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由肌电图监测在脊柱内镜下经维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叶红
崔志明
+6 位作者
徐冠华
朱小建
陈黎敏
顾婷婷
保国锋
孙郁雨
陈佳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 :探讨自由肌电图监测在全麻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共86例接受全麻下PEI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自由肌电图监测在全麻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共86例接受全麻下PEI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龄平均41.2±8.1岁(23~64岁)。所有患者术中持续应用自由肌电图进行神经根功能监测,观察肌电图波形、峰值和运动单元数量。如果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均提示神经根受到一定激惹,而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则提示神经根受到持续的牵拉或者压迫。若手术结束时仍有明显异常的肌电反应存在,则预测为神经根损伤,并与术后患者症状比较。结果: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共有79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灼性疼痛症状,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和麻木加重。以上患者中有1例术中出现明显肌电反应,手术结束时为正常,术后出现明显下肢神经灼性疼痛,假阴性预测率1.16%;有2例手术结束时肌电图监测仍有明显异常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未有明显神经痛,假阳性预测率2.32%。结论:自由肌电图监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全麻下PEID手术中神经根干扰情况,从而起到减少神经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肌电图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小建
曹建华
+3 位作者
夏小鹏
朱蔚骏
陈普建
王文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5-98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钛棒折弯角度的个性化设计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根据术前标准脊柱侧位片,利用均值法求出患椎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所得值与患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患椎上...
目的对比研究钛棒折弯角度的个性化设计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根据术前标准脊柱侧位片,利用均值法求出患椎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所得值与患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患椎上椎体矢状面成角的和作为所需固定节段的矢状面Cobb值,根据此角度值术中钛棒折弯并行后路复位固定;对照组46例,术中凭借经验弯棒,其他治疗均同。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18±5)个月,96例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其中42例术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30例末次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结果影像学指标:治疗组末次随访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平均丢失分别为(1.06±0.46)mm、(0.42±0.26)mm、(1.57±0.51)°,对照组矫正的丢失分别为(2.73±0.86)mm(P<0.05)、(0.79±0.46)mm、(2.49±0.89)°(P<0.05)。治疗组鱼尾现象21例,对照组鱼尾现象25例。治疗组内固定失效率6%,对照组内固定失效率13%;治疗组末次随访22例,CT检查10例存在蛋壳现象,对照组20例CT检查9例存在蛋壳现象。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末次随访腰痛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治疗组17例0分,15例2分,11例4分,2例6分,2例8分,1例56分,1例80分,1例88分;对照组10例0分,15例4分,11例6分,2例8分,2例10分,2例18分,2例50分,2例8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vs 21.74%,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术前个性化准确折弯钛棒能够较准确恢复矢状面生理弧度,减少椎体高度矫正的丢失,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内固定失败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减少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肌电图监测在脊柱内镜下经维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叶红
崔志明
徐冠华
朱小建
陈黎敏
顾婷婷
保国锋
孙郁雨
陈佳佳
机构
南通
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手术室
南通
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脊柱外科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基金
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7204)
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资助项目(QNRC2016413)
+2 种基金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MS32016022
MS 22010665
HS2014002)
文摘
目的 :探讨自由肌电图监测在全麻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共86例接受全麻下PEI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龄平均41.2±8.1岁(23~64岁)。所有患者术中持续应用自由肌电图进行神经根功能监测,观察肌电图波形、峰值和运动单元数量。如果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均提示神经根受到一定激惹,而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则提示神经根受到持续的牵拉或者压迫。若手术结束时仍有明显异常的肌电反应存在,则预测为神经根损伤,并与术后患者症状比较。结果: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共有79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灼性疼痛症状,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和麻木加重。以上患者中有1例术中出现明显肌电反应,手术结束时为正常,术后出现明显下肢神经灼性疼痛,假阴性预测率1.16%;有2例手术结束时肌电图监测仍有明显异常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未有明显神经痛,假阳性预测率2.32%。结论:自由肌电图监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全麻下PEID手术中神经根干扰情况,从而起到减少神经损伤的目的。
关键词
自由肌电图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
Keywords
Free-run electromyography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Generalanesthesia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44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小建
曹建华
夏小鹏
朱蔚骏
陈普建
王文超
机构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南通市
中
医院
骨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5-989,共5页
基金
南通市科技局指令性课题(S2010047)~~
文摘
目的对比研究钛棒折弯角度的个性化设计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根据术前标准脊柱侧位片,利用均值法求出患椎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所得值与患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患椎上椎体矢状面成角的和作为所需固定节段的矢状面Cobb值,根据此角度值术中钛棒折弯并行后路复位固定;对照组46例,术中凭借经验弯棒,其他治疗均同。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18±5)个月,96例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其中42例术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30例末次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结果影像学指标:治疗组末次随访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平均丢失分别为(1.06±0.46)mm、(0.42±0.26)mm、(1.57±0.51)°,对照组矫正的丢失分别为(2.73±0.86)mm(P<0.05)、(0.79±0.46)mm、(2.49±0.89)°(P<0.05)。治疗组鱼尾现象21例,对照组鱼尾现象25例。治疗组内固定失效率6%,对照组内固定失效率13%;治疗组末次随访22例,CT检查10例存在蛋壳现象,对照组20例CT检查9例存在蛋壳现象。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末次随访腰痛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治疗组17例0分,15例2分,11例4分,2例6分,2例8分,1例56分,1例80分,1例88分;对照组10例0分,15例4分,11例6分,2例8分,2例10分,2例18分,2例50分,2例8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vs 21.74%,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术前个性化准确折弯钛棒能够较准确恢复矢状面生理弧度,减少椎体高度矫正的丢失,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内固定失败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减少相邻节段退变。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矢状面
Keyword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fractures
sagittal plane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由肌电图监测在脊柱内镜下经维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叶红
崔志明
徐冠华
朱小建
陈黎敏
顾婷婷
保国锋
孙郁雨
陈佳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朱小建
曹建华
夏小鹏
朱蔚骏
陈普建
王文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