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梯形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建立 姚方方 +1 位作者 曹晋 郑香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梯形切口及常规直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83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中,直切口组31例38眼;改良梯形切口组33例45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 目的评价改良梯形切口及常规直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83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中,直切口组31例38眼;改良梯形切口组33例45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结论对超大核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良好,梯形手术切口优于直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改良梯形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立 曹晋 +2 位作者 罗国新 姚方方 张建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评价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法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采用翻筋斗取核法完成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d,裸眼视力<0.3者4眼(9%)... 目的:评价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法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采用翻筋斗取核法完成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d,裸眼视力<0.3者4眼(9%),0.3~0.5者22眼(48%),>0.5者20眼(4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法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翻筋斗法取核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玲 余涵 +1 位作者 李超 余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 通过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记录视网膜脱离 ( retinal detachment,RD)术后效果的分析 ,进一步了解 RD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 ,并对 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139例 14 6眼 RD...  目的 通过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记录视网膜脱离 ( retinal detachment,RD)术后效果的分析 ,进一步了解 RD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 ,并对 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139例 14 6眼 RD患者检测其 ERG,通过散大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态 ,记录分析 a波、b波与振荡电位 ( oscillatorypotentials,OPs)各项成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ERG的 a波、b波与 OPs波的异常率 :<1周组分别为 16 .0 0 %、16 .0 0 %、10 .0 0 % ;1~ 2周组为 35.0 0 %、4 5.0 0 %、50 .0 0 % ;2~ 4周组为 4 6 .80 %、 56 .2 5%、 6 2 .50 % ;4~ 8周为76 .0 0 %、 84 .0 0 %、 88.0 0 % ;8周以上组则为 86 .96 %、91.30 %、95.6 5% .a波与 b波在脱离时间 <1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1~ 2周组 a波与 b波开始有明显降低 ( P<0 .0 5) ,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 ,b波的下降较 a波更为迅速 ,2~ 4周则具有显著意义 ( P<0 .0 1) ;b/ a值在早期 RD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 ,伴随病程增加有降低趋势 ,4~ 8周即出现显著性降低 ( P<0 .0 5)。结论  ERG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电流图 振荡电位 视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国新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2期54-54,57,共2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者76例(89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的治疗组46例(5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0...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者76例(89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的治疗组46例(5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0例(36眼)。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治疗组视力、视野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眼压平均15.98±0.53(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中药 原发性 中晚期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吸入器薰眼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惠春先 郭建立 +1 位作者 刘建新 刘希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蒸汽吸入 术后并发症 疗效 角膜水肿 房水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海慈 张合瑜 +1 位作者 曹菲 程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39-1741,共3页
目的:研究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10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1例81眼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40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在患侧颞... 目的:研究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10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1例81眼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40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给予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2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通滞活络颗粒冲剂。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复视像距离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收缩期的搏动指数以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的有效率为92%(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0/41,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2wk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复视像距离均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复视像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搏动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滞活络颗粒冲剂 复方樟柳碱 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二次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二次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二次手术时接受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二次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二次手术时接受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二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青光眼 浅前房 二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滴眼液与rb-bFGF对LASEK术后角膜修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慈 张合瑜 曹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617-2620,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修复及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LASEK术后患者(156眼)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修复及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LASEK术后患者(156眼)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78眼)。A组术后接受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B组术后接受rb-bFGF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评分、基础泪液分泌量(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敏感性,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内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两组刺激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刺激症状评分均降低,且B组更低(P<0.05);术后1周,两组SⅠt与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Ⅰt与BUT均升高,且B组更高(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荧光色素染色评分均降低,且B组更低(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上方、中央、鼻侧角膜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上方、中央、鼻侧角膜敏感性均升高,且B组更高(P<0.05);B组角膜雾状混浊为0级例数占比高于A组(P<0.05),B组角膜雾状混浊为0.5级例数占比低于A组(P<0.05),两组角膜雾状混浊为1、2、3级例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普拉洛芬滴眼液,rb-bFGF更有助于LASEK术后角膜修复,减缓角膜刺激症状,增加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且有助于预防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滴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修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