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草素对卵巢癌细胞SKOV3/DDP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静 郭哲 +1 位作者 王秋宇 梁殿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是否逆转卵巢癌细胞SKOV3/DDP的顺铂耐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紫草素和顺铂的最佳作用条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及凋亡相关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目的:探讨紫草素是否逆转卵巢癌细胞SKOV3/DDP的顺铂耐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紫草素和顺铂的最佳作用条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及凋亡相关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P18、p-Rb、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顺铂,联合使用紫草素对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显著。此外,联用紫草素和顺铂可显著抑制细胞周期G_1/S转化,并增加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较于顺铂处理组,紫草素和顺铂联用组的cyclin D1、CDK2、p-Rb及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18、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紫草素可逆转卵巢癌SKOV3/DDP细胞的顺铂耐药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卵巢癌 顺铂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建敏 冯磊 张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预防复发,观察组患者在米非司酮预防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方预防复发...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预防复发,观察组患者在米非司酮预防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方预防复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中医体征积分、痛经评分和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SH、E2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和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SH和LH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低,E2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体征积分、痛经评分及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体征积分、痛经评分及CA12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体征积分、痛经评分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8.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提高妊娠率和生活质量,调节患者体内性激素和CA125水平,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 米非司酮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无创产前筛查非整倍体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史杨 时盼来 +5 位作者 白周现 吴庆华 焦智慧 姚利 吴玉 孔祥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根据筛查原因(高龄筛查组、唐筛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组、非高龄筛查组)进行组间NIPT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并对CMA检测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病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NIPT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总的阳性预测值为76.3%。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8%、75.0%和53.3%。经CMA分析确认,在101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病例中,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90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中,仍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6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2例NIPT提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经CMA检测存在CNV。结论:对于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同人群中高龄组的NIPT阳性预测值最为显著,临床上对于此类人群,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跟踪随访。CMA较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额外检出CNV,更能提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微阵列 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1通过靶向调节TET1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松 董莉丽 +4 位作者 孙丽 李刚 袁爽 王学博 王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91(miR-19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91及TET1的表达,检测转染miR-191 inhibitor后细胞TET1 mRNA的变化。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微小RNA-191(miR-19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91及TET1的表达,检测转染miR-191 inhibitor后细胞TET1 mRNA的变化。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ET1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NA-191与TET1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ET1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抑制miR-191可显著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上调TET1表达水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TET1是miR-191的潜在靶基因,miR-191对TET1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调控作用。结论 miR-19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TET1的表达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NA-191 TET1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实颗粒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虹 邹科 +3 位作者 张广敏 周新欢 徐小晶 雷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研究芪实颗粒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医院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152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 目的:研究芪实颗粒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医院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152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芪实颗粒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盆底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患者I临床痊愈率14.47%、显效率39.47%和总有效率90.79%均高于对照组的5.26%、21.05%、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尿垫试验和24h平均尿失禁,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Q-SF、PISQ-12量表评分,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息状态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和协调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实颗粒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效果倍增,为中医药联合局部功能训练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轻中度 芪实颗粒 盆底肌训练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博 闫振宇 +3 位作者 郝尚辉 孙丽 忽平 高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14-221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18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18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旁组织中IL-33均为低表达,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126例,低表达58例,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及棕褐色颗粒。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死亡共141例,未复发或死亡43例,其中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103例,低表达38例,未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23例,低表达20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IL-33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L-33呈现高表达,IL-33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L-3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CD_(44)V_6、nm23H_1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哲 朱全道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王喜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46例,低分化(Ⅲ级)25例)及其中46例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蛋白、CD44V6、nm23H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CD44V6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H1仅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225,P<0.05),CD44V6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Ecad、CD44V6和nm23H1可能直接参与子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浸润 转移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CD44V6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CD13与CD34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哲 史惠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CD13与CD34标记宫颈癌微血管的意义。方法:60例宫颈癌组织中,FIGOⅠ期32例,Ⅱ期28例;鳞癌45例,腺癌15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和CD34标记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Ⅱ期、有盆腔淋巴... 目的:探讨CD13与CD34标记宫颈癌微血管的意义。方法:60例宫颈癌组织中,FIGOⅠ期32例,Ⅱ期28例;鳞癌45例,腺癌15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和CD34标记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Ⅱ期、有盆腔淋巴转移及病理类型为腺癌的宫颈癌组织中CD13标记的MVD高于Ⅰ期、无转移病理类型为及鳞癌者(t=5.673,11.541和3.041,P<0.05),而CD34标记的MVD与宫颈癌的分期、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均无关(t=1.791,1.108和1.304,P>0.05)。结论:CD13标记的MVD可能更有助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血管密度 CD13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利多卡因治疗妊娠剧吐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爱兵 张军 +1 位作者 王秋宇 付风丽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治疗 妊娠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输卵管间质部梗阻42例体会
10
作者 蒋学禄 邱雪州 马万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宫腔镜 B超 输卵管间质部梗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化汤加味辅助治疗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及对CRP、WBC、Hb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徐晓英 陈丽珍 牛建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生化汤加味辅助治疗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2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分析早期生化汤加味辅助治疗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2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早期生化汤加味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1.85±0.23)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排净时间(4.45±1.21)d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31/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RP、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水平高于对照组,CRP、WBC、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三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三径(10.63±1.15)c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生化汤加味辅助治疗剖宫产后恶露不绝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Hb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汤 剖宫产 恶露不绝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