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洪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49眼)...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49眼)行2.0 mm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照组35例(41眼)行3.0 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能量及术中前房稳定性,于术后1 d、7 d观察角膜水肿、视力情况,同时于术前、术后7 d观察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散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6.43±1.03)s、(6.54±1.25)s,超声能量分别为(16.52±2.35)%、(15.94±3.53)%,两组间超声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均以1级为主,术后1 d、7 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7 d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术前角膜散光为(0.52±0.28)D,术后7 d为(0.56±0.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散光为(0.49±0.31)D,术后7 d为(0.72±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均为P<0.01);术后7 d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具有术中前房稳定性好,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促进视力迅速恢复,安全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同轴微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