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尼可刹米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珂 鞠风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小剂量)+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小剂量)+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予以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洛贝林+尼可刹米,研究组采用盐酸洛贝林+尼可刹米+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小剂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red)]、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FVC、FEV1%pred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小剂量)联合尼可刹米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有效改善动脉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尼可刹米 盐酸洛贝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1年随访观察
2
作者 苏爱峰 李云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并进行1年随访。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参...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并进行1年随访。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皮下注射LMWH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凝血指标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变化,随访1年后,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参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增加,D-二聚体(D-D)减少,治疗组比参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均提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参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LMWH辅助治疗AECOPD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增强肺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1期3905-3906,共2页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AECPH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74例AECPHD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正压通气组和联合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正压通气组接受无创正压通...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AECPH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74例AECPHD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正压通气组和联合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正压通气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接受Rho激酶抑制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35/37)]高于正压通气组[75.68%(28/37)](P<0.05)。治疗后联合组SaO2、PaO2高于正压通气组,PaCO 2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结论AECPHD患者接受Rho激酶抑制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RHO激酶抑制剂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传慧 牛芳欣 张斐斐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报告,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关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较为均衡(87例vs 75例),而其年龄则主要集中在>60岁(73例,占45.06%);162例ADRs所涉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160例,占98.77%),其中主要的类别有头孢菌素类(44例,占27.16%)、喹诺酮类(38例,占23.46%)、大环内酯类(34例,占20.99%)和青霉素类(33例,占20.37%);162例ADRs所涉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115例,占70.99%),其次为口服(31例,占19.14%);162例ADRs主要的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1~3 h(70例,占43.21%),其次为用药后的>5 min~1 h(45例,占27.78%)和≤5 min(30例,占18.52%);162例ADRs主要皮肤及其附件(56例,占34.57%)、胃肠道(41例,占25.31%)和神经系统(36例,占22.22%)。结论: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主要由静脉用抗菌药物引起,并且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对于高发人群临床在护理和用药交代时重点关注,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门诊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应当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