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汉族211例SM_2乙酰化分型
1
作者 郝海鸥 张茂林 王红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乙酰化 代谢 类型 尿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祖旭 李素华 +2 位作者 张妍 刘爱新 贺广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近视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8例(128眼)作为视网膜脱离组,没有视网膜脱离的近视患者128例(128眼...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近视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8例(128眼)作为视网膜脱离组,没有视网膜脱离的近视患者128例(128眼)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文化程度、病侧、是否负重、有无震动、有无白内障、是否存在视疲劳、血压、糖尿病史、眼外伤史、眼科手术史、视网膜厚度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并据以建立多因素联合应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评估价值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组患者的年龄、屈光度、收缩压、白内障发生率、视疲劳发生率、眼外伤发生率以及眼科手术史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视网膜脱离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与脉络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屈光度(绝对值较大),伴有白内障或视疲劳或眼外伤等眼部疾患或不适状况,脉络膜厚度(较小),视网膜厚度(较小)(均为OR>1,P<0.05)。年龄、眼部疾患或不适、屈光度、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等5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ROC曲线下面积(AUC)(0.95 CI)分别为0.668(0.382~0.936)、0.645、0.676(0.407~0.942)、0.731(0.503~0.933)、0.745(0.499~0.983)、0.844(0.692~0.983),联合应用预测评估效能更高,AUC(0.844)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单独应用指标有明显提升。结论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为较大的年龄,较大的屈光度(绝对值),伴有包括白内障、视疲劳、眼外伤在内的眼部疾患或不适,较小的脉络膜厚度、较小的视网膜厚度。由这些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近视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宏真 马玉红 王绪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VEGF、IL-6、Ang-2、IL-23、HO-1、FBG、GLP-1、2 hPG、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VEGF、Ang-2、IL-23、FBG、2 hPG、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HO-1、GLP-1升高(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减小(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明目方可减轻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调节氧化应激失衡,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明目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调节NLRP3/Caspase-1/GSDMD通路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4
作者 朱宇腾 崔苗 +2 位作者 宋长经 闫海波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0-954,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探讨NRG-1对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的ZDF雄性大鼠24只(24眼),通过食用高脂高糖饲料(Purina5008)建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探讨NRG-1对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的ZDF雄性大鼠24只(24眼),通过食用高脂高糖饲料(Purina5008)建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16周后随机分为ZDF组和NRG-1组(每组各12只)。NRG-1组大鼠通过玻璃体内注射人重组NRG-1(每周1次,共2次),ZDF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同时选取健康Zucker(ZLC)大鼠(12只12眼)作为空白对照(ZLC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数量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D(GSDMD)蛋白表达。结果在进食高脂饲料16周后,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ZLC组大鼠RGCs排列连续整齐,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RGCs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RGCs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均增加(均为P<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视网膜Brn3a、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视网膜Brn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Brn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发生病变后,NLRP3、Caspase-1和GSDMD均有显著激活,NRG-1可降低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减少对RG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伟 张长河 +1 位作者 巫北海 向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 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 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 单眼发病 16例 ,双眼发病 1例 ,CT呈 1条肌肉受累 14例 ,眼球附着处增粗... 目的 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 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 单眼发病 16例 ,双眼发病 1例 ,CT呈 1条肌肉受累 14例 ,眼球附着处增粗 11例 ,眶周痛、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分别为 17例 ,结膜充血水肿 16例 ,眼睑红肿 13例 ,复视 9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眶肌炎的眼肌形态和周围结构变化 ,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诊断性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肌炎 CT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随访 皮质激素 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1 位作者 张长河 巫北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ICGA、B超 (CDFI)、CT和MRI对2 3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ICGA、B超 (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12、2 2 (5 )、2 0 (1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ICGA、B超 (CDFI)、CT和MRI对2 3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ICGA、B超 (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12、2 2 (5 )、2 0 (11)和 5例。诊断为眼内肿瘤 :ICGA、B超 (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 3、2 1(4 )、19(10 )和 1例 ;诊断为脉络膜源性肿瘤 :ICGA、B超和CT分别为 3、1和 1例 ;与病理诊断完全吻合 :ICGA、CT和MRI分别为 6、1和 4例。结论 ICGA有助于屈光间质清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B超和CT检查能够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等 ,可初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影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眶动脉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
7
作者 朱豫 黄冬莲 +4 位作者 钟建胜 刘桂芝 陆丽红 席景砖 王省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兔眼球和眼眶的血液供应。方法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结果观察43个标本。眼外动脉的分支睫状动脉供给眼球、眶内视神经、眼外肌和软组织大部分血液。眼内动脉较眼外动脉细得多,79.l%在不同部位加入睫状动脉,仅20,9%直接走... 目的观察兔眼球和眼眶的血液供应。方法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结果观察43个标本。眼外动脉的分支睫状动脉供给眼球、眶内视神经、眼外肌和软组织大部分血液。眼内动脉较眼外动脉细得多,79.l%在不同部位加入睫状动脉,仅20,9%直接走向眼球作为视网膜动脉。结论眼外动脉是眶内的主要供血动脉,眼内动脉起辅助作用。来自眼外动脉的睫状动脉是眶内最重要的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动脉 血管铸型 灌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祝灵春 娄卫华 +1 位作者 孙立 赵宏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咽鼓管置管术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兵 贾乃伟 李寅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再脱离 原因分 视网膜脱离 手术失败 再次手术 视功能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9-780,783,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4.38±4.37)mmHg(1kPa=7.5mmHg),较术前平均下降10.75mmHg;矫正视力≥0.5者28眼;功能性滤过泡4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1眼。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早期11眼角膜水肿、5眼浅前房,术后晚期4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出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长河 钟建胜 +2 位作者 李兵 高景春 李寅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 2 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 ,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 ,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 ,3例呈均匀一致...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 2 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 ,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 ,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 ,3例呈均匀一致的透明区 ,其余 18例高度不均质 ,4例可见明显密度分界面 ,2例强化扫描 ,囊内容不强化 ,囊壁呈环状强化。 18例位于眶骨膜下间隙者均可见眶骨壁受压所致的骨窝、骨孔、骨洞、骨缺损、骨嵴、骨增生以及骨吸收等改变。 2 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骨壁改变与CT发现一致 ,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肿块密度不均匀 ,有负CT值区、眶骨壁发生改变是眼眶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 ,CT检查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表皮样囊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乃伟 李兵 +3 位作者 李寅伟 张爽 张晓飞 李玉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手术治疗 严重眼外伤 临床观察 开放性眼外伤 眼外伤患者 眼内异物 眼球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辉 王晓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4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术中使用0.33g.L-1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前房注水成形控制术后早期浅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按病因抗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患者中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4例(4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3例(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由长期高眼压引起的1例(1眼)。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0.07±2.38)mmHg(1kPa=7.5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4.30±2.73)mmHg,与术前用药后眼压(35.00±5.5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2%,其中完全成功45眼(90%),条件成功1眼(2%),失败4眼(8%)。术后6个月滤过泡中Ⅰ型4眼(8%),Ⅱ型42眼(84%),Ⅲ型3眼(6%),Ⅳ型1眼(2%),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5眼,不变44眼,减退2行1眼;患者视野扩大者5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术中前房出血8例8眼,经应用药物后3-5d吸收;术后渗出性反应3眼,用药后消退;脉络膜脱离1眼,用药后恢复。无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黄斑水肿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辅以早期眼球按摩,并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功能性滤过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绪保 丁亚莉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评价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6 5例行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结果 术后随访 7mo~ 4a,5 0例眼压控制在 1.30~ 2 .80 k Pa,有效率达 84.4% ... 目的 评价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6 5例行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结果 术后随访 7mo~ 4a,5 0例眼压控制在 1.30~ 2 .80 k Pa,有效率达 84.4% ,优于睫状体冷冻术 ,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低眼压等。结论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睫状体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冷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辉 贾乃伟 +2 位作者 张长河 牛贺平 华玉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 评价Nd :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10 g·L-1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 ,扩张泪点后将已插入光纤的 9号空心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鼻泪管阻塞部位 ,将阻塞部位击穿 ,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 目的 评价Nd :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10 g·L-1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 ,扩张泪点后将已插入光纤的 9号空心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鼻泪管阻塞部位 ,将阻塞部位击穿 ,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证实泪道通畅后将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注入泪道。结果 本组病例共 5 8例 6 8眼 ,1次治愈 6 0眼 (88.2 % ) ,2次治愈 6眼 ,总有效率 97.1% .结论 Nd :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效果好 ,无面部瘢痕形成 ,是常规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鼻泪管阻塞 药物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42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亚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7-708,720,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合并穿孔者行带Tenon囊的改良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针对原发病行进一步药物治疗。结果33只角膜溃... 目的观察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合并穿孔者行带Tenon囊的改良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针对原发病行进一步药物治疗。结果33只角膜溃疡未穿孔眼与7只角膜溃疡穿孔眼均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达到了保存眼球的目的。2只角膜溃疡未穿孔眼术后结膜瓣脱落,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2~3次,但最终角膜溶解,未能保住眼球。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角膜穿孔的患者,可以控制炎症,保存眼球,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瓣遮盖术 临床疗效 角膜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寅伟 徐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眼 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手术 眼内填充物 手术情况 复杂性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性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春梅 贾乃伟 +1 位作者 高平 宋长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透明晶状体 置换术 屈光性 治疗 角膜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眼眶病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宏军 祝灵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眼眶病 病理 MRI B超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0例(488眼)50岁以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10例(240眼)作为治疗组,术中做深层巩膜切除、巩膜下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巩膜瓣切口两侧做2根... 目的观察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0例(488眼)50岁以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10例(240眼)作为治疗组,术中做深层巩膜切除、巩膜下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巩膜瓣切口两侧做2根可调整缝线,210例(248眼)作为对照组,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2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Ⅰ度浅前房8眼(3.3%),对照组Ⅰ度浅前房36眼和Ⅱ度浅前房19眼(共22.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a,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213眼(88.8%),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159眼(64.1%)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24眼),较对照组70.6%(175眼)高(P<0.05)。结论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下小湖成形 小梁切除术 可调整缝线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