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Ag/石墨烯/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明阳 程艺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9-2606,共8页
通过将AuAg双金属和石墨烯与C_(3)N_(4)复合,合成了AuAg@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IR、SEM、TEM、XPS、DRS、PL、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AuAg@G@C_(3)N_(4)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表界面性质等进行了分析。A... 通过将AuAg双金属和石墨烯与C_(3)N_(4)复合,合成了AuAg@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IR、SEM、TEM、XPS、DRS、PL、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AuAg@G@C_(3)N_(4)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表界面性质等进行了分析。AuAg双金属以核壳结构形式存在于G@C_(3)N_(4)表面。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可以拓宽复合光催化剂的光谱吸收范围,而第二金属Au的负载可以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制备的AuAg@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石化污水中的苯酚,并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性能。经过100min的可见光反应,可以将初始浓度60mg·L^(-1)的苯酚降解97.9%,相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386min^(-1),是C_(3)N_(4)的13.3倍,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石化污水 AuAg 石墨烯 氮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世榜 夏振伟 +3 位作者 徐杨 施焕儒 王旭 郑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0,共7页
采用预置粉末法在45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镍基Ni60A+x%(SiC+Ti)(质量分数,下同)复合粉末涂层的实验研究。使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涂层材料的熔覆层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与磨... 采用预置粉末法在45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镍基Ni60A+x%(SiC+Ti)(质量分数,下同)复合粉末涂层的实验研究。使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涂层材料的熔覆层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与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复合粉末通过原位反应生成弥散分布的TiC颗粒增强复合涂层,随着(SiC+Ti)含量的增加,颗粒状TiC的尺寸和数目逐渐增加;复合粉(SiC+Ti)含量达到60%时,微观组织有气孔和夹杂缺陷;复合粉(SiC+Ti)含量为48%时,熔覆层耐磨性最佳;复合涂层的磨损主要为磨粒磨损,机理为微观切削和挤压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自生 TIC 耐磨性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辅助提取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旭 梁栋 +2 位作者 徐杨 马世榜 施焕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3-159,共7页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挤压工艺和酶解条件对米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挤压膨化辅助酶水解技术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热量法等表征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挤压工艺和酶解条件对米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挤压膨化辅助酶水解技术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热量法等表征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及物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130℃、螺杆速度200 r/min、物料含水量20%,酶用量2.0%、酶解温度75℃、酶解时间90 min、p H 6.0的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0.35%。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形态疏松,呈蜂窝颗粒状,内部由纤维素类物质形成支撑主体,热力学相对稳定。与未经挤压膨化处理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相比,挤压辅助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高的持水力、结合水力、溶胀力、结合脂肪能力及丰富的空间网状结构,结构及物化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可溶性膳食纤维 挤压膨化 酶水解 结构及物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磷酸钇荧光粉的控制合成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旭焱 丁楠 +3 位作者 屈重年 朱永胜 卢志文 叶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7-593,共7页
利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Ce^(3+)、Tb^(3+)共掺杂的YPO_4下转换荧光粉和Er^(3+)、Yb^(3+)、Tm^(3+)共掺杂的YPO_4上转换荧光粉,经过工艺优化获得了1μm左右尺寸均匀的发光材料。通过系列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和... 利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Ce^(3+)、Tb^(3+)共掺杂的YPO_4下转换荧光粉和Er^(3+)、Yb^(3+)、Tm^(3+)共掺杂的YPO_4上转换荧光粉,经过工艺优化获得了1μm左右尺寸均匀的发光材料。通过系列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和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YPO_4∶Ce^(3+),Tb^(3+)荧光粉在29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下转换发光效应,当Tb^(3+)摩尔分数为1%时得到明亮的绿光;YPO_4∶Er^(3+),Tm^(3+),Yb^(3+)荧光粉在980nm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上转换发光效应,当稀土离子中Er^(3+)摩尔分数为3%时,所制备的样品经过1 000℃退火处理后发出很强的暖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水热合成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部分密文恢复明文的光学加密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晓东 刘红钊 +1 位作者 马毛粉 秦怡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6,共5页
针对光学加密系统中密文及密钥体积庞大,传输与保存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效率光学加密系统。该系统加密过程同经典的双随机相位加密系统,为了减小密钥体积,加密时所需的两块随机相位板由时空混沌系统生成。同时,提出的解密过程... 针对光学加密系统中密文及密钥体积庞大,传输与保存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效率光学加密系统。该系统加密过程同经典的双随机相位加密系统,为了减小密钥体积,加密时所需的两块随机相位板由时空混沌系统生成。同时,提出的解密过程只需半幅密文可完全恢复明文。仿真分析了利用部分密文恢复整幅灰度图像的解密效果,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对加密系统容量和系统安全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密系统容量大,密钥和密文体积小,密钥空间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 图像加密 迭代恢复算法 混沌映射 随机相位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Ir(111)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付玲 张帅 +4 位作者 吕林霞 何朝政 宋海珍 黄金书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400,共6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NO在Ir(111)表面的吸附,解离,以及可能的N_2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顶位吸附的NO,其解离能垒较高(3.17 eV),不会发生解离,而三重Hcp和Fcc空位吸附的NO发生解离,能垒分别为1.23和1.28 eV.N_2是唯一的生成物,不会有副产物N_2O... 本文系统研究了NO在Ir(111)表面的吸附,解离,以及可能的N_2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顶位吸附的NO,其解离能垒较高(3.17 eV),不会发生解离,而三重Hcp和Fcc空位吸附的NO发生解离,能垒分别为1.23和1.28 eV.N_2是唯一的生成物,不会有副产物N_2O的产生.其最可能的反应路径为N和NO经过N_2O中间体而生成N_2,而不是直接N提取和N-N聚合产生N_2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NO解离 N2生成 Ir(111)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衍射横波的裂纹激光超声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庆 王云霞 马世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0,共5页
为了评估表面开口裂纹,采用激光超声衍射横波的方法测量其参量.激光激励的横波传播至裂纹尖端产生衍射信号,随后被处于裂纹另一侧的传感器所接收.依据不同接收点衍射横波的渡越时间,推导出裂纹参量的计算公式;模拟分析了横波在工件中的... 为了评估表面开口裂纹,采用激光超声衍射横波的方法测量其参量.激光激励的横波传播至裂纹尖端产生衍射信号,随后被处于裂纹另一侧的传感器所接收.依据不同接收点衍射横波的渡越时间,推导出裂纹参量的计算公式;模拟分析了横波在工件中的传播过程,搭建了裂纹的激光超声测量实验系统,并采集了衍射横波数据.结果表明,在有效的检测范围内,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5%之内.该结果可促进激光超声在表面裂纹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开口裂纹测量方法 有限元分析 激光超声 衍射横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立柱排放机械手设计及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世榜 黄荣杰 +1 位作者 薛党勤 张林海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1期48-53,共6页
为减轻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起吊排放钻杆立柱时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钻杆立柱排放机械手。设计了齿轮齿条传动与蜗轮蜗杆传动相组合的平移回转机构,以及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和变型椭圆仪机构相组合的伸缩机构,并对伸缩机构进... 为减轻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起吊排放钻杆立柱时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钻杆立柱排放机械手。设计了齿轮齿条传动与蜗轮蜗杆传动相组合的平移回转机构,以及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和变型椭圆仪机构相组合的伸缩机构,并对伸缩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了伸缩机构运动过程杆件受力变化情况。对机械抓手进行了原理设计和力学分析,建立了机械抓手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分析和有限元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伸缩机构各杆件受力极限值得到确定;机械抓手运动符合设计要求,最大变形量为0.13 mm,最大工作应力约为124 MPa,小于材料屈服极限,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立柱排放 机构设计 受力分析 运动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烧蚀光斑的纵波声场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庆 郑晓彦 马世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8-1472,共5页
圆形烧蚀光斑具有轴对称性且易于获取,在激光超声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得相应的纵波声场特性,建立了激励源模型,讨论了近场中声轴上声压幅值分布情况并获得了近场长度。利用面积积分,推导出声压振幅的表达式,并对远场中的声场... 圆形烧蚀光斑具有轴对称性且易于获取,在激光超声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得相应的纵波声场特性,建立了激励源模型,讨论了近场中声轴上声压幅值分布情况并获得了近场长度。利用面积积分,推导出声压振幅的表达式,并对远场中的声场能量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发现,远场中的纵波能量关于声束轴线呈对称分布,并且在轴线上达到最大值,此外光斑大小直接影响着纵波声场指向性。搭建了一套激光超声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基于互易原理并根据传播距离修正信号振幅,获得了指向性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圆形烧蚀光斑 纵波声场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玻璃纤维混编复合材料和钢板的单搭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洋 胡宁 +2 位作者 敬敏 宁慧铭 马春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81,共14页
对碳/玻璃纤维混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和金属的粘接接头、铆接接头及粘铆混合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和试验研究。分别使用内聚区损伤模型、金属失效准则和Hashin失效准则有效地模拟试验中胶层的脱粘失效、铆钉的断裂和... 对碳/玻璃纤维混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和金属的粘接接头、铆接接头及粘铆混合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和试验研究。分别使用内聚区损伤模型、金属失效准则和Hashin失效准则有效地模拟试验中胶层的脱粘失效、铆钉的断裂和FRP板的损伤。结合3种失效准则建立粘铆混合连接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混合连接接头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准确地预测了混合连接试验的最大载荷、失效位移、失效形式和复杂失效过程的各个阶段。混编FRP在有胶层的接头的失效模式上表现出了特殊性,作为编织纱的玻璃纤维被撕脱。此外,基于以上模型研究了胶层厚度对混合连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随着胶层厚度增加,接头的最大载荷先增大后减小,FRP板铆钉孔周围的失效范围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编织复合材料 单搭接接头 胶层厚度 力学性能 内聚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烧蚀光源作用时瑞利表面波的指向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品潇 马世榜 黄荣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针对线状激光光斑烧蚀工件表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激光超声瑞利表面波的指向性。基于激光超声的烧蚀机理,将激光的烧蚀作用等效于法向应力,研究了线状垂直力源作用下远场质点的位移,提出了瑞利表面波的指向性公... 针对线状激光光斑烧蚀工件表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激光超声瑞利表面波的指向性。基于激光超声的烧蚀机理,将激光的烧蚀作用等效于法向应力,研究了线状垂直力源作用下远场质点的位移,提出了瑞利表面波的指向性公式。搭建了一套激光超声瑞利表面波激发与接收的系统,对获得的信号进行了幅频特性分析,以便验证信号中心频率与换能器中心频率的对应性。利用信号的峰峰值获得瑞利表面波指向性数据的实验值,并对指向性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向性公式对于瑞利表面波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烧蚀机理 瑞利表面波 指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差频扫描的水下三维探测系统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立民 郑杨冰 +1 位作者 薛晓 刘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4-36,共3页
对于当前已有的系统或方法,由于探测精度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通过应用激光差频扫描技术的应用提升水下三维探测系统的探测精度。在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设计了3个模块,其中激光差频扫描模块主要通过激光差频扫描系统进行被测点及其周围... 对于当前已有的系统或方法,由于探测精度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通过应用激光差频扫描技术的应用提升水下三维探测系统的探测精度。在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设计了3个模块,其中激光差频扫描模块主要通过激光差频扫描系统进行被测点及其周围区域的随机三维扫描探测。补偿校正模块可以对船速延时效应和波浪带来的测深值误差实施综合补偿校正。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系统采集的三维探测图像进行处理。将设计系统搭载在一艘无人船上,进行系统的探测精度测试与分析。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系统的探测精度很高,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应用于复杂情况下的水下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差频扫描 姿态传感器 水下三维探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镁合金的合金化提高耐腐蚀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亚忠 马春华 +1 位作者 仲志国 卢志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1-44,共4页
生物镁合金具有与人骨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在人体中可降解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于骨内植物、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心血管支架等方面具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目前生物镁合金仍具有耐腐蚀性差、降解速度过快的不足。论述了镁合金的降解过程... 生物镁合金具有与人骨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在人体中可降解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于骨内植物、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心血管支架等方面具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目前生物镁合金仍具有耐腐蚀性差、降解速度过快的不足。论述了镁合金的降解过程。综述了生物医用镁合金提高耐腐蚀性所采用合金化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生物镁合金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耐腐蚀性能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寸高k/Si_(1-x)Ge_x NMOS场效应管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刘旭焱 刘赐德 +3 位作者 屈重年 海静 卢志文 黄志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56-3665,共10页
本文展开了高介电常数(k)栅介质Si_(1-x)Ge_x NMOS场效应管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纳米尺寸(栅长=15 nm)NMOS场效应管模型。为了研究栅介质和衬底材料参数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在衬底Si_(1-x)Ge_... 本文展开了高介电常数(k)栅介质Si_(1-x)Ge_x NMOS场效应管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纳米尺寸(栅长=15 nm)NMOS场效应管模型。为了研究栅介质和衬底材料参数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在衬底Si_(1-x)Ge_x中Ge组分x从0到1变化区间,选取不同介电常数的栅介质,且其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综合分析了纳米尺寸NMOS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分析表明,在栅介质的k值和厚度一定时,随着衬底中Ge组分x从0逐渐增大增加,器件阈值电压持续减小,直到x为85%时突然变大,而在Ge组分继续增大时,阈值电压又维持减小趋势。为了尽量避免隧穿效应,研究了高k栅介质厚度高于5 nm时的器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栅介质厚度的减小,器件阈值电压减小,驱动电流则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锗合金 高介电常数 阈值电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先验模型耦合改进复扩散的图像放大
15
作者 海涛 程艺苑 张新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77-2481,共5页
为提高图像中弱边缘和纹理细节的放大效果,提出一种梯度先验模型耦合改进复扩散的单幅图像分辨率增强算法。利用改进的复扩散和冲击滤波器对图像边缘进行增强并通过梯度约束模型对弱边缘进行增强,减少图像放大引起的混叠效应和吉普斯效... 为提高图像中弱边缘和纹理细节的放大效果,提出一种梯度先验模型耦合改进复扩散的单幅图像分辨率增强算法。利用改进的复扩散和冲击滤波器对图像边缘进行增强并通过梯度约束模型对弱边缘进行增强,减少图像放大引起的混叠效应和吉普斯效应,通过变分模型实现两者的耦合,具有良好的放大效果。梯度先验模型通过放大图像和边缘插值图像梯度逼近实现,复扩散模型采用自适应扩散参数耦合冲击滤波器实现对边缘的增强。和其它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强边缘、弱边缘和细节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分辨率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梯度先验模型 复扩散 冲击滤波器 图像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Mg-1Zn-0.6Zr-2Y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赵亚忠 马春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9-161,共3页
对挤压态Mg-1Zn-0.6Zr-2Y合金进行300~390℃的退火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对Mg-1Zn-0.6Zr-2Y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1Zn-0.6Zr-2Y合金的晶粒先增大后减小... 对挤压态Mg-1Zn-0.6Zr-2Y合金进行300~390℃的退火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对Mg-1Zn-0.6Zr-2Y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1Zn-0.6Zr-2Y合金的晶粒先增大后减小,均匀性逐渐提高,390℃退火合金试样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晶粒均匀细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390℃退火合金试样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6.4 MPa和30.8%,比挤压态试样分别提高了9.3%和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Zn-0.6Zr-2Y合金 退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态AT95-xSb镁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春华 仲志国 +2 位作者 赵亚忠 王维青 卢志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目的为使AT95-xSb镁合金获得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对挤压态AT95-xSb(x=0.0,0.3,1.0,x表示质量分数,%)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进行研究,以解决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较差的问题,为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变形性能提供一些新思路。方法所用合金... 目的为使AT95-xSb镁合金获得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对挤压态AT95-xSb(x=0.0,0.3,1.0,x表示质量分数,%)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进行研究,以解决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较差的问题,为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变形性能提供一些新思路。方法所用合金材料是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熔炼,国产XJ-500卧式挤压机挤压制备的AT95-xSb镁合金棒材,通过XRF-1800 CCDE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Rigaku D/max 2500PC X射线衍射仪、SEM、TEM及CMT-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挤压态镁合金棒材的成分、物相、显微组织及高温拉伸性能进行分析。结果Sb元素的添加使得AT95合金的第二相种类增加,数量增多;随着元素Sb含量的增加及拉伸变形温度的升高,AT95-xSb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降低,伸长率和屈强比增大;断口扫描证实拉伸断口主要为韧性断裂,且150℃时拉伸断口的第二相颗粒明显比200℃时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结论随着元素Sb含量的增加,挤压态AT95-xSb镁合金高温拉伸强度降低,伸长率和屈强比增大,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95-xSb镁合金 高温拉伸 屈强比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便携MRI系统中环对型永磁体仿真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艺苑 苏明阳 +1 位作者 万书佳 张新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52,共5页
便携移动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可满足养老院、急诊室、医疗隔离点等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环对型永磁体可应用到便携MRI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像质量和系统的整体造价。运用ANSYS软件,对环对型永磁体进行建模和仿真,对磁体结构以及相... 便携移动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可满足养老院、急诊室、医疗隔离点等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环对型永磁体可应用到便携MRI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像质量和系统的整体造价。运用ANSYS软件,对环对型永磁体进行建模和仿真,对磁体结构以及相关参数进行探讨分析。仿真结果将为便携MRI系统中环对型永磁体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制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体 磁共振成像 ANSYS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减振器锥形圆环缝隙流与阀片动态开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世榜 高原 +1 位作者 黄荣杰 李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52-160,196,共10页
为了对汽车减振器阻尼特性建立较为全面的数学模型,利用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了流体通过锥形圆环缝隙产生压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考虑了流体对阀片的冲击力以及弹簧对阀片的作用力,推导出了弹簧作用下阀片开阀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为了对汽车减振器阻尼特性建立较为全面的数学模型,利用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了流体通过锥形圆环缝隙产生压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考虑了流体对阀片的冲击力以及弹簧对阀片的作用力,推导出了弹簧作用下阀片开阀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阀片打开后,常通孔与锥形圆环缝隙流量分配问题,以及对阻尼力的影响;并考虑了阀片开度与流体作用力动态耦合关系,最终建立了阀片动态开度的求解方程。在MATLAB环境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锥形圆环缝隙流 开阀速度 阀片动态开度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和改进证据理论的融合式故障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果 马春阳 马建晓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7-201,共5页
为了利用同一设备的多源特征信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主元分析法(DPCA)和改进证据理论的融合式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DPCA在多个层面对设备故障特征诊断构成多证据体,基于统计误差的证据权威性系数修正基本指派概... 为了利用同一设备的多源特征信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主元分析法(DPCA)和改进证据理论的融合式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DPCA在多个层面对设备故障特征诊断构成多证据体,基于统计误差的证据权威性系数修正基本指派概率,提出了证据的时间权威性换算和冲突度的加权分配方法,改进了证据组合规则.实验结果表明,多信息源证据体的加权融合处理能够明显降低单一信息源诊断间的冲突,在融合可信度提高50%左右的同时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并且随着证据权威性的下降,诊断结果基本未受影响,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主元分析 证据理论 故障诊断 多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