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铁军 肖烨 +4 位作者 黄志刚 姚伦广 常玮 王晨溪 魏胜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循环研究及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分析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循环研究及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分析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均值839.9mm,其中年降水量、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分别以14.3mm/(10a)、4.5mm/(10a)和9.0mm/(10a)的速率减少;(2)丹江口库区年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860.0 mm,其中年蒸散量、雨季和旱季蒸散量分别以12.2 mm/(10a)、10.2 mm/(10a)和2.9mm/(10a)的速率增加;(3)丹江口库区干燥度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1.07,其中年干燥度指数、雨季和旱季干燥度指数分别以0.02/(10a)、0.07/(10a)和0.31/(10a)的速率增加;(4)潜在蒸散量与干燥度指数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近40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和蒸散量增加,丹江口库区气候有向干旱化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干燥度指数 雨季和旱季 距平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腐植酸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于静静 蔡德宝 +2 位作者 陈秀文 张君 陈吉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96,共10页
为了解生物炭(B)和腐植酸(H)施用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室外培养试验,向土中同时分别添加0、150、300 kg/hm^(2)的腐植酸(H0、H1、H2)和0、750、1 500 kg/hm^(2)的生物炭(B0、B1、B2),12个月后用筛分法... 为了解生物炭(B)和腐植酸(H)施用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室外培养试验,向土中同时分别添加0、150、300 kg/hm^(2)的腐植酸(H0、H1、H2)和0、750、1 500 kg/hm^(2)的生物炭(B0、B1、B2),12个月后用筛分法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分布、平均质量直径(MWD)、团聚体破坏率(PAD)进行分析,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腐植酸均可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组成,且随着生物炭和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0.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高,<0.5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逐渐降低。和未施用腐植酸和生物炭的对照相比,单独施用腐植酸或生物炭或二者耦合施用处理下,土壤>0.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5.4%、115.5%、135.9%,MWD均值分别增加19.5%、93.0%、110.2%,PAD均值分别降低14.1%、47.3%、55.2%,细菌平均分别增加4.2%、129.8%、139.8%,放线菌平均分别增加12.7%、77.8%、99.3%,真菌平均分别增加20.7%、77.7%、80.4%。其中,B2H2耦合处理对>0.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最大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183.3%、199.8%、121.2%、88.5%。综上,土壤中添加腐植酸或生物炭有助于促进大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可提高丹江口库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丰度;生物炭和腐植酸耦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更有助于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生物炭 腐植酸 微生物群落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