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湖湘诗的本土化
1
作者 张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3,共10页
诗歌的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诗人的本土化,其次是本土诗人的本土书写。湖湘本土诗人队伍在元代形成,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们,咏歌乡邦山川,礼敬乡国先贤,深爱家乡风物。本土诗人写作的湖湘本土诗,一改前此湖湘诗的面貌,不再是外来者的异乡审... 诗歌的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诗人的本土化,其次是本土诗人的本土书写。湖湘本土诗人队伍在元代形成,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们,咏歌乡邦山川,礼敬乡国先贤,深爱家乡风物。本土诗人写作的湖湘本土诗,一改前此湖湘诗的面貌,不再是外来者的异乡审视,脱去了贬谪者的失意愤激。他们以当地人的眼光、思维与表达习惯抒写湖湘,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学和人文精神。既是对唐宋湖湘书写的转型,也对明清湖湘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是湖湘地域文学史上独具价值又长期被忽视的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湖湘诗 本土化 诗人队伍 湖湘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的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研究
2
作者 蔡伟 唐宇婷 张恒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9,共6页
汉画像是“以刀代笔、砖石为地”的刻画艺术,是古今对话的艺术语言。文章针对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的施行逻辑;探讨了汉画像艺术数字转化与跨媒介传播、元素提取与设计再创、艺技交融与艺旅融... 汉画像是“以刀代笔、砖石为地”的刻画艺术,是古今对话的艺术语言。文章针对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的施行逻辑;探讨了汉画像艺术数字转化与跨媒介传播、元素提取与设计再创、艺技交融与艺旅融合的理论构思与设计实践;提出了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的多维转向之路:由砖石本体到跨界融合的媒介转向,由古典美术到大众艺术的身份转向,由静态单一到互动沉浸的体验转向,由文艺推介到文旅营销的运营转向。以期更好地促进汉画像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艺术 展陈与传播 场域重构 设计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叙事文学中的道教信仰看民众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梓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1,共3页
道教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文化心理,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道教长生不死的神仙信仰、消灾辟邪的法术等渗透在民众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在民众的口头创作中,使民间叙事文学浸染上浓厚的道教色彩。民间叙事文学中的道教信仰蕴含... 道教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文化心理,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道教长生不死的神仙信仰、消灾辟邪的法术等渗透在民众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在民众的口头创作中,使民间叙事文学浸染上浓厚的道教色彩。民间叙事文学中的道教信仰蕴含着民众的心理指向,表达出民众欲超越生存局限的生命律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道教信仰 生命意识 民间叙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属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4-145,共2页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纷繁复杂性、多元多样性和无序组合性。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发现它在内容取向上大致有摒弃宏大叙事、削平深度模式,“祛魅”文本意义、呈现不确定性,重视现时感觉、追求平面肤浅,戏拟原...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纷繁复杂性、多元多样性和无序组合性。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发现它在内容取向上大致有摒弃宏大叙事、削平深度模式,“祛魅”文本意义、呈现不确定性,重视现时感觉、追求平面肤浅,戏拟原创文本、倾向互文叙述,意义播撒延异、等待读者解读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内容属性 宏大叙事 深度模式 文本意义 现时感觉 互文叙述 播撒延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文学存在问题之透视 被引量:3
5
作者 司宁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32,共2页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是依托现代通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手机为存在载体,以短信为基本传播形式,以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对联等为体裁,来曲折反映大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情感生活,题材与主题意...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是依托现代通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手机为存在载体,以短信为基本传播形式,以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对联等为体裁,来曲折反映大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情感生活,题材与主题意义狭隘、商品性过于突出、创新性不够是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文学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月河历史小说创作的文学渊源与继承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立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0-193,共4页
历史小说与民间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二月河继承了古代民间说书和历史演义的民间叙事传统,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学的叙事策略,对"正史"资料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二月河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清帝"系列... 历史小说与民间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二月河继承了古代民间说书和历史演义的民间叙事传统,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学的叙事策略,对"正史"资料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二月河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清帝"系列历史小说创作走向了大众化、通俗化,成为当代历史小说雅俗共赏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河 历史小说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鬼魂托梦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梓梅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鬼魂托梦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其神秘怪诞的色彩不知迎合了多少读者的猎奇心理。从故事本身看,托梦的原因大都是为了结生前的不了情。情本是人感应外物的自然产物,但在古代社会,情渐渐被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家们所扼杀,造成... 鬼魂托梦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其神秘怪诞的色彩不知迎合了多少读者的猎奇心理。从故事本身看,托梦的原因大都是为了结生前的不了情。情本是人感应外物的自然产物,但在古代社会,情渐渐被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家们所扼杀,造成无数情殇。文学家则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用鬼魂托梦的形式,曲折地歌颂人间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魂 托梦 情结 情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自成》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
8
作者 徐亚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8-220,共3页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运用动静相衬、声色相映的传统艺术方法营造意境进行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艺术传统对《李自成》创作的影响。继承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是姚雪垠小说追求民族风格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李自成》 古典文学 意境 民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人生:“入世”与“遁世”的价值和困惑
9
作者 靳义增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遁世" 文学人生理论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人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成教学员自学古典文学应注意的问题
10
作者 韩国良 《成人教育》 2004年第7期71-71,共1页
成人教育以学员的自学为主,能否针对学科实际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成教学员能否顺利达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古典文学作家多,跨度大,容量大,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这对提高成教学员的学习质量无疑是很不利的。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学员 古典文学 学习方法 审美情趣 个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性:一种开放的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焕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3,共7页
本文论述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文本性,它代表了文学研究一种开放模式。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从文学性走向文本性表明开放的研究格局代替了文学研究的封闭局面,因为文本性的性质是文本的生产性,其特征是开放性、无主性和复义性。
关键词 文本 文学性 文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枣谱》若干问题考论
12
作者 张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8,共9页
陶宗仪编纂、陶珽续编的《说郛》120卷本中的《打枣谱》1卷,汇集枣名70多种,作者署名为元代柳贯。经考证,文中出现赤斤蒙古卫、哈密等明代地名,作者为元代柳贯之说值得存疑;所收枣品种数量应为64种,而非目前流传的75种说、73种说、72种... 陶宗仪编纂、陶珽续编的《说郛》120卷本中的《打枣谱》1卷,汇集枣名70多种,作者署名为元代柳贯。经考证,文中出现赤斤蒙古卫、哈密等明代地名,作者为元代柳贯之说值得存疑;所收枣品种数量应为64种,而非目前流传的75种说、73种说、72种说和37种说;《打枣谱》首次出现的枣名应为10种,而非《中国果树志》(枣卷)统计的42种。《打枣谱》涉及笔记文献几十种,广泛汇集各类枣名,堪称我国第一部有关枣的“专著”,其补阙之功及文献价值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枣谱》 作者署名 品种数量 枣名来源 首次辑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实验教学载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被引量:43
13
作者 张清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积极探索实验实践锻炼载体、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性环节,是办出应用型高等教育特色的突破口,其实施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最终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学校办学的质量和声誉。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清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实施高校质量工程的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既要注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硬件建设,又要注意高...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实施高校质量工程的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既要注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硬件建设,又要注意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效化的管理体制等软件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特色性品牌和高效益辐射等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重要意义 重要内容 基本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考辨 被引量:3
15
作者 喻进芳 韩国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意前人主要有五种解释:遭忧;别愁;民心散离之愁;牢骚;歌曲名,然而严格说来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离"的确切含意乃是背叛,它包括君父的食言、奸侫的排挤、徒友的变节、国人的误解等多个方面。韦...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意前人主要有五种解释:遭忧;别愁;民心散离之愁;牢骚;歌曲名,然而严格说来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离"的确切含意乃是背叛,它包括君父的食言、奸侫的排挤、徒友的变节、国人的误解等多个方面。韦昭《国语》"骚离"注:"骚,愁也。离,畔(叛)也",虽然不是针对"离骚"而发,但毫无疑问对我们理解"离骚"的含意是非常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版权利益平衡的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亚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0-72,共3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文字、声音、图片,还是影像、数据、动画,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其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这些数字化产品很容易被读者获取和使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对网络版权形成侵权,引发网络版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文字、声音、图片,还是影像、数据、动画,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其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这些数字化产品很容易被读者获取和使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对网络版权形成侵权,引发网络版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这给网络版权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实现网络版权中不同主体的利益的平衡,有效促进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保护网络版权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版权 利益平衡 数字化产品 网络时代 网络传播 利益冲突 协调发展 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史料建设的可贵探索——《汉剧研究资料汇编:1822—1949》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芸 胡非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0,F0003,共2页
《汉剧研究资料汇编:1822--1949》(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版)是朱伟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剧发展历史与艺术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集中整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表于京、沪、汉等地报刊上与汉剧相关的资料,不仅... 《汉剧研究资料汇编:1822--1949》(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版)是朱伟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剧发展历史与艺术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集中整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表于京、沪、汉等地报刊上与汉剧相关的资料,不仅为今后的汉剧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而且,对于近代戏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史料建设而言,也有丰富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汇编 史料建设 戏曲研究 汉剧 评介 国家社科基金 武汉出版社 艺术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世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0-214,共5页
祥瑞意象是指由祥瑞物象构象而形成的意象范畴。祥瑞意象由祥瑞文化的本质规定性而与一般意象区别明显。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祥瑞意象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含蕴;二是由祥瑞意象构象而创作的诗歌,其诗歌主题通常为政治主题,并具有... 祥瑞意象是指由祥瑞物象构象而形成的意象范畴。祥瑞意象由祥瑞文化的本质规定性而与一般意象区别明显。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祥瑞意象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含蕴;二是由祥瑞意象构象而创作的诗歌,其诗歌主题通常为政治主题,并具有歌功颂德、溢美时政的政治功能。祥瑞意象多见于祥瑞文化昌炽时期的诗歌创作。随着祥瑞文化的衰落,祥瑞意象也随之演变:或蜕变成为一般意象;或为佛道两教吸纳,成为宗教意象;或剥离其政治意蕴,成为民间吉祥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瑞意象 政治含蕴 意象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呼啸山庄》的主题新论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庆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78,共2页
《呼啸山庄》借老、少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的描写,表现了自然之爱与社会之爱,自然、自由的生活与充满压迫、偏见的世俗规则的秩序化社会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反叛社会、返回自然”的主题。
关键词 《呼啸山庄》 主题 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性别书写——鲁迅作品的女性主义立场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建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鲁迅在他的妇女问题论著中 ,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 ,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 ,并书写了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探索、指引女性解放道路。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男性视角和意识 ,具有鲜明的... 鲁迅在他的妇女问题论著中 ,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 ,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 ,并书写了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探索、指引女性解放道路。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男性视角和意识 ,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男性视角 超越 女性主义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