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A/DTC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谦 夏柯 +6 位作者 刘丽 刘又畅 张翠 刘璇 徐缓 陈世金 陈际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67-2673,共7页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使其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络合能力的聚乙烯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功能化聚乙烯亚胺(PVA/DTC)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VA/PEI纳米纤维膜的交联和功...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使其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络合能力的聚乙烯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功能化聚乙烯亚胺(PVA/DTC)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VA/PEI纳米纤维膜的交联和功能化以及PVA/DTC纤维膜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压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出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膜,且交联、功能化后仍能保持蓬松纳米纤维状的网状结构.PVA/DTC纳米纤维膜对铅离子吸附速率快,吸附量容量高,且具有良好的再生吸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离子高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VA DTC纤维 吸附行为 移除重金属离子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PCB镀镍层厚度和均匀性的因素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江俊锋 何为 +5 位作者 陈苑明 何彭 陈世金 郭茂桂 刘振华 谭泽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13,共6页
镀镍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处理工艺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使用哈林槽对影响电镀镍的各因素进行探讨,定义镀镍效果由镀镍层厚度均匀性和厚度平均值共同评定。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与时间的组合对电镀镍层厚度的影响,获得了适合镀镍的Jκ为2.5~3.0 ... 镀镍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处理工艺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使用哈林槽对影响电镀镍的各因素进行探讨,定义镀镍效果由镀镍层厚度均匀性和厚度平均值共同评定。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与时间的组合对电镀镍层厚度的影响,获得了适合镀镍的Jκ为2.5~3.0 A/dm2。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优化方法,对镀镍层进行了附着力性能检测。获得镀镍最佳工艺参数为16 g/L Ni Cl2·6H2O,400 m L/L Ni(NH2SO3)2,48 g/L H3BO3,p H为4.2。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解释了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镍 PCB 正交试验设计 非线性回归分析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孔线共镀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杰 何为 +5 位作者 陈苑明 冯立 徐缓 周华 郭茂桂 李志丹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0,43,共5页
在印制电路板上应用孔线共镀法制作了板δ为1.5 mm、d为200μm的导通孔及线宽、线距均为50μm的精细线路。研究了图形转移、电镀过程控制对导通孔及精细线路制作质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孔线共镀工艺与减成法工艺在孔线制作上的优劣。结... 在印制电路板上应用孔线共镀法制作了板δ为1.5 mm、d为200μm的导通孔及线宽、线距均为50μm的精细线路。研究了图形转移、电镀过程控制对导通孔及精细线路制作质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孔线共镀工艺与减成法工艺在孔线制作上的优劣。结果表明,图形转移中LDI系统图形对位精度高、干膜与覆铜板的结合效果好;控制CuSO4、H2SO4质量浓度分别为70g/L及190g/L,Jк为1.5A/dm2,t为80min及适当溶液搅拌条件下电镀,导通孔深镀能力达60%以上,精细线路与基板结合力强;孔线共镀法较减成法制作效率更高,线路侧蚀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线共镀 导通孔 精细线路 孔金属化 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剂对纳米膨胀石墨片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菊仙 刘又畅 +4 位作者 苏新虹 徐缓 张翠 刘璇 陈际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0-845,共6页
研究了一种制备纳米膨胀石墨的新方法,即在经典可膨胀石墨的层间插入爆炸性插层剂,利用微波诱导爆炸性插层剂瞬间释放能量,达到"爆轰"可膨胀石墨的效应,用于制备尺寸更细小的膨胀石墨薄片。利用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EDS)分析... 研究了一种制备纳米膨胀石墨的新方法,即在经典可膨胀石墨的层间插入爆炸性插层剂,利用微波诱导爆炸性插层剂瞬间释放能量,达到"爆轰"可膨胀石墨的效应,用于制备尺寸更细小的膨胀石墨薄片。利用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EDS)分析石墨层间化合物组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纳米膨胀石墨形貌、尺寸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硝酸铵和高氯酸铵是较良好的爆炸性插层剂,用新方法制备的膨胀石墨薄片,其化学组成、性质、形貌与经典膨胀石墨薄片相似,其大小(长边约3μm,宽边约2μm)显著小于经典膨胀石墨薄片(长边约6μm,宽边为4μm),其厚度(约50nm)与经典膨胀石墨薄片相当。上述结果表明新方法是一种制备更细小膨胀石墨薄片的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纳米石墨薄片 微粒尺寸 膨胀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板盲孔孔内无沉积铜层原因分析及改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世金 罗旭 +1 位作者 覃新 乔鹏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6,34,共4页
高布线密度线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内无沉积铜层是带盲孔的高密度互连线路板可靠性失效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主要针对线路板盲孔孔内无铜层弊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线路板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和控制方... 高布线密度线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内无沉积铜层是带盲孔的高密度互连线路板可靠性失效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主要针对线路板盲孔孔内无铜层弊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线路板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和控制方法,以达到保证印制线路板产品品质和提升良品率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线路板 盲孔沉积铜层 失效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深径比通孔脉冲电镀添加剂及电镀参数的优化
6
作者 杨凯 陈际达 +4 位作者 陈世金 许伟廉 郭茂桂 廖金超 吴熷坤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本文采用毒性小,价格低廉的2,2′-二硫代二吡啶(2,2′-Dithiodipyridine,DTDP)作为通孔电镀铜添加剂,对添加剂体系的浓度及脉冲电镀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DTDP能否在高深径比通孔脉冲电镀过程中起到整平作用进行探究,并对包含其在内... 本文采用毒性小,价格低廉的2,2′-二硫代二吡啶(2,2′-Dithiodipyridine,DTDP)作为通孔电镀铜添加剂,对添加剂体系的浓度及脉冲电镀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DTDP能否在高深径比通孔脉冲电镀过程中起到整平作用进行探究,并对包含其在内的四种添加剂的浓度进行正交优化,得到了当电镀效果较好时的最优添加剂浓度,但是该条件电镀后的通孔呈“狗骨状”。其次再利用正交优化后的电镀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脉冲电镀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此时较优的脉冲电镀参数,并消除上述通孔“狗骨”现象。在电镀试验后,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浸锡热应力实验对电镀后的实验板进行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添加剂 脉冲电镀 高深径比通孔 正交设计试验 深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