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建州 王小立 +1 位作者 庞发虎 王坦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6,共3页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为进一步深化师范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改革提...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为进一步深化师范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改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生物学宏观综合性实验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医专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 吉士东 陈媛 《南方农业》 2017年第4期17-19,共3页
2016年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了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分析3个指数在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差异。调查分析表明:该校园植物搭配合理,各物种分配较均匀。校园内植物分... 2016年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了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分析3个指数在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差异。调查分析表明:该校园植物搭配合理,各物种分配较均匀。校园内植物分布根据区域而有不同,其中体育休闲区植物种类少但分布较均匀,其他区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不如体育休闲区。校园内缺少藤本植物,建议该校结合自身绿化特点,适当增加藤本植物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调查分析 植物配置 物种丰富度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施建伟 朱静亚 +4 位作者 黄进 李玉英 王晨溪 胡兰群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属403种;浮游植物9门44科94属357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比为43.70%-33.61%-11.20%,浮游植物指示种8门21科32属42种,其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78.57%;浮游动物4门32科38属46种,浮游动物指示种仅2种;调水前后香农威勒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0,均值为2.33,调水后H′值先降低后增加,最高值达3.33.综合评价认为:库体和干渠水体稳定,为中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头区 浮游生物 生物监测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b含量对杨树幼苗生理生长影响的综合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建伟 杜瑞卿 +3 位作者 沙文沛 余明玉 高宛莉 张征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目的】研究杨树幼苗生理生长变化与土壤Pb含量的关系及对Pb吸收分布的特征,为利用杨树修复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加拿大杨树幼苗为试材,按土壤中添加Pb的含量不同分成5个组进行盆栽,测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OD、SOD、CAT... 【目的】研究杨树幼苗生理生长变化与土壤Pb含量的关系及对Pb吸收分布的特征,为利用杨树修复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加拿大杨树幼苗为试材,按土壤中添加Pb的含量不同分成5个组进行盆栽,测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OD、SOD、CAT、丙二醛(MDA)、生物量、株高、Pb含量9个生理生长指标,依据杨树幼苗生理生长指标变化特点,将5个组分成无污染、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3个大类别,采用方差分析法、综合相关分析法、矢量综合相关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土壤Pb含量的升高,杨树幼苗的生长指标值(生物量和株高)和正生理指标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随之降低,负生理指标值(SOD、POD、CAT和MDA)则随之升高。2)杨树幼苗的生长指标值与正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值在土壤Pb浓度<1 045 mg·kg-1时,各组间基本无显著差异,≥1 045 mg·kg-1时,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负生理指标(SOD、POD、CAT和MDA)正好相反。3)杨树幼苗的生长指标组(生物量、株高)、正生理指标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负生理指标组(SOD、POD、CAT和MDA)分别在无污染、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3大类别的正确判别率都很高,说明土壤Pb污染含量划分的正确性,能很好地反映杨树幼苗生长生理变化特征。4)杨树幼苗的生长指标组(生物量和株高)和正生理指标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无论是直接相关还是综合相关,都存在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杨树幼苗的生长指标组(生物量、株高)和负生理指标组(SOD、POD、CAT和MDA)无论是直接相关还是综合相关,都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正生理指标和负生理指标间呈显著负相关。5)杨树幼苗根、茎、叶中富集的Pb浓度随土壤Pb含量升高而升高,但根是最主要的吸收部位。除无污染情况外,在土壤Pb含量为1 045 mg·kg-1时,杨树幼苗根、茎、叶以及幼苗整株的Pb转移系数最高。【结论】土壤Pb含量为1 045 mg·kg-1具有重要的临界值意义。当土壤Pb含量<1 045 mg·kg-1时,杨树幼苗可通过自身的抗胁迫响应能力基本保持正常生长,并保持较高的转移系数;当土壤Pb含量≥1 045 mg·kg-1,杨树幼苗会受到严重胁迫,不能很好生长,同时也不能保持较高的转移系数、最有效地改良土壤。方差分析、综合相关分析,判别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的有机结合,能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很好地揭示杨树幼苗生长与生理之间内在的复杂关系,以及生长、生理与土壤Pb含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杨树幼苗 生理指标 综合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升 毛文凌 +4 位作者 吴红红 刘紫薇 姚伦广 汤行春 李亚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9,共9页
为了探究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以总铅含量分别为100、200、500 mg·kg^(-1)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钙多肽为水稻种植肥料,常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钙多肽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pH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效应,同时研究钙多肽对... 为了探究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以总铅含量分别为100、200、500 mg·kg^(-1)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钙多肽为水稻种植肥料,常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钙多肽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pH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效应,同时研究钙多肽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铅含量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多肽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提高土壤pH。水稻种植实验中,钙多肽促进水稻生长,使株高提高6.8%~28.9%,千粒重提高6.5%~16.9%;钙多肽提高水稻根部的铅含量,降低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铅含量,根部铅含量提高10.8%~120.6%,茎部铅含量降低2.2%~28.4%,叶部铅含量降低0.5%~28.6%,糙米铅含量降低13.3%~25.5%;同时钙多肽提高了水稻不同部位的钙含量,使根部钙含量提高1.7%~32.6%,茎部钙含量提高1.6%~17.5%,叶部钙含量提高1.1%~13.4%,糙米钙含量提高12.4%~21.5%。水稻茎、叶和糙米钙含量的增加与其铅含量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钙含量的增加抑制了其对铅的富集。研究还表明钙多肽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多肽 铅污染 水稻 原位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级集群分离分析法鉴别大豆增变基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常玮 王娟 +1 位作者 黄志刚 陈吉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4-72,共9页
【目的】利用大豆基因组Wm82.a2.v1及HapMap数据来鉴别大豆中可能存在的增变基因。【方法】将大豆HapMap数据(包含19 652份大豆种质在52 041个位点上的分型结果)预处理后,利用改进的超级集群分离分析法,选取滑动窗口大小、步长及阈值... 【目的】利用大豆基因组Wm82.a2.v1及HapMap数据来鉴别大豆中可能存在的增变基因。【方法】将大豆HapMap数据(包含19 652份大豆种质在52 041个位点上的分型结果)预处理后,利用改进的超级集群分离分析法,选取滑动窗口大小、步长及阈值大小为参数,对预处理后的大豆种质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大豆点突变比率及突变热点区数目,并将点突变比率及突变热点区数目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性分析,从强关联区内挖掘候选增变基因,用大豆基因组Wm82.a2.v1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推测。【结果】大豆HapMap数据预处理后,15 391份大豆种质点突变比率为0.089~0.531,平均变异率为0.261;突变热点区数目为5~1 324个,平均每份种质包含347.8个突变热点区。超级集群分离分析结果表明,Gm16上的29 153 474-30 604 603bp和Gm17上的12 133 293-12 147 725bp片段为与点突变比率和突变热点区数目2个表型同时存在强关联的区域;其中Gm16上的Glyma16g26440.1和Gm17上的Glyma17g15420.1同属于nudix水解酶基因家族,推测其与基因组突变有关。【结论】Glyma16g26440.1和Glyma17g15420.1 2个nudix水解酶基因家族成员都与点突变比率和突变热点区数目存在强关联,可作为大豆基因组候选增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突变热点 增变基因 超级集群分离分析 nudix水解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建州 周索 赵金兵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对畜牧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注重方法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授课形式方法、考核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提高畜牧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一些观点和参... 本文对畜牧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注重方法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授课形式方法、考核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提高畜牧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一些观点和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畜牧专业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藓类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姬明飞 韩鸿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7-1792,共6页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光合生理特征对于不同光强的响应,探讨藓类植物光适应能力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更加合理地保护、利用苔藓植物资源...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光合生理特征对于不同光强的响应,探讨藓类植物光适应能力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更加合理地保护、利用苔藓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边提灯藓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以及光补偿点(LCP)都显著低于大羽藓(P<0.05),但是大羽藓最大光合速率(Amax)显著高于无边提灯藓,说明无边提灯藓对于弱光生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进一步从光合参数-光响应过程中分析发现,两种藓类植物的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大羽藓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导度(Gs)高于无边提灯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羽藓独特的光适应策略。综上所述,气孔导度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最终导致两种藓类植物对于不同光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羽藓 无边提灯藓 光曲线 光合特征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耐性固定细菌的筛选及其对不同品种小麦镉吸收的阻控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乐妮 郭迎雪 +4 位作者 侯雪婷 庄杰 杨章泽 陈兆进 田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78-1887,共10页
为筛选重金属耐性固定细菌并探索其阻控小麦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从根际土壤筛选镉耐性固定细菌,研究细菌吸附特性以及细菌对两种小麦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镉耐性固定细菌菌株YM4,经16S rDNA序列分析... 为筛选重金属耐性固定细菌并探索其阻控小麦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从根际土壤筛选镉耐性固定细菌,研究细菌吸附特性以及细菌对两种小麦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镉耐性固定细菌菌株YM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M4能耐受225 mg·L-1高浓度Cd2+,在含50 mg·L-1Cd2+培养基中对Cd的去除率达到58.9%。YM4对Cd的去除以胞外吸附为主。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细胞壁上参与吸附或结合Cd的官能基团主要有─OH、─NH、羧基和磷酸基团等。小麦盆栽试验中,YM4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茎叶、麦壳)Cd积累量(11.31%~46.05%和10.12%~42.22%),使籽粒Cd积累量明显下降(26.79%~62.24%,红麦;25.27%~28.99%,白麦)。YM4能显著降低两种小麦茎叶、籽粒和麦壳的Cd富集系数以及籽粒的Cd转移系数。研究表明,镉耐性固定细菌Pseudomonas sp. YM4能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阻控小麦对Cd的吸收积累,对中轻度Cd污染土壤的粮食安全生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耐性固定细菌 吸附 镉积累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处理聚驱采油废水过程中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10
作者 徐俊 赵丽英 +4 位作者 贾虎 于水利 解冰瀚 王旋 张坤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18,135,共8页
对陶瓷膜处理聚驱采油废水过程中的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进行了建立及检验.通过析因交叉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了不同膜面流速和跨膜压差下的瞬时膜通量和24 h内平均膜通量的变化情况;在析因交叉试验的结果上,基于ColinMaclaurin数学原理建立... 对陶瓷膜处理聚驱采油废水过程中的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进行了建立及检验.通过析因交叉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了不同膜面流速和跨膜压差下的瞬时膜通量和24 h内平均膜通量的变化情况;在析因交叉试验的结果上,基于ColinMaclaurin数学原理建立了陶瓷膜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的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模型的等高线图和响应曲面图进行了拟合;对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分别进行了理论检验和试验检验.理论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和预测值的标准残差均在±2.00的范围内,预测膜通量和实测膜通量具有相似的统计学分布特征;试验检验结果表明,除模型自变量区间端点处的预测膜通量和实测膜通量误差相对较大外(约14.6%),其余误差均小于8%,说明该膜通量预测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陶瓷膜水处理过程中的运行参数优化以及给定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采油废水 陶瓷膜 膜通量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枯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陈兆进 丁传雨 +5 位作者 朱静亚 李冰 黄进 杜宗明 王亚 李玉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6-344,共9页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枯水期(1月)对丹江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总氮...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枯水期(1月)对丹江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为库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水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浮游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黴菌门(Verrucomicrobia)、壁厚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22个门和323个属组成.5位点样品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排序为:黑鸡嘴>台子山>库心>宋岗>渠首.对浮游细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T、pH值、NH_4^+-N、SD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12
作者 任学敏 朱雅 +3 位作者 陈兆进 丁传雨 李玉英 杨改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2009年7—9月在北坡调查及取样,2010年7—8月在南坡调查及取样),分析更新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高度级结构等特征参数,探讨更新密度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30种乔木更新物种,其中葛萝槭、四川木姜子、锐齿槲栎、白檀、湖北山楂和桦叶荚蒾的重要值均大于20%,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更新物种重要值总和的69.31%,为最重要更新物种;总更新密度为9 697株·hm^(-2),主要集中于幼苗(H<1.3 m)阶段,约为幼树(1.3 m≤H<3 m)密度的3倍;更新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锐齿槲栎缺失高度为210~300 cm的更新苗,在林下不能形成完整的更新大小序列;不同样地间更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大,表明更新苗分布不均匀,趋向斑块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坡向、土壤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总更新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73.2%;更新多样性主要受全P含量和坡向的影响。【结论】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种类丰富,整体上具有一定更新能力,但作为建群种的锐齿槲栎在林下不能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在森林管理中可适当考虑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开阔环境(如林窗)来促进其更新,同时对该林型的管理还应注重坡向、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更新的影响,较凉爽湿润坡向、坡度平缓、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生境利于乔木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林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更新特征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GAPDH内参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莹 王远卓 +2 位作者 杨娟娟 郭兴国 乔惠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144,共7页
制备家蚕GAPDH内参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检测。利用PCR技术从家蚕中克隆GAPDH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纯化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GAPDH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W... 制备家蚕GAPDH内参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检测。利用PCR技术从家蚕中克隆GAPDH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纯化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GAPDH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GAPDH/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纯度的GAPDH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抗His单抗检测,纯化后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与预测的一致;以该蛋白为免疫抗原,采用4次免疫方式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获得GAPDH多克隆抗体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表明,GAPDH抗体的效价为1:8000,并能与天然家蚕蛋白特异性结合。成功制备了家蚕内参蛋白GAPDH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家蚕中不同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段)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兆进 陈海燕 +6 位作者 李玉英 黄进 鲁开杰 赵海军 李冰 朱静亚 胡兰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5-1513,共9页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干渠河南段浮游細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中线干渠河南段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干渠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干渠河南段浮游細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中线干渠河南段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干渠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渠首、方城和新郑3点位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温县、安阳2点位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浮游細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甶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疲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等25个门和407个翼组成,5点位样品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浮游细菌群落多祥性排序为:温县>新郑>方城>渠首>安阳.对浮游細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TN、Chla,NH_4^+-COD、COD_(Mn)能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pH值和TP对其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渠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干扰下大型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晓明 韩雪梅 +3 位作者 梁子安 龚子乐 朱会会 李玉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02,共7页
分析物种多样性、群落分布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功能,预测生态系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白河南阳段为例,设置5个典型生态采样点,包括上游鸭河大桥和观音寺,流域组成以农田为主,干扰较少;中游泗水河桥流域组... 分析物种多样性、群落分布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功能,预测生态系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白河南阳段为例,设置5个典型生态采样点,包括上游鸭河大桥和观音寺,流域组成以农田为主,干扰较少;中游泗水河桥流域组成为乡镇,主要受农村生活用水排放影响;下游沙岗和四坝,流经南阳市主城区,主要受城市生活用水排放影响.分别分析评价了5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分布状况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泗水河桥和四坝受城镇生活用水的影响,水质有了明显的变化.5个样点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是,通过群落分布排序发现,从上游起点鸭河大桥到下游终点四坝,各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已产生明显差异,鸭河大桥与四坝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泗水河桥也显示了与其他样点不同的群落分布特征.香农威纳指数与Rao二次熵指数和功能分散度指数之间密切相关,表明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因此,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时,群落分布同样重要,它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细微变化,为生态系统未来功能的变化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群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阴星望 田伟 +4 位作者 丁一 孙峰 袁键 李玉英 陈兆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2-1063,共12页
湖泊沉积物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丹江口库区沉积物细菌群落和功能研究鲜见报道.于2017年5月对丹江口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 湖泊沉积物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丹江口库区沉积物细菌群落和功能研究鲜见报道.于2017年5月对丹江口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33个门和318个属组成,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沉积物细菌群落和理化指标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pH值、总磷、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均能显著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细菌属分类单元与环境因子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中11个属的细菌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为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细菌的主要组成(占47.62%).采用细菌群落功能预测软件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细菌功能主要涉及能量产生和转换、信号转导机制、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细胞壁/细胞膜/膜结构的生物合成等24个基因功能家族,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基因功能家族预测基因拷贝数表现为台子山>宋岗>库心>渠首>黑鸡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沉积物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组成 PICRUSt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9年丹江口库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诗君 尹泰来 +4 位作者 吴冬雨 郑保海 闫雪燕 李玉英 付景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7-62,共6页
基于丹江口库区11个气象站点1951~2019年降水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Anusplin插值法,研究了库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周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近69 a间年平均降水量为805.64 mm,以-1.29 mm/... 基于丹江口库区11个气象站点1951~2019年降水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Anusplin插值法,研究了库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周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近69 a间年平均降水量为805.64 mm,以-1.29 mm/a的速率减少,各季节降水变化斜率依次为夏季(-0.66 mm/a)<秋季(-0.31 mm/a)<冬季(-0.23 mm/a)<春季(-0.09 mm/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季降水量具有相似的震荡周期,年降水变化主周期为13,35 a;季节降水量变化周期主要为6,12,18,33,39 a。年际与春季降水量分别在2011,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受季风环流与地形影响,库区降水量呈现自汉江谷地向南北两侧增加的空间格局,东、西部降水量较少。整个库区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地域性差异,库区中部和东北部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强于其他地区,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度的空间分布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 小波分析 Anusplin插值法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城镇化梯度下河流pCO2动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子涵 李思悦 +1 位作者 唐薇 李玉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0-1028,共9页
为研究河流溶解性CO2(二氧化碳)对城镇化的响应,于2018年8月对三峡库区3条具有不同城镇化强度的河流--汝溪河、南河和桃花溪进行野外在线监测及取样分析,测定了样品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DOC)、营养元素(溶解性总氮DTN、溶解性总磷DTP);利... 为研究河流溶解性CO2(二氧化碳)对城镇化的响应,于2018年8月对三峡库区3条具有不同城镇化强度的河流--汝溪河、南河和桃花溪进行野外在线监测及取样分析,测定了样品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DOC)、营养元素(溶解性总氮DTN、溶解性总磷DTP);利用Arc GIS解译各流域的土地利用组成,并利用碳酸盐平衡方程,通过p H、Alk(碱度)、水温计算不同城镇化梯度河流的p CO2(CO2分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占比从低到高依次为:汝溪河<南河<桃花溪,河流p CO2依次为1790±1210、2006±3546、4094±4218μatm,与河流的城镇化梯度变化一致,河流水-气界面呈现为CO2源;DOC、DTN浓度、Alk、电导率在各河流间呈现显著性差异.DOC、DTN、DTP浓度和Alk的变化规律与河流的城镇化梯度一致.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增加水体的p CO2,引起区域城镇扩张进程中河流CO2释放通量的增加,结论支持强人为活动影响增加河流碳释放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梯度 三峡库区 二氧化碳分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学敏 崔志鹏 +6 位作者 朱雅 陈兆进 丁传雨 阚德龙 李玉英 张乃群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4,共11页
【目的】探索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森林保护、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数据,采用CCA和偏CCA排序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锐齿... 【目的】探索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森林保护、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数据,采用CCA和偏CCA排序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环境因子对其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环境因子能显著解释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变异,海拔、坡向、坡度、pH、枯落物厚度和有机质、碱解N、有效P、有效K含量及郁闭度、灌木盖度11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39.05%。其中,郁闭度、土壤有效P含量、pH值和海拔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郁闭度、有效P和有效K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太白山锐齿槲栎林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海拔较高、郁闭度较大、土壤有效P和有效K含量较高的生境具有较好的草本植物多样性。【结论】在太白山锐齿槲栎林经营管理中,可通过适量施用P肥和K肥来促进林下草本植物发育,提高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锐齿槲栎林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分子在Pt(10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杰扎布 宋海珍 +3 位作者 高枫洁 张帅 付玲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2-546,共5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H、N、O、C、S等原子,N_2、NH_3、NO、CO等分子和CH_3、CH、CH_2和OH等自由基在Pt(100)表面的吸附.从能量上来看,吸附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是N_2<NH_3<CO<CH_3<NO<H<OH<N<CH2<O<S<CH<C... 本文系统研究了H、N、O、C、S等原子,N_2、NH_3、NO、CO等分子和CH_3、CH、CH_2和OH等自由基在Pt(100)表面的吸附.从能量上来看,吸附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是N_2<NH_3<CO<CH_3<NO<H<OH<N<CH2<O<S<CH<C.原子类吸附物中H、N、O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桥位,而S、C则倾向于四重空位.所研究的分子吸附物(N_2、NH3、CO、NO),N_2和NH_3有且只有一种顶位吸附结构,CO和NO均优先吸附在空位.自由基吸附物(CH、CH_2、CH_3、OH)在Pt(100)表面上的吸附,CH_3优先吸附在顶位,CH_2、OH它们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桥位.原子、分子和自由基吸附后,会引起Pt(100)原子层间距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t(100)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