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洁 茹睿 +4 位作者 孙军 米雪城 董正航 刘义锋 温昌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胺氧化酶(DAO)、内皮素(ET)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胺氧化酶(DAO)、内皮素(ET)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肠道屏障指标、营养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简化巴氏指数量表(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AO、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总蛋白(T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有效降低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AO、ET水平,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营养指标,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肠内营养 二胺氧化酶 内皮素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吕红叶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5期170-172,共3页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神经内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发生医疗纠纷,而且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合并症多,致残率高。我们对比研究了常规护理和系统性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神经内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发生医疗纠纷,而且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合并症多,致残率高。我们对比研究了常规护理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主要有: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做好护理责任监控工作、完善临床护理内容,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发现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病人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红叶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8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8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重症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毅 冷玉芳 +4 位作者 张保朝 司小萌 温昌明 孙丽 孙军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七氟烷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差异,检测两组麻醉前(T1)、复苏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时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于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丙泊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分别为(9.9±2.3)min、(13.4±2.8)min、(21.3±3.7)min,七氟烷组分别为(10.1±2.4)min、(12.9±2.7)min、(20.9±3.9)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 1时点血清SOD、C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点SOD、CAT水平均低于T1(P<0.05),其中丙泊酚组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维持,麻醉效果及预后相近,但七氟烷较丙泊酚更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苏醒 余洋 +1 位作者 王洁 孙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评估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收集临...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评估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临床资料特征者SPBS评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BS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SPBS评分与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相关性。采用中介模型分析病耻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186例中青年ACI患者SPBS(36.24±5.63)分;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SPBS评分与APGAR、SSRS、WHOQOL-BREF、面对维度呈负相关,与SSCI、FoPQ-SF、回避维度、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我感受负担,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青年 多元线性回归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现况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醒 王洁 +2 位作者 刘义锋 孙军 余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调查1623例>40岁人群缺血性脑卒中(CIS)风险现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有效预防CI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40岁1623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 目的调查1623例>40岁人群缺血性脑卒中(CIS)风险现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有效预防CI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40岁1623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否患有CIS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诱发CI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40岁人群发生CIS的预测价值。结果1623例>40岁人中79例确诊CIS,患病率为4.87%。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及血清硫氧还蛋白(Trx)、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3(MASP-3)、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rx>9.10μg·L^(-1)为CIS的危险因素,MASP-3>450.40μg·L^(-1)、MBL>25.31μg·L^(-1)为CIS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rx、MASP-3、MBL联合预测C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预测敏感度为91.36%,特异度为78.52%。结论>40岁人群CIS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及血清Trx、MASP-3、MBL水平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岁 缺血性脑卒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芳 康梅娟 +2 位作者 刘义锋 孙军 王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不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性格特点、居住情况、照顾者、职业状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不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性格特点、居住情况、照顾者、职业状况、脑卒中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食方式、焦虑程度、医保情况、吞咽功能、家庭情况)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性格特点、照顾者、脑卒中病程、进食方式、职业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吞咽功能、医保情况、焦虑程度、家庭情况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SS-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格特点、进食方式、脑卒中病程、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医保情况、焦虑程度、家庭情况均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病程、性格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食方式、焦虑程度、吞咽功能、家庭情况、医保情况均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身心健康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笛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规用药及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规用药及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I)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TCD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NFI评分明显降低,Glasgow昏迷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显著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抑制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促进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动学状态,更有利于术后脑神经修复,从而提升患者意识状态,临床效果较单一用药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 脑血管痉挛 血液流变学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祥欣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与单纯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与单纯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情况和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30 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HS量表评价致残率为2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4,P=0.011)。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96%,明显低于对照组22.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动静脉联合溶栓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