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扁桃酸脱氢酶和L-亮氨酸脱氢酶级联催化的L-苯甘氨酸对映选择性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史红玲 王文杰 +5 位作者 李祥 焦铸锦 刘钺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度的辅酶即可实现生物催化D-扁桃酸合成L-苯甘氨酸。通过对加酶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NH+4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最经济的反应条件:200 mmol/L的D-扁桃酸、6.5 kU/L的加酶量、0.1 mmol/L NAD^+、0.5 mol/L NH4^+的条件下、30℃,反应12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得率和对映体过量(e.e.)值分别可达98%和99%以上,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甘氨酸 D-扁桃酸脱氢酶 L-亮氨酸脱氢酶 生物催化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磷脂酶D的克隆表达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自星 杨爽爽 +2 位作者 唐存多 姚伦广 阚云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96-402,共7页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EC 3.1.4.4)是催化磷脂的磷酸二酯键水解和转磷脂酰基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PLD所具有的转磷脂活性使其在食品、医药以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利...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EC 3.1.4.4)是催化磷脂的磷酸二酯键水解和转磷脂酰基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PLD所具有的转磷脂活性使其在食品、医药以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磷脂酶D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开发高产量、高纯度和高转磷脂活性的PLD资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微生物PLD克隆与高效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对微生物PLD的大规模生产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磷脂酶 D 转磷脂活性 克隆表达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弃油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史红玲 陈梦言 +4 位作者 刘飞 唐存多 刘钺 姚伦广 阚云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8-53,共6页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区生活废弃油脂土著微生物,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应用潜力。经鉴定,该微生物与 Proteus mirabilis 最为接近,命名为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5%(体积分数)油脂初始浓度,接种量10%,pH值7.0,在35 ℃、150 r/min下培养36 h,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对油脂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2%。同时,在库区最高水温的条件下,对5%油脂的降解率也可以达到50%。为实现库区废弃生活油脂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生活油脂 菌种鉴定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Ⅲ)和铈(Ⅳ)的溶液动力学探究
4
作者 杨田田 史红玲 +1 位作者 陈文苏 唐存多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铈作为重要的稀土元素,在众多领域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源于铈元素独特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源于铈除了镧系元素常见的正三价外,还具有稳定的正四价,易于从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镧系元素中提取。近年来,Ce^(3+)/Ce^(4+)在水溶液中较高的氧... 铈作为重要的稀土元素,在众多领域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源于铈元素独特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源于铈除了镧系元素常见的正三价外,还具有稳定的正四价,易于从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镧系元素中提取。近年来,Ce^(3+)/Ce^(4+)在水溶液中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引起相关学者关注,基于此开发的锌铈液流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微观机制和电极优化仍需研究。本文通过运用分子模拟方法,探究了Ce^(3+)和Ce^(4+)分别在水中的溶液动力学行为,从配位构型、离子扩散、配位水交换和溶剂化自由能等方面解释了两者的共性和区别,为铈元素的基础溶液行为和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理论计算 锌铈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