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不良与冠状动脉炎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陈璐琳 杨廷杰 +7 位作者 孙猛 李新 郭一鸣 杨宇青 曹煜栋 李文哲 袁江淑 杨宏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冠状动脉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冠状动脉炎症在营养不良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之间的交互和中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42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计...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冠状动脉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冠状动脉炎症在营养不良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之间的交互和中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42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用新型营养指数(TCBI)和右冠状动脉近端周围的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分别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冠状动脉炎症。研究终点为MACE。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CBI和RCA-FAI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分析TCBI和RCA-FAI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通过中介分析评估RCA-FAI是否介导TCBI与发生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28例患者被纳入研究。RCA-FAI与TCBI呈负相关(r=-0.224,P<0.00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TCBI的每个标准差减量与RCA-FAI的2.20 HU增加相关(95%CI:-3.40~-1.19,P<0.001)。在平均2.15年的随访期内,发生了51例MACE。低TCBI/高RCA-FAI组发生MACE的风险是高TCBI/低RCA-FAI组的6.58倍(调整后HR=6.580,95%CI:2.237~19.360,P=0.001),且TCBI与RCA-FAI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中介分析表明,RCA-FAI介导了TCBI与MACE之间37.5%的相关性。结论营养不良和冠状动脉炎症对发生MACE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冠状动脉炎症部分介导了营养不良和MACE之间的关系。TCBI联合RCA-FAI有助于识别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炎症 新型营养指数 营养不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文化 李玉东 +1 位作者 杨守忠 毛绍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建步 李玉东 +2 位作者 杨守忠 李慧 张松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年1137例,将服用ACEI/ARB患者为研究组1348例,未服用ACEI/ARB者为对照组538例。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74.3%、75.0%和69.3%(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未测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更倾向使用ACEI/ARB,而女性、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测量LVE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中西部城市老年AMI患者约1/3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治疗,且10年间无明显改善,该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建步 李玉东 杨守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及应用益心舒胶囊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共517例。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共发现AMI合并焦虑患...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及应用益心舒胶囊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共517例。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共发现AMI合并焦虑患者102例,合并抑郁患者89例,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63例。将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益心舒胶囊。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RS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AMA、HRS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HAMA、HRS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心舒胶囊可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具有改善AMI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益心舒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玉东 冯文化 毛绍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PR水平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3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9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PR水平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3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9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有所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 (P<0 .0 5 )。 CRP>18m g/ L的患者 ,预后不良。结论  CRP是冠心病形成的危险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CR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组冠心病患者及PCI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2 位作者 张彦军 张力 张曙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另选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冠心病各亚组与对照组及PCI术后血清PAPP-A、IGF-1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高于术前(P<0.0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PAPP-A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PAPP-A、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妊娠相关蛋白-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
7
作者 毛绍芬 李玉东 毛秉豫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的构型报道不多,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室构型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门诊或住院原发...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的构型报道不多,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室构型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门诊或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95例,男51例,女44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6.3±5.2岁.本组根据年龄又分为<60岁41例和≥60岁54例两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房构型 左心室构型 心律失常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宁 张金盈 +2 位作者 李玉东 杨守忠 柴志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为MVD的患者210例,完全血运重建(CR)10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IR)10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 a,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 目的:比较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为MVD的患者210例,完全血运重建(CR)10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IR)10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 a,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和家族史、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诊断等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8个维度中,除总体健康状况外,术后1个月及术后1 a两组在躯体功能、机体疼痛、心理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躯体角色7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CR组这7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IR组(P<0.05)。结论:CR对MVD患者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多支病变 血运重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7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宁 李玉东 +2 位作者 杨守忠 柴志勇 张金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7例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我院心脏介入中心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7例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总结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7例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我院心脏介入中心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7例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静脉窦造影确诊,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的放置中4例采用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3例采用经左股静脉途径,7例中5例采用SwartzRS0长鞘增加贴靠稳定性。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电极曝光时间为(2.8±0.6)min,经左股静脉途径曝光时间为(3.2±0.3)min(P>0.05),7例患者均成功消融阻断旁道,平均放电时间(312±67)s,曝光时间(17±5)min。消融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3±11)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在电极放置、标测与消融的方法上有其特殊性,但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右侧旁道 永存左上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峰 李彬 李玉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患者血浆内皮素 1 (ET 1 )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 :测定EH伴LVH(EH +LVH组 ,n =30 )和不伴LVH(EH组 ,n =2 7)者缬沙坦治疗 2 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 (n =30 )的血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患者血浆内皮素 1 (ET 1 )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 :测定EH伴LVH(EH +LVH组 ,n =30 )和不伴LVH(EH组 ,n =2 7)者缬沙坦治疗 2 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 (n =30 )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 (LMI)及血浆ET 1水平。结果 :治疗前EH +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 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EH组比较 ,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LVMI及ET 1水平较高 ;LVMI与血浆ET 1浓度呈正相关 (r=0 .4 1 3,P <0 .0 5 )。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 +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 1水平均下降 ;EH +LVH组LVMI下降明显 (P <0 .0 1 ) ,EH组未有变化 (P >0 .0 5 )。结论 :ET 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 ,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浆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慧 高传玉 +4 位作者 李海剑 李玉东 杨守忠 毛绍芬 陶雅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组(G2组)及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氯沙坦治疗组(G3组)。G2、G3组持续给予胆固醇喂养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G3组内膜剥脱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氯沙坦10 mg/kg。3组均于6周后取兔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PARγ和PAI-1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PPARγ和PAI-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喂养6周后,3组之间内膜厚度(IT)、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IT/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IA/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8.700、69.100、133.200和97.500,P均<0.001)。3组之间PPARγ和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3.800、26.500、9.200和17.400,P均<0.05)。结论:氯沙坦可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改善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从而影响PAI-1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李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CHD患者和16例对照者的IGF-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Ⅰ...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CHD患者和16例对照者的IGF-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Ⅰ、Ⅱ、Ⅲ型斑块构成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型斑块组的IGF-1水平与Ⅰ型、Ⅲ型斑块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Ⅱ型斑块多发生于AMI和UAP患者中,Ⅱ型斑块者的IGF-1水平较高,斑块易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云枝 徐慧 冯文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5,11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 (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绞痛组 )和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组 )的CRP水平 ,同时选择 3 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 (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绞痛组 )和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组 )的CRP水平 ,同时选择 3 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3组被检者CR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含量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