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热射病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耿焱 陈丽羽 +2 位作者 李茹 马强 彭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热射病(HS)小鼠急性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假加热,n=8)、热打击(HS)组(n=32)、氯脒(CA)组(给予假加热及CA预处理,n=8)及热...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热射病(HS)小鼠急性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假加热,n=8)、热打击(HS)组(n=32)、氯脒(CA)组(给予假加热及CA预处理,n=8)及热打击+氯脒预处理组(HS+CA组,n=8)4组;HS组进一步按热打击结束后的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HS 0 h组、HS 3 h组、HS 6 h组和HS 9 h组,每组8只。另取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组、HS(9 h)组和HS+CA组,每组12只,用于观察216 h生存率。通过人工气候舱制备热打击小鼠模型,监测小鼠直肠温度(Tr),记录Tr达到42.9℃的时间。于热打击结束后根据分组时间点处死小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试剂盒检测血浆游离DN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瓜氨酸化组蛋白(Cit H3)和MPO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肝脏组织匀浆IL-1β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Nlrp3炎性小体激活水平。结果HS+CA组与HS组在热打击结束时热暴露时间和核心体温上升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CA组的生存时间与HS组相比延长(P<0.05)。热打击结束后3 h、6 h和9 h,HS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组织病理评分,血浆游离DNA和MPO-DNA浓度,以及肝组织Cit H3和MPO水平均随时间呈进行性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与HS组比较,HS+CA组肝细胞变性明显减轻,炎症明显缓解,肝窦少量淤血,无出血。抑制NETs释放可显著缓解热应激诱导的肝损伤(HS+CA组vs.HS 9 h组,P<0.001)。生存分析显示,HS+CA组小鼠生存率高于HS组(χ2=4.719,P<0.05)。HS+CA组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IL-1β表达水平低于HS组(P<0.001)。结论NETs在HS肝损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IL-1β信号通路介导热应激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中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肝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心肺康复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MRC评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涛 张建林 +4 位作者 李敏 童华生 余海洋 余飞 肖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心肺康复治疗对ICU获得性衰弱(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某院ICU住院的ICU-AW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照心肺康复治疗干预。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ICU住...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心肺康复治疗对ICU获得性衰弱(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某院ICU住院的ICU-AW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照心肺康复治疗干预。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ICU住院ICU-AW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制定并实施心肺康复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第1、4、7天MRC-score评分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患者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在机械通气第1天,两组患者MRC-scor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4、7天观察组MRC-score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模式下心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机体活动能力,并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整体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ICU获得性衰弱 心肺康复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凯锐 童华生 +1 位作者 周泉 孙朝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5-983,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利用UALCAN平台分析TCGA及CPTAC数据库中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GALNT2基因的表...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利用UALCAN平台分析TCGA及CPTAC数据库中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GALNT2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M-plotter网站对肺腺癌中GALNT2表达量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cBioportal在线分析工具分析GALNT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突变情况;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相关蛋白网络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GALNT2的mRNA表达及DNA拷贝数变异(CNV)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UALCAN平台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GALNT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但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cBioportal在线分析工具结果显示,在503例肺腺癌样本中共有52例样本发生GALNT2基因变异,变异率约为10%。KM-plott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ALNT2高表达组及GALNT2变异组的总体生存期短于GALNT2低表达组及无变异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LNT2高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8,P=0.01)。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GALNT1、RAB6A、RAB6B、DYNC1H1、DYNC1LI1、DCTNs、CAPZAs及多种黏蛋白与GALNT2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有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O型糖基化、细胞器微管运输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GALNT2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具有较高的基因变异频率,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基因 GALNT2 数据挖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强度对重症中暑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达 彭娜 +4 位作者 刘帅 童华生 唐柚青 刘靖华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C组的NE-SFI值均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合并DIC组患者的血清dsDNA、MPO、CitH3水平[分别为(372.93±135.77) ng/ml、(108.32±38.58) pg/ml、(600.18±183.74) ng/μl]明显高于HS未合并DIC组[分别为(30.14±7.01) ng/ml、(56.39±34.64) pg/ml、(320.26±89.60) 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第1~3天的NE-SFI值与发病第1天的dsDNA、MPO、CitH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病第2天的NE-SFI值对HS合并DIC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为0.921(95%CI0.820~1.000,P<0.001)。结论 NE-SFI可作为早期诊断HS并发DIC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抑制肺血管内皮糖萼降解改善重症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3
5
作者 丁程佳 陀劲 +4 位作者 曹晶晶 黄洁恩 刘超帆 童华生 陈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调控血管内皮糖萼异常,改善重症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血必净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伊文思蓝(EB)法测定。采用高温高湿[温度(40±2)℃,湿度65%±5%]打...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调控血管内皮糖萼异常,改善重症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血必净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伊文思蓝(EB)法测定。采用高温高湿[温度(40±2)℃,湿度65%±5%]打击60 min制备中暑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大鼠于造模前连续3 d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 ml/kg,2次/d)。各组大鼠于造模后2 h行麻醉处理并取材,记录肺湿/干重比,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EB法测定肺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血管表面透明质酸(H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磷脂酰肌醇聚糖-1(Glypican-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等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水平。结果血必净可下调肺湿/干重比,减少蛋白渗出,改善肺血管通透性(P<0.01),减轻肺组织损伤(P<0.01),减少肺血管表面HA、Syndecan-1、Glypican-1降解(P<0.01),增加肺血管连接蛋白VE-Cadherin、Occludin的表达(P<0.01),调控黏附蛋白VCAM-1、E-selectin的过度表达(P<0.01),下调TNF-α、IL-6及HPA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血必净可减少HPA、改善糖萼崩解、修复肺血管完整性、减轻细胞连接损伤、下调黏附分子表达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缓解重症中暑所致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血必净注射液 糖萼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