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琳颖 李艳辉 +5 位作者 许京菁 张喻 谢婷婷 许育兵 单桂秋 周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PRP处理组及LPS+PRP+Compound C处理组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11c和M2型标志物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PRP处理组及LPS+PRP+Compound C处理组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11c和M2型标志物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经LPS处理后,不同处理时间(12 h、18 h和24 h)PRP对AMPK-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巨噬细胞AMPK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RP对TGF-β表达的作用。结果:LPS能显著降低CD206的表达量并显著增加CD11c的表达量(P<0.05),而加入PRP后,CD206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D11c的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对比,加入PRP干预12 h、18 h和24 h后,p-AMPK和p-ULK1蛋白明显增加,p-m TOR蛋白则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LPS+PRP组相比,加入Compound C后,CD206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CD11c的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0.05)。沉默巨噬细胞中AMPK的表达后,PRP对TGF-β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PRP可以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巨噬细胞极化 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龚英 艾丽飞热·艾麦提 何宗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6-2014,共9页
目的探讨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磁珠抗体的方法外周血分离纯化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100µmol/L的ARL67156处理NK细胞24h后,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NK细胞活化的信号通... 目的探讨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磁珠抗体的方法外周血分离纯化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100µmol/L的ARL67156处理NK细胞24h后,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NK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ELISA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分泌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CD107a脱颗粒;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的杀伤能力;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4只/组):PBS组、NK细胞组、NK细胞+ARL67156组,建立皮下胃癌荷瘤小鼠模型,尾静脉回输NK细胞,腹腔注射ARL67156,采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研究人原代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疗效。结果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表达(25.97±5.69)%的CD39分子;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处理后的NK细胞上调vav1、Syk等蛋白(P<0.05),同时促进NKG2D、DAP10、CD57、CD16等活化分子的表达(P<0.05),降低TIGIT、KIR等抑制性受体表达,促进NK细胞中IFN-γ、CD107a脱颗粒的分泌(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联合NK细胞组,MKN-45胃癌瘤体体积更小(P<0.05)。结论ARL67156通过vav1-Syk信号通路激活NK细胞,ARL67156在体外体内均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能力,能够为NK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NK细胞 胃肿瘤 CD39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梓璇 施琳颖 +1 位作者 李艳辉 单桂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80℃保存),D为病毒灭活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后-80℃保存)。用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1.5 J/cm^(2)的UVB光源对血小板进行病毒灭活。深低温保存后隔日定义为第1天,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3、5、7天取样检测血小板数量、质量、功能与代谢相关指标。使用全自动血常规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使用比色法观察低渗休克反应能力(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变化;使用Annexin V-FITC和CD62p-PE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激活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hromboelastogram test,TEG)检测功能变化,记录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值;使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乳酸变化。综合评估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扫描电镜中B、C、D组血小板伸出伪足数量增多,形状不规则,有明显激活现象;4组MPV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C、D组明显大于A、B组;4组HSR能力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C、D组明显不如A、B组;4组的CD62p和Annexin V阳性率中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组凋亡与激活现象最明显;组间MA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A、B组葡萄糖水平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乳酸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变化基本相反。综合分析,深低温保存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的有一定的影响,深低温保存过程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影响明显大于病毒灭活过程,但其功能和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核黄素/UV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的血小板进行深低温保存存在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病毒灭活 UVB 核黄素 光化学法 深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