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形成、演进及其时代特征——立足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先明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9,共16页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又非社会史莫属。在新史学建构的百年行程中,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交锋和交错递进,为现代学术史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学术研究取径上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相互碰撞和交锋中形成了相互摄取、相互融含和共进的景象。近代民族主义为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披染了浓重的时代特色,这也是其与旧史学——皇族或王朝史学的根本性分野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社会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拜占廷学发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志强教授访谈
2
作者 陈志强 孙丽芳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访谈主要涉及我国拜占廷学的建设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学后备人才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其二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趋势问题。陈教授介绍了作为我国拜占廷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 访谈主要涉及我国拜占廷学的建设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学后备人才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其二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趋势问题。陈教授介绍了作为我国拜占廷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提出要本着"三原"原则,严格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并强化与国际一流学府的联合培养机制。陈教授还比较详细地谈到我国拜占廷研究的发展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尚在奠基阶段的我国拜占廷学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层面的问题。在谈及陈教授的治学方法时,他笑称并未刻意划分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中的大问题或小问题,而是注重选择其中的一些"好"问题,即那些能够反映拜占廷史发展本质的要害问题。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治学经历详谈了研究中强化问题意识,选准研究的切入点等治学心得。他强调,寄希望于我国年轻的拜占廷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廷解释理论体系,进而在国际拜占廷学论坛上表达中国学者对拜占廷史发展的独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 研究生培养 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料、语言和理论:元史研究世界性和长时段的思考
3
作者 马晓林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元史研究的世界性,在史学界是公认的。如果从何秋涛(18241862)与巴拉第(P.I.Kafarov Palla-dius,1817-1878)的交往算起,超过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学术交流不绝如缕。这在中国史研究中独领风骚,学术遗产丰厚。洪钧首开引介域外文献之功,... 元史研究的世界性,在史学界是公认的。如果从何秋涛(18241862)与巴拉第(P.I.Kafarov Palla-dius,1817-1878)的交往算起,超过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学术交流不绝如缕。这在中国史研究中独领风骚,学术遗产丰厚。洪钧首开引介域外文献之功,屠寄有志于超越元史而编纂世界性的《蒙兀儿史记》。王国维的元史研究以文献学(西方称为语文学、历史语言学)贯通中西史学,使世界范围的学者得以顺畅对话。伯希和(Paul Pelliot)常称引的多桑、伯劳舍、屠寄、巴托尔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 元史 语言 巴拉第 蒙兀儿史记 理论 屠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笔谈)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朝光 金以林 +4 位作者 李金铮 周晓光 肖永明 沙武田 赵云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共32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本刊特邀汪朝光、金以林、李金铮、周晓光、肖永明、沙武田、赵云波七位教授总结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展出有关建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深度思考,希望能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开拓创新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历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题材电影的历史叙事模式研究——以《建军大业》为例
5
作者 孙聪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2,共5页
革命题材电影是常见的电影题材类型,肩负着讲述中国革命故事、传递革命精神、展现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等责任,对于传承与宏场中国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革命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主要以《建军大业》为例,重点对该片的历史叙... 革命题材电影是常见的电影题材类型,肩负着讲述中国革命故事、传递革命精神、展现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等责任,对于传承与宏场中国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革命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主要以《建军大业》为例,重点对该片的历史叙事模式进行了研究,包括分析其历史叙事类型及史诗风格,并对影片所采用的具体历史叙事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一些对电影创作思考,从而促进我国革命题材电影的革命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题材电影 历史叙事 《建军大业》 电影叙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治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共15页
两个南北朝所造成的南、北方隔离与差异,直接影响到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恰恰是在唐宋变革前后,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呈现南、北复合状态而非单一。这是深入探究考察中近古历史时应该予以格外注意的。第一个南北朝、隋及唐前期的历史是循着&... 两个南北朝所造成的南、北方隔离与差异,直接影响到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恰恰是在唐宋变革前后,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呈现南、北复合状态而非单一。这是深入探究考察中近古历史时应该予以格外注意的。第一个南北朝、隋及唐前期的历史是循着"南朝"、"北朝"两条并行的线索来发展演化的。隋及唐前期基本实行的是"北朝"制度,而后又在统一国度内实施了"南朝"线索与"北朝"线索的整合。到中唐以后整合完毕,国家整体上向"南朝化"过渡。第二个南北朝及其并行发展的两条线索,都确凿存在。南宋承袭唐宋变革成果,它所代表的南朝线索充当主流,辽夏金元反映的北朝线索也作用显赫。二者并存交融,先后经历元朝、明前期以北制为主导及明中叶为南制主导的三次整合,明后期最终汇合为一,此乃宋元明清历史的基本脉络和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南北差异 复合发展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高原(山)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以南北朝、隋唐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赓哲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自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山)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山)反应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出一个... 自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山)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山)反应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出一个较长适应期而免除其厄,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文章通过对北魏与吐谷浑的战争、隋炀帝西巡途中的大斗拔谷事件、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等史事的研究得出结论:高原(山)反应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忽视;举一反三,在研究低海拔民族与高海拔民族关系时,自然因素对人本身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纳入研究者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反应 预防和治疗 瘴气 忽视 高海拔 低海拔 举一反三 研究者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容教令出台——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看康熙帝政治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与容教令出台三者是连环关系,二次南巡眷顾传教士触发浙江禁教,再导致容教令的制订与颁布,就中康熙帝眷注传教士和允许传教的态度表露无遗。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考察,众所周知的南巡主要目的之外,...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与容教令出台三者是连环关系,二次南巡眷顾传教士触发浙江禁教,再导致容教令的制订与颁布,就中康熙帝眷注传教士和允许传教的态度表露无遗。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考察,众所周知的南巡主要目的之外,康熙帝为了使用西洋人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有着附加的一个目标——借机考察传教士的为人与技能。目的达到了,调查研究的施政手段亦运用得很成熟。就康熙帝个人讲,他在对天主教与反教臣民之间实行中庸之道的平衡政策,也是一种政治治理艺术。容教令颁布,宗教纠纷并未完结,地方官的反教事情终康熙之世亦未停止(康熙以后仍在继续)。究其原因,臣民反对外来的天主教是在"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又由于君统与道统分离,君统不能支配道统,至少不能完全支配道统,体现君统的皇帝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与道统不能协调一致,方针政策就不能贯彻到所有的领域,不能真正贯彻到基层政权的州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南巡 天主教 传教士 禁教 容教令 道统 君统 华夷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华南虎的历史变迁与人虎关系勾勒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志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利用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资料,复原湖南历史时期华南虎数量、分布的历史变化,勾勒不同时期的人虎关系。方法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结果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人虎接触的几率增大而逐渐增多,其中明清(1... 目的利用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资料,复原湖南历史时期华南虎数量、分布的历史变化,勾勒不同时期的人虎关系。方法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结果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人虎接触的几率增大而逐渐增多,其中明清(1368—1911)最多;湖南境内不仅山地和丘陵地区曾有虎分布,平原地区也曾有虎生存其间;湖南全境虎的数量在历史上某一时间断面都至少保持在数百只之多;虎患随时间逐渐增多、加剧。结论湖南全境历史上一直都曾生存有数量比较丰富的华南虎,其种群相对稳定,没有破坏性损失。人虎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人虎冲突有加剧的趋势,但并未达到威胁虎的种群生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华南虎 历史变化 人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福建华南虎种群的历史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志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5,共6页
利用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探讨福建地区自古以来在人类活动轨迹映射下的华南虎地理分布情况。采用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轨迹的延展而不断增多、扩散:史前主要在闽西中低山... 利用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探讨福建地区自古以来在人类活动轨迹映射下的华南虎地理分布情况。采用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轨迹的延展而不断增多、扩散:史前主要在闽西中低山丘陵区和近海的闽东地带;先秦至隋虎记录阙如,但虎有分布并且生存条件优越;唐至五代零星出现于闽北、闽东的山地;两宋至元闽北、闽东虎记录继续增加,并扩展至闽西、闽南,山地、平原都有;明清至民国虎记录遍及福建全境,平原、山地、沿海皆有。福建历史上华南虎分布广泛,遍及全省境域。在人类活动轨迹之内的分布涉及当前9个地级市及其所辖14个县级市、40个县(区),其中有12个市(县)是华南虎的典型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人类活动轨迹 华南虎 历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寺院经济研究——以南京八大寺公田租税纠纷与诉讼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孝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120,共14页
明代南京八大寺作为国家寺院,经历了明前期皇权保护与寺院经济强盛、明中后期税增租减与寺院经济萎缩、明后期清田定租与寺院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变化过程,其间曾爆发多次经济纠纷与诉讼,八大寺甚至陷入"寺废僧穷"、寺院经济衰... 明代南京八大寺作为国家寺院,经历了明前期皇权保护与寺院经济强盛、明中后期税增租减与寺院经济萎缩、明后期清田定租与寺院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变化过程,其间曾爆发多次经济纠纷与诉讼,八大寺甚至陷入"寺废僧穷"、寺院经济衰微的境地。八大寺寺田纠纷与诉讼以及寺院经济,一方面代表和反映了明代南京寺院经济的皇权强力护持的国家寺院经济特色和强盛状况,另一方面可以窥见整体上明代南京寺院经济衰微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京 八大寺 寺院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5世纪英国修道院编年史的写作特点及演变趋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5,共8页
14、15世纪英国修道院编年史不同于中世纪盛期的修道院编年史。这一时期的编年史家将史料选用范围拓宽到世俗世界,采用新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史学思想也有所转变,使修道院编年史的著作结构和写作体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修道院编年... 14、15世纪英国修道院编年史不同于中世纪盛期的修道院编年史。这一时期的编年史家将史料选用范围拓宽到世俗世界,采用新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史学思想也有所转变,使修道院编年史的著作结构和写作体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修道院编年史家的治史手法为后世所继承,对英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修道院编年史 写作特点 演变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书院腐败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永文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7期53-55,共3页
书院学术风气主要取决于其教学内容。就教育内容而言,清代先后出现过几类不同的书院。清朝入关不久,统治阶级还无暇顾及到书院。明末清初有些学者承明代书院讲学精神之余绪,陆续恢复了一些以讲求理学为目标的书院讲学,如孙奇逢讲学... 书院学术风气主要取决于其教学内容。就教育内容而言,清代先后出现过几类不同的书院。清朝入关不久,统治阶级还无暇顾及到书院。明末清初有些学者承明代书院讲学精神之余绪,陆续恢复了一些以讲求理学为目标的书院讲学,如孙奇逢讲学于百泉书院,李二曲讲学于关中书院,黄宗羲讲学于浙东各书院等。但随着统治者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它们的影响并没有传播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历史必然 腐败 教学内容 学术风气 教育内容 统治阶级 明代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文科教改的实践和反思——南开大学历史系实行“半工半读”的历史记忆
14
作者 魏宏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大学文科 历史记忆 半工半读 南开大学 实践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历史系 教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河南武安商人兴起的历史背景
15
作者 吴志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武安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典型商人集团,在明清时期的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形成商帮有多种因素,武安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物产,使这一地区具备了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明初大量的移民,又使这一地区生齿日... 武安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典型商人集团,在明清时期的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形成商帮有多种因素,武安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物产,使这一地区具备了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明初大量的移民,又使这一地区生齿日繁,而与之四方相邻的市镇的发展,集市的兴盛,社会经商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也使当地民众具有了一定的经营商业的理念,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多重冲击下,武安人才走上了商业贸易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安地区 历史背景 商人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书院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评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术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79,共2页
古代书院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评介彭术白新良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一书,近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于中国古代书院予以研究的新成果。书院的建设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自唐... 古代书院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评介彭术白新良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一书,近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于中国古代书院予以研究的新成果。书院的建设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自唐代之后,书院即迅速地在各地扩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院 发展史 新成果 计量史学 教育史 研究方法 发展趋向 元代书院 清初学术 学术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江南寺院侵占儒学田产现象探析——以胡文昭公墓据碑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伏琼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在元代江南地区寺院侵占学田的现象甚夥,其中寺院侵占由儒学管辖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墓地一事尤为瞩目。该文利用史志、碑刻史料,对胡瑗墓地纠纷进行个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寺院侵占学田现象作总体考察,指出在崇信佛教的前提背景下元统... 在元代江南地区寺院侵占学田的现象甚夥,其中寺院侵占由儒学管辖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墓地一事尤为瞩目。该文利用史志、碑刻史料,对胡瑗墓地纠纷进行个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寺院侵占学田现象作总体考察,指出在崇信佛教的前提背景下元统治者实行的佛教政策及管理制度是导致在释儒田产纠纷中相关政令低效和释强儒弱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释儒田产纠纷中地方士宦多倾向于站在儒学立场上行事,旨在帮助儒学与佛教争夺地区文化主导权以维系儒家文化的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 佛教 儒学 胡瑗基地 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8
作者 史讯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7-69,共3页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史讯1996年8月1日至4日,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自已故著名史学家明清史...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史讯1996年8月1日至4日,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自已故著名史学家明清史专家郑天挺先生创办以来,以郑老求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南开大学 明清时期 研究室 立储之争 日本 万历年间 历史研究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调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南进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5,共14页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被赋予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发展方向由江南转向苏北。事变后江南新四军遭受重创,但并未放弃对江南的经营,苏南、皖南与浙东均有新四军的活动。新四军在南进过程中遭到日伪军与国民党的双重阻击,迟迟未能在江南开创稳...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被赋予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发展方向由江南转向苏北。事变后江南新四军遭受重创,但并未放弃对江南的经营,苏南、皖南与浙东均有新四军的活动。新四军在南进过程中遭到日伪军与国民党的双重阻击,迟迟未能在江南开创稳定局面。至1944年前后,伴随发展战略的新一轮调整,新四军得以大规模南进至苏南与浙江,直至抗战结束。新四军南进过程中的种种调适,反映了中共在战争环境下以抗战大局为重的态度与高超的战略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南进战略 浙东抗日根据地 江南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酒史的“当代史”价值
20
作者 郭子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酒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消费品。中国酿酒、饮酒已有数千年历史,发展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消费文化。从考古学资料看,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出现了酿酒活动;各类典籍文献和卜辞铭文对酿酒饮酒活动亦有记录。传统社会,酒的社会功能由中上阶... 酒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消费品。中国酿酒、饮酒已有数千年历史,发展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消费文化。从考古学资料看,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出现了酿酒活动;各类典籍文献和卜辞铭文对酿酒饮酒活动亦有记录。传统社会,酒的社会功能由中上阶层的祭祀、宴饮逐渐扩展至平民阶层的日常消费,酒业经营活动日趋普遍,专卖与征税作为常态化的酒政被逐步确立并日臻完善,榷酒或酒税收入一度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代以来,随着商业转型和交通、技术、媒介的变迁,酒类生产消费逐渐突破原有地域限制,中国酒业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消费 地域限制 平民阶层 酒税 典籍文献 酿酒技术 国家财政收入 榷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