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
作者 郭兴华 陶季芳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236-237,共2页
以学院与企业合作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航海类专业教育的合理运用,深入了解了船东企业对船员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应与企业共同商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的船员培... 以学院与企业合作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航海类专业教育的合理运用,深入了解了船东企业对船员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应与企业共同商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的船员培训大纲建立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船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借鉴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汤国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89-91,共3页
我国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所持的适任证书国际通用,职业能力符合国际标准,这种成功经验值得各类高职院校借鉴。文章阐述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课程观与课程模式,提出了对高职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航海技术专业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肖金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36,共3页
传统的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效果差,发生碰撞次数较多,为此设计一种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利用船舶操纵性的网络分析模型充分分析船舶航行中的干扰项,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模型,并设定船舶操纵系... 传统的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效果差,发生碰撞次数较多,为此设计一种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利用船舶操纵性的网络分析模型充分分析船舶航行中的干扰项,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模型,并设定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目标,以此实现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实验证明,此次设计的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比传统方法控制后的发生碰撞次数少,证明了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具备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安全技术 全驱动 操纵系统 防撞 干扰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变化特征及与局地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亚新 邱新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存在4个TC高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附近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其中关岛附近洋面TC发生数最多,是TC发生的一个主要源地。TC生成位置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局地SST存在密切的关系,局地SST升高,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反之,则偏东、偏南。同时发现,TC生成位置西北边界与月平均SST的27.5℃等温线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绝大多数TC都发生在月平均SST≥27.5℃的海区。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强,路径偏东偏南,可导致影响我国南部海区和日本东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弱,路径偏西北,可导致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生成位置 变化特征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站雷达与AIS引导的水面无人艇遥控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爱国 刘锡祥 吴炜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67,共7页
针对无人艇进行海面监测、海难搜救等具体任务需求,以现有小型舰船及动力操控设备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水面无人艇导航与控制遥控系统。系统中路径规划/航迹监控模块可根据基站先验地理信息的路径规划及预设极限可航范围监控航行轨迹... 针对无人艇进行海面监测、海难搜救等具体任务需求,以现有小型舰船及动力操控设备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水面无人艇导航与控制遥控系统。系统中路径规划/航迹监控模块可根据基站先验地理信息的路径规划及预设极限可航范围监控航行轨迹;危险评价/操控决策模块对雷达跟踪数据及AIS参数的实时分析,获取艇周目标与无人艇的碰撞危险评价,给出无人艇试操纵避让方案;信息交互模块利用4G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艇上传感器与遥控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艇载工控机终端响应模块在收到指令后,仿云台控制利用PELCO-D协议驱动艇上车舵设备。基于某江域的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基站与艇数据交换可靠,艇车舵系统能有效响应遥指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跟踪 自动识别系统 无人艇 航姿参考系统 遥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网式罗经航向数字复示与方位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爱国 吴炜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6,67,共6页
为降低能耗及制造成本,提高便携性和驾驶台集成度,通过对船用陀螺罗经信号转化、IEC61162(船用仪器数字接口IEC标准)和角位移数字测量方法的研究,提出利用陀螺罗经数字输出与以角度传感器为基础的数字化舷角测量终端相结合的航向复示与... 为降低能耗及制造成本,提高便携性和驾驶台集成度,通过对船用陀螺罗经信号转化、IEC61162(船用仪器数字接口IEC标准)和角位移数字测量方法的研究,提出利用陀螺罗经数字输出与以角度传感器为基础的数字化舷角测量终端相结合的航向复示与方位测量系统.该系统给出利用串口通信采集罗经航向数据的方法,滑阻式角度传感器数据输出方法,航向及电子方位线虚拟仪表设计方法、误差补偿与标定方法以及数据有线及无线网络共享方法.样机实测结果与传统机电分罗经测量结果比对,精度高于直接测读结果;该方案对数字化罗经工程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螺罗经 角度传感器 串口通信 虚拟仪器 方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模型及数据接口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涛 贾立校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3,共3页
针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模型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进行研究。设计AIS数据接口和PC机接口之间的硬件转换电路,运用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芯片的串口通信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完成对AIS信息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 AIS模型 数据接口 转换电路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航母公园涉水工程方案通航风险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郭云龙 +1 位作者 薛仕中 冯爱国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3-227,共5页
为保障南通航母公园涉水工程顺利实施,根据长江口特定的水文、气象,及通航环境特点,论证"明斯克"航母系泊港池、临时通道及围堤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涉水工程施工及拖带航母进港的通航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 “明斯克”航母 涉水工程 拖带作业 通航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智能体信息融合船舶避碰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芳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在狭窄海域中,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避免船舶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相应人员和财产损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信息采集、处理、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多个船舶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自动化碰撞避免成为了可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 在狭窄海域中,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避免船舶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相应人员和财产损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信息采集、处理、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多个船舶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自动化碰撞避免成为了可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船舶碰撞避免决策模型。该模型包含有船舶智能体、VTS智能体及3个融合层次。通过该模型,在同一海域不同船舶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协作,实现更加精确和经济的船舶碰撞避免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信息融合 碰撞避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自主航行设备导航技术研究
10
作者 刘芳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X期61-63,共3页
近年来,雷达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器人技术中,尤其在海上机器人障碍规避机制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海上设备的自主航行,需要将雷达信号分析技术与目标探测技术相结合。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自主航行设备的模型,... 近年来,雷达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器人技术中,尤其在海上机器人障碍规避机制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海上设备的自主航行,需要将雷达信号分析技术与目标探测技术相结合。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自主航行设备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将射程谱的最优估计转换为多目标信息,同时能够基于雷达信噪比信息,实现雷达功率谱预测。本文对该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证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实现海上障碍的有效探测,帮助海上设备实现自主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自主航行 障碍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风险预测的船舶引航任务分级管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云龙 胡甚平 +2 位作者 轩少永 李伟 曹久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3-69,共7页
为加强引航安全,实现引航任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级。基于引航风险的物理属性,从被引船舶和环境2方面入手,辨识船舶引航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考虑引航任务风险的动态特性和风险因素间的网络结构关系,引入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为加强引航安全,实现引航任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级。基于引航风险的物理属性,从被引船舶和环境2方面入手,辨识船舶引航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考虑引航任务风险的动态特性和风险因素间的网络结构关系,引入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模型预测得到的引航任务风险值,对其进行分级管理。以青岛港2002—2011年10 a间的引航事故数据为基础,应用模型对港口的引航任务进行预测,据此确定风险大小与引航员等级的匹配标准。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预测得到的引航任务动态风险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根据风险大小对引航任务进行分级管理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航任务 分级管理 动态风险 预测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wtie和RCM的大型海工平台拖航作业风险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伟 胡甚平 郭云龙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对平台拖航风险有效地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领结法(Bowtie)和改进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风险控制方法。在对大型海工平台拖航作业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owtie模型对拖航作... 为对平台拖航风险有效地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领结法(Bowtie)和改进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风险控制方法。在对大型海工平台拖航作业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owtie模型对拖航作业系统风险进行辨识,形成初步的风险应对措施,利用失效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法对系统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对风险等级较高的故障模式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分析,并利用逻辑决断的方法,得出相关的风险预控措施及事故缓解措施。经拖航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对拖航作业每一个重要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提升拖航作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平台 拖航 领结法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风险预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矿海上运输安全风险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建军 金永兴 +1 位作者 胡甚平 郭云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5,共9页
基于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的定义,将具有类似特性的铝土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海上运输风险的研究现状,评述2类研究方法——船舶与海洋工程方法和系统安全工程方法,探讨货物含水量及其本质物理属性作为热点的研... 基于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的定义,将具有类似特性的铝土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海上运输风险的研究现状,评述2类研究方法——船舶与海洋工程方法和系统安全工程方法,探讨货物含水量及其本质物理属性作为热点的研究脉络,研讨作为承载工具的船舶适装性及其稳性特征,论述自然环境对船舶和货物的影响,探究船舶营运的全过程风险,归纳了有关流态化机理的研究结论。铝土矿安全运输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国际航运业对铝土矿船运时的流态化机理尚不清晰、研究方法不足、应对措施不强,展望未来应开展以下工作:健全铝土矿海上运输监管机制、强化铝土矿与散货船的耦合机理研究、开展铝土矿运输船舶营运的过程风险研究、推进铝土矿海运安全风险管理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铝土矿 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 安全风险 耦合机理 过程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六号”进江拖航的通航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伟 薛仕中 +1 位作者 汤国杰 冯爱国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根据长江口特定的水文、气象及通航环境特点,考虑拖船配置的合理性、航道水域的适应性等方面因素,对大型钻井平台"勘探六号"进江拖航方案进行论证分析,系统分析"勘探六号"进江拖航的主要通航安全风险,提出相关的建... 根据长江口特定的水文、气象及通航环境特点,考虑拖船配置的合理性、航道水域的适应性等方面因素,对大型钻井平台"勘探六号"进江拖航方案进行论证分析,系统分析"勘探六号"进江拖航的主要通航安全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钻井平台 拖航 风险评估 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亚新 夏剑东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为掌握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利用2006—2015年热带气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5°N^20°N的纬度带内,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以东海面和关岛附近... 为掌握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利用2006—2015年热带气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5°N^20°N的纬度带内,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以东海面和关岛附近海面是主要发生源地;平均每年发生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TS)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3.5个,较常年平均偏少;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为主,占所有路径出现频数的80%以上,其中转向路径频数最多;热带气旋的移速与纬度关系密切,在东风带中移速较慢,进入西风带中移速加快;平均每年约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少于常年平均;热带气旋 10级和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平均值分别约为100n mile和200n mile;热带气旋最大波高与其强度关系密切,中心气压低于950hPa的强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在8m以上,出现狂浪和狂涛的概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上交通风险成因耦合作用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立校 胡甚平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有效降低水上交通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对风险的成因及因素间的耦合作用进行诊断和研究。在对水上交通风险的成因及因素间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构建水上交通风险成因耦合作用的诊断模... 为有效降低水上交通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对风险的成因及因素间的耦合作用进行诊断和研究。在对水上交通风险的成因及因素间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构建水上交通风险成因耦合作用的诊断模型。结合水上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算例应用,推理人员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不同因素间的耦合作用对风险的影响,并根据事故后果诊断风险成因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对水上交通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比单因素强;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耦合作用对水上交通风险的影响比较突出,且船舶因素对水上交通事故后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交通 风险成因 耦合作用 贝叶斯网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记忆量测噪声在线估计的Kalman改进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锡祥 徐晓苏 冯爱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6-770,共5页
针对有限记忆量测噪声在线估计算法中,新息残差序列对渐变噪声的统计滞后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息变化率构建算法.该算法利用当前统计周期内新息绝对值的均值与前一统计周期内新息均值的绝对值构造新息变化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新息变... 针对有限记忆量测噪声在线估计算法中,新息残差序列对渐变噪声的统计滞后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息变化率构建算法.该算法利用当前统计周期内新息绝对值的均值与前一统计周期内新息均值的绝对值构造新息变化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新息变化率作为量测噪声估计阵修正因子的改进算法.仿真比较了在无噪声变化、噪声突变与噪声渐变3种不同情况下,算法改进前后的滤波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留对突变噪声有效检测的同时,提高了对渐变噪声的检测速度,从而提高了有限记忆量测噪声在线估计算法对量测噪声阵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息残差 新息变化率 量测噪声 有限记忆滤波器 KALMAN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铜鼓航道失控船舶对海底管道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仓龙 冯爱国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72,共6页
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中的管线工程穿越深圳铜鼓航道,该航道交通流密度大,航道中的船舶一旦在管线附近失控,将对海底管线构成较大的威胁。对此,通过构建船舶失控漂移计算模型,就铜鼓航道中对海底管线构成威胁的危险失控区域进行计... 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中的管线工程穿越深圳铜鼓航道,该航道交通流密度大,航道中的船舶一旦在管线附近失控,将对海底管线构成较大的威胁。对此,通过构建船舶失控漂移计算模型,就铜鼓航道中对海底管线构成威胁的危险失控区域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海底管线附近水域危险失控区域范围。分析结果可为铜鼓航道中的失控船舶采取有效措施免除对海底管道造成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海底管道 失控 失控漂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证据推理的港口水域交通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伟 胡甚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3,共4页
针对港口水域(Port Water Area,PWA)交通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及评估指标客观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引入信息熵权法,基于对各种不确定信息熵的计算获得客观权重,进而建立基于熵权证据推理(Evidential Reasoning,ER)... 针对港口水域(Port Water Area,PWA)交通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及评估指标客观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引入信息熵权法,基于对各种不确定信息熵的计算获得客观权重,进而建立基于熵权证据推理(Evidential Reasoning,ER)的评估模型.以台州港PWA交通环境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水域 信息熵 证据推理 交通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辅助姿态计算的捷联陀螺罗经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爱国 徐晓苏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给船舶提供可靠的航向信息,提高系统集成化及数字化程度,降低设计成本及机械复杂度,提出利用四元数法对GPS及捷联惯性器件输出的数据进行解算,设计基于捷联惯导系统姿态计算的免施矩罗经方法.通过分析以GPS及捷联惯性器件数据确定初... 为给船舶提供可靠的航向信息,提高系统集成化及数字化程度,降低设计成本及机械复杂度,提出利用四元数法对GPS及捷联惯性器件输出的数据进行解算,设计基于捷联惯导系统姿态计算的免施矩罗经方法.通过分析以GPS及捷联惯性器件数据确定初始姿态矩阵、利用罗经法进行精对准及修正角速率计算、惯性器件数据坐标系转换、角增量计算、四元数更新、姿态矩阵更新、姿态计算等系列算法,给出用串口采集及处理GPS数据和微惯性器件数据的方案,设计算法实现的软件流程.仿真分析表明,系统启动时间短,输出结果稳定,误差在商船允许范围内,虚拟仪表显示实时、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系统 姿态解算 GPS参数 四元数 陀螺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