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糖胞苷通过调控miR-126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晓媛 王波涛 党惠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是否可通过调控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糖胞苷处理;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是否可通过调控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糖胞苷处理;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26的表达量;分别将miR-126 mimics、antimiR-126转染至HL-60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标记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量。结果:阿糖胞苷可显著降低细胞增殖率(P<0.05),增高细胞凋亡率(P<0.05),抑制Ki67、p-PI3K、p-AKT表达(P<0.05),促进miR-126、Cleaved-caspase-3表达(P<0.05);转染miR-126 mimics后,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Ki6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转染anti-miR-126的作用与之相反;转染anti-miR-126可降低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并可促进p-PI3K、p-AKT的表达(P<0.05)。结论:阿糖胞苷可能通过上调miR-126表达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MIR-126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MRD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牛志莹 党惠兵 +1 位作者 岳磊 田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对患者的总体和亚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0岁的患者中,巩固治疗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5年累积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40.92%、63.51%(P=0.01);而≥40岁的患者则分别为23.61%、49.14%(P=0.00);诱导化疗早期缓解和晚期缓解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51%、41.33%(P=0.01);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治疗5年累积总生存(OS)率分别为23.65%、69.32%(P=0.00),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26.44%、52.30%(P=0.01)。接受PR-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74和60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PR-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allo-HS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6和62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allo-HS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是患者累积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染色体核型是患者累积LF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达MLFS后MRD状态和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总生存与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独立相关,而染色体核型则与患者累积LFS独立相关;对于中危中青年AML患者诱导化疗达MLFS后推荐接受allo-HSCT进行巩固治疗,尤其适用于<40岁且巩固治疗前MRD阳性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波涛 党惠兵 魏玉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6年8月收治初治伯基特淋巴瘤患儿共91例,采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针对不同... 目的:探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6年8月收治初治伯基特淋巴瘤患儿共91例,采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针对不同危险度患儿进行分层治疗,其中高危组加用利妥昔单抗;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和疗效,并评价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91例患儿随访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9.27±2.69)%和(87.16±2.30)%;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94.51±2.97)%和(84.60±3.40)%;高危组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低于中危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颌面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LDH>1000 U/L、骨髓肿瘤细胞比例>25%、器官受累部位>4个、St.Jude分期IV期、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是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是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化疗+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高危患儿随访5年EFS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疗效确切,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患者预后更差;而加用利妥昔单抗则更有助于改善高危患儿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伯基特淋巴瘤 化疗 利妥昔单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2R5C与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活性及Hsp90-GR信号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刘蕾 李海涛 +1 位作者 郑华月 党惠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PPP2R5C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靶向PPP2R5C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技术下调Molt-4细胞中PPP2R5C的表达,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17-DMAG组,其中阴性对照组转染si RN... 目的:探讨PPP2R5C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靶向PPP2R5C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技术下调Molt-4细胞中PPP2R5C的表达,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17-DMAG组,其中阴性对照组转染si RNA-NC,17-DMAG组使用终浓度为6.4μmol/L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DMAG处理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Ed U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比例,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SP9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结果:Molt-4细胞转染si RNA-PPP2R5C后,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si RNA-PPP2R5C组和17-DMAG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Ed U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P<0.05),G1期细胞比例减少而G2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此外,si RNA-PPP2R5C组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明显下调(P<0.05),17-DMAG组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也明显下调(P<0.05)。结论:下调PPP2R5C基因表达可抑制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的活性,使细胞发生G2期阻滞,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p90-GR信号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PPP2R5C 细胞活性 热休克蛋白90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MAFG-AS1靶向miR-335-3p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影响
5
作者 杨琪 王波涛 党惠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88-2591,共4页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性的恶性肿瘤,按病程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新型的治疗方式,研究其分子发病机制,可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1-3]。研究表明血液恶性肿瘤...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性的恶性肿瘤,按病程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新型的治疗方式,研究其分子发病机制,可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1-3]。研究表明血液恶性肿瘤中lncRNAs的异常表达参与其进展过程[4]。研究报道沉默lncRNA MAFG-AS1通过调控miR-3196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5]。敲低MAFG-AS1可通过调节miR-150-5p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6]。沉默MAFG-AS1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靶向治疗 新药研发 中老年患者 分子发病机制 异常表达 乳腺癌细胞 M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