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白雪蕾 王栋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英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7 心绞痛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转录激活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范梦丽 孟红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T2DM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T2DM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51例)与非MACE组(114例)。比较两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生化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空腹血糖(FBG)、白蛋白(Alb)]。分析QTd、QTcd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生化指标的关联性。探讨T2DM合并CHF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MACE组QTcd、QTd、NT-proBNP高于非MACE组,LVEF低于非MACE组(P<0.05)。两组LVEDD、LAD、Alb、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可知,QTd、QTcd与LVEF呈负相关(r=-0.618、-0.683,P<0.05),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20、0.685,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QTd增加、QTcd增加、LVEF下降、NT-proBNP升高是T2DM合并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QTd、QTcd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呈正相关。QTd增加、QTcd增加、LVEF下降、NT-proBNP升高是T2DM合并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Q-T间期离散度 左室射血分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心电图ST-T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范鹏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电图(ECG)ST-T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均行PCI治疗,术后1 h、2 h采用EC...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电图(ECG)ST-T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均行PCI治疗,术后1 h、2 h采用ECG查看患者ST-T改变情况;术后1个月,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PCI后ECG的ST-T改变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100例急性STEMI患者行PCI后,66例预后良好,占66.00%(66/100),34例预后不良,占34.00%(34/100);两组性别、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占比、发病至PCI时间、植入支架数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两组ST段回落程度均高于术后1 h,且预后不良组术后1 h、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回落程度较小是急性STE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PCI后ECG的ST-T改变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ST段回落程度较小可增加急性STE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电图ST-T改变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景照地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心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ST段下降距离、FIB、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观察组ST段下降距离、FIB、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替罗非班 心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导作用
5
作者 樊延家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578-580,583,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凝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某院诊治的冠心病经PCI治疗并检测CYP2C19基因的96例患者,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分类分为3组,快代谢型为A组(40例),中间代谢为B组(30例)...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凝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某院诊治的冠心病经PCI治疗并检测CYP2C19基因的96例患者,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分类分为3组,快代谢型为A组(40例),中间代谢为B组(30例),慢代谢为C组(26例).随访3组患者8个月内突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出血、死亡、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指标情况.结果:3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酯蛋白(HDL)、低密度酯蛋白(LDL)、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小板集聚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小板集聚率≥50%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开展具有针对性抗凝治疗,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