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理念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士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5-96,共2页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是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要改革大学数学教育,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增加数学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数学实验 几何画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融合技术的光学衍射成像彩色图像加密系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婧 吕晓东 +1 位作者 马毛粉 秦怡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合于一个实值图像之中,该图像即为复合频谱.再将此复合频谱送入光学衍射成像系统中加密,得到单幅密文.解密过程为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即首先由单幅密文恢复复合频谱,再由复合频谱分离出三基色图像的部分离散余弦变换谱,再对这些离散余弦变换谱做逆变换得到三基色图像.由于对复合频谱设置了一个特殊数据区,因此在利用相位恢复算法恢复复合频谱的过程中,这些特殊数据作为输入平面的部分振幅支撑,可以避免迭代过程的停滞问题并提高收敛速率,从而完全恢复复合频谱,进而恢复原始图像.本方法可以将一幅彩色图像加密成单幅具有噪声图样的强度密文,同时,解密恢复得到的原始彩色图像具有较高的像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图像加密 光学衍射 频谱融合技术 彩色图像 离散余弦变换 相位恢复算法 衍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分子在Ni(10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萌萌 黄晓玉 +6 位作者 李婧 宋海珍 朱永胜 徐秀梅 付玲 何朝政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66,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通过对原子H、N、O、S和C,分子CO、N2、NH3、NO,以及自由基CH3、CH、CH2、OH在Ni(100)表面吸附的研究,比较了它们的吸附能,稳定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及扩散能垒等信息.这些吸附质与表面结合能力...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通过对原子H、N、O、S和C,分子CO、N2、NH3、NO,以及自由基CH3、CH、CH2、OH在Ni(100)表面吸附的研究,比较了它们的吸附能,稳定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及扩散能垒等信息.这些吸附质与表面结合能力从小到大依次是N2<NH3<CO<CH3<NO<H<OH<CH2<CN<S<O<N<CH<C.在所有的原子中,O原子倾向于吸附在桥位,而其余的原子则倾向于吸附在空位.除N2之外的分子吸附物(CO、NO、NH3),最佳吸附位点均为四重空位,而N2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为顶位.对于自由基吸附物(CH、CH2、CN、OH)而言,它们倾向于吸附在四重空位,而CH3则稳定吸附在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吸附 NI(100) 原子和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威德尔海冬季冰脊形拖曳力 被引量:5
4
作者 谭冰 卢鹏 +2 位作者 李志军 HAAS Christian NICOLAUS Marce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利用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由机载激光高度计测得的海冰上表面形态数据,以拖曳分割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冰脊形拖曳力及其对冰-气总拖曳力的贡献以及中性条件下对应10 m高度处风速的冰-气拖曳系数Cdn(10)。结果显示,在密集冰区... 利用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由机载激光高度计测得的海冰上表面形态数据,以拖曳分割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冰脊形拖曳力及其对冰-气总拖曳力的贡献以及中性条件下对应10 m高度处风速的冰-气拖曳系数Cdn(10)。结果显示,在密集冰区,冰脊形拖曳力及其对总拖曳力的贡献随冰脊强度(脊高/脊距)的增大呈递增趋势,而随粗糙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对应于威德尔海冬季典型冰脊强度和粗糙长度,占总拖曳力的35%,说明了冰脊形拖曳力在冰-气界面动量交换中的重要作用。Cdn(10)随冰脊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冰脊强度较小时,Cdn(10)随粗糙长度增大而增大;而对较大的冰脊强度,Cdn(10)则随粗糙长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脊 形拖曳力 拖曳系数 威德尔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频次比较法研究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5
作者 杜瑞卿 陈顺立 +3 位作者 罗群荣 王骁力 林春穆 吴智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0-968,共9页
本文应用反频次比较法在福建邵武市11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样地上调查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通过正频次... 本文应用反频次比较法在福建邵武市11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样地上调查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通过正频次比较法分析,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总计抽样的550株竹笋上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以样地为单位,经过反频次比较法分析11块样地上浙江双栉蝠蛾的分布类型,结果为:样地1,2,4,5和8属于奈曼分布,样地7,9,10和11属于负二项分布,样地3和6属于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分布。判别分析法判别函数能够100%正确分组,依据F值大小,6个环境指标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有机质(X5)、林地卫生(X6)、坡位(X3)、坡向(X4)、竹林结构(X2)、立竹度(X1)。由此得出:无论是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还是以每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或单位,都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空间分布上属于非均匀的聚集型分布。土壤腐殖质厚、林地卫生差可使双栉蝠蛾幼虫密度增大,立竹度、竹林结构、坡位和坡向单个指标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但综合作用明显;反频次比较法比聚集度指标评价更为详细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毛竹 空间分布格局 幼虫密度 环境指标 频次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冬季威德尔海冰脊的表面形态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冰 李志军 +2 位作者 卢鹏 HASS Christian NICOLAUS Marce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基于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由机载激光测高仪测得的海冰上表面高度数据,以脊高和脊距的理论与实测概率密度的相对误差之和为性能指标,以切断高度为控制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结果表明,W'80型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分别与实... 基于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由机载激光测高仪测得的海冰上表面高度数据,以脊高和脊距的理论与实测概率密度的相对误差之和为性能指标,以切断高度为控制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结果表明,W'80型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分别与实测脊高和脊距分布吻合较好;最优切断高度为0.62 m。进而从海冰表面起伏中确定出冰脊。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以冰脊强度(Ri)为标准将剖面分为3类(Ri≤0.01,0.01<Ri≤0.026和Ri>0.026)。对应各类剖面分别有:平均脊高为0.99 m,1.12 m和1.17 m;平均脊距为232 m,54 m和31 m。利用数学模型估算并分析了多脊冰平均厚度、有效厚度,帆横截面积及冰脊所占面积,这些参数值均随冰脊强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脊 参数辨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Agent的动态配置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都 李永新 +1 位作者 廖冬 张海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动态配置软件体系结构。对于采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开发的软件系统,利用这种动态配置中间件能够根据配置请求在系统运行期间调整构件连接关系和完成构件升级,实现系统的动态配置,并且保证系统始终处于...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动态配置软件体系结构。对于采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开发的软件系统,利用这种动态配置中间件能够根据配置请求在系统运行期间调整构件连接关系和完成构件升级,实现系统的动态配置,并且保证系统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动态配置框架中,作为软件组成元素的每个构件被封装成具有智能性和机动性的Agent,能够自主地进行构件升级和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多代理 动态配置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件相结合的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鹏 李婧 侯晨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64,共3页
针对当前移动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将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和基于SystemView的综合性实验相互结合,设计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系统知识覆盖面广,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实... 针对当前移动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将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和基于SystemView的综合性实验相互结合,设计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系统知识覆盖面广,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移动通信 SYSTEMVIEW 直序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模型的整体正则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邵曙光 葛玉丽 +1 位作者 王术 徐文青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0-326,共7页
考虑一个非均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模型,借助能量方法、Littlewood-Paley仿积分解技巧和Sobolev嵌入定理研究解的整体正则性.用-D2u近似替代经典非均质Navier-Stokes方程中的耗散项Δu,得到一个新的NavierStokes方程模型,其中D是一... 考虑一个非均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模型,借助能量方法、Littlewood-Paley仿积分解技巧和Sobolev嵌入定理研究解的整体正则性.用-D2u近似替代经典非均质Navier-Stokes方程中的耗散项Δu,得到一个新的NavierStokes方程模型,其中D是一个傅里叶乘子,其特征是m(ξ)=|ξ|5/4,对于任意小的正常数ε和δ,当初值(ρ0,u0)∈H3/2+ε×Hδ时,证明了该模型解的爆破准则和整体正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Navier-Stokes方程 Littlewood-Paley仿积分解 整体正则性 爆破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系间的相关映射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淑云 张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共5页
建立了相关系间的相关映射,探究了相关映射的一些性质,并引入商相关系及相关系同构的概念,得到了相关系同构基本定理.
关键词 生成集 相关系 相关映射 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c格上的同态定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顺钦 赵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12,共5页
研究了Quantic格的内部运算,证明了Quantic格中的二元运算&满足结合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a、b、c∈Q,均有a&b→c=a→(b→c).讨论了商Quantic格与核映射之间的关系,证明了Quantic格上的同态定理:设f:P→Q是满的Quantic格同... 研究了Quantic格的内部运算,证明了Quantic格中的二元运算&满足结合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a、b、c∈Q,均有a&b→c=a→(b→c).讨论了商Quantic格与核映射之间的关系,证明了Quantic格上的同态定理:设f:P→Q是满的Quantic格同态,则存在P上的核映射j,使得Pj≌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备格 Quantic格 同态定理 核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塔式分解格式的多尺度平移伪框架的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武 张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引进多尺度平移伪框架的概念.借助于算子理论与滤波器理论,刻画多尺度平移伪框架的特征.建立广义多分辩结构的塔式分解格式,给出塔式分解格式存在的充要条件,得到平方可积函数空间的函数仿射框架展式.
关键词 贝塞尔序列 子空间框架 平移伪框架 滤波器函数 仿射伪框架 塔式分解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碰撞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玉俊 李红武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8,80,共4页
研究带有悬臂梁碰撞系统的分岔与混沌问题,考察外界扰动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对应的分岔图、时间历程图和庞加莱截面图.首次从分岔图上发现了跳跃这一光滑系统出现过的现象,并通过时间历程图解释了这种跳跃现象产生的... 研究带有悬臂梁碰撞系统的分岔与混沌问题,考察外界扰动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对应的分岔图、时间历程图和庞加莱截面图.首次从分岔图上发现了跳跃这一光滑系统出现过的现象,并通过时间历程图解释了这种跳跃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系统 悬臂梁 分岔 混沌 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_2空间上交换J-von Neumann代数的二次换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庆 华梦霞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4,共8页
讨论了Π_2空间上交换J-von Neumann代数■的二次换位■″,证明了若存在■中的J-自伴算子A,使得A具有复值谱点,则■=■″.并且举例说明该结论不能推广至Π_k(k>2)空间.
关键词 Pontryagin空间 J-von NEUMANN代数 二次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单位圆内代数体函数的Borel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洪申 孙道椿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应用型函数,研究了单位圆内代数体函数Borel点的存在性,在相同条件下,改进了现有文献所得结果.
关键词 单位圆 代数体函数 BOREL点 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音强度的估计和去噪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景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05-1706,1772,共3页
若图像有较大的噪音,会影响视觉效果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常用的去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借助图像噪音强度去估计或控制去噪的效果。目前,我们常用的噪音强度估计方法中,没有考虑边缘像素点的影响,使估计值不很准确。把图像的边缘提取... 若图像有较大的噪音,会影响视觉效果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常用的去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借助图像噪音强度去估计或控制去噪的效果。目前,我们常用的噪音强度估计方法中,没有考虑边缘像素点的影响,使估计值不很准确。把图像的边缘提取与噪音强度的估计相结合,提高了噪音强度估计的精度,并由此导出了去噪效果评估的一个新的数值客观标准算法,该评估方法不依赖在现实中不可知的标准图像,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该标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噪音强度估计 去噪效果评估 边缘提取 CANNY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集合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士勤 徐传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6-700,共5页
目的介绍Fuzzy集、Vague集和Rough集等理论,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归纳不确定性集合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拓展其应用。方法历史分析法和文献考证。结果通过对Fuzzy集、Vague集和Rough集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经典的集合理论,并... 目的介绍Fuzzy集、Vague集和Rough集等理论,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归纳不确定性集合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拓展其应用。方法历史分析法和文献考证。结果通过对Fuzzy集、Vague集和Rough集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经典的集合理论,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结论使得集合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含糊的、不确定性问题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 VAGUE集 粗糙集 不确定性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威德尔海西北区域的冰-气拖曳系数和脊帆形拖曳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冰 张新刚 +2 位作者 王骁力 卢鹏 李志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0-375,共6页
基于机载激光高度计测得的南极威德尔海西北区域冬季海冰表面起伏数据,结合脊帆形态参数和空间分布对中性条件(大气层处于中性平衡态)下对应10m高度处风速的冰-气拖曳系数Cdn(10)和脊帆形拖曳力Fd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并探讨了冰-气... 基于机载激光高度计测得的南极威德尔海西北区域冬季海冰表面起伏数据,结合脊帆形态参数和空间分布对中性条件(大气层处于中性平衡态)下对应10m高度处风速的冰-气拖曳系数Cdn(10)和脊帆形拖曳力Fd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并探讨了冰-气拖曳系数Cdn(10)和脊帆形拖曳力对总拖曳力的贡献随脊帆强度(脊帆高度与间距的比值,其中脊帆高度是指脊帆顶点到平整冰面的垂直距离,脊帆间距是指相邻两个脊帆顶点之间的距离)和冰面粗糙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冰-气拖曳系数Cdn(10)随脊帆强度增大呈递增趋势,对较小的脊帆强度,Cdn(10)随粗糙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脊帆强度较大时,Cdn(10)随粗糙长度减小而增大,即存在某一脊帆强度阈值,使Cdn(10)在该阈值两侧随粗糙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脊帆形拖曳力对总拖曳力的贡献随脊帆强度减小而减小,随着粗糙长度增大而减小。通过分析发现,造成以上不同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脊帆强度的增大,摩拖曳力在总拖曳力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由形拖曳力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一气拖曳系数 形拖曳力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圆内拟亚纯映射的奇异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洪申 张齐鹏 何一农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1,共5页
本文通过一般化Tsuji的一个结果,证明了单位圆内零级K-拟亚纯映射涉及重值的一类奇异点的存在性.
关键词 单位圆 拟亚纯映射 奇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端点导数的梯形修正公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士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6,92,共3页
利用代数精度概念给出了带端点导数的梯形修正公式,并利用广义皮亚诺定理分析了该公式的截断误差,给出了相应的复化公式的收敛阶.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数值积分 梯形公式 代数精度 截断误差 收敛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