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油鉴伪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易枚 陈彬 +5 位作者 丁红梅 慕妮 范博望 胡雨 樊青青 任翊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橄榄油因其营养价值、销售价格较其他油脂要高,受利益驱使出现的橄榄油掺假现象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油脂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综述了橄榄油鉴伪的现有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无损快速检测方法、基于特征指标的检测方法、基于各种... 橄榄油因其营养价值、销售价格较其他油脂要高,受利益驱使出现的橄榄油掺假现象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油脂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综述了橄榄油鉴伪的现有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无损快速检测方法、基于特征指标的检测方法、基于各种组学技术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现状,旨在为效率更高、适用性更强及精准度更高的橄榄油鉴伪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脂质组学方法对橄榄油的主要成分-甘油酯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橄榄油中的特征甘油酯成分;通过风味组学方法对橄榄油中的微量特征成分-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得到特征挥发性成分标志化合物,建立橄榄油的特征身份指纹图谱库,以此对其真伪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鉴伪 无损检测 特征指标 组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Q-Orbitrap/MS技术鉴定阿哌沙班片的有关物质
2
作者 吕广云 姚奕然 +2 位作者 徐丹洋 王舒 肖蓓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9,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研究阿哌沙班片中的有关物质。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3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4.5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阿...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研究阿哌沙班片中的有关物质。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3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4.5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阿哌沙班片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有关物质的母离子及碎片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并解析鉴定有关物质的结构。在所建立的条件下,阿哌沙班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出阿哌沙班片及其强制降解试验样品中30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11个为已知杂质,其余19个为新鉴定的未知有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阿哌沙班的生产工艺控制和质量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哌沙班 有关物质 结构鉴定 UHPLC-Q-Orbitra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煜 龚号迪 +2 位作者 张龑 赵贝贝 陈志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132,共5页
富含淀粉的食物在油炸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建立了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提取、纯化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油炸食品经水提后正己烷脱脂、Carrez试剂净化除蛋白、C18固相萃取柱纯化得到丙烯酰胺提取液,再... 富含淀粉的食物在油炸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建立了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提取、纯化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油炸食品经水提后正己烷脱脂、Carrez试剂净化除蛋白、C18固相萃取柱纯化得到丙烯酰胺提取液,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比例、柱温、流速、进样量对丙烯酰胺分离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色谱分离条件:检测波长195 n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20∶80),柱温45℃,流速1. 0 m 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丙烯酰胺的检出限为5μg/kg,相对标准偏差在0. 5%范围内,薯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8. 5%~90. 6%之间,该法能有效、快速测定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食品 丙烯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翊 范博望 +3 位作者 胡雨 慕妮 樊青青 周易枚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36-40,55,共6页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为(4.77±0.44)μg/kg(k=2)。指...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为(4.77±0.44)μg/kg(k=2)。指出,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和前处理过程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提出,在日常检验过程中,应通过使用精度更高的量器、选择合适的标准曲线浓度范围、规范标准溶液配制过程等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水产品 氯氰菊酯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面条的制作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煜 龚号迪 +1 位作者 赵贝贝 陈志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37,共4页
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制作香菇多糖面条。研究了香菇多糖添加比例对面条品质的影响,测试了香菇多糖面条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香菇多糖添加量0.5%,添加香菇多糖的面条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 面条 香菇多糖 质构 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酱中4种苏丹红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晓宏 杨俊 +1 位作者 周楠 史玉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6-1338,共3页
苏丹红,又名"苏丹",是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油性化工染料,被广泛应用于油、蜡的增色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方面。由于苏丹红染色后的食品颜色鲜艳且不褪色,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和食欲,一些不法商家非法添加苏丹红染料于辣椒酱、火锅底料... 苏丹红,又名"苏丹",是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油性化工染料,被广泛应用于油、蜡的增色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方面。由于苏丹红染色后的食品颜色鲜艳且不褪色,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和食欲,一些不法商家非法添加苏丹红染料于辣椒酱、火锅底料等辣椒制品中。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偶氮类 辣椒制品 突变性 毒理学研究 非法添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火锅底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辐照肉制品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彪 周小兰 +2 位作者 王琳琳 尤嘉 陈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6,57,共5页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净化处理,建立辐照肉制品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2-dodecylcyclobutanone,2-DCB)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净化处理,建立辐照肉制品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2-dodecylcyclobutanone,2-DCB)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GPC净化及氮吹浓缩等步骤处理后,利用G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DCB在质量浓度10~1 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383 709.18x-4 686.41,相关系数为0.998 3;25、100、400μg/kg 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5.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8、6.0μg/kg。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批量处理,同时具有较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辐照肉制品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2-十二烷基环丁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工艺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易枚 吴达 +5 位作者 蒋林惠 樊青青 石敏 胡雨 任翊 周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5,共7页
旨在从不同芝麻油成品中找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芝麻油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市售的压榨与水代法两种加工工艺生产的共10个品牌一级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鉴别两种工艺芝麻油中共有的... 旨在从不同芝麻油成品中找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芝麻油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市售的压榨与水代法两种加工工艺生产的共10个品牌一级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鉴别两种工艺芝麻油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个品牌压榨芝麻油中共检出49种风味物质,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醇类、酮类、吡咯类、吡啶类等化合物;3个品牌水代法芝麻油中共检出61种风味物质,其中30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酮类、吡啶类、吡咯类、醇类、醛类等化合物;两种工艺生产的芝麻油中存在13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愈创木酚、芝麻酚、2-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羟基-5-甲基苯乙酮、1-(5-甲基吡嗪-2-基)-乙酮、5-甲基呋喃醛、2-吡咯甲醛、3-糠醛、(1S,2S)-1,2-二(吡啶-4-基)乙烷-1,2-二醇、2-乙酰基吡咯、3-呋喃甲醇。综上,不同工艺、品牌芝麻油中存在共有挥发性成分,可作为芝麻油的特征标志物,用于芝麻油掺伪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挥发性成分 压榨 水代法 风味物质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ZIF-8纳米材料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的铅、镉和汞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雨 周易枚 +2 位作者 樊青青 慕妮 陈丹丹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5-922,共8页
以多级孔ZIF-8(M-ZIF-8)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Pb、Cd和Hg的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合成的M-ZIF-8进行表征。对影响吸附效率的溶液pH值、吸附剂用... 以多级孔ZIF-8(M-ZIF-8)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Pb、Cd和Hg的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合成的M-ZIF-8进行表征。对影响吸附效率的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进行优化,并且对M-ZIF-8的循环次数进行检测。在线性范围内,Pb、Cd和Hg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2,Pb、Cd和Hg的定量限分别为0.013、0.005和0.069μg/L满足测定要求。用建立的方法对从超市收集的10批次饮用水样品进行检测,加标样品6次测定的回收率分别在91.8%~104%、95.1%~103%、97.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3.9%。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循环检测饮用水中的Pb、Cd和Hg。在M-ZIF-8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中,少量使用有机试剂,环保、高效、能耗低。M-ZIF-8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这与当前所提倡的绿色化学相契合,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ZIF-8纳米材料 ICP-MS 吸附 饮用水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彬 程晓宏 +3 位作者 管彬彬 石敏 周楠 蒋林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620,共4页
2.500g植物油样品用10 mL甲醇(7+3)溶液提取,以6 000r·min^(-1)转速离心10min,在-20℃冷冻30min后,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滤液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以Accucore aQ色谱柱为固定相,... 2.500g植物油样品用10 mL甲醇(7+3)溶液提取,以6 000r·min^(-1)转速离心10min,在-20℃冷冻30min后,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滤液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以Accucore aQ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含5mmol·L^(-1)乙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黄曲霉毒素B_1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0%~96.6%,回收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5.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黄曲霉毒素B1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精炼植物油中的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林惠 周楠 +1 位作者 周易枚 丁红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8,共6页
为准确、快速测定油脂中3-氯丙醇双酯,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精炼植物油中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3-MCPD-PP)、3-氯-1,2-丙二醇二油酸酯(3-MCPD-OO)、3-氯-1,2-丙二醇硬脂酸二酯(3-MCPD-SS... 为准确、快速测定油脂中3-氯丙醇双酯,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精炼植物油中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3-MCPD-PP)、3-氯-1,2-丙二醇二油酸酯(3-MCPD-OO)、3-氯-1,2-丙二醇硬脂酸二酯(3-MCPD-SS)、3-氯-1,2-丙二醇-1-棕榈酸-2-亚油酸二酯(3-MCPD-PL)]的方法。待测油样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后经NH2固相萃取柱、固相分散萃取净化包(PSA 500 mg, C18 500 mg)联合净化后,过0.22μm有机膜,取2μL样品溶液注入液质联用仪中进行测定。经Accucore VDX色谱柱分离,ESI源离子化,SRM模式,并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双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在1~1 000μg/L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0.010 mg/kg,在精炼植物油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MCPD-PP 62.3%~94.0%和5.43%~11.67%,3-MCPD-OO 60.1%~91.7%和3.28%~13.54%,3-MCPD-SS 61.6%~92.1%和4.73%~10.46%,3-MCPD-PL 62.3%~92.2%和2.69%~11.37%。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精炼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双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双酯 精炼植物油 非衍生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嗅觉指纹技术的水产品新鲜度快速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彬彬 陈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175,共5页
通过自制的可视嗅觉指纹技术系统跟踪了不同储藏时间下的对虾、梭子蟹和小黄鱼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通过色敏传感器阵列对不同水产品的挥发性气体进行了整体表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呈现水产品储藏... 通过自制的可视嗅觉指纹技术系统跟踪了不同储藏时间下的对虾、梭子蟹和小黄鱼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通过色敏传感器阵列对不同水产品的挥发性气体进行了整体表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呈现水产品储藏过程的气味变化趋势;然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定性识别了对虾、梭子蟹和小黄鱼的新鲜度。结果表明,新鲜对虾的识别率为94. 44%,腐败对虾的识别率为93. 75%,新鲜小黄鱼的识别率为95%,腐败小黄鱼的识别率为100%,新鲜梭子蟹的识别率为100%,腐败梭子蟹的识别率为92. 31%;利用该技术结合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来定量预测水产品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该模型与半微量定氮法测定对虾、梭子蟹和小黄鱼中TVBN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8 4、0. 995 4、0. 983 8,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水产品新鲜度的快速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可视嗅觉指纹技术 新鲜度 表征 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嗅觉指纹技术结合GC-MS的梭子蟹新鲜度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彬彬 陈彬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首先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梭子蟹储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梭子蟹储藏过程中代表新鲜... 首先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梭子蟹储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梭子蟹储藏过程中代表新鲜的特征挥发性气体吲哚,其次利用自制的可视嗅觉指纹技术实验平台对不同储藏阶段的梭子蟹挥发性气体进行了整体表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以将梭子蟹样本按照储藏天数分成5类,最后建立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来预测梭子蟹中吲哚的含量,结果表明当主成分因子数为10时,预测集中BP-ANN模型预测的梭子蟹中吲哚含量和GC-MS测得的梭子蟹的吲哚含量相关系数Rp值为0.998 6,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作为梭子蟹储藏过程中新鲜度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嗅觉指纹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 梭子蟹 新鲜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水杯湿热老化过程中双酚A迁移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楠 陈彬 +1 位作者 杨俊 石敏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2,共4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聚碳酸酯水杯中双酚A迁移量的分析方法,该检测方法高效快捷,与样品中杂质能较好分离,检出限低(0.02mg/L),线性范围宽(0.1~100mg/L),且线性良好(R2为0.999 98);相对标准偏差小(RSD小于1%)。并以沸水浴作为湿热...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聚碳酸酯水杯中双酚A迁移量的分析方法,该检测方法高效快捷,与样品中杂质能较好分离,检出限低(0.02mg/L),线性范围宽(0.1~100mg/L),且线性良好(R2为0.999 98);相对标准偏差小(RSD小于1%)。并以沸水浴作为湿热老化条件,模拟聚碳酸酯水杯中在使用过程中冲泡沸水和煮沸消毒过程中双酚A迁移量过程,得出双酚A迁移量饱和时间(136h)和饱和迁移量(90.10μg/g)。同时考察相同时间间隔内双酚A迁移量以研究双酚A迁移速率,结果表明聚碳酸酯老化时间达到48h双酚A开始加速迁移,112h双酚A迁移速率达到最大,随后迁移速率陡然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聚碳酸酯 双酚A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液态调味品中4种氯丙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林惠 杨俊 +1 位作者 石敏 丁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提出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液态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1,3-二氯-2-丙醇(1,3-DCP)和2,3-二氯-1-丙醇(2,3-DCP)等4种氯丙醇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样品2.0 g,加入一定量的同位... 提出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液态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1,3-二氯-2-丙醇(1,3-DCP)和2,3-二氯-1-丙醇(2,3-DCP)等4种氯丙醇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样品2.0 g,加入一定量的同位素内标混合溶液,混匀,然后加入2 mL甲醇、1 g无水硫酸钠、100 mg C18、100 mg N-丙基乙二胺,涡旋,离心,沉淀中再加入2 mL甲醇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用甲醇定容至5 mL,过0.22μm有机针式滤头,滤液按照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4种氯丙醇类化合物及其内标在DB-WAX色谱柱上经柱升温程序分离,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氯丙醇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1000μg·L^(-1),检出限(3S/N)为0.002~0.005 mg·kg^(-1);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6.6%~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72%~8.8%。方法用于酱油、蚝油、鱼露、香醋、豆瓣酱等70份液态调味品分析,结果显示:1,3-DCP和2,3-DCP均未检出;2-MCPD检出量为0.005~0.138 mg·kg^(-1),检出率为41.4%;3-MCPD检出量为0.005~0.954 mg·kg^(-1),检出率达到100%,并且有部分样品的3-MCPD检出量超出GB 2762-2017规定的限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态调味品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漂过程中荠菜过氧化物酶失活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海燕 施晓玲 袁秋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3,共7页
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Logistic模型对荠菜烫漂过程中过氧化酶失活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x^(2))、均方根误差(RMSE)、精确因子(A_(f))、偏差因子(B_(f))等为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利用... 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Logistic模型对荠菜烫漂过程中过氧化酶失活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x^(2))、均方根误差(RMSE)、精确因子(A_(f))、偏差因子(B_(f))等为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利用模型预测不同烫漂温度的烫漂工艺条件,同时以维生素C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烫漂工艺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拟合烫漂过程中荠菜过氧化物失活动力学效果好,拟合精度高,拟合值与实测值偏差小,其决定系数R^(2)为0.9980,x^(2)为0.96×10^(-4),RMSE为0.0097,A_(f)为1.1304,B_(f)为1.0070。在过氧化物酶95%失活的条件下,依据Logistic模型预测,100℃下烫漂20 s,80℃下烫漂287 s,POD相对酶活在0.050±0.001之间;烫漂后维生素C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温短时烫漂后的维生素C损失较少。POD失活动力学模型预测烫漂工艺条件,可以减少维生素C等热敏性营养成分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过氧化物酶 烫漂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软骨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施晓玲 蒋林惠 +1 位作者 程晓宏 杨俊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0期38-41,共4页
了解鲟鱼软骨的营养价值,为鲟鱼软骨的深加工提供依据。抽取长江流域4个养殖场的鲟鱼,取其软骨,采用微波消解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鲟鱼软骨中的9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2.56%,回收率... 了解鲟鱼软骨的营养价值,为鲟鱼软骨的深加工提供依据。抽取长江流域4个养殖场的鲟鱼,取其软骨,采用微波消解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鲟鱼软骨中的9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2.56%,回收率在为91.0%~102.0%,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的鲟鱼软骨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K、Ca、Na、Mg、P等,含有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Fe、Cu、Zn等,Mn元素含量相对低些。与鲟鱼其他部分比较,鲟鱼软骨有其特有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很高的研究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软骨 微量元素 营养评价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检测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易枚 丁红梅 +4 位作者 陈丹丹 程晓宏 杨俊 慕妮 刘尧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3,7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等级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以总峰面积和出峰数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一级、三级、四级菜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等级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以总峰面积和出峰数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检测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最优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采用50/30μm CAR/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5℃、吸附时间30 min、解吸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经过GC-MS检测出的菜籽油挥发性气味物质成分最多,总峰面积最大。在最优萃取条件下测得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别有11、17、25种,其中一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醛类,占57.94%;三级、四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和杂环类物质,分别占37.33%、50.52%和17.50%、2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挥发性气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维生素C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海燕 施晓玲 +2 位作者 袁秋梅 陈建军 袁春新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4期143-149,共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中维生素C,使用混合分式析因设计(Confounded Fractional Factorial)实验选出荠菜维生素C提取的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荠菜中维生素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荠菜中维生素...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中维生素C,使用混合分式析因设计(Confounded Fractional Factorial)实验选出荠菜维生素C提取的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荠菜中维生素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荠菜中维生素C提取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1%草酸;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12 min;超声温度32℃;超声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提取荠菜中维生素C的量为(54.88±0.22)mg/100 g。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方程拟合度高,可用于预测荠菜中维生素C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维生素C 超声波辅助提取 Confounded Fractional Factorial实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抽样问题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云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29期86-87,共2页
随着国家对食用农产品抽样力度的加大,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抽样问题也日益凸显,抽样人员业务水平、食用农产品抽样规范性与抽样环境净化等问题,对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经营特点,然后分析... 随着国家对食用农产品抽样力度的加大,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抽样问题也日益凸显,抽样人员业务水平、食用农产品抽样规范性与抽样环境净化等问题,对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经营特点,然后分析了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抽样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抽样培训、加大抽样设备投入、做好舆论宣传、监管部门陪同抽样、探索快检抽检联动模式的解决方案,以供监管部门和抽样机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流通环节 抽样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