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娴 伊力亚尔·努尔如拉 +3 位作者 许明燕 冯荣 赵萌 肖蕾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8-446,共9页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在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与疾病进展和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例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随访。采用16S r...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在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与疾病进展和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例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随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随着放疗剂量累积,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β多样性显著增高(P=0.001)。前列腺癌进展组放线菌门较无进展组相对丰度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组中萨特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放射性肠炎组中的疣微菌门及其分支下的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非肠炎组相比更高(P<0.05),非肠炎组的粪球菌属_1和卡塔杆菌属较肠炎组显著富集(P<0.05)。结论:放疗剂量累积显著重塑菌群结构,变形菌门下的萨特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可能成为治疗后早期复发的前列腺癌的关键菌群。阿克曼氏菌属的丰度升高可能增加慢性放射性肠炎风险,而毛螺菌科分支下的菌群可能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肠道菌群 放射治疗 慢性放射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