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红艳 薛宝琪 +1 位作者 李玉英 LI BLarry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5,共6页
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工程沿线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南、河北18个省辖市共计20个地域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及sys-GMM估计法对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 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工程沿线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南、河北18个省辖市共计20个地域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及sys-GMM估计法对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全区水资源静态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差异较大,呈京津板块>河南板块>河北板块格局,空间上呈现以京津冀、郑州2个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结构;全区水资源动态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有限;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城镇化进程、人口密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水污染程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GML模型 sys-GMM估计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作者 杜泓怡 秦明青 +1 位作者 崔真真 雷梦瑶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和生态建设涵养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源头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在剖析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水源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水源区实施乡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和生态建设涵养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源头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在剖析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水源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水源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水源区 河南省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技术治理河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综述
3
作者 郑超群 闫路 +2 位作者 郑仲剑 蒋雅晨 段倩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收方法以及电解技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技术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促进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技术 河湖污染 脱氮除磷 控藻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对土壤氮素及玉米植株吸氮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孙旭光 张君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第4期49-52,共4页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显著的改变效应。氮素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含氮高的肥料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危害,因此减少氮肥施用量刻不容缓。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素含量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现阶段其原理还不清...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显著的改变效应。氮素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含氮高的肥料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危害,因此减少氮肥施用量刻不容缓。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素含量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现阶段其原理还不清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玉米秸秆制成的生物炭为试验原料,研究了同一类型作物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处理效果。通过盆景仿真试验,获得了一组适合玉米幼龄期的最佳生物炭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浓度的生物炭处理对土壤氮素含量及玉米吸氮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生物炭处理为90 g/kg时,对提高土壤酶活性、玉米干物质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等方面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酶活性 氮素 玉米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力参数影响的定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鲁建荣 李云良 +3 位作者 谭志强 姬明飞 杨垒 BLarry Li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52,共14页
植物根系是土壤结构以及土壤水力参数变化的重要影响要素。目前不仅缺乏定量描述“根-孔隙-土壤水力参数”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在更大尺度上根系作用的客观表达也尚不明确,由此导致降雨入渗、径流和蒸发等流域水文过程的精细刻画与模拟... 植物根系是土壤结构以及土壤水力参数变化的重要影响要素。目前不仅缺乏定量描述“根-孔隙-土壤水力参数”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在更大尺度上根系作用的客观表达也尚不明确,由此导致降雨入渗、径流和蒸发等流域水文过程的精细刻画与模拟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文献检索,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量化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力参数的改变和影响,并提出其与植被、土壤类型的响应方式,总结了植物根系动态性生长下的土壤水力参数定量表述及其预测模型进展。同时分析了在定量研究根-土复合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目前根系影响土壤水力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尺度控制实验方面,忽略了大尺度下土壤空间异质性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强调大尺度根系作用和根系参数纳入土壤结构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进一步与水文模型的深度耦合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动力学 土壤孔径分布 土壤转换函数 根系特征 流域水文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调水过程水文和理化因子共同驱动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闫雪燕 张鋆 +6 位作者 李玉英 蒋叶青 崔真真 高肖飞 吴乃成 Fohrer Nicola 韩雪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0-1363,共14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季节对18个样点进行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从整个丹库来看,浮游植物全年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43×10^(3)~4.7×10^(6)cells/L,夏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群落为硅藻绿藻型,夏季为绿藻硅藻型,秋季为蓝藻型,冬季为蓝藻绿藻硅藻型,秋季蓝藻相对丰度最高.位于丹库准保护区内的库湾胡寨,秋季水体电导率、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最大,蓝藻丰度最高.从入库口经库湾到调水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演替.从水文因子来看,秋季水库水位较高,调水流速和流量增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位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水位越高则多样性指数越低;流量和流速与Shannon-Wiener指数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低.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文因子和理化因子共同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偏Mantel分析显示3个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温、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相关;典范对应分析也表明,总氮是影响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人类干扰活动改变了库湾水质理化性质,强干扰提高了蓝藻门丰度.因此,控制库湾人类干扰强度,尤其在水位和调水量较高的秋季,对于改善水体藻类组成、保护整个丹江口水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动态调水 库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诗君 王小军 +7 位作者 韩品磊 郑保海 蒋叶青 郭坤 韩雪梅 李百炼 高肖飞 李玉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各位点营养状态指数(TSI)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水体Chl.a浓度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极高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营养盐和Chl.a浓度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入库区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浓度,汉江库区具有最高的Chl.a浓度,源头污染源控制和监测仍然是丹江口水库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同位点Chl.a浓度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汉江入库和大坝区Chl.a浓度分别受到硝态氮和p H的影响,而出水口大坝位点主要受到了水深、水温和氨氮的影响.丹江入库区Chl.a浓度受到了水深、氨氮、总磷和水温的影响,但丹江库区表现出了与其他生态区较大的区别,其Chl.a浓度主要受到水深和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因此,对丹江口水库各位点的管理,应该分不同生态区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的生态调度提供基础生态数据支持,为完善水库水源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叶绿素A 影响因子 偏Mantel分析 营养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籽石榴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关系的多元分析及其优化方案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欢 高小峰 +3 位作者 雷梦瑶 陶爱丽 李玉英 姚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优化土壤养分以获得最佳果实品质,于2020年对河南省淅川县5个石榴园的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多元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筛选出对果实品质影响最为显著的土壤养分指标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将能使果实... 为优化土壤养分以获得最佳果实品质,于2020年对河南省淅川县5个石榴园的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多元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筛选出对果实品质影响最为显著的土壤养分指标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将能使果实品质达到最优时的土壤养分指标量化。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主要受有机质、硝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百粒质量主要受土壤pH值、总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种子硬度主要受土壤pH值、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出汁率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维生素C含量受除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外所有指标的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可滴定酸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铵态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可溶性糖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铵态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当土壤pH值为6.70~7.50,土壤有机质、总氮、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7.49~65.20 g/kg、8.73~12.91 g/kg、7.51~28.93 mg/kg、42.43~50.03 mg/kg、65.50 mg/kg、19.33~73.53 mg/kg和160.31 mg/kg时,软籽石榴果实能达到以下最佳品质:单果质量、百粒质量、种子硬度、出汁率、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776.46 g、59.56 g、0.44 kg/cm^(2)、82.58%、15.90×10^(-2)mg/g、17.90%、0.97 mg/mL和2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籽石榴 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不同坡度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君 蔡德宝 +2 位作者 杨树琼 陈秀文 陈吉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8,共7页
丹江口库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域,随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提升,掌握土壤肥力特征及坡度对其的影响,为优化丹江口农田土壤质量和提高养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丹江口库区淅川县为研究区,基于不同坡度下采... 丹江口库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域,随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提升,掌握土壤肥力特征及坡度对其的影响,为优化丹江口农田土壤质量和提高养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丹江口库区淅川县为研究区,基于不同坡度下采集160个土壤样点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可定量地评估农田坡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淅川县农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全量养分相比,土壤有效养分变异系数较大,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为1.10和0.40;不同坡度条件下,农田土壤肥力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10~15°农田相比,0~5和5~10°农田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1%和17.2%,且0~5和5~10°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2.7%和115%,有效磷流失较为严重;结合CCA分析表明土壤肥力指标能较好地响应土壤坡度变化程度。因此,研究区>10°的农田土壤的养分易淋溶,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土壤有效磷具有流失风险,为了维持丹江口库区生态平衡,应将>10°的农田区域作为土壤改良重要区域;将0~10°农田区域作为灌河流域土壤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县 pH 有机质 土壤养分 肥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启动和生物燃料乙醇废水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肖月 王凡梅 +3 位作者 韩雪梅 谢琳 陆浩洋 李玉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2-1431,共10页
【目的】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在其生产中会伴随着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生产工业中高标准的脱氮需求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已无法满足,需要探索新的脱氮途径,并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改良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目的】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在其生产中会伴随着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生产工业中高标准的脱氮需求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已无法满足,需要探索新的脱氮途径,并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改良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生物燃料乙醇废水,控制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条件,实现高氮废水的高效经济处理。厌氧氨氧化启动阶段进水为自配水,逐步提高自配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探究实现启动时氮素浓度的最佳范围。在反应成功启动并且运行稳定后,将预处理后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二级消化液作为进水,厌氧氨氧化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节进水pH和反应温度完成,并根据生产中实际状况,确定pH和反应温度的最适范围。【结果】综合分析厌氧氨氧化反应阶段内氮素进、出水浓度、氮去除率、总氮去除负荷和容积负荷,结果发现70 d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已能成功启动,氨氮去除率最高达97.8%,总氮去除率最高达96.0%。pH 7.5~8.0、反应温度25~35℃时,除氮效果均较好,在此范围内总氮去除负荷和容积负荷符合方程y=2158x^(-0.94)(R^(2)=0.995,P<0.01)。【结论】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进行生物燃料乙醇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时,控制pH值和反应温度在最佳范围内,可以满足生产废水高效脱氮要求,适宜该类高氮废水处理的工业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乙醇废水 UASB反应器 生物脱氮技术 厌氧氨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象驱动下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蒸散发模拟表现评估
11
作者 王大洋 王大刚 +4 位作者 杨庆 姬明飞 莫崇勋 刘少博 林泽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86,共9页
气象驱动数据的质量会显著影响陆面模式的模拟表现。针对目前出现的多源气象数据集,选取GSWP3和WFDE5分别驱动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地表蒸散发过程模拟,并结合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时空尺度评估模式表现。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蒸散发,... 气象驱动数据的质量会显著影响陆面模式的模拟表现。针对目前出现的多源气象数据集,选取GSWP3和WFDE5分别驱动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地表蒸散发过程模拟,并结合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时空尺度评估模式表现。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蒸散发,GSWP3和WFDE5模拟的多年平均蒸散发的RMSE值分别为61.5和49.5 mm/a,KGE值为0.83和0.87。时间上,模拟蒸散发和基准蒸散发均表现显著增加的趋势。空间上,两种气象驱动都在黄河中游表现最佳,黄河源区则存在不同程度高估。季节性上,GSWP3在春、冬季的模拟表现优于WFDE5,在夏、秋季的表现劣于GSWP3。综合分析,WFDE5驱动下CLM4.5的总体表现优于GSWP3。研究结论可为陆面模式蒸散发模块改进提供动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模拟 陆面模式 气象驱动 黄河流域 不同数据集 GSWP3 WFD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铜暴露对水培生菜生长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丁润润 童玲 +4 位作者 张议戈 高露露 史鸿飞 章伟成 方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0-1087,共8页
研究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考察对象,探讨纳米氢氧化铜[nano-Cu(OH)_(2)]不同暴露浓度(0、1和50 mg/L)与时间(7d、14d、21d和28d)对水培生菜生长变化的影响。在生菜叶片涂抹nano-Cu(OH)_(2)过程中发现,暴露初期(0—14d)Cu主要富... 研究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考察对象,探讨纳米氢氧化铜[nano-Cu(OH)_(2)]不同暴露浓度(0、1和50 mg/L)与时间(7d、14d、21d和28d)对水培生菜生长变化的影响。在生菜叶片涂抹nano-Cu(OH)_(2)过程中发现,暴露初期(0—14d)Cu主要富集于生菜的老叶(靶器官)中,且导致老叶失绿泛黄。同时,老叶中的Cu会不同程度地向新叶(P<0.05)与根(P>0.05)中转移。在暴露后期(14—28d),nano-Cu(OH)_(2)胁迫对生菜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致使生菜老叶干枯变黄脱落。虽然老叶的脱落阻断了Cu在生菜体内进一步的富集,但前期累积在老叶中的Cu会继续向新叶与根中转移。在28d的nano-Cu(OH)_(2)暴露期间,生菜主要通过调控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来抵御Cu的胁迫伤害,且nano-Cu(OH)_(2)暴露对生菜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研究表明,nano-Cu(OH)_(2)对生菜的主要致毒机理来源于它溶出的Cu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铜 铜离子 抗氧化酶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