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南阳独山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独山玉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勇 李丹 +3 位作者 姜玉航 李宁波 严爽 单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2-412,共11页
独山岩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郊,出露岩石主要以角闪辉长岩为主,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呈透镜体或脉体产在岩体中,并明显受构造裂隙的控制。本文对独山角闪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独山角闪辉长岩为... 独山岩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郊,出露岩石主要以角闪辉长岩为主,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呈透镜体或脉体产在岩体中,并明显受构造裂隙的控制。本文对独山角闪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独山角闪辉长岩为亚碱性岩石,低SiO2、高Mg^#、贫碱;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Pb,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Zr、Hf,反映源区物质可能受到了流体交代作用。独山角闪辉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汇聚边缘,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石榴石.尖晶石橄榄岩地幔源区,是其经历1%~3%部分熔融的产物。独山玉可能是富水的独山角闪辉长岩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下的产物,在动力变质过程中形成了由重结晶的亚颗粒斜长石和石英及晶形完好的黝帘石组成的透镜体和脉体的独山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主元素 微量元素 独山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Ⅰ号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尹继元 陈文 +5 位作者 肖文交 罗勇 张斌 杨莉 喻顺 徐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4-1768,共15页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发育一些小型的闪长质岩体。前人对这些小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然而,其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阻碍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包古图I号岩体为研...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发育一些小型的闪长质岩体。前人对这些小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然而,其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阻碍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包古图I号岩体为研究对象,有望揭示包古图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包古图I号岩体形成于(313.8±1.1)Ma。包古图I号闪长岩体以富SiO_2(58.0%~59.0%)、Al_2O_3(16.6%~17.4%)和Sr(757×10^(-6)~882×10^(-6)),低的Y(14.6×10^(-6)~15.7×10^(-6))和Yb(1.51×0^(-6)~1.60×0^(-6))质量分数为特征,具有高的Sr/Y(50~59)值和弱的Eu异常,类似于俯冲成因的埃达克岩。另外,这些闪长岩具有较高的Mg(w(MgO)=3.46%~3.77%,Mg#=52.8~53.2),高的Cr(63.8×10^(-6)~74.7×10^(-6))和Ni(45.2×10^(-6)~49.8×10^(-6))质量分数,亏损HFSE(Nb,Ta和Ti)。该闪长质岩体可能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上覆地幔相互作用而成。它的形成可能与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的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I号岩体 埃达克岩 洋脊俯冲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吾拉勒山西段下二叠统钾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勇 单强 +3 位作者 曾乔松 李宁波 姜玉航 曾令君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44-556,共13页
阿吾拉勒山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阿吾拉勒山西段琼布拉克、卡查可让和托巴斯萨依等地出露的下二叠统基性火山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阿吾拉勒山西段琼布拉克、卡查... 阿吾拉勒山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阿吾拉勒山西段琼布拉克、卡查可让和托巴斯萨依等地出露的下二叠统基性火山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阿吾拉勒山西段琼布拉克、卡查可让、托巴斯萨依等地出露的基性火山岩为钾质基性火山岩(属橄榄玄粗岩系的橄辉玄粗岩),其镁铁指数从23.3变化到64.1,表明它们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分异演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类钾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弧环境,暗示该地区在早二叠世地球动力学性质由挤压转换为伸展。La/Yb和Nb/Y比值显示,由于源区受到与俯冲有关的流体交代影响,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该类钾质基性火山岩的源区除了含有尖晶石、辉石、橄榄石和少量的石榴子石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角闪石或金云母等含水矿物,该类岩石原始岩浆形成于深度大于70 km的尖晶石橄榄岩与石榴子石橄榄岩的过渡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吾拉勒山西段南北两地钾质基性火山岩的源区组成有明显差异:南部的托巴斯萨依钾质基性火山岩较北部的卡查可让和琼布拉克钾质基性火山岩的源区更加富水,受到俯冲物质的影响更强烈,但源区石榴子石含量相对较少;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琼布拉克和卡查可让等地的钾质基性火山岩εNd(t)值比托巴斯萨依的钾质基性火山岩更低,(87Sr/86Sr)i比值比托巴斯萨依的钾质基性火山岩略高,暗示它们源区的富集程度更高,也表明托巴斯萨依的钾质基性火山岩受软流圈的影响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火山岩 钾质火山岩 主元素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后碰撞 阿吾拉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