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房中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汉代养生画像石刻
1
作者 刘克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养生汉画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达着“下根”之人对于道教义理的认识和选择。以往相关研究多流于图像内容的阐释,着力点在于将该类画像还原成文献,缺乏对图像形式背后所隐藏观念意味的关注,未曾从道教房中养生思想对汉画观念浸润的... 养生汉画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达着“下根”之人对于道教义理的认识和选择。以往相关研究多流于图像内容的阐释,着力点在于将该类画像还原成文献,缺乏对图像形式背后所隐藏观念意味的关注,未曾从道教房中养生思想对汉画观念浸润的层面作深入考察。汉画房中养生题材是一种宗教仪式符号,是对特定历史时期道教养生观念的诠释和图解,它的出现,与汉代特殊的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汉画 道教 房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铺首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爱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铺首"一词应专指和建筑相关的门上的建筑构件。现实中的铺首在造型、纹饰、艺术风格上更多地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而墓葬中的铺首则体现了巫文化的特点。铺首本身的实用功能和不断调整变化的特性是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铺首 称谓 内涵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妇女贞节礼教的定型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二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7,共8页
两汉时期妇女贞节礼教趋于定型,具体表现在礼学和女教著述的涌现、宣扬贞节的理论严密而系统、政府对贞节干预的常规化、以及女性恪守贞节行为的增多。在礼教的推动下,两汉女性贞节观念随之经历了一个由淡薄到强化的过程,至东汉后期贞... 两汉时期妇女贞节礼教趋于定型,具体表现在礼学和女教著述的涌现、宣扬贞节的理论严密而系统、政府对贞节干预的常规化、以及女性恪守贞节行为的增多。在礼教的推动下,两汉女性贞节观念随之经历了一个由淡薄到强化的过程,至东汉后期贞节观念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汉代的贞节礼教无论在贞节理论、宣扬贞节的方式以及女性恪守贞节的行为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教 妇女贞节 定型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艺术中的跳丸飞剑之技 被引量:2
4
作者 季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61-166,共6页
跳丸飞剑是汉画中较为普遍的百戏形式,在各大汉画产区都有刻画分布。跨步跳丸剑、跽坐、单手跳丸,对舞群舞、百戏杂陈,是其在汉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跳丸飞剑具有精彩刺激、心有旁骛、影响深远等特点;跳丸飞剑折射了汉代市井文化的韵味... 跳丸飞剑是汉画中较为普遍的百戏形式,在各大汉画产区都有刻画分布。跨步跳丸剑、跽坐、单手跳丸,对舞群舞、百戏杂陈,是其在汉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跳丸飞剑具有精彩刺激、心有旁骛、影响深远等特点;跳丸飞剑折射了汉代市井文化的韵味、技术为美、开拓创新的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跳丸 飞剑 汉画艺术 艺术形式 审美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艺术的阴阳本原与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涵有丰富的生态智慧。谐合阴阳自然、万物循环、自觉看护地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如生命本色美、万物共生和谐美、自由宁静美等,对于突破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给生态美学研究带来...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涵有丰富的生态智慧。谐合阴阳自然、万物循环、自觉看护地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如生命本色美、万物共生和谐美、自由宁静美等,对于突破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给生态美学研究带来的束缚和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美好家园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阴阳本原 悲悯情怀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几种“药”的历史文化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二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7,共2页
中国古代的"药"具有多种历史文化内涵。医药是治病的良方,由皇帝向个人赐予以示恩宠,朝廷向百姓施予彰显惠政,而个人为父母侍药则表示孝心。长生药和丹药好比是麻醉剂,迷幻之中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毒药则是害人的... 中国古代的"药"具有多种历史文化内涵。医药是治病的良方,由皇帝向个人赐予以示恩宠,朝廷向百姓施予彰显惠政,而个人为父母侍药则表示孝心。长生药和丹药好比是麻醉剂,迷幻之中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毒药则是害人的利器,在政治斗争中往往充当杀人工具。药的内涵及政治文化功用的差异,全在于使用者的不同想法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历史 文化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引礼入法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保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引礼入法 教化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诞书奇与理真旨正——论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对巫幻母题内涵开掘的文化意义
8
作者 刘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阅读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因为不具颠覆和嘲弄意味,所以并未成为小说主题和文本文化意义的消解因素,它是小说固有品性使然,是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表现。二月河建立在与艺术原点对接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以及通过巫幻母题所表现出来的深致笔意、艺术向度和宗教旨趣,对于历史小说审美机制、艺术法则、历史逻辑的完善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河 巫术幻象 文化传统 文学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小说:在家庭文化的认同与互动之间
9
作者 刘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6-92,共7页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但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但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文化 历史小说 审美趣味 价值观念 哭乐体验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四面”神话的历史学阐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先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对于"黄帝四面"神话,学者们的解释颇有歧义,有说是黄帝派亲信治理四方,有说是"布诚心于四方",有说是黄帝宗庙"明堂"的结构。其实是指远古的走婚制。黄帝时代当正是各个部族处于走婚阶段。所谓"黄帝... 对于"黄帝四面"神话,学者们的解释颇有歧义,有说是黄帝派亲信治理四方,有说是"布诚心于四方",有说是黄帝宗庙"明堂"的结构。其实是指远古的走婚制。黄帝时代当正是各个部族处于走婚阶段。所谓"黄帝四面"就是说处于中原地区的黄帝族人,可以到四方去走婚,从而使得周边四夷的部族由此紧密相连,逐渐形成统一的种族,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精神。由此,中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面 神话历史化 走婚 中原文化 历史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