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烟雾与机动车尾气暴露建立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德富 叶园园 +5 位作者 章洪萍 侯润华 何耀军 张春云 胡杰英 陈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对比烟草烟雾(CS)暴露和机动车尾气(MVE)暴露两种方法构建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模拟程度。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CS组与MVE组,每组8只。CS组与MVE组大鼠分别采用CS或MVE暴露建立COPD模型。建... 目的对比烟草烟雾(CS)暴露和机动车尾气(MVE)暴露两种方法构建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模拟程度。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CS组与MVE组,每组8只。CS组与MVE组大鼠分别采用CS或MVE暴露建立COPD模型。建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炎性细胞数、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黏蛋白5AC(MUC5AC)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和气道病理变化;PAS染色检测气道杯状细胞增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组和MVE组大鼠的肺功能参数吸气阻力(RI)、肺总量(TLC)、肺静态顺应性(Cchord)均明显增高(P<0.05),而呼气流速参数FEV50/FVC明显降低(P<0.05);与MVE组相比,CS组大鼠的RI、TLC、Cchord均明显增高(P<0.05),FEV50/FVC降低(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CS组和MVE组大鼠平均肺泡截距(MLI)均高于对照组(P<0.05),CS组MLI高于MVE组(P<0.05)。CS组和MVE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以及IL-6、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S组中炎性细胞数、IL-6及TNF-α含量均高于MVE组(P<0.05)。肺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CS组和MVE组大鼠大气道杯状细胞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CS组杯状细胞数高于MVE组(P<0.05);CS组和MVE组BALF中MUC5A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S组大鼠BALF中MUC5AC含量高于MVE组(P<0.05)。结论应用CS或MVE暴露均可建立大鼠COPD模型,但CS暴露比MVE暴露能更好地模拟COPD急性加重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烟草烟雾 机动车尾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轴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蕊 王玲玲 +3 位作者 董家辉 叶园园 李德富 郭振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10-241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获得性T细胞免疫通过控制病毒感染和细胞因子风暴减轻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最重要的免疫特征是T淋巴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获得性T细胞免疫通过控制病毒感染和细胞因子风暴减轻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最重要的免疫特征是T淋巴细胞减少症,尤其是CD8^(+)T细胞减少。SARS-CoV-2感染靶细胞,激活先天和后天免疫系统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激活的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如IL-10和IFN-γ。IL-10反过来促进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过表达,从而抑制CD4^(+)T细胞的功能和分化。单核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CD8^(+)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抑制CD8^(+)T细胞抗病毒活性,导致COVID-19病情进展。本文将对PD-1/PD-L1轴在COVID-19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47型和KL64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特征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晴 王露霞 +7 位作者 卓超 郭振辉 陈金辉 孙朝晖 廖扬 肖斌 黄晓燕 吴玉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280株经PCR确认携带blaKPC的KPC-KP菌株。用wzi测序法进行荚膜血清型测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以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80株KPC-KP中168株为患者单一部位分离的菌株,另112株来自48例患者2~5个不同部位分离到菌株。168株荚膜血清分型以KL47型和KL64为主,分别占44.6%(75/168)和38.7%(65/168),其他荚膜血清型(KL10、KL12、KL19、KL27、KL28、KL105、KL110)占14.9%(25/168),3株(1.8%)菌株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112株KPC-KP中82株来自37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均为同一型,另30株来自11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为不同型;KL47型和KL64型分别为54.5%(61/112)和27.7%(31/112),其他荚膜血清型为12.5%(14/112),有6株(5.4%)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KL47型和KL64型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47和KL64型患者14 d及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株KL47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95.6%、97.8%和98.5%,MIC_(90)分别为16、2、8 mg/L;96株KL64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88.5%、91.7%和100%,MIC_(90)分别为16、2、4 mg/L。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相当(P>0.05),而替加环素对KL47和KL64型KPC-KP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该院KPC-KP荚膜血清型以KL47和KL64型为主。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对KL47具有更好的体外抗菌优势。KL64的高流行率、高耐药率可能带来临床难治愈及高死亡率,亟需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及临床流行病学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PC酶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合并感染及免疫支持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聪琳 肖盛华 +1 位作者 吉晶晶 刘志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30,共8页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而合并感染是其术后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由于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在内的不同病原感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均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此外,了解肝...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而合并感染是其术后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由于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在内的不同病原感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均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此外,了解肝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及时有效地防治移植术后并发的感染,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结局。目前,在移植后感染患者中应用胸腺肽α1、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乌司他丁等免疫调理药物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合并感染的特点、免疫功能变化及免疫支持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免疫监测 免疫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