻辑出发,证成算法权利的事实性存在。在实践层面上,算法权利表现为一项独立的新兴权利。因此,这部分的证成重点围绕“新兴性”展开。二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分别从概念、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证成。在概念层面上,通过证成算法权利的概念具有“可计算性”,从而证明其概念具有独立性;在价值层面上,应论证算法权利具有价值正当性,这是算法权利被人类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基础;在规范层面上,应证成算法权利具有合法性,从而证明其能被现有法律体系所容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权利 新兴权利 基本权利 可计算理论 权利理论 人工智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赠与规范模式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翟远见 栾志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11,共13页
《民法典》字面上规定的“诺成+任意撤销权”的赠与模式,在任意撤销权与债的约束力之间似乎存在矛盾。此种规范模式产生于民法继受过程中的改造,有必要通过回归历史传统予以解释重构。罗马法上,赠与为权利转移行为提供“原因”,其自身... 《民法典》字面上规定的“诺成+任意撤销权”的赠与模式,在任意撤销权与债的约束力之间似乎存在矛盾。此种规范模式产生于民法继受过程中的改造,有必要通过回归历史传统予以解释重构。罗马法上,赠与为权利转移行为提供“原因”,其自身不具有独立的法律效力。现代法上,原因概念衰落,罗马法上的赠与演变为现实赠与,要求转移权利后赠与才能产生效力。法国法规定的公证赠与因“要式”目标难以实现,最终只能与现实赠与并行。中国的“诺成+任意撤销权”模式,其实质是现实赠与,可以将此种规范模式解释为“赠与原因合意+处分行为”。此外,中国还设置了公证赠与和作为诺成合同的具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二者均产生债权效力。《民法典》规定的三种赠与,均构成处分行为的“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与合同 赠与原因 赠与模式 现实赠与 公证赠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