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2抗NK/T细胞淋巴瘤的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媛 惠双 +3 位作者 张成辉 郭宏强 李敏 郑芝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抗NK/T细胞淋巴瘤活性及机制。方法培养NK/T细胞淋巴瘤的YTS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IL-12组、NC siRNA组、JAK2 siRNA组、空白质粒组、JAK2表达质粒组,用含有0.625、1.25、2.5、5.0、10.0、20.0 ng·mL...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抗NK/T细胞淋巴瘤活性及机制。方法培养NK/T细胞淋巴瘤的YTS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IL-12组、NC siRNA组、JAK2 siRNA组、空白质粒组、JAK2表达质粒组,用含有0.625、1.25、2.5、5.0、10.0、20.0 ng·mL^-1 IL-12的培养基处理或转染NC siRNA、JAK2 siRNA、空白质粒、JAK2表达质粒,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中JAK2及STAT3的表达;选择C57小鼠并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组后,测定移植瘤质量及JAK2、STAT3的表达。结果在YTS细胞中,IL-12以及JAK2 siRNA能够抑制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及细胞中p-JAK2、p-STAT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P<0.05);转染JAK2的表达质粒能够使20.0 ng·mL^-1的IL-12抑制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中p-JAK2、p-STAT3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弱;在移植瘤小鼠中,IL-12干预后,移植瘤质量及移植瘤中p-JAK2、p-STAT3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IL-12具有抗NK/T细胞淋巴瘤的活性且其机制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白细胞介素-12 Janus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3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阳 胡跃世 +5 位作者 李征 朱清 段启新 刘磊 马慧利 李明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及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miR-124的表达;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14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原... 目的探讨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及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miR-124的表达;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14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24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试验分3组:分别将miRNA-NC(miRNA-NC组)、miRNA-124 mimics(miRNA-124 mimics组)和miR-124 inhibitor(miR-124 inhibitor组)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CCK-8试验检测miR-124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p-AKT表达。结果qPCR结果显示,miR-124在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P<0.05);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miR-124在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24表达与膀胱癌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6.829,P=0.009;χ^2=6.844,P=0.009;χ^2=5.111,P=0.024);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R-124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明显低于高表达组患者(χ^2=22.7,P<0.01;χ^2=26.5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iR-124低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S HR=4.63;95%CI:1.39~7.23;P=0.007;DFS HR=5.82;95%CI:1.56~11.42;P=0.003)。与miRNA-NC组比较,miR-124mimics组T24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p-AKT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miR-124 inhibitor组中T24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CNA、Ki-67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miR-124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并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低表达miR-124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其机制可能与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24 细胞增殖 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眼动脉介入灌注美法仑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扬帆 万里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眼动脉介入灌注美法仑联合卡铂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选取经全身化疗失败的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49例(67眼),行眼动脉灌注化疗,化疗采用卡铂联合美法仑方案,每4周1次,每次... 目的探讨超选眼动脉介入灌注美法仑联合卡铂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选取经全身化疗失败的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49例(67眼),行眼动脉灌注化疗,化疗采用卡铂联合美法仑方案,每4周1次,每次化疗结束后对患儿的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每次治疗后4周通过超声检查和眼底检查对瘤体大小和消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均股动脉穿刺插管和眼动脉插管治疗成功。患儿在进行介入治疗后,67眼中20眼瘤体完全消失,在局部形成钙化灶或者瘢痕,无复发及转移;27眼瘤体缩小;其余20眼中10眼肿瘤复发,2例(3眼)为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放弃治疗死亡;2例(2眼)于术后6个月发现肿瘤侵犯视神经并伴颅内转移死亡;其余5眼肿瘤复发,5眼玻璃体内广泛种植,3眼视网膜下种植,2眼玻璃体出血,均行眼球摘除。治疗后瘤体最大径以及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大径≤3 mm的瘤体在治疗1~2次后仅能看到钙化灶以及瘢痕;最大径〉3 mm的瘤体经过多次治疗也发生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患儿在术后出现了一过性的眼周和全身不适,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超选眼动脉介入灌注美法仑联合卡铂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且治疗较为安全。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介入技术,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PKcs介导多药耐药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惠双 郭宏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7-881,共5页
目的:观察DNA依赖的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对多药耐药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的影响,探讨其介导化疗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构建DNA-PKcs基因表达沉默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251细胞(... 目的:观察DNA依赖的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对多药耐药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的影响,探讨其介导化疗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构建DNA-PKcs基因表达沉默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251细胞(U251细胞)、多柔比星(ADM)耐药的U251细胞(U251/ADM细胞)和DNA-PKcs基因表达沉默的多柔比星耐药的U251细胞(U251/ADM/siDNA-PKcs细胞)中DNA-PKc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细胞中多药耐药性1(MDR1)、报告基因质粒pNF-κB/p6、总Akt蛋白、pAkt/T308和p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251/ADM细胞DNA-PKc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251细胞和U251/ADM/siDNA-PKcs细胞(P<0.01);ADM、紫杉醇(PTX)和吉西他滨(GEM)对U251/ADM/siDNA-PKcs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较U251/ADM细胞明显降低(P<0.01);U251/ADM/SIDNA-PKcs细胞中pAKT/S473、pNF-κB/p65和MD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U251/ADM细胞(P<0.05),而两者总Akt和pAkt/T30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能明显增强多重耐药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其作用机制与pAKT/S473和pNF-κB/p65表达上调,诱导MDR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 胶质瘤 化疗抗性 多药耐药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惠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2129,共4页
目的:探讨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岑苷对He La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并计算IC50筛选实验药物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组与联合组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He 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岑苷对He La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并计算IC50筛选实验药物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组与联合组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组、放射组与联合组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细胞中Akt、p-Akt、Bad和p-Bad的蛋白水平。结果:黄岑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 La细胞的活力,IC50为43.65 mg/L,采用20%IC50浓度8 mg/L进行放射增敏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8 mg/L黄岑苷联合放射治疗可使生存曲线左移,D0、Dq值显著小于放射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黄岑苷阻滞He La细胞于G2/M期。联合组细胞中p-Akt和p-Bad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黄岑苷对He 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于G2/M期和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岑苷 HELA细胞 放射增敏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家族遗传研究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立东 徐瑞华 +81 位作者 韩文莉 雷玲玲 王从高 赵学科 宋昕 周福有 王启鸣 秦艳茹 张毅 常志伟 万里新 王献增 孔祥东 任书伟 刘红彦 黄改荣 李秀敏 张立国 张建营 岳文彬 周英发 郑鹏远 贺利民 袁翎 高社干 鲍启德 魏锦昌 丁广成 马磊 王延峰 王画普 王学中 王建坡 王能超 王道存 朱富国 冯常炜 任景丽 刘志才 齐义军 李向楠 李忠亮 李爱丽 杨万才 杨海军 库建伟 张冬云 张延瑞 苗战会 周云 郑颖娟 胡益民 徐全晓 秦合军 高文俊 郭军辉 韩敏 郭长青 焦广根 路平 郭贵周 郭永军 宋运河 梁银明 陈贡斌 于国栋 王忠民 帅金志 井小会 韦海涛 陈运芳 史可峰 张卫国 杨秋敏 段战锋 范瑞 卢红 徐克友 纪爱芳 张国政 王盼盼 杨苗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遗传学 核心家系 家族史 高癌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的肠道菌群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尚付梅 任中海 +7 位作者 万里新 张敬伟 李长生 马慧利 张蕾 冀叶 袁小笋 刘红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0-285,共6页
目的:采用16S rD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癌患者19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IK3CA突变型(n... 目的:采用16S rD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癌患者19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IK3CA突变型(n=4)和PIK3CA野生型(n=15)之间肿瘤组织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差异。结果:在门水平上,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栖热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占总群落的98%以上。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型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野生型。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生物特征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双歧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呈正相关。结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患者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PIK3CA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