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学关联及效能分析
1
作者 汪海霞 张舒林 +4 位作者 赵莹莹 冯扬帆 杜伟鹏 梁靖宜 李佳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2-1776,178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染肝病科为主)送检的筛查、疑似及确诊HBV感染患者标本100425例,检测方法学为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定性(金标法)、半定量(ELISA法)和高灵敏HBV-DNA(RT-PCR法),分析各方法学之间的优劣及密切程度。罗氏HBsAg两套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HBsAg效能分析采用Cut/Off值设定和检出限验证,进而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报告模型的分布。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HBsAg的检测结果在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与ELISA法之间有相关性。ELISA法检测HBsAg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仍具有检测优势,与国内外HBsAg定量检测系统相比无显著差异。依据CNAS-GL038文件进行性能验证显示,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HBsAg计算所得HBsAg最低检出限至0.1U/ml,ROC曲线设定Cut/Off值=0.10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6)。以罗氏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检测和患者病史为依据,ELISA法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例数在乙肝五项常见报告模型中,以单独HBsAg阳性出现的频次最高,HBsAg在OD值小于0.5区间内出现假阳性频次最高。在ELISA法检测HBsAg报告阴性结果中,随着OD值由0.01到0.10逐渐增大,假阴性结果发生例数随之增多。罗氏Elecsys HBsAgⅡquantⅡ和Elecsys HBsAgⅡ两套检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倍数约为1/0.18。在ElecsysHBsAgⅡquantⅡ检测系统下,HBsAg待测标本经400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与原倍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判定系数R^(2)=0.9938。结论:HBsAg多检测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密切联系,且ELISA法检测HBsAg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方法学 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长生 冀叶 +1 位作者 张莞萍 付莉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1,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A(高剂量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B(低剂量...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A(高剂量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B(低剂量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C(安慰剂+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A组和B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RN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B两组KPS评分明显高于C组,RN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B 2组之间KPS及RN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D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前;A、B组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CD19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CD19、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在乏力、皮疹、周围神经病变、贫血、粒细胞缺乏等方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相似,可明显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低剂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法检测vWF活性及其在评估脑卒中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闫彬 何杨 +4 位作者 陆士奇 徐梦乔 王琪 赵益明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GPIbR)的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包被抗人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SZ151 IgG的微球与重组GPIbα孵育,加入待检血浆和瑞斯托霉素,...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GPIbR)的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包被抗人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SZ151 IgG的微球与重组GPIbα孵育,加入待检血浆和瑞斯托霉素,最终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抗反应,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应用vWF抗原(vWF:Ag)、vWF:GPIbR活性和vWF胶原结合活性(vWF:CB)检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v WF状态。结果:流式微球法批内差异和批间差异分别为7.7%和13.5%;其与经典的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3,P <0.001),两种方法的偏倚为9.95%。与ELISA法相比,流式微球法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脑卒中患者vWF:Ag、vWF:GPIbR和vWF:C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值分别为7.8、6.4、6.2)(P<0.001)。脑卒中患者vWF:GPIbR与vWF:Ag、超敏CRP、Autar评分和住院天数呈较好的正相关。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GPIbR简单可靠,特异度高,准确性好。v WF:GPIbR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生,并能够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微球技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抗原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彬 何杨 +5 位作者 陆士奇 曲乐 徐梦乔 王琪 赵益明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5-241,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vWF抗原(vWF:Ag)的方法,探索其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包被抗人vWF单克隆抗体SZ29 IgG的微球捕获血浆vWF,再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克隆抗体孵育,结束后在流式细胞...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vWF抗原(vWF:Ag)的方法,探索其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包被抗人vWF单克隆抗体SZ29 IgG的微球捕获血浆vWF,再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克隆抗体孵育,结束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析。21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者用FC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同时检测血浆vWF:Ag,进行方法学间的评估。应用FCIA法检测61例脑卒中患者的初诊vWF:Ag水平,随访2年预后情况。结果:FCIA法检测血浆vWF:Ag的标准曲线拟合较好(R2=0.99),与ELIS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2种方法的偏倚为1.12%,95%一致性界限为(-45.06%,47.30%);经线性回归分析,FCIA法与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斜率=0.97,r=0.86,P<0.0001),且耗时短、灵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vWF:Ag、vWF:GPIbR和vWF胶原结合活性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8.36、8.71、6.22,P<0.01)。vWF:Ag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31,P<0.05),与改良Rankin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vWF:Ag不仅是ELISA法的有效补充,且快速灵敏,提高了对3型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脑卒中患者vWF:Ag水平升高预示着2年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差,长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微球技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检测
5
作者 李卫江 段金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9-501,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p5 3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 30例进行p5 3基因LOH检测。结果 :p5 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 目的 :探讨食管癌p5 3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 30例进行p5 3基因LOH检测。结果 :p5 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分别为 0 ,1 6 .7% (5 / 30 )和 6 3.3% (1 9/ 30 ) ,逐渐增高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杂合性缺失是食管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P53基因 杂合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6
作者 胡音音 卢庆文 +5 位作者 杜伟鹏 王菲 董娅 卢芳 李显博 刘红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年第8期956-963,共8页
目的分析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诺卡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23年2月诺卡菌培养阳性的32例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症状、基础疾病、病原菌鉴定、实验室检查、胸部C... 目的分析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诺卡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23年2月诺卡菌培养阳性的32例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症状、基础疾病、病原菌鉴定、实验室检查、胸部CT、临床诊断、治疗与转归。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诺卡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32例诺卡菌培养阳性的患者,8例判为定植,呼吸道定植率为29.17%。感染最常见的菌种是皮疽诺卡菌,其次是盖尔森基兴诺卡菌。24例感染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7~91岁,平均(59.46±18.59)岁。肺部感染者17例,多数伴有基础疾病,常见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5例)、支气管扩张(3例)、糖尿病(2例)、肺结核(2例)、艾滋病(1例),所有患者都表现出咳嗽、咳痰,半数以上伴发热。胸部CT表现以不同形状的高密度影最常见,其中斑片影最多(70.6%),58.8%的患者表现为结节影。皮肤软组织感染者7例,6例伴有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患、肾病综合征或局部穿刺、伤口污染史。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IL-6和血沉(ESR)升高者均在80%以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均为50.00%,58.33%的患者伴低蛋白血症。肺部皮疽诺卡菌感染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非皮疽诺卡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和P=0.03)。诺卡菌对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100%敏感,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0.0%),对多西环素的中介率最高(86.7%)。皮疽诺卡菌对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均在80%以上。半数以上患者采用基于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恶唑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23例(95.83%)患者好转出院。结论诺卡菌对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诺卡菌肺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胸部CT有助于诊断,及早识别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有效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PLT和FIB可能参与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皮疽诺卡菌 肺诺卡菌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