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源框蛋白C4通过整合素β1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1
作者 袁博 马磊 +1 位作者 陈小兵 常占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同源框蛋白C4(HOXC4)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手术切除的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胃正常... 目的:探讨同源框蛋白C4(HOXC4)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手术切除的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AGS、SGC-790和MGC-803,采用WB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HOXC4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对SGC-790及AGS细胞中HOXC4进行敲低或过表达,实验分为sh-HOXC4#1组、sh-HOXC4#2组、sh-Con组、sh-HOXC4+pc-integrinβ1组、pc-HOXC4组、pc-Con组、pc-HOXC4+pc-integrinβ1组。利用EdU、CCK-8、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或过表达HOXC4对各组细胞活力、增殖、侵袭、迁移和integrinβ1表达的影响。用敲低HOXC4的胃癌AGS细胞构建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敲低HOXC4对移植瘤体积及组织中Ki67和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和细胞中HOXC4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1)。与sh-Con组相比,sh-HOXC4#1组和sh-HOXC4#2组SGC-790及AGS细胞中HOXC4、integrin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sh-HOXC4组相比,sh-HOXC4+pc-integrinβ1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pc-Con组相比,pc-HOXC4组细胞活力、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pc-HOXC4组相比,pc-HOXC4+pc-integrinβ1组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sh-Con组相比,sh-HOXC4#1组和sh-HOXC4#2组小鼠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变小,组织中Ki67和integrinβ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HOXC4在胃癌组织与细胞中表达上调,其通过激活integrinβ1信号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框蛋白C4 胃癌 整合素Β1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人类学不对称行为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旭林 马磊 +3 位作者 徐国昌 杨雷 徐飞 刘荣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5-987,995,共4页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人类学不对称行为,比较其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直观判定法采集27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143例健康成人的人类学不对称行为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病组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人类学不对称行为,比较其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直观判定法采集27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143例健康成人的人类学不对称行为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病组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和利眼的右型率分别为82.55%、93.45%、56.00%、86.18%、92.73%、70.55%和74.91%,男性叠臂、利眼右型率高于女性,叠腿右型率低于女性(P<0.05);扣手、叠臂、利眼右型高于对照组。患病组扣手与利手、叠腿与利手、利足与扣手、利足与利手、利眼与扣手具有两两相关性(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人类学不对称行为存在特有体质表型和性别差异,或与肿瘤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行为 性状 人类学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四肢35项表型特征调查
3
作者 赵旭林 徐国昌 +4 位作者 马磊 杨雷 徐飞 郑连斌 金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四肢35项表型特征,比较其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直观判定法采集27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143例健康成人的四肢35项表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体重、握力、利足右型率、指足...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四肢35项表型特征,比较其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直观判定法采集27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143例健康成人的四肢35项表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体重、握力、利足右型率、指足趾长右型率、上肢全长、手宽、股骨末径、四肢围度、皮褶厚度、a-b嵴纹数小于对照组(P<0.05),环食指长右型率、示指嵴线数及指嵴线总数、atd角大于对照组(P<0.05)。男性患者的收缩压、手长小于对照组(P<0.05)而拇指嵴线数大于对照组(P<0.05)。女性患者的肱骨末径、足长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四肢形态、指掌纹型、遗传表型多数指标存在差异,或与消耗性体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表型 肤纹学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芳芳 马磊 +4 位作者 张振 朱颖慧 关新元 王鹏 秦艳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ALC1(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关系,检测过表达A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C1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ALC1(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关系,检测过表达A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C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淋巴结转移关系及总生存率关系;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观察高表达ALC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作用。结果:AL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6%vs.21.2%,P<0.05);ALC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ALC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ALC1基因能够促进KYSE30食管癌细胞过度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ALC1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导致总生存率下降,高表达的ALC1基因增强KYSE30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检测ALC1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ALC1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肌肉量、脂肪量、水分及基础代谢率、骨密度的体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旭林 徐国昌 +2 位作者 马磊 杨雷 徐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肌肉量、脂肪量、水分及基础代谢率、骨密度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身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等测定19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9例健康人身体组成并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体重、腹围、体质指数、全身...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肌肉量、脂肪量、水分及基础代谢率、骨密度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身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等测定19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9例健康人身体组成并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体重、腹围、体质指数、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细胞内水、骨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细胞外水、基础代谢率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体质指数及病理分期患者的脂肪量、细胞内水、细胞外水均存在着组间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身体组成变化明显,表现为脂肪减少、细胞内水减少、细胞外水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骨密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人体组成学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体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IL-7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膀胱内灌注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振 贺利民 +3 位作者 马磊 李金龙 许晓玲 高基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细胞MB49的结合,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SA-IL-7融合蛋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应用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模型评价膀胱内灌注SA-IL-7的治疗效果,观察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CD8+T细胞。结果:成功制备的SA-IL-7融合蛋白可锚定于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表面,结合率达(96.6±1.3)%;同时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SA-IL-7融合蛋白能够锚定于小鼠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表面7 d以上,而未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在始终未检测到IL-7的存在。在小鼠表浅型膀胱癌模型中,MB49细胞接种后的第80天,IL-7灌注治疗组90%小鼠死亡,而SA-IL-7组60%小鼠存活且未出现肿瘤(P<0.05);且SA-IL-7灌注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1)。SA-IL-7治愈的15只表浅型膀胱癌模型小鼠中,11只能够抵抗膀胱内MB49细胞的第二次接种,而对照组15只小鼠仅1只幸存(P<0.01)。结论:SA-IL-7融合蛋白膀胱内灌注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链亲和素 生物素 融合蛋白 表浅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F方案加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君重 周萌 常占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寻找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自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4月以DLF方案 (顺铂、醛氢叶酸、5 -氟脲嘧啶 )加与不加羟基喜树碱 (HCPT)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 8.7% ,而对照组为 43.3% ,差异显著 (P <0 .0 ... 目的 :寻找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自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4月以DLF方案 (顺铂、醛氢叶酸、5 -氟脲嘧啶 )加与不加羟基喜树碱 (HCPT)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 8.7% ,而对照组为 43.3% ,差异显著 (P <0 .0 5 )。主要毒副作用为纳差、恶心或呕吐 ,其发生率为 85 .3% ,但多为Ⅰ~Ⅱ级 ;白细胞下降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82 .4%和 6 3.4%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Ⅲ~Ⅳ级白细胞下降少见 ;血小板下降两组分别为 35 .3%和 1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亦多为Ⅰ~Ⅱ级 ;口腔粘膜炎和腹痛、腹泻等副作用也比较轻。结论 :我们认为DLFH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 ,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羟基喜树碱 DLF方案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α2-糖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2 位作者 赵旭林 李芳芳 贺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ZG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AZGP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25例癌旁... 目的研究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ZG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AZGP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25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ZGP1蛋白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AZG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ESCC组织中AZGP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47.3%vs 76.0%,χ2=6.741,P=0.008);在高-中分化(60.9%)、T1~3分期(61.7%)及临床分期Ⅰ期+Ⅱ期(58.3%)食管鳞癌组织中AZGP1蛋白高表达多(P〈0.05);生存分析表明,AZGP1蛋白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具有生存优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 L,OS)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ZGP1蛋白高表达可能对ESCC有抑制作用,AZGP1蛋白表达水平可预测ES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α2-糖蛋白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IIA抑制胃癌细胞的阿霉素耐药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源 倪渐凤芳 +2 位作者 刘丽娜 李芳 尹先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耐药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对DOX的敏感性;逐步筛选得到耐DOX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自噬相关的标志物;RT-qPCR及Weste...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耐药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对DOX的敏感性;逐步筛选得到耐DOX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自噬相关的标志物;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渗透性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多重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结果:根据DOX对不同细胞的IC 50,鉴定出DOX敏感细胞株SNU-719和SNU-601及DOX耐药细胞株SNU-638、SNU-668、SNU-216和SNU-620。同时筛选得到两个耐药株SNU-719R和SNU-601R。丹参酮IIA抑制耐DOX细胞的MRP-1表达。与单用DOX处理组相比,丹参酮IIA与DOX联用能减少SNU-719R及SNU-620细胞的G 2/M期细胞,增加p21表达水平,降低cyclin B1及CDK1的表达水平。另外,与单用DOX处理组相比,丹参酮IIA与DOX联用能增加p53、Bax和LC3B-II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和p62的水平(P<0.05)。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胃癌细胞的阿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丹参酮IIA 自噬 细胞凋亡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家族遗传研究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立东 徐瑞华 +81 位作者 韩文莉 雷玲玲 王从高 赵学科 宋昕 周福有 王启鸣 秦艳茹 张毅 常志伟 万里新 王献增 孔祥东 任书伟 刘红彦 黄改荣 李秀敏 张立国 张建营 岳文彬 周英发 郑鹏远 贺利民 袁翎 高社干 鲍启德 魏锦昌 丁广成 马磊 王延峰 王画普 王学中 王建坡 王能超 王道存 朱富国 冯常炜 任景丽 刘志才 齐义军 李向楠 李忠亮 李爱丽 杨万才 杨海军 库建伟 张冬云 张延瑞 苗战会 周云 郑颖娟 胡益民 徐全晓 秦合军 高文俊 郭军辉 韩敏 郭长青 焦广根 路平 郭贵周 郭永军 宋运河 梁银明 陈贡斌 于国栋 王忠民 帅金志 井小会 韦海涛 陈运芳 史可峰 张卫国 杨秋敏 段战锋 范瑞 卢红 徐克友 纪爱芳 张国政 王盼盼 杨苗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遗传学 核心家系 家族史 高癌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变异1例
11
作者 徐国昌 田顺亮 赵旭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多器官变异 应用解剖 右睾丸动脉起点 甲状腺 胆表动脉起点 乙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