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敏 任喜颂 +3 位作者 王东伟 申明慧 谢地 赵洛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12月对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 73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该院医务人... 目的:分析郑州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12月对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 73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该院医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为18.33%,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χ2=16.756,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0.320、154.243,P均<0.001)。高血压知晓率为86.45%,治疗率为76.49%,控制率为51.79%。心率越高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急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P=0.001)。结论:该院医务人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高,但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高血压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急性并发症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3 位作者 刘江波 赵晓宁 刘飞 李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目的:分析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 目的:分析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139例AMI患者按再灌注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n=78)与血栓抽吸组(n=61),溶栓组靶血管病变部位逆向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血栓抽吸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比较2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心功能变化,统计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近远期不良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结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无复流率为5.13%,低于血栓抽吸组的16.39%(P<0.05);②溶栓组CTFC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ST段回落率为94.87%,高于血栓抽吸组的78.69%(P<0.05);③溶栓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血栓抽吸组(P<0.05);④2组术后30 d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是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溶栓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可改善AMI患者血流灌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能存在预后改善作用;而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为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中溶栓系其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介入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免疫改善及血清miR-133a、miR-208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晓宁 刘志远(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6-861,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免疫改善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3a(miR-133a)、miR-208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院AMI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免疫改善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3a(miR-133a)、miR-208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院AMI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对照组(n=58)。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功能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miR-133a、miR-208b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 ICAM-1、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33a、miR-208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重组人尿激酶原首次联合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AMI患者血脂水平,拮抗炎症反应,抑制血清miR-133a、miR-208b释放,改善免疫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心肌梗死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9a-3p靶向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士锋 李永格 +3 位作者 魏浩 王海洋 高建步 冯怡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99a-3p调控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对心力衰竭(HF)大鼠模型心脏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0只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HF+miR-199a-3p组和HF组(n=15),选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99a-3p调控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对心力衰竭(HF)大鼠模型心脏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0只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HF+miR-199a-3p组和HF组(n=15),选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HF+miR-199a-3p组尾静脉注射miR-199a-3p类似物。检测各组miR-199a-3p、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JAK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F组miR-199a-3p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IL-6、TNF-α、JAK及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miR-199a-3p组miR-199a-3p明显高于HF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IL-6、TNF-α、JAK2和STAT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HF组,有统计学差异[1.67±0.11 vs 0.41±0.05,(13.62±1.47)%vs(28.34±2.75)%,(26.73±3.17)ng/L vs(38.21±4.09)ng/L,(25.56±2.98)ng/L vs(47.24±5.11)ng/L,1.82±0.16 vs 3.65±0.31,2.04±0.17 vs 3.89±0.33,P<0.05]。结论miR-199a-3p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缓解炎性反应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提高HF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细胞凋亡 转录激活因子3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晓宁 刘志远 +3 位作者 刘江波 李纲 周晓铎 张金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Sham组(n=12)、AMI组(n=12)和尿激酶原组(n=12)。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建模后,尿激酶原组大... 目的探究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Sham组(n=12)、AMI组(n=12)和尿激酶原组(n=12)。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建模后,尿激酶原组大鼠每天经尾静脉注射2.5 mg/kg尿激酶原,Sham组和AMI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最终各纳入10只大鼠。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升高(均为P<0.05);与AMI组比较,尿激酶原组LVEF升高(P<0.05),LVESD、LVEDD、LVESV和LVEDV明显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Mb、CK-MB、cTnI、α-SMA、collagenⅠ及TGF-β1、Smad3蛋白水平升高(均为P<0.05),Smad7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AMI组比较,尿激酶原组Mb、CK-MB、cTnI、α-SMA、collagenⅠ及TGF-β1、Smad3蛋白水平降低(均为P<0.05),Smad7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尿激酶原可能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脏重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心肌纤维化,保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压变异性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圆方 夏海娜 +1 位作者 高建步 冯文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评估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收缩压(SBP)的变异性(BPV)对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88例射血分数保留型HF患者,建立基线和3年随... 目的评估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收缩压(SBP)的变异性(BPV)对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88例射血分数保留型HF患者,建立基线和3年随访的数据库。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的SBP变异系数(SBP-CV),根据SBP-CV的三分位数(<10.3,10.3~12.4,>12.4)将患者分为3组,包括轻度(SBP-CV<10.3)、中度(SBP-CV为10.3~12.4)和重度(SBP-CV>12.4)BPV组。比较三组患者随访的MACCE风险,分析患者MACCE发生风险和BPV的相关性,并评估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188例BPV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BPV患者分别有74例(39.4%)、62例(33.0%)和52例(27.6%)。三组的年龄、吸烟、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和B型利钠肽等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平均随访(35.3±4.3)个月,失访18例(9.6%),共有76例MACCE,轻度、中度和重度BPV组分别有20例(10.6%)、24例(12.8%)和32例(17.0%)。中度和重度BPV组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BPV组(HR=3.729,95%CI:1.507~6.387,P<0.001),且随着BPV程度加重,MACCE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791,95%CI:1.230~3.04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HR=2.207,95%CI:1.339~4.181)、心房颤动(HR=2.115,95%CI:1.114~3.079)、B型利钠肽(HR=1.407,95%CI:1.332~3.096)、睡眠呼吸暂停(HR=2.135,95%CI:1.462~4.971)和中重度BPV(HR=2.769,95%CI:1.318~5.737)是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合并BPV的射血分数保留的HF患者发生MACCE的风险高,且随着BPV程度加重,MACCE发生率逐渐升高,BPV升高是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