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熔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楚怡 刘秀波 +4 位作者 张飞志 孟元 解芳 赵红亮 朱锦鹏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1,共1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因综合了金属相的延展性和增强相的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性,在耐磨减摩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传统的MMC硬质涂层主要通过提高增强相的含量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然而由于两相间理化性质...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因综合了金属相的延展性和增强相的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性,在耐磨减摩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传统的MMC硬质涂层主要通过提高增强相的含量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然而由于两相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涂层内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或相变应力,导致涂层韧性下降,裂纹敏感性升高。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熔覆(laser cladding,LC)使用高能激光束作为热源,涂层形成过程迅速,有利于获得细晶组织,降低涂层开裂敏感性。此外,石墨烯(graphane,Gr)因具有特殊的二维结构与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自润滑性能,将其作为增强相加入金属基体中,可以形成多尺度结构涂层,在提升涂层硬度、改善减摩耐磨性能的同时,提高涂层的断裂韧性。因此本文以采用激光熔覆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钛基、镍基、钴基复合涂层为主线,系统综述了石墨烯对金属基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演变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并针对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难题,归纳了常用的制备激光熔覆用石墨烯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介绍了目前采用激光熔覆法制备MMC耐磨涂层的研究现状,并归纳总结了石墨烯的减摩耐磨机理。最后提出LC加工制备Gr/MMC涂层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难点,并对涂层制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石墨烯增强机理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石墨烯 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热自蔓延法制备SiC工艺与过程的研究
2
作者 闫基森 刘凯旋 +6 位作者 刘等卓 解芳 华细金 彭银利 邱玉江 陈玥含 王辛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研究镁热自蔓延工艺制备SiC粉体过程中物相的演变规律以及有机碳源的反应机理。方法采用镁热自蔓延合成法,以SiO_(2)、Mg粉和葡萄糖(C_(6)H_(12)O_(6))为原料,探究镁粉和葡萄糖的添加量对制备SiC粉体的影响规律。结果热力学分析结... 目的研究镁热自蔓延工艺制备SiC粉体过程中物相的演变规律以及有机碳源的反应机理。方法采用镁热自蔓延合成法,以SiO_(2)、Mg粉和葡萄糖(C_(6)H_(12)O_(6))为原料,探究镁粉和葡萄糖的添加量对制备SiC粉体的影响规律。结果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C_(6)H_(12)O_(6)-SiO_(2)-Mg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SiC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大,同时体系内杂质含量上升,不利于SiC的合成。实验数据表明,Mg粉添加量的增加导致反应产物中Mg_(2)Si相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而SiO_(2)相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则使Mg_(2)Si相衍射峰强度减弱,SiC产物的收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经HF溶液酸洗处理后,产物为单相SiC。结论在葡萄糖过量30%(质量分数)与镁粉过量80%(质量分数)的条件下,SiC的收率达到最优,为51.9%。通过Freeman-Carroll法对C_(6)H_(12)O_(6)-SiO_(2)-Mg体系的DSC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得出镁热自蔓延反应的活化能E=−103168 kJ/mol,反应级数n=0.3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镁热还原法 SiO_(2) 碳源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提取物对Q235钢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刘刚 余朝文 +2 位作者 武冰冰 张玺 解芳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了探究荷叶提取物在3.5 wt.%NaCl溶液中对Q235钢缓蚀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通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润湿角测试仪、金相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所形成的膜层进行了表征,利用失重法、电化学等分析测定荷叶提取物... 为了探究荷叶提取物在3.5 wt.%NaCl溶液中对Q235钢缓蚀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通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润湿角测试仪、金相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所形成的膜层进行了表征,利用失重法、电化学等分析测定荷叶提取物的缓蚀效率。结果表明:荷叶提取物可以在Q235钢表面吸附成膜,并且随着缓蚀剂浓度、浸泡时间、处理温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最佳工艺参数(0.6 g/L、6 h、30℃)下,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8.36×10^(–6)A·cm^(–2),电荷转移电阻最大为708Ω·cm^(2),此时缓蚀效率高达98.25%。因此荷叶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Q235钢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有望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提取物 Q235钢 电化学测试 植物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速度对AZ31镁合金FSW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刚 雷浩杰 +3 位作者 张拯凯 张玺 解芳 梁汉优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6,共7页
采用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1200~1800 mm/min)对AZ31镁合金FSW接头表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镜等来探究激光扫描速度对AZ31镁合金接头组织、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 采用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1200~1800 mm/min)对AZ31镁合金FSW接头表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镜等来探究激光扫描速度对AZ31镁合金接头组织、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熔凝层的深度降低,熔凝层与热影响区的晶粒细化,β-Mg_(17)Al_(12)相的含量增大。经激光熔凝处理后,接头的抗拉强度均高于FSW试样,随激光扫描速度增大,抗拉强度增大;激光熔凝处理后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均好于FSW试样,当扫描速度为1200 mm/min时,试样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搅拌摩擦焊 激光熔凝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提取物对AZ31镁合金耐蚀性能研究
5
作者 梁汉优 刘星禹 刘刚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3,共9页
采用荷叶作为提取物对AZ31镁合金试样进行了耐蚀性能的研究,借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试仪等设备,对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生成吸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 采用荷叶作为提取物对AZ31镁合金试样进行了耐蚀性能的研究,借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试仪等设备,对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生成吸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成膜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荷叶提取物对AZ31镁合金生成吸附膜耐腐蚀性能的工艺参数影响大小为:浸泡时间>温度>浓度。在3.5 wt.%NaCl溶液中浸泡下,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剂浓度5 g·L^(-1),浸泡时间1 h,实验温度20℃,该条件下AZ31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絮状结构。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AZ31镁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43×10^(-6)A·cm^(-2),与未处理试样的1.97×10^(-5)A·cm^(-2)相比,明显降低了近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荷叶提取物 吸附膜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FSP+激光重熔表面改性组织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刚 连温鸿 +3 位作者 肖祥伟 杨奥博 张玺 解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了探究扫描速度对FSP/激光重熔AZ31镁合金复合改性的组织、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不同扫描速度下FSP/激光重熔AZ31试样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 为了探究扫描速度对FSP/激光重熔AZ31镁合金复合改性的组织、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不同扫描速度下FSP/激光重熔AZ31试样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宏观形貌更加平整,晶粒尺寸随之细化,β相的含量也随之减小;扫描速度从1 200 mm/min增至1 800 mm/min时,熔凝区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随之增大且均高于FSP-AZ31试样,当速度达到1 800 mm/min时,熔凝区显微硬度达到最大,为71.62 HV,相比于FSP-AZ31提升了23.82%;当扫描速度增大,改性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逐渐增强,扫描速度为1 800 mm/min的试样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2.15×10^(-4)A/cm^(2),但高于FSP-AZ31的腐蚀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搅拌摩擦加工 激光重熔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管绕弯成形的回弹模型与最佳偏心量估算
7
作者 张增坤 吴建军 +1 位作者 解芳 李东如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以偏心管坯替代同心管坯进行绕弯成形,能够减小管材弯曲后内外侧的壁厚差,实现等壁厚弯管。通过构建偏心管坯绕弯成形回弹分析模型,研究了偏心量对管坯绕弯成形回弹角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本模型与现有文献中同心管绕弯模型的计算结果... 以偏心管坯替代同心管坯进行绕弯成形,能够减小管材弯曲后内外侧的壁厚差,实现等壁厚弯管。通过构建偏心管坯绕弯成形回弹分析模型,研究了偏心量对管坯绕弯成形回弹角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本模型与现有文献中同心管绕弯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管材内外径偏心量对回弹角度有一定影响,回弹角度随着偏心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等壁厚管件作为绕弯成形目标,给出了最佳偏心量的估算公式。最佳偏心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存在差异,原因在于绕弯过程中管材外侧轴向应变量并不等于厚向应变。当给定合适的修正因子(0.72~0.85)时,不同弯曲半径下的最佳偏心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变化规律相一致。最佳偏心量随着管坯外径和壁厚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管 绕弯成形 等壁厚管件 塑性加工 壁厚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蔓延反应以蔗糖为碳源制备SiC工艺过程的探究
8
作者 闫基森 贺小瑞 +5 位作者 刘品潇 陈玥含 丁立培 李雪珂 贾学乐 解芳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214,共7页
SiC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针对目前SiC的制备工艺中存在能耗大、污染严重、效率低等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以蔗糖为碳源制备SiC的工艺。使用镁粉、SiO_(2)和蔗糖作为原料,在氩气的气氛保护下,使用自蔓延反应的方式制备... SiC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针对目前SiC的制备工艺中存在能耗大、污染严重、效率低等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以蔗糖为碳源制备SiC的工艺。使用镁粉、SiO_(2)和蔗糖作为原料,在氩气的气氛保护下,使用自蔓延反应的方式制备SiC。实验结果表明:镁粉过量系数低于60%,产物中会有未反应的SiO_(2),反应存在不完全现象,随着镁粉质量分数的增加产物中未反应的SiO_(2)质量分数逐渐减少至消失,但产物中Mg_(2)Si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随着原料中蔗糖质量分数的提高,产物中3C-SiC的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当镁粉过量80%,蔗糖过量40%时,产物结晶度最高为45.58%,微观形貌为无定形的块状。C_(12)H_(22)O_(11)-SiO_(2)-Mg体系的DSC曲线表明SiC的生成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蔗糖分解为C和H_(2)O,然后生成的C参与SiO_(2)、Mg之间的反应,最终生成SiC。按照Freeman-Carroll法对测得的DSC曲线中的放热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SiC合成反应的活化能E=16.516 kJ·mol^(-1),反应级数n=0.557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 蔗糖 自蔓延反应 酸洗 镁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K60镁合金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玺 韩峰 +3 位作者 闫基森 解芳 武冰冰 刘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提高ZK60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激光表面熔凝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激光熔凝层,研究扫描速度对镁合金熔凝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分析熔凝层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 为提高ZK60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激光表面熔凝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激光熔凝层,研究扫描速度对镁合金熔凝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分析熔凝层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粗糙度和显微组织,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分析熔凝层横截面的显微硬度,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分析熔凝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100~180μm的熔凝层,熔凝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随扫描速度的降低而增加。熔凝层由细小等轴晶和放射状柱状晶组成,晶粒尺寸约1.5μm,熔凝层的相组成为α-Mg相和MgZn_(2)相,显微硬度比基体提高了约33.7%。当扫描速度为25 mm/s时,镁合金熔凝层的自腐蚀电位比未处理镁合金向正向移动了0.118 V,自腐蚀电流密度比未处理镁合金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激光表面熔凝 扫描速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91镁锂合金植酸处理工艺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刚 方诚 +3 位作者 武冰冰 闫基森 张玺 解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了改善LZ91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度为3 mm的商用轧制态双相LZ91镁锂合金板材表面进行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不同植酸转化处理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进行研究,并探讨植酸化学转化... 为了改善LZ91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度为3 mm的商用轧制态双相LZ91镁锂合金板材表面进行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不同植酸转化处理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进行研究,并探讨植酸化学转化液浓度、转化时间、pH值和转化温度对LZ91镁锂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耐腐蚀性能的植酸化学转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LZ91镁锂合金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影响最显著的是溶液pH值、其次为转化时间、再次为转化液浓度、最后则为转化温度;当植酸浓度为2 mL/L,转化时间为5 min,pH值为6和转化温度为35℃时,LZ91镁锂合金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后的耐腐蚀性能最佳,此时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2.254×10^(-5)A/cm^(2);与未植酸处理相比,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2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因此,植酸化学转化处理提升LZ91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91镁锂合金 植酸处理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功率对FeCrNiCoMoBSi高熵合金涂层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解芳 翟长生 +5 位作者 荣海松 郑红星 周宏胭 武冰冰 张欣 张拯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29-4036,共8页
探讨了FeCrNiCoMoBSi高熵合金(HEA)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结构以及激光功率对涂层物相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HEA涂层由底部的柱状晶带、顶部的等轴晶带以及中间混晶带(由柱状晶和等轴晶混合组成)构成。采用3 000W功率制备... 探讨了FeCrNiCoMoBSi高熵合金(HEA)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结构以及激光功率对涂层物相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HEA涂层由底部的柱状晶带、顶部的等轴晶带以及中间混晶带(由柱状晶和等轴晶混合组成)构成。采用3 000W功率制备的HEA涂层表现出最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0.425μA/cm^(2))、最高的自腐蚀电位(-0.16852V)以及最大的极化阻抗(69 616Ω),其阻抗模值■为1 143Ω·cm^(2),分别是1 800,2 500和4 500 W功率激光熔覆涂层的8.65倍、4.91倍和7.14倍,且其最大相位角为76.23°,均高于其它三种涂层。综合评估显示,采用3 000 W功率制备的HEA涂层具有出色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这是由于其单一的FCC晶体结构、抗腐蚀的铁镍合金相和单质铬相、良好的晶体结晶度、细化的晶粒尺寸以及卓越的钝化效应,使其电化学腐蚀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功率制备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增材制造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加工对AZ31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刘刚 周元森 +3 位作者 张林 闫基森 张玺 解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为了探究搅拌摩擦加工对AZ31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AZ31母材与不同工艺参数下FSP-AZ31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转速800~1200 r/min、加工速度80~12... 为了探究搅拌摩擦加工对AZ31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AZ31母材与不同工艺参数下FSP-AZ31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转速800~1200 r/min、加工速度80~120 mm/min范围内,FSP-AZ31与母材腐蚀机制均为点蚀。与母材相比,FSP-AZ31点蚀程度较轻,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增大,FSP均能够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当加工速度为100 mm/min时,随着旋转速度增大,FSP-AZ31自腐蚀电流密度不断减小,耐腐蚀性能不断提升。试样在旋转速度为1200 r/min时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9.2×10^(-5)A·cm^(-2)。当旋转速度为1000 r/min时,随着加工速度减小,FSP-AZ31自腐蚀电流密度不断减小,耐腐蚀性能不断提升。在加工速度为80 mm/min时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其值为7.6×10^(-5)A·cm^(-2)。相比AZ31镁合金,1000 r/min和80 mm/min条件下FSP-AZ31的接触角由29.703°上升至58.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AZ31镁合金 工艺参数 接触角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凝固条件下Fe-Sn合金的组织形貌及相组成
13
作者 彭银利 张柳英 +3 位作者 李梅 闫基森 张玺 解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和单辊急冷技术分别制备了纽扣状和薄带状的Fe-Sn合金试样,并利用OM、SEM、EDS、XRD等分析手段,对Fe_(60)Sn_(40)和Fe_(40)Sn_(60)合金在常规凝固和快速凝固条件下的相分离组织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和单辊急冷技术分别制备了纽扣状和薄带状的Fe-Sn合金试样,并利用OM、SEM、EDS、XRD等分析手段,对Fe_(60)Sn_(40)和Fe_(40)Sn_(60)合金在常规凝固和快速凝固条件下的相分离组织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凝固条件下,纽扣状Fe_(60)Sn_(40)和Fe_(40)Sn_(60)合金的凝固形貌差异显著,但物相组成相同,包含α-Fe、(Sn)、Fe_(3)Sn_(2)、FeSn和FeSn_(2)五个相。Fe_(60)Sn_(40)合金呈界线明显的球-冠包裹式结构,而Fe_(40)Sn_(60)合金形貌按组织特征分为上部枝晶-中部小尺寸粒子-下部大尺寸粒子三个区域,且彼此界线不明显。相反,快速凝固条件下合金条带的组织形貌相近,球形第二相粒子均匀分布于基体内,物相由α-Fe、(Sn)、FeSn和FeSn_(2)组成。常规凝固形貌的差异性归因于不同的第二相液滴运动特性,合金条带中Fe_(3)Sn_(2)相的缺失可能是高冷速抑制了Fe_(3)Sn_(2)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n合金 相分离 形貌 物相 快速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焦量对ZK60镁合金激光表面熔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玺 韩峰 +3 位作者 赵柯 武冰冰 闫基森 解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1,共6页
为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通过激光表面熔凝工艺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熔凝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熔凝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可极... 为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通过激光表面熔凝工艺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熔凝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熔凝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可极大程度细化镁合金晶粒,熔凝层的厚度和粗糙度随激光离焦量的增大而减小,熔凝层由细小等轴晶和柱状晶组成,相组成主要为α-Mg相和MgZn2相。当离焦量为5 mm时,镁合金熔凝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达到最佳,与未处理镁合金相比,熔凝层的显微硬度提高约36.1%,腐蚀电位向正向移动约0.09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激光表面熔凝 离焦量 显微硬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