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tPAI-1、sICAM-1、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秋霞 杨莹 +2 位作者 杨淑晴 谢小培 范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西药组,以接受西药联合参附舒心汤治疗者为联合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PAI-1、sICAM-1及MMP-9变... 目的:探讨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西药组,以接受西药联合参附舒心汤治疗者为联合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PAI-1、sICAM-1及MMP-9变化情况,并探讨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间GRACE评分、SAQ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GRACE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tPAI-1、sICAM-1及MMP-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tPAI-1、sICAM-1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联合应用参附舒心汤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tPAI-1、sICAM-1及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舒心汤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A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秋霞 杨莹 +2 位作者 杨淑晴 谢小培 范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联素(A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3例(冠心病组),其中心血瘀阻证患者24例、痰阻心脉证患者28例、阳气虚衰证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联素(A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3例(冠心病组),其中心血瘀阻证患者24例、痰阻心脉证患者28例、阳气虚衰证患者18例和气阴两虚证患者2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ICAM-1和APN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sICAM-1为(270.26±10.11)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APN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脂联素 冠心病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军 孙军 +6 位作者 张东焕 陈笛 刘义锋 汪宁 张丽阳 张京铮 温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 min、65(47.0~122.5) min、100(78.5~131.5) 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串联病变 血管内再通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