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腔骨前肌肌球蛋白ATP酶的酸碱法组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道立 张艳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7-9,共3页
家兔腔骨前肌肌球蛋白ATP酶的酸碱法组化研究朱道立,张艳红(南通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系,江苏226007)运用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法检测哺乳动物骨胳肌的肌纤维型,自1955年PadyKula与Herman建立钙钴法 ̄[... 家兔腔骨前肌肌球蛋白ATP酶的酸碱法组化研究朱道立,张艳红(南通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系,江苏226007)运用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法检测哺乳动物骨胳肌的肌纤维型,自1955年PadyKula与Herman建立钙钴法 ̄[1]以来,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肌纤维型 ATP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腹侧中脑移植入震颤麻痹症模型鼠靶区与非靶区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朱道立 黄镇 +2 位作者 倪恒建 徐慧君 武义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用6-羟基多巴胺注入SD鼠右侧被盖腹侧区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症动物模型.毁损后3~5周,用胚龄15d的胚鼠腹侧中脑混悬液植入模型鼠靶区──纹状体与非靶区──黑质、丘脑等部位.动物存活8~12周后处死,于尾壳核、黑... 用6-羟基多巴胺注入SD鼠右侧被盖腹侧区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症动物模型.毁损后3~5周,用胚龄15d的胚鼠腹侧中脑混悬液植入模型鼠靶区──纹状体与非靶区──黑质、丘脑等部位.动物存活8~12周后处死,于尾壳核、黑质及丘脑均可见有存活的移植区.移植区内均可见TH免疫阳性细胞.本实验表明,用胚腹侧中脑移植入震颤麻痹症模型鼠靶区及非靶区,移植物均能存活、生长并发挥其功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脑移植 胚腹侧中脑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