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的物种多样性、环境解释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弘 蔡厚才 +5 位作者 尤禄祥 伊贤贵 杨国栋 段一凡 陈万东 王贤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8,共9页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M.Roem.)自然居群5个典型生境(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的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最小生成树(MST)...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M.Roem.)自然居群5个典型生境(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的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最小生成树(MST)分析和空间点格局分析(SPPA)分别研究水仙自然居群物种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水仙与其伴生种的种间关系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5个生境共有植物28种,其中,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分别有16、13、9、8和8种。5个生境中水仙的重要值均最高。弃耕地和乔木林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灌木林地和林缘其次,荒坡最低。5个生境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弃耕地和乔木林地聚为一组,其他3个生境聚为另一组。CCA排序结果显示:水仙的分布与坡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的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坡向和海拔呈正相关,说明水仙适宜生长于坡度平缓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和温度适中的生境。MST分析结果显示:水仙与其伴生种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DC.)的种间关系最近,这3个伴生种应作为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生物治理的重点防控对象。SPPA分析结果显示:荒坡中水仙群丛分布数量相对较多,集中分布于东北角,西部和南部较少;在0.0~0.1 m尺度时,水仙群丛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大于0.1 m尺度时,表现为集中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坡的弃耕地,海岛生境异质性与自身繁殖特性是影响南麂列岛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建议对水仙群落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和相关研究,并结合岛屿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水仙 α多样性指数 生境 典范对应分析(CCA)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开发南麂列岛铜藻Sargassaum horneri(Turn.)Ag.资源的思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海羽 饶道专 +1 位作者 陈高峰 孙建璋 《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10期25-26,共2页
铜藻Sargassaum horneri(Turn.)Ag.系一种经济褐藻,是藻胶工业的优质原料。它富含有益的生源要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和有机肥料等方面。作者结合南麂列岛铜藻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性开发南麂列岛铜藻资源,值得大家关注。
关键词 南麂列岛 铜藻资源 保护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麂列岛铜藻Sargassum horneri实地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孙建璋 陈万东 +3 位作者 庄定根 郑海羽 林力 逄少军 《南方水产》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文章报道了2006年3月-2007年7月开展的南麂列岛铜藻海藻场实地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铜藻繁茂生长在潮流通畅、风浪较为平静海湾的大干...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文章报道了2006年3月-2007年7月开展的南麂列岛铜藻海藻场实地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铜藻繁茂生长在潮流通畅、风浪较为平静海湾的大干潮线以下至-4m浅海岩礁上,漂浮海面形成海藻场;从调查的种群情况来看,野生种群主体以有性生殖长成的1年生藻株为主,残枝再生的2年生藻株只占5%;铜藻的生长和繁殖适温为11~16℃;繁殖盛期水温16~20℃。根据观察,铜藻海藻场近年以来一直在缩小,个别地区已经成片消失。初步提出了“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持种群繁衍”的推论。恢复与重建铜藻海藻场需要详细了解铜藻的繁殖和种群生态变迁规律,该研究为实现此目的提供了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铜藻 生态 海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水仙归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弘 蔡厚才 +6 位作者 李涌福 陈万东 陈林 伊贤贵 李蒙 段一凡 王贤荣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9-676,共8页
为揭示我国东部归化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2个叶绿体基因matK和trnH-psbA片段对采自沪、浙、闽的5个代表群体的49株水仙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双基因联合序列的总长为1443 bp,共定义6个单倍型,各... 为揭示我国东部归化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2个叶绿体基因matK和trnH-psbA片段对采自沪、浙、闽的5个代表群体的49株水仙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双基因联合序列的总长为1443 bp,共定义6个单倍型,各归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DLSY>PTD>NJD=ZZ>CMD。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变异为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91.98%),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Fst=0.08022)。群体物种水平上的谱系结构不显著(Nst=0.020<Gst=0.031;P<0.05)。Mantel检验表明水仙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0.929,P=0.02<0.05)。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结果均暗示水仙群体背离了快速扩张模型的假设。单倍型分布的中介网络图结合系统发育NJ树均将所有群体划分为2大分支。因此,我国东部沿海水仙归化群体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物种近期未经历扩张事件,可能是基因流受海岛隔离、自身生物学特征、生境异质性与及人为干扰的综合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中国东部沿海 归化群体 叶绿体DNA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藻Sargassum horneri繁殖生物学及种苗培育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孙建璋 庄定根 +3 位作者 陈万东 郑海羽 林力 逄少军 《南方水产》 2008年第2期6-14,共9页
文章报道了2005~2007年针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有性生殖规律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包括生殖托发生、卵的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了潮间带典型的生态环境定点观察有性繁殖的过程,提出“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 文章报道了2005~2007年针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有性生殖规律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包括生殖托发生、卵的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了潮间带典型的生态环境定点观察有性繁殖的过程,提出“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系种群繁衍”的推论。进行了筏式栽培、人工采苗、育苗及附苗基质选择等试验,为未来铜藻工厂化育苗和开展潮下带铜藻种群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繁殖生物学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潮差下浅海养殖围网防纠缠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怡 叶修富 +4 位作者 马家志 陈舜 萧云朴 蔡厚才 宋伟华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9,共6页
大潮差海况条件会对养殖围网设施敷设产生较大影响,会发生网衣堆积严重、易纠缠、贴底网衣离底、网衣撕裂等生产安全事故,因此,网衣防纠缠技术研究非常重要。研究制作了小尺寸围网模型,采用装配横纲、沉力纲、浮力纲的方法设计3种不同... 大潮差海况条件会对养殖围网设施敷设产生较大影响,会发生网衣堆积严重、易纠缠、贴底网衣离底、网衣撕裂等生产安全事故,因此,网衣防纠缠技术研究非常重要。研究制作了小尺寸围网模型,采用装配横纲、沉力纲、浮力纲的方法设计3种不同的围网网衣沉降和升浮技术方案,进行模拟涨潮、落潮的网衣堆积试验研究。选取网衣堆积较明显的水位(水位分别降低30~60 c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位降低30 cm时,方案C,即采用浮沉力纵向向下递增分布的方法,网衣堆积高度最大,堆积系数最小;当水位降低分别为40 cm、50 cm、60 cm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研究表明:网衣堆积高度越大,堆积系数越小,网衣能够在更多层面堆积,发生纠缠的可能性越小。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方案C适合在大潮差海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网养殖 网具纠缠 堆积高度 堆积系数 模型试验 大潮差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