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萍 宋金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1-103,106,共4页
介绍了南阳师范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通过阐述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宋金璠 郭新峰 +1 位作者 石明吉 陈兰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6,39,共5页
伴随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日渐深入,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构建高效... 伴随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日渐深入,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探索一套新的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质量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i_n(n=1-15)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宇 高振海 +1 位作者 李根全 张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使用卡里普索(CALYPSO)预测团簇可能结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对PdSi_n(n=1-15)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隙、二阶能量差分以及电子自然布局和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PdSi_... 使用卡里普索(CALYPSO)预测团簇可能结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对PdSi_n(n=1-15)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隙、二阶能量差分以及电子自然布局和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PdSi_n(n=1-15)团簇的基态构型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演化,最终形成笼形结构;在Sin中掺杂Pd原子增强了团簇的稳定性;PdSi_4与PdSi_(12)团簇是幻数结构,PdSi_4的稳定性和密堆性最好;NCP和NEC分析表明,在PdSi_n基态团簇中,电荷从Si原子向Pd原子转移,在Pd原子内部发生了spd杂化;Si-Si键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是PdSi_4和PdSi_(12)团簇基态结构更加稳定的原因;PdSi_n团簇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伴随n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in团簇 几何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对Si_nMg(n=1~12)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帅 仲志国 +1 位作者 李根全 吕林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7-415,共9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SinMg(n=1~12)团簇进行了构型优化、频率分析与电子性质计算.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自然电子布居、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SinMg(n=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SinMg(n=1~12)团簇进行了构型优化、频率分析与电子性质计算.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自然电子布居、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SinMg(n=1~12)团簇的基态绝大多数为立体结构.n=1时,体系的基态为自旋三重度,n≥2时,则为单重态.镁原子的掺入使得主团簇的电子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掺杂使体系的平均结合能降低,能隙减小,化学硬度减小,电子亲和能增大.电子总是从Mg原子向Si原子转移.团簇中原子之间的成键相互作用随n的增大而增强,团簇的电子结构随n的增大而趋于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Mg团簇 几何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i_n(n=1~15)团簇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宇 王翀 +1 位作者 张帅 李根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60-2267,共8页
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的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优化得到PdSi_n(n=1~15)团簇的基态结构,对其电子性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dSi_n(n=1~15)团簇的基态构型随n值的增大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演... 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的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优化得到PdSi_n(n=1~15)团簇的基态结构,对其电子性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dSi_n(n=1~15)团簇的基态构型随n值的增大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演化;当n≤4时,PdSi_n团簇的红外与拉曼活性在450~500 cm-1范围内表现较好,当n≥5时,PdSi_n团簇的红外与拉曼活性在50~500 cm^(-1)范围内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i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特色鲜明的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长波 王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结合省级实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介绍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体系、教学体系、特色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展示中心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Si_n^q(n=2-12;q=±1)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哈申图雅 张帅 +1 位作者 王翀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7,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RbSi_n^q(n=2-12;q=±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RbSi_n^(±1)团簇的基态结构与对应中性Rb Sin团簇的结构不相同,这与电离势及电子亲和能的讨论结果相吻合;得失电子明...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RbSi_n^q(n=2-12;q=±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RbSi_n^(±1)团簇的基态结构与对应中性Rb Sin团簇的结构不相同,这与电离势及电子亲和能的讨论结果相吻合;得失电子明显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Rb Si_(2,5)^(+1)与Rb Si_(2,5,10)^(-1)分别是对应团簇中的相对稳定结构;Rb原子总是占有正电荷并且其内部发生了spd杂化。最后讨论了团簇的极化率与最高占据轨道-最低未占据轨道能隙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in±1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Si_n^u(n=2-12;u=±1)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哈申图雅 张帅 +2 位作者 高振海 李根全 罗长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运用卡利普索结构预测方法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CsSi_n^u(n=2-12;u=±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除了CsSi_7^(+1)与CsSi_(2,4,6,10)^(-1)之外,大多数CsSi_n^(±1)团簇的基态结构与对应中性CsSi_n... 运用卡利普索结构预测方法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CsSi_n^u(n=2-12;u=±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除了CsSi_7^(+1)与CsSi_(2,4,6,10)^(-1)之外,大多数CsSi_n^(±1)团簇的基态结构与对应中性CsSi_n团簇的结构不相同;稳定性分析显示得失电子明显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CsSi_(4,7,9)^(+1)与CsSi_(2,5)^(-1)分别在对应团簇中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Cs原子总是占有正电荷.最后讨论了团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in^±1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拉克材料SrMnBi_2的单晶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瑜 何俊宝 +3 位作者 宋海珍 任波 张萍 吴燕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78-2983,共6页
在真空密封的石英管中运用高温助溶剂方法制备出各向异性狄拉克材料SrMnBi_2的高品质单晶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系统(SEM-EDX)、磁性测量系统(MPMS)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多种测试技术手段综合... 在真空密封的石英管中运用高温助溶剂方法制备出各向异性狄拉克材料SrMnBi_2的高品质单晶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系统(SEM-EDX)、磁性测量系统(MPMS)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多种测试技术手段综合研究了高品质Sr Mn Bi2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电学和磁性等性质。结果表明:狄拉克材料Sr Mn Bi2在晶体结构上是一个典型的层状结构化合物,物理性质上是一个反铁磁(TN=290K)金属,具有狄拉克材料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制备 晶体结构 物理性质 狄拉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位竞赛抢答器电子系统电路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本亮 张雷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0期198-199,202,共3页
设计一种实用的八位的竞赛抢答器,为学习电子的人提供一种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采用了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实用电子技术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最终得出一种创新的应用型电路。
关键词 电子 电路分析 抢答器 555定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铋化物BaAg_(2-δ)Bi_2单晶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11
作者 傅瑜 何俊宝 +3 位作者 张萍 冷玉敏 马奔原 李纪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43-2046,共4页
采用自助熔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层状过渡金属铋化物BaAg_(2-δ)Bi_2单晶样品,通过多种实验手段综合研究了该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电学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BaAg_(2-δ)Bi_2是一种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AgBi_4和BiAg_... 采用自助熔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层状过渡金属铋化物BaAg_(2-δ)Bi_2单晶样品,通过多种实验手段综合研究了该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电学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BaAg_(2-δ)Bi_2是一种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AgBi_4和BiAg_4四面体层,这与铁基超导体中只有FeAs_4/FeSe_4四面体层明显不同。电阻率和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显示,在1.8~300K温度区间BaAg_(2-δ)Bi_2表现出很好的金属性和顺磁性,其顺磁性主要来源于传导电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 单晶制备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拉克材料BaMnBi2的单晶制备和物理性质研究
12
作者 傅瑜 李梦歌 何俊宝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07-2211,共5页
在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制备了层状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BaMnBi2单晶样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磁学性质和电学输运性质。准二维化合物BaMnBi2具有四方晶体结构,主要包含有两个Bi四方格子层和一个共边的MnBi4四面体层。磁化率显示BaMnBi2在T N=... 在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制备了层状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BaMnBi2单晶样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磁学性质和电学输运性质。准二维化合物BaMnBi2具有四方晶体结构,主要包含有两个Bi四方格子层和一个共边的MnBi4四面体层。磁化率显示BaMnBi2在T N=288 K以下发生反铁磁相变,并表现出很强的磁各向异性。在反铁磁相变温度T N以上,磁化率随温度呈线性关系,暗示体系在顺磁态具有很强的反铁磁关联。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和在磁场下电阻率随角度的变化曲线都表明BaMnBi2具有准二维的电子结构。磁场导致的金属-绝缘体转变和低温下大的非饱和线性磁阻,与Bi四方格子层存在狄拉克费米子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制备 狄拉克材料 反铁磁 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拉克材料CaMnBi_2的单晶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俊宝 傅瑜 +3 位作者 王爱华 周大伟 邢建莹 常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6-691,698,共7页
采用高温助溶剂方法制备出各向异性狄拉克材料Ca Mn Bi2的高质量大尺寸单晶样品。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系统(SEM-EDX)、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测试手段对Ca Mn Bi2高质量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 采用高温助溶剂方法制备出各向异性狄拉克材料Ca Mn Bi2的高质量大尺寸单晶样品。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系统(SEM-EDX)、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测试手段对Ca Mn Bi2高质量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电学、磁学和热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Ca Mn Bi2的晶体结构是由Mn Bi(1)四面体层、Ca原子层以及Bi(2)四方格子层构成,它们按照Mn Bi(1)-Ca-Bi(2)-Ca-Mn Bi(1)的顺序沿c轴方向堆垛形成"三明治"型层状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层对物理性质有不同的作用,其中Bi(2)四方格子层对电输运性质和狄拉克电子起主要作用,而Mn Bi(1)层中Mn2+对磁学性质的起着决定作用。这两个功能层的共同作用下该材料具有层状准二维电子系统的典型特征,并且表现出金属反铁磁(TN=270 K)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拉克材料 单晶制备 晶体结构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_n(n=2-15)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桑杰扎布 叶铁 +3 位作者 丁宁 卜肖宁 王卓 张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9-655,共7页
使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程序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GENECP基组水平上,对InSi_n(n=2-15)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与计算.结构优化表明:InSi_n团簇的最低能量构型趋于立体结构(n>2),且形成In原子戴帽InSi_(n-1)团簇结构.... 使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程序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GENECP基组水平上,对InSi_n(n=2-15)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与计算.结构优化表明:InSi_n团簇的最低能量构型趋于立体结构(n>2),且形成In原子戴帽InSi_(n-1)团簇结构.稳定性分析发现InSi_(12)团簇为幻数结构,In原子的掺杂降低了Si_(n+1)团簇的稳定性.团簇中的电荷总是由In原子向Si原子转移.最后讨论了团簇的电子局域密度函数、红外与拉曼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n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nCl(n=2-14)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桑杰扎布 张宇 +2 位作者 高振海 张帅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7-1024,共8页
运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在杂化密度泛函B3LYP/6-311G+(d)基组水平上,对Al_nCl(n=2-14)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优化计算,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隙、二阶能量差分、电离能、亲和能以及电子自然布居和极化率.研... 运用卡里普索(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在杂化密度泛函B3LYP/6-311G+(d)基组水平上,对Al_nCl(n=2-14)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优化计算,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隙、二阶能量差分、电离能、亲和能以及电子自然布居和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Al_nCl(n=2-14)团簇的基态构型由简单平面几何结构向立体结构演化,形成Cl原子戴帽Al_n-1Cl团簇结构;Cl原子的掺杂增大了Al_n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电离能、亲和能的变化表明Al_7Cl是幻数团簇结构;团簇中的电荷总是由Al_原子向Cl原子转移,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Cl(n=2-14)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全文增补中
极区受激电磁辐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陈靓 杨巨涛 +8 位作者 何凌磊 李清亮 郝书吉 马广林 闫玉波 车海琴 梁勇敢 李海英 张文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7-2495,共9页
受激电磁辐射(stimulate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SEE)复杂的谱线特征,为研究电离层加热物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本文基于2017年和2022年我国学者利用EISCAT加热系统开展电离层加热实验期间的SEE数据,分析了加热电磁波的... 受激电磁辐射(stimulate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SEE)复杂的谱线特征,为研究电离层加热物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本文基于2017年和2022年我国学者利用EISCAT加热系统开展电离层加热实验期间的SEE数据,分析了加热电磁波的极化、频率、功率以及波束指向对SEE谱线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非寻常波,加热波为寻常波实验期间更易观测到丰富的SEE谱线结构,如频率上移分量最大值(upshifted maximum, UM)、热窄带连续谱(thermal narrow continuum, NCth)及向下偏移最大值(downshifted maximum, DM)等;(2)加热频率由4.07 MHz增至4.10 MHz,向下偏移峰值(downshifted peak, DP)频移与加热频率呈强线性相关,当加热频率达到电子回旋倍频时,DP和DM谱消失,上混杂波的产生过程被抑制.因此,结合电离层加热过程中DP和DM谱特征可以实时快速估算加热区内电子回旋频率的大小;(3)加热功率由24 MW增至192 MW,在DM和加热频率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型下移谱特征,即中间向下偏移最大值(intermediate downshifted maximum, IDM),本实验中观测到UM随功率的变化是IDM相对于加热波频率的镜像行为;(4)结合超高频非相干散射雷达联合探测发现,加热波束指向为垂直方向逆时针夹角6°时,更易激励振荡双流不稳定性的密度纯增长模式,形成更多人工密度不均匀体,从而获得更强DM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电磁辐射 电离层加热 人工沿场不均匀体 振荡双流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连通性硼氮COFs材料设计及其甲烷吸附性能模拟研究
17
作者 杨朋辉 李晓东 +2 位作者 王耀东 张慧东 黄晓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217,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基于立方体构筑单元(—B_(4)N_(4)O_(12)—)理论设计得到了5种新型高连通性硼氮共价有机骨架(BN-COFs)材料。对5种材料结构进行理论表征,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模拟研究了250K、298K和350K(K=273.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基于立方体构筑单元(—B_(4)N_(4)O_(12)—)理论设计得到了5种新型高连通性硼氮共价有机骨架(BN-COFs)材料。对5种材料结构进行理论表征,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模拟研究了250K、298K和350K(K=273.15℃)温度下材料对甲烷(CH_(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5种材料中BN-COF-5对CH_(4)的吸附性能最佳,在250K、298K和350K下的最大CH_(4)吸附量分别为237.41cm^(3)(STP)/cm^(3)、177.76cm^(3)(STP)/cm^(3)和117.86cm^(3)(STP)/cm^(3),最大工作容量(298K,65bar→5bar)为119.46cm^(3)(STP)/cm^(3)。CH_(4)分子在骨架中的质心密度分布结果表明,CH_(4)的最佳吸附位点处于(—B4N4O12—)团簇以及线性配体形成的角落附近。所设计的高连通性BN-COFs具有良好的CH_(4)吸附性能,可为实验上研究开发新型CH_(4)吸附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甲烷储存 巨正则蒙特卡罗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熔覆SiC/Ni复合涂层的耐磨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世榜 苏彬彬 +3 位作者 王旭 夏振伟 刘敬 徐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
采用预置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镍基SiC陶瓷涂层的实验研究。使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涂层材料的熔覆层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与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在重载干滑... 采用预置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镍基SiC陶瓷涂层的实验研究。使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涂层材料的熔覆层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与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在重载干滑动摩擦条件下,Ni基SiC复合涂层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当复合粉末SiC含量为25%(质量分数)时,熔覆层耐磨性最佳;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同时伴有黏着磨损特征,且随着SiC含量的增加,黏着磨损的特征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SiC/Ni基复合涂层 耐磨性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宝磊 吕丹桔 +3 位作者 张钦虎 施心陵 陈建华 张榆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2-2247,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优化算法和贝塞尔曲线的启发式智能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用贝塞尔曲线描述路径的方法把路径规划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然后,使用多元优化算法来寻找最优的贝塞尔曲线控制点以获得最优路径.多元优化算法智能搜...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优化算法和贝塞尔曲线的启发式智能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用贝塞尔曲线描述路径的方法把路径规划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然后,使用多元优化算法来寻找最优的贝塞尔曲线控制点以获得最优路径.多元优化算法智能搜素个体协同合作交替的对解空间进行全局、局部迭代搜索以找到最优解.多元优化算法的搜索个体(元)按照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全局元和局部元.在一次迭代中,全局元首先探索整个解空间以找出更优的潜在解区域.然后,局部元在各个潜在解区域进行局部开采以改善解质量.可见,搜索元具有分工不同的多元化特点,多元优化算法也就因此而得名.分工不同的搜索元之间高效的沟通和合作保证了多元优化算法的良好性能.为了评估多元优化算法的性能,我们基于标准测试地图比较了多元优化算法与其它三种经典启发式智能路径规划算法.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在最优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上方面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优化算法 全局元 局部元 路径规划 贝塞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融合技术的光学衍射成像彩色图像加密系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婧 吕晓东 +1 位作者 马毛粉 秦怡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合于一个实值图像之中,该图像即为复合频谱.再将此复合频谱送入光学衍射成像系统中加密,得到单幅密文.解密过程为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即首先由单幅密文恢复复合频谱,再由复合频谱分离出三基色图像的部分离散余弦变换谱,再对这些离散余弦变换谱做逆变换得到三基色图像.由于对复合频谱设置了一个特殊数据区,因此在利用相位恢复算法恢复复合频谱的过程中,这些特殊数据作为输入平面的部分振幅支撑,可以避免迭代过程的停滞问题并提高收敛速率,从而完全恢复复合频谱,进而恢复原始图像.本方法可以将一幅彩色图像加密成单幅具有噪声图样的强度密文,同时,解密恢复得到的原始彩色图像具有较高的像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图像加密 光学衍射 频谱融合技术 彩色图像 离散余弦变换 相位恢复算法 衍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