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地区棉花施钾效果及土壤钾素丰缺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黑志平 吴梅荣 宋江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4,共5页
经六年75个点的试验,棉花施钾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钾素对棉花有增强抗病、抗旱的作用。就目前的生产水平,土壤钾素丰缺指标为:速效钾含量小于125ppm为缺乏,125—155ppm为中等,大于155ppm为丰富。
关键词 棉花 钾肥 丰缺指标 土壤 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黑盲蝽象的寄主植物和越冬场所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典志 杜国忠 王淑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6-19,共4页
1987-1991年经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象在南阳的寄主植物有22科83种,其中野生寄主55种,栽培寄主28种。中黑盲蝽象的活动、危害、繁殖随守主植物的开花呈有规律的转移。越冬场所主要在加拿大蓬等杂草处。... 1987-1991年经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象在南阳的寄主植物有22科83种,其中野生寄主55种,栽培寄主28种。中黑盲蝽象的活动、危害、繁殖随守主植物的开花呈有规律的转移。越冬场所主要在加拿大蓬等杂草处。根据其转移规律和越冬场所,提出防治早春野生寄主上的一代若虫和棉田、豆田的四代成虫为主要措施。试验表明,防治后棉苗的受害株率减轻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黑盲蝽象 寄主植物 越冬场所 棉花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化和棉花株型栽培双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强学杰 余行简 杨新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共6页
南阳盆地是我省重要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原棉出口量占全省原棉出口的1/2。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麦和棉花生产得到长足增长,成为南阳地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是种植业中的两大优势作物。但是,当麦棉亩产跨入中产... 南阳盆地是我省重要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原棉出口量占全省原棉出口的1/2。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麦和棉花生产得到长足增长,成为南阳地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是种植业中的两大优势作物。但是,当麦棉亩产跨入中产水平后,单产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麦棉套种出现了保苗难、全苗难和早发难的问题。栽培上旱薄粗和稀大晚,棉花迟发、晚熟品质差,限制了棉花早熟高产;由于腾茬晚,造成小麦粗种迟播,往往翌春徒长,贪青倒伏,不仅制约了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化栽培 棉花 株型栽培 栽培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豆轮作少、免耕定位试验及示范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剑如 曹家林 杨富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8,11,共4页
少、免耕法已成为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新成果,发达国家应用免耕或少耕技术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日本岗山县的稻麦免耕法已经连续实践20多年。70年代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先后进行了免、少耕的研究、实施和... 少、免耕法已成为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新成果,发达国家应用免耕或少耕技术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日本岗山县的稻麦免耕法已经连续实践20多年。70年代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先后进行了免、少耕的研究、实施和推广,粮食、经济作物以及园田的优化栽培技术分别增加了免、少耕内容。为了能够因地制宜有效地采用少、免耕新技术,探讨其对南阳地区自然条件、土质、作物特点和生产手段等综合因素的适应性,扩大少、免耕作体系应用区域,开展了这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豆 免耕 轮作 少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肥地力的几项根本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安国 时向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8-29,共2页
土壤肥力,是各种作物要取得高产的基础。土壤肥力是由水、肥、气、热和微生物五项肥力因素构成。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们通过栽培技术,使这五项肥力因素得到协调,则作物根深叶茂,就能夺得高产。在这五项肥力因素中,土壤有... 土壤肥力,是各种作物要取得高产的基础。土壤肥力是由水、肥、气、热和微生物五项肥力因素构成。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们通过栽培技术,使这五项肥力因素得到协调,则作物根深叶茂,就能夺得高产。在这五项肥力因素中,土壤有机质起主导作用。近年,由于人口剧增,耕地锐减,加之推行联产责任制后,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复种指数逐步上升,当前我区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改春播为夏播,改单作为套作,见缝插针,搞一年多熟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培肥 施肥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豫麦17丰产稳产性分析
6
作者 郭希鹏 赵俊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27,共3页
豫麦17(原内乡182)是内乡农业试验站用偃大7406与南阳75—6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型小麦新品种。1987—1990年参加省、地区域试验,经三年36点次的试验,一致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品质佳。为了科学评价、合理利用豫麦17,我们对省、地... 豫麦17(原内乡182)是内乡农业试验站用偃大7406与南阳75—6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型小麦新品种。1987—1990年参加省、地区域试验,经三年36点次的试验,一致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品质佳。为了科学评价、合理利用豫麦17,我们对省、地两级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豫麦17 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