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 |
连登岗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
|
“大学生创业”的五大瓶颈 |
林桔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
2002 |
25
|
|
3
|
林徽因徐志摩“恋情”考辨 |
陈学勇
王一力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3
|
|
4
|
《诗经》——地域文化的渊明之光 |
陈春保
高金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5
|
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
朱成祥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6
|
《野草》的文体颠覆及辩正 |
王志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7
|
论语文教学策略的树人效应 |
时金芳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8
|
论浅草—沉钟社的个性主义思想 |
秦林芳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9
|
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
刘柏林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0
|
论路遥文学的独特魅力 |
王春云
|
《学术论坛》
|
2002 |
6
|
|
11
|
自然环境的生态优越与盛唐山水诗派的生态取向 |
王志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2
|
略论二司命的祭祀对象及命名来源 |
许富宏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4
|
|
13
|
文学批评性情参与的学理依据 |
王志清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4
|
中国文学批评的德本精神及本体意义 |
王志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5
|
明代戏剧对《夷坚志》的改编再创作 |
张祝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论李广田20世纪40年代的新诗批评 |
秦林芳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1
|
|
17
|
传统的复归——梁实秋后期文艺思想及前后转变原因初探 |
顾金春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8
|
法律语言中的灰色信息探因 |
聂莉娜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3 |
1
|
|
19
|
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 |
朱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20
|
句子的否定和句子的局部否定 |
孙汝建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